高中物理 三维设计 二轮复习 选择题专项突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殊值法
试题选项有不同的计算结果,需要考生对结果的正确性进行判断。有些试 题如果考生采用全程计算的方法会发现计算过程烦琐,甚至有些试题超出运算 能力所及的范围,这时可采用特殊值代入的方法进行判断。
(1)特殊值法是让试题中所涉及的某些物理量取特殊值,通过简单的分析、 计算来判断的方法,它适用于将特殊值代入后能迅速将错误选项排除的选择题。
排除法 排除法在选择题解答中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常见有排正法、排错法、排 异法、混排法等方法,可以大幅度提升选择题的解题效率。 在解答高考试卷中的多选题时,要灵活运用排除法: (1)因为多选题正确选项≥2,如果你能排除两个错误答案的话,另外两个 不用思考一定是答案。 (2)判错易,断对难。在做多选题时排除错误选项远比找出正确选项简单, 而且计算量更小。同时在设计题目时,一般正确的选项都需要经过较复杂的 计算推导来确认,耗时较长,而错题相对明显甚至离谱,很好辨别,所以判 断错误比确认正确更为简单。
=R2,根据黄金代换式 GM=gR2 得 g∝RM2,重力加速度之比不等于14(因为质量
M 不一样),排除 C。
答案:A
极限法 物理中体现极限思维的常见方法有极限法、微元法。极限法是把某个物理 量推向极端,从而做出科学的推理分析,给出判断或导出一般结论。该方法一 般适用于题干中所涉及的物理量随条件单调变化的情况。 在某些物理状态变化的过程中,可以把某个物理量或物理过程推向极端, 从而做出科学的推理分析,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极限法一般适用于定性分析类选择题。例如假设速度很大(趋近于无限大)或很 小(趋近于零)、假设边长很大(趋近于无限大)或很小(趋近于零)或假设电阻很大 (趋近于无限大)或很小(趋近于零)等,进行快速分析。运用此方法要注意因变 量随自变量单调变化。
第二部分
选择题在高考中属于保分题目,只有“选择题多拿分,高考才能得高 分”,在平时的训练中,针对选择题要做到两个方面。一是练准度:高考中 遗憾的不是难题做不出来,而是简单题和中档题做错,平时训练一定要重视 选择题的正确率。二是练速度:提高选择题的答题速度,能为攻克后面的解 答题赢得充足时间,解答选择题时除了掌握直接判断和定量计算等常规方法 外,还要学会一些非常规巧解妙招,针对题目特性“不择手段”,达到快速 解题的目的。
[典例 1] 如图所示,宽度均为 d 且足够长的两相
邻条形区域内,分别存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方向相
反的匀强磁场。总电阻为
R、边长为4
3
3 d
的等边三角
形金属框的 AB 边与磁场边界平行,金属框从图示位置
沿垂直于 AB 边向右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取逆时针
方向电流为正,从金属框 C 端刚进入磁场开始计时,下列关于框中产生的感
(2)一般情况下选项中以字母形式表示,但字母公式较为烦琐,且直接运算 将非常复杂,此时便可以考虑特殊值法了。
(3)特殊值法的四种类型 ①将某物理量取特殊值。 ②将运动的场景特殊化,由陌生的情境变为熟悉的场景。 ③将两物理量的关系特殊化。 ④通过建立两物理量间的特殊关系来简化解题。
[典例 2] 如图所示,轻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一端系一质量为 m1 的物体,
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不随时间变化。一长为 2R 的导体杆
OA 绕过 O 点且垂直于纸面的轴顺时针匀速旋转,角速度
为 ω。t=0 时,OA 恰好位于两圆的公切线上,如图甲所示。若选取从 O 指向
A 的电动势为正,下列描述导体杆中感应电动势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能正确
的是
()
解析:应用右手定则可以判断开始阶段电动势方向沿 O 指向 A,电动势为正, 可排除 D 选项;导体杆转动产生的电动势可用公式 E=12Bl2ω 计算,但导体杆 切割磁感线的长度 l=2Rsin ωt,感应电动势 E 既不恒定,也不均匀变化,故 A、 B 均不正确,正确选项只有 C。 答案:C
应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
()
[解析] 感应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与横轴所围的面积表示电荷量,其 中第一象限面积取正,第四象限面积取负。金属框从进入到穿出磁场,通过 金属框的电荷量 q=It=ERt=Φt-R Φ0=0,故感应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与横 轴所围的面积也应该为零,B、C 选项显然不符合。金属框在最后离开磁场 过程中切割磁感线的有效长度越来越大,故产生的感应电流也越来越大,排 除 D 选项。
[答案] B
[链接高考]
(全国高考)假设地球是一半径为 R、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一矿井深度为 d。已
知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对பைடு நூலகம்内物体的引力为零。矿井底部和地面处的重力加速
度大小之比为
()
A.1-Rd
B.1+Rd
C.R-R d2
D.R-R d2
解析:取特殊情况,当 d=R 时,重力加速度之比应该为零,排除 B、D;取 d
[答案] A
运用排除法解题时,对于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的判断,可通过举反例的方 式排除;对于相互矛盾或者相互排斥的选项,则最多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要学 会从不同方面判断或从不同角度思考与推敲。
[链接高考]
(全国高考)纸面内两个半径均为 R 的圆相切于 O 点,两圆
形区域内分别存在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
[典例 3] 如图所示,细线的一端系一质量为 m 的小球,另一端固定在倾
角为 θ 的光滑斜面体顶端,细线与斜面平行。在斜面体以加速度 a 水平向右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小球始终静止在斜面上,小球受到细线的拉力
FT 和斜面的支持力为 FN 分别为(重力加速度为 g)
()
A.FT=m(gsin θ+acos θ) FN=m(gcos θ-asin θ) B.FT=m(gcos θ+asin θ) FN=m(gsin θ-acos θ) C.FT=m(acos θ-gsin θ) FN=m(gcos θ+asin θ) D.FT=m(asin θ-gcos θ) FN=m(gsin θ+acos θ) [解析] 当 a 趋近于 0 时,细线的拉力 FT=mgsin θ,而 FN=mgcos θ, 由此可知只有 A 正确。
另一端系一质量为 m2 的砂桶。当 m2 变化时,m1 的加速度 a 的大小与 m2 的关
系图像可能是
()
[解析] 在 m2 小于 m1 之前两物体都不动,所以加速度为零,当 m2 大于 m1 时两物体开始运动,合力逐渐变大,加速度随之逐渐增加,当 m2≫m1 时, 加速度趋近于 g,但不可能大于等于 g,故选项 B 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