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基本知识讲座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 80s 75s 10~12 8~10 70s 7~9 65s 6~7 60s 5~6 55s 2~4 50s 45s&45s↓ LTR(LVR) 1~3 -1~-3 8~20
外形设计
5.确定J-DIA = 标准OD – 0 ~ 2mm。
以上步骤完成后应该及时检查,特别对于新的轮廓 必须集体讨论
力量的均一
LFV不良可能发生的原因 成型工程
A).生胎圈直径错误:(大) B).裁断帘布接头大 C).帘布(Ply)宽度不一 D).帘布根数不均匀(Ply) E).帘布(Ply)粘着力(粘着力差是不好) F).环带宽度不良 G).不均匀环带根数分散 H).环带粘着力差 I).胎面长度长短不一 J).胎面底胶不粘 K).胎面轮廓厚薄不一
RFV:径向力的变动 力量的均一 LFV:轴向力的变动
CON:定向轴向力(锥力)
均一性
尺寸的均一
RRO:径向尺寸变动量的最大值
LRO:轴向尺寸变动量的最大值
重量的均一
D/B:动态轮胎重量变化量大值 S/B:静态轮胎重量变化最大值
力量的均一
1.Radial Force Variation(RFV)
汽车上下跳动
End/cm2
50/34 60/45 50/34 55/38 50/34
完成厚
0.95 0.95 1.1 1.1 1.1
3750
G266N
0.66
1500d/2
50/34
1.25
轮胎材质
Belt
代号
ST3011 ST3012 ST6081 ST2042 ST2041
胶号
G271 G271 G271 G271 G271
外形设计
11.TDW = 名义SW * d d的取值范围: 0.7 ~ 0.9 一般来说,扁平率越高的轮胎,d的曲直越小。 同时还需要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做相应的修改 12.花纹沟深(GD): 一般我们需要根据轮胎的花纹、具体的使用路况、 客户的需求以及竞争对手的信息确定。
第三部分
轮胎均一性
轮胎均一性
成型工程
A).成型桶未对准中心线. B).Bead Setters偏心. C).胎边/防擦胶放偏心. D).帘布(Ply)偏心 E).胎体太大环带进来会擦到 F).胎面偏心. G).生胎外径太小.
力量的均一
LFV不良可能发生的原因 CON测量示意图 材料工程
A).生胎圈直径错误:(大) B).裁断帘布接头大 C).帘布(Ply)宽度不一 D).帘布根数不均匀(Ply) E).帘布(Ply)粘着力(粘着力差是不好) F).环带宽度不良 G).不均匀环带根数分散 H).环带粘着力差 I).胎面长度长短不一 J).胎面底胶不粘 K).胎面轮廓厚薄不一
尺寸的均一
RRO(Radial Run-Out) LRO(Lateral Run-Out)
RRO LRO不良 : 外部尺寸不均布(图示)
重量的均一
Balance
静 平 衡 不 良
动 平 衡 不 良
重量的均一
动平衡与静平衡的影响
静平衡:车辆有跳动的趋 势(径向圆度不良)
动平衡:车轮有摇晃的倾 向及方向盘会产生悸动
他 社 研 究
花纹设计
主观设计
花纹设计
性能评价
Snow 路面试验 Dry 路面试验 Wet 路面试验 噪音试验 磨损& 耐久试验
乘车感
刹车性能
刹车性能
Pattern噪音
一般路 试验
操纵安定性
排水性能
启动 加动性
路面接触音
刹车性能
操纵稳定性
操纵稳定性
旋转 静音
恶路 试验
花纹设计
式样修正
花纹设计
3.确定TBW值方法。 标准轮辋宽度 + 0.5″~ 1.5″ 目前在新规格的轮廓设计时常采用此方法,轮辋每放大 1.0 ″,对成品断面宽的影响约为10mm
外形设计
4.根据标准SW确定轮廓图中的SW尺寸(以下称 MSW) 经验法(利用各不同系列不同的膨胀量计算 MSW) 经验公式: MSW = SW + X – Y X:由于轮辋放大对成品SW的影响值 Y:由实验数据得出的膨胀量
6.子口部分。 目前如果没有特别要求,子口部分按以下要求绘制
H R1 R2 U α β 12"~14" 14"~20" 6.2 8.3 10 10 5.5 BW/2 + 0.5~1.0 6° 17°
β
α
备注:对12″~ 13″:50s、60s、80s,R1=13。
外形设计
7.确定 SH = (J-DIA – D-DIA)/2 8.确定 SDH = SH * ( 0.46 ~ 0.51 ) 9.确定胎冠弧的尺寸。 综合考虑轮胎的外观和性能,这是轮胎轮 廓尺寸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目我们尚没有具 体的理论依据,而是根据轮胎的实验数据并适 当借鉴它品牌的分析结果确定。 一般来说,PCR 80s以下的规格通常采用两 段弧,TR1=(1.5 ~ 3)TR2 对与LTR(LVR)及PCR 80S以上的规格一般 采用一段弧,对于个别TDW过宽的也采用两段 弧的设计。
力量的均一
LFV不良测量示意图
力量的均一
3. Conicity (CON)
锥动?
锥力可解释为使汽车偏向一侧 的力量
导致轮胎的运动方式与圆锥体 的运动方式相似,故称“锥力”
若汽车偏向右边, CON为“+”
若汽车偏向左边, CON为“-”
力量的均一
CON不良可能发生的原因 材料工程
A).环带太宽或太窄. B).第二层环带未适当对准第一层环带中心. C).胎面轮廓没有对称.
径向力变动?
1.径向力可解释为使汽车上下跳动的力量, 使汽车好比行驶在凹凸不平的路面。
2.径向力变化,可能原因为轮胎的真圆度 不佳导致。
力量的均一
RFV不良可能发生的原因
成型工程
A).成型时帘布(Ply)受到拉伸. B).帘布(Ply)接头太大 C).胎圈未被夹紧 D).胎边/防擦胶放置偏差与接头太大 E).胎圈与胎圈间Ply宽狭不一 F).第二成型胎圈未被夹紧 G).第二成型Former Ring不正 H).不良胎面成型(不均匀拉伸,拉的太大). I).胎面接头不良 J).生胎外径不正确 K).胎面打紧不良(设定错误,打紧时间不对) L).生胎真园度不良产生高径向 M).不良生胎储存造成生胎变形 N).生胎从第二成型取出不良造成变形 O).成型时使用不正确材料与材料定点错误
轿车子午胎(PCR)
LT 195 / 70 R 15 C 104/102 R
轻卡子午胎(LTR,LVR)
最高时速170km/h 荷重指数(单轮/复轮) 商用/轻型载重 轮胎内径15英寸 子午线结构 扁平比70% 轮胎断面宽195mm
载重子午胎(TBR)
10.00 R 20 16PR HL138 花纹名称 层级 轮胎内径20英寸 子午线结构 轮胎断面宽10英寸
轮胎材质
其它材料
结构部位
胎面(Tread) 胎边(Side) 衬胶(I\L) 胎圈(Bead) 包布(Flipper) 三角胶(BF) 束缚层(NEB/NFB) 防擦布(Chafer)
所用材料
T178 (V级以下用) T191(耐磨用) T198(V级用) T171 T197(W级用) T186(胎边普通用胶) T155(白胶) G250(气密性极佳用内衬胶) 钢丝直径0.95+B604卷取组合而成 1230(加强型尼龙) B675 B683(提供强力支撑胶料) 2249(拥有一定强度及耐热的尼龙66) 1839(高强耐磨尼龙)
力量的均一
RFV不良测量示意图
力量的均一
teral Force Variation(LFV)
轴向力变动?
轴向力变动可以解释为使汽车左/右 偏摆的力量,导致汽车行进时,时
而偏左,时而偏右的往后运动。
汽车行进时左右晃动
力量的均一
LFV不良可能发生的原因 材料工程
A).生胎圈直径错误:(大) B).裁断帘布接头大 C).帘布(Ply)宽度不一 D).帘布根数不均匀(Ply) E).帘布(Ply)粘着力(粘着力差是不好) F).环带宽度不良 G).不均匀环带根数分散 H).环带粘着力差 I).胎面长度长短不一 J).胎面底胶不粘 K).胎面轮廓厚薄不一
力量的均一
LFV不良可能发生的原因 加硫工程
A).生胎圈直径错误:(大) B).裁断帘布接头大 C).帘布(Ply)宽度不一 D).帘布根数不均匀(Ply) E).帘布(Ply)粘着力(粘着力差是不好) F).环带宽度不良 G).不均匀环带根数分散 H).环带粘着力差 I).胎面长度长短不一 J).胎面底胶不粘 K).胎面轮廓厚薄不一
规范
Band
NEB 2NEB NFB+NEB 2NFB NEB 2NEB NFB 2NFB
4.Chafer分类原则
轮胎种类
PCR
规范
16"↓H速度级别(含)↓ 16"(含)↑ 和速度级别V级↑
Chafer
无 有
LVR
所有规格
有
第二部分
轮胎设计
轮胎设计
花纹设计
外形设计
花纹设计
他 社 研 究
花纹设计
最终选定
决 定
外形设计
1.PCR轮廓设计 1-1.80s~60s(普通端面) 1-2.50s~55s (低端面) 1-3.45s~30s (超低端面)
2.LTR(LVR)轮廓设计
外形设计
PCR轮廓图示:80s~60s
外形设计
PCR轮廓图示:50s~55s
外形设计
PCR轮廓图示:45s~30s
轮胎断面
1. T.O.S :Tread Over Side 2. S.O.T : Side Over Tread
轮胎材质
Cord
帘布号
3650 3660 3750 3755 3650
胶号
G266 G266 G266 G266 G266N
线径
0.5பைடு நூலகம் 0.55 0.66 0.66 0.55
密度
1000d/2 1000d/2 1500d/2 1500d/2 1000d/2
外形设计
LVR轮廓图示
D-DIA
外形设计
外形设计
1.确定外缘尺寸标准值(OD,SW) 所确定的标准值必须符合参照的各国标准,这是轮廓设 计的基础。 2.根据所确定的OD和SW以及D-DIA标准尺寸确定SH。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DIA 302.8 328.2 353.4 378.8 404.2 435.5 460.9 486.3 511.7
材质
Steel Steel Steel Steel Steel
结构
1×3×0.27 HT 1×3×0.27 HT 1×5×0.25 3×0.20+6×0.35 3×0.20+6×0.35
密度 完成厚
49 36 40 21 26 1.2 1.2 1.3 1.7 1.7
孔数
125 92 101 58 71
结构原则
1.Cord分类原则
轮胎种类
PCR
195荷重91(含)↑ 165↓13"↓
2 Ply 2 Ply 2 Ply
规范
195(含)荷重91↓H级(含)↓
1 Ply
Cord
3660-G266 3750-G266 3755-G266 3650-G266 3650-G266 3750-G266
LVR
165(含)↑13"(含)↑
轮胎基本知识讲座
主讲人:袁辉 2006.10.30
内容大纲
第一部分
轮胎结构
花纹设计 轮胎均一 轮胎使用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开发流程
第一部分
轮胎结构
轮胎结构
子午线轮胎
RADIAL Tire
斜交层轮胎
BIAS Tire
子午线轮胎
205 / 60 R 15 89 H 最高时速210km/h 荷重指数(最大580kg) 轮胎内径15英寸 子午线结构 扁平比60% 轮胎断面宽205mm
力量的均一
RFV不良可能发生的原因 加硫工程
A).生胎夹器(Loader)校正不正确与中心不准 B).加硫机校正不良 C).加硫气囊有高度偏差 D).定型时间与压力错误 E).上下模偏差不一致 F).模环错用 G).当生胎机械手(Loader)夹住,生胎胎面有很大温差不同 H).模具不圆 I).PCI Ring偏心与不平行 J).错用PCI Ring
2.Belt分类原则
轮胎种类
V(含)速度级别↓
规范
Belt
ST3012 ST3011 ST6081 ST2042
PCR
W(含)速度级别↑ 155(含)↓13"(含)↓
LVR
165(含)↑13"(含)↑
结构原则
3.Band分类原则
轮胎种类
T速度级别 PCR H速度级别 V速度级别 W速度级别 155(含)↓13"(含)↓ LVR 165(含)↑185↓ Sec.185↑(14")↑(含)荷重110↓ Sec.185↑(14")↑(含)荷重110↑
均一性影响
均一性影响
第四部分
轮胎使用
外形设计
5.确定J-DIA = 标准OD – 0 ~ 2mm。
以上步骤完成后应该及时检查,特别对于新的轮廓 必须集体讨论
力量的均一
LFV不良可能发生的原因 成型工程
A).生胎圈直径错误:(大) B).裁断帘布接头大 C).帘布(Ply)宽度不一 D).帘布根数不均匀(Ply) E).帘布(Ply)粘着力(粘着力差是不好) F).环带宽度不良 G).不均匀环带根数分散 H).环带粘着力差 I).胎面长度长短不一 J).胎面底胶不粘 K).胎面轮廓厚薄不一
RFV:径向力的变动 力量的均一 LFV:轴向力的变动
CON:定向轴向力(锥力)
均一性
尺寸的均一
RRO:径向尺寸变动量的最大值
LRO:轴向尺寸变动量的最大值
重量的均一
D/B:动态轮胎重量变化量大值 S/B:静态轮胎重量变化最大值
力量的均一
1.Radial Force Variation(RFV)
汽车上下跳动
End/cm2
50/34 60/45 50/34 55/38 50/34
完成厚
0.95 0.95 1.1 1.1 1.1
3750
G266N
0.66
1500d/2
50/34
1.25
轮胎材质
Belt
代号
ST3011 ST3012 ST6081 ST2042 ST2041
胶号
G271 G271 G271 G271 G271
外形设计
11.TDW = 名义SW * d d的取值范围: 0.7 ~ 0.9 一般来说,扁平率越高的轮胎,d的曲直越小。 同时还需要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做相应的修改 12.花纹沟深(GD): 一般我们需要根据轮胎的花纹、具体的使用路况、 客户的需求以及竞争对手的信息确定。
第三部分
轮胎均一性
轮胎均一性
成型工程
A).成型桶未对准中心线. B).Bead Setters偏心. C).胎边/防擦胶放偏心. D).帘布(Ply)偏心 E).胎体太大环带进来会擦到 F).胎面偏心. G).生胎外径太小.
力量的均一
LFV不良可能发生的原因 CON测量示意图 材料工程
A).生胎圈直径错误:(大) B).裁断帘布接头大 C).帘布(Ply)宽度不一 D).帘布根数不均匀(Ply) E).帘布(Ply)粘着力(粘着力差是不好) F).环带宽度不良 G).不均匀环带根数分散 H).环带粘着力差 I).胎面长度长短不一 J).胎面底胶不粘 K).胎面轮廓厚薄不一
尺寸的均一
RRO(Radial Run-Out) LRO(Lateral Run-Out)
RRO LRO不良 : 外部尺寸不均布(图示)
重量的均一
Balance
静 平 衡 不 良
动 平 衡 不 良
重量的均一
动平衡与静平衡的影响
静平衡:车辆有跳动的趋 势(径向圆度不良)
动平衡:车轮有摇晃的倾 向及方向盘会产生悸动
他 社 研 究
花纹设计
主观设计
花纹设计
性能评价
Snow 路面试验 Dry 路面试验 Wet 路面试验 噪音试验 磨损& 耐久试验
乘车感
刹车性能
刹车性能
Pattern噪音
一般路 试验
操纵安定性
排水性能
启动 加动性
路面接触音
刹车性能
操纵稳定性
操纵稳定性
旋转 静音
恶路 试验
花纹设计
式样修正
花纹设计
3.确定TBW值方法。 标准轮辋宽度 + 0.5″~ 1.5″ 目前在新规格的轮廓设计时常采用此方法,轮辋每放大 1.0 ″,对成品断面宽的影响约为10mm
外形设计
4.根据标准SW确定轮廓图中的SW尺寸(以下称 MSW) 经验法(利用各不同系列不同的膨胀量计算 MSW) 经验公式: MSW = SW + X – Y X:由于轮辋放大对成品SW的影响值 Y:由实验数据得出的膨胀量
6.子口部分。 目前如果没有特别要求,子口部分按以下要求绘制
H R1 R2 U α β 12"~14" 14"~20" 6.2 8.3 10 10 5.5 BW/2 + 0.5~1.0 6° 17°
β
α
备注:对12″~ 13″:50s、60s、80s,R1=13。
外形设计
7.确定 SH = (J-DIA – D-DIA)/2 8.确定 SDH = SH * ( 0.46 ~ 0.51 ) 9.确定胎冠弧的尺寸。 综合考虑轮胎的外观和性能,这是轮胎轮 廓尺寸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目我们尚没有具 体的理论依据,而是根据轮胎的实验数据并适 当借鉴它品牌的分析结果确定。 一般来说,PCR 80s以下的规格通常采用两 段弧,TR1=(1.5 ~ 3)TR2 对与LTR(LVR)及PCR 80S以上的规格一般 采用一段弧,对于个别TDW过宽的也采用两段 弧的设计。
力量的均一
LFV不良测量示意图
力量的均一
3. Conicity (CON)
锥动?
锥力可解释为使汽车偏向一侧 的力量
导致轮胎的运动方式与圆锥体 的运动方式相似,故称“锥力”
若汽车偏向右边, CON为“+”
若汽车偏向左边, CON为“-”
力量的均一
CON不良可能发生的原因 材料工程
A).环带太宽或太窄. B).第二层环带未适当对准第一层环带中心. C).胎面轮廓没有对称.
径向力变动?
1.径向力可解释为使汽车上下跳动的力量, 使汽车好比行驶在凹凸不平的路面。
2.径向力变化,可能原因为轮胎的真圆度 不佳导致。
力量的均一
RFV不良可能发生的原因
成型工程
A).成型时帘布(Ply)受到拉伸. B).帘布(Ply)接头太大 C).胎圈未被夹紧 D).胎边/防擦胶放置偏差与接头太大 E).胎圈与胎圈间Ply宽狭不一 F).第二成型胎圈未被夹紧 G).第二成型Former Ring不正 H).不良胎面成型(不均匀拉伸,拉的太大). I).胎面接头不良 J).生胎外径不正确 K).胎面打紧不良(设定错误,打紧时间不对) L).生胎真园度不良产生高径向 M).不良生胎储存造成生胎变形 N).生胎从第二成型取出不良造成变形 O).成型时使用不正确材料与材料定点错误
轿车子午胎(PCR)
LT 195 / 70 R 15 C 104/102 R
轻卡子午胎(LTR,LVR)
最高时速170km/h 荷重指数(单轮/复轮) 商用/轻型载重 轮胎内径15英寸 子午线结构 扁平比70% 轮胎断面宽195mm
载重子午胎(TBR)
10.00 R 20 16PR HL138 花纹名称 层级 轮胎内径20英寸 子午线结构 轮胎断面宽10英寸
轮胎材质
其它材料
结构部位
胎面(Tread) 胎边(Side) 衬胶(I\L) 胎圈(Bead) 包布(Flipper) 三角胶(BF) 束缚层(NEB/NFB) 防擦布(Chafer)
所用材料
T178 (V级以下用) T191(耐磨用) T198(V级用) T171 T197(W级用) T186(胎边普通用胶) T155(白胶) G250(气密性极佳用内衬胶) 钢丝直径0.95+B604卷取组合而成 1230(加强型尼龙) B675 B683(提供强力支撑胶料) 2249(拥有一定强度及耐热的尼龙66) 1839(高强耐磨尼龙)
力量的均一
RFV不良测量示意图
力量的均一
teral Force Variation(LFV)
轴向力变动?
轴向力变动可以解释为使汽车左/右 偏摆的力量,导致汽车行进时,时
而偏左,时而偏右的往后运动。
汽车行进时左右晃动
力量的均一
LFV不良可能发生的原因 材料工程
A).生胎圈直径错误:(大) B).裁断帘布接头大 C).帘布(Ply)宽度不一 D).帘布根数不均匀(Ply) E).帘布(Ply)粘着力(粘着力差是不好) F).环带宽度不良 G).不均匀环带根数分散 H).环带粘着力差 I).胎面长度长短不一 J).胎面底胶不粘 K).胎面轮廓厚薄不一
力量的均一
LFV不良可能发生的原因 加硫工程
A).生胎圈直径错误:(大) B).裁断帘布接头大 C).帘布(Ply)宽度不一 D).帘布根数不均匀(Ply) E).帘布(Ply)粘着力(粘着力差是不好) F).环带宽度不良 G).不均匀环带根数分散 H).环带粘着力差 I).胎面长度长短不一 J).胎面底胶不粘 K).胎面轮廓厚薄不一
规范
Band
NEB 2NEB NFB+NEB 2NFB NEB 2NEB NFB 2NFB
4.Chafer分类原则
轮胎种类
PCR
规范
16"↓H速度级别(含)↓ 16"(含)↑ 和速度级别V级↑
Chafer
无 有
LVR
所有规格
有
第二部分
轮胎设计
轮胎设计
花纹设计
外形设计
花纹设计
他 社 研 究
花纹设计
最终选定
决 定
外形设计
1.PCR轮廓设计 1-1.80s~60s(普通端面) 1-2.50s~55s (低端面) 1-3.45s~30s (超低端面)
2.LTR(LVR)轮廓设计
外形设计
PCR轮廓图示:80s~60s
外形设计
PCR轮廓图示:50s~55s
外形设计
PCR轮廓图示:45s~30s
轮胎断面
1. T.O.S :Tread Over Side 2. S.O.T : Side Over Tread
轮胎材质
Cord
帘布号
3650 3660 3750 3755 3650
胶号
G266 G266 G266 G266 G266N
线径
0.5பைடு நூலகம் 0.55 0.66 0.66 0.55
密度
1000d/2 1000d/2 1500d/2 1500d/2 1000d/2
外形设计
LVR轮廓图示
D-DIA
外形设计
外形设计
1.确定外缘尺寸标准值(OD,SW) 所确定的标准值必须符合参照的各国标准,这是轮廓设 计的基础。 2.根据所确定的OD和SW以及D-DIA标准尺寸确定SH。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DIA 302.8 328.2 353.4 378.8 404.2 435.5 460.9 486.3 511.7
材质
Steel Steel Steel Steel Steel
结构
1×3×0.27 HT 1×3×0.27 HT 1×5×0.25 3×0.20+6×0.35 3×0.20+6×0.35
密度 完成厚
49 36 40 21 26 1.2 1.2 1.3 1.7 1.7
孔数
125 92 101 58 71
结构原则
1.Cord分类原则
轮胎种类
PCR
195荷重91(含)↑ 165↓13"↓
2 Ply 2 Ply 2 Ply
规范
195(含)荷重91↓H级(含)↓
1 Ply
Cord
3660-G266 3750-G266 3755-G266 3650-G266 3650-G266 3750-G266
LVR
165(含)↑13"(含)↑
轮胎基本知识讲座
主讲人:袁辉 2006.10.30
内容大纲
第一部分
轮胎结构
花纹设计 轮胎均一 轮胎使用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开发流程
第一部分
轮胎结构
轮胎结构
子午线轮胎
RADIAL Tire
斜交层轮胎
BIAS Tire
子午线轮胎
205 / 60 R 15 89 H 最高时速210km/h 荷重指数(最大580kg) 轮胎内径15英寸 子午线结构 扁平比60% 轮胎断面宽205mm
力量的均一
RFV不良可能发生的原因 加硫工程
A).生胎夹器(Loader)校正不正确与中心不准 B).加硫机校正不良 C).加硫气囊有高度偏差 D).定型时间与压力错误 E).上下模偏差不一致 F).模环错用 G).当生胎机械手(Loader)夹住,生胎胎面有很大温差不同 H).模具不圆 I).PCI Ring偏心与不平行 J).错用PCI Ring
2.Belt分类原则
轮胎种类
V(含)速度级别↓
规范
Belt
ST3012 ST3011 ST6081 ST2042
PCR
W(含)速度级别↑ 155(含)↓13"(含)↓
LVR
165(含)↑13"(含)↑
结构原则
3.Band分类原则
轮胎种类
T速度级别 PCR H速度级别 V速度级别 W速度级别 155(含)↓13"(含)↓ LVR 165(含)↑185↓ Sec.185↑(14")↑(含)荷重110↓ Sec.185↑(14")↑(含)荷重110↑
均一性影响
均一性影响
第四部分
轮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