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版高考语文总复习计划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微专题翻译中最容易以今律古25个实词讲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中最容易以今律古的25个实词
[专题微语] 实词是文言翻译中最重要的得分点。

为了考查考生对重
要实词的精准理解,命
题者通常会选用那些最容易让考生以今律古的实词来翻译。

为此,考生千万不要先入为主,
“今为古用〞,应该紧紧结合语境确定其义。

该专题选择了出现频率较高又容易以今律古的
个实词译句,以提醒考生不可以今律古,要在语境中准确翻译其义。

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并准确填出词义。

1.扰
故太子少师清献赵公,既薨之三年,其子屼除丧来告于朝曰:“先臣既葬,而墓隧之碑
无名与文,无以昭示来世,敢以请。

〞天子曰:“嘻,兹予先正,以惠术扰民如郑子产,以
忠言摩士如晋叔向。

〞乃以爱直名其碑,而又命臣轼为之文。

(节选自
苏轼?赵清献公神道碑?)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不是所有的“扰〞都是“干扰〞意,如上文中的“扰〞就是“________〞意。

答案(1)( 他)像郑国的子产一样用仁爱的方法安抚百姓。

(“惠术〞“扰〞,语句通顺) (2)
安抚
参考译文
亡故的太子少师赵清献公,去世三年后,他的儿子赵屼守孝期满来向朝廷报告说:“先
父已经安葬,然而墓道上的碑还没有名称和碑文,没有什么可以用来显示给后人,(现在)冒
昧地向朝廷请示。

〞皇上说:“啊,这位是我先前的贤臣,(他)像
郑国的子产一样用仁爱的
方法安抚百姓,像晋国的叔向一样用忠厚的语言勉励士人。

〞于是
用“爱直〞命名他的墓碑,
接着又命令我为他写碑文。

2.方
?双节堂庸训?者,龙庄居士教其子孙之所作也。

居士扃(关闭)门养疴,日读?颜氏家训??袁氏世范?,与儿辈讲求持身涉世之方,或揭其理,或
证以事。

(节选自汪辉祖?〈双节堂庸训〉自序? )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不是所有的“方〞都是“方圆〞“方正〞意,如上文中的“方〞就是“________〞意。

答案(1)和儿辈谈论探求坚守自己、经历世事的道理,有时揭示那些道理,有时引用事例规
劝(验证)。

(“持〞“涉〞“方〞“证以事〞,语句通顺) (2)道理3.知
种放与母俱隐终南豹林谷之东明峰。

淳化三年,陕西转运宋惟干言英才行,诏使召之。

其母恚曰:“常劝汝勿聚徒讲学,身既隐矣,何用文为?果为人知而不得安处,我将弃汝深
入穷山矣。

〞放称疾不起。

其母尽取其笔砚焚之,与放转居穷僻,人迹罕至。

太宗嘉其节,
诏京兆赐以缗钱使养母,不夺其志,有司岁时存问。

(节选自?宋史·种放传? )
(1)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1
(1)
不是所有的“知〞都是“知道〞“了解〞“掌管〞意,如上文中的“知〞就是
“________〞意。

答案(1)你既然已居了,写文章干什么?如果你真的被人知遇而不能安定适地生
活,我就离开你(居)入大山深。

(“何⋯⋯〞“知〞“〞) (2)知遇( )
参考文
种放与母一起居在南山豹林谷的明峰。

淳化三年,西运使宋惟干提到种放
的才能操行,皇帝下派人召种放。

他的母抱怨:“我常你不要聚集学生授文学,
你既然已居了,写文章干什么?如果你真的被人知遇而不能安定适地生活,我就
离开你(居)入大山深。

〞种放称有病没有身。

他的母全部拿出他的笔、掉,与种
放移居住在深山偏僻、很少有人到达的地方。

宋太宗称他的气,令京兆府他他供
养母,不迫改他的志向,有关官吏每年按令恤慰。

4.
元当国久,益恣横。

栖筠(指主李栖筠)素方挺,无所屈。

帝欲相栖筠,惮止。

然有用,皆密焉,多所助。

栖筠帝猗不断,亦内。

(自?新唐·李栖筠? )
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不是所有的“〞都是“〞意,如上文中的“〞就是“________〞意。

答案(1)皇帝想任命李栖筠相,但因惧怕元就此作。

然而有要晋升任用的人,皇
帝都暗中向李栖筠咨,李栖筠的意也多有助。

(“相〞,以⋯⋯相;“惮〞,害怕;“密〞,暗中咨;大意)(2)咨
5.
抱真(指主李抱真)沉断多智,欲招致天下俊,人之善,必令持数千里邀致之。


与无可采者,退之。

(自?旧唐·列第八十二?)
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不是所有的“〞都是“〞意,如上文中的“〞就是“________〞意。

答案(1)( 李抱真)曾想招天下的达俊杰,听到人的好,一定命人拿着、礼物从
数千里之外把他邀来。

(“招致〞;“〞,;“〞,礼物;“邀致〞;大意)
(2)
礼物
6.悲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之不存,后世之其而莫能名者,何可道也哉!此所以学
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自王安石?游褒禅山? )
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不是所有的“悲〞都是“悲〞“悲哀〞意,如上文中的“悲〞就是“________〞
意。

答案(1)又因此感那古的不留存,后代的人弄了它流的文字因而没有人能弄
清原
2
貌。

(“悲〞“谬〞“传〞“名〞) (2)感慨(感慨)
7.谅
彭时,字纯道,安福人。

天顺元年,(帝)命入阁,兼翰林院学士。

而帝方向用李贤,数
召贤独对。

贤雅重时,退必咨之。

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

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

(节选自?明史·彭时传?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是所有的“谅〞都是“原谅〞“谅解〞意,如上文中的“谅〞就是“________〞意。

答案(1)李贤平时很敬重彭时,退朝后一定向他咨询朝政。

彭时引用正确的道理跟李贤争对错,有时会让李贤不快乐。

李贤开始对他有点微微的抵触,时间长了也就佩服他的老实正直。

(“雅〞“退〞“或〞“谅〞,大意对) (2)老实(诚恳)
8.物
傅祗字子庄,早知名,以才识明练称。

及赵王伦辅政,以为中书监,常侍如故,以镇军
心。

祗辞之以疾,伦遣御史舆祗就职。

王戎、陈准等相与言曰:“傅公在事,吾属无忧矣。

〞其为物所倚信如此。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四十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是所有的“物〞都是“事物〞“外物〞意,如上文中的“物〞就是“________〞意。

答案(1)王戎、陈准等人一起说:“傅公还在任职,我们就没有忧虑了。

〞他为大家所倚重
信任到这种地步。

(“相与〞“物〞“倚信〞,大意对) (2)人
9.中
十年,(李绛)出为华州刺史。

宝历初,拜尚书左仆射。

绛以直道进退,望冠一时,贤不
肖太分,屡为谗邪所中。

文宗立,召为太常卿。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卷七十七?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是所有的“中〞都是“中间〞“内心〞意,如上文中的“中〞就是“________〞意。

答案(1)李绛凭奉行正道进退仕途,一时名望颇大,然而对待贤者与不肖之人态度判然有别,
因此屡次为邪恶之辈所中伤。

(“以〞“望〞“太分〞“中〞,大意对 ) (2)中伤
10.存
四年正月,诏崇古(指传主王崇古)总督宣、大、山西军务。

崇古禁边卒阑出,而纵其素
通寇者深入为间。

又檄劳番、汉陷寇军民,率众降及自拔者,悉存抚之。

(节选自?明史·王崇古传?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是所有的“存〞都是“存在〞意,如上文中的“存〞就是“________〞意。

答案(1)他又发檄文慰抚少数民族和汉族陷落敌手的军民,率众来降以及自己逃回的人,全部进行安抚。

(“檄〞“劳〞“自拔〞“存抚〞,大意对) (2)慰问(安抚、抚慰)
11.构
3
昭俭(指传主杨昭俭)美风仪,善谈名理,事晋有直声。

然利口喜讥訾,执政大臣惧其构
谤,多曲徇其意。

(节选自?宋史·杨昭俭传?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是所有的“构〞都是“构建〞意,如上文中的“构〞就是“________〞意。

答案(1)然而言辞锋利喜欢讥讽人,执政大臣害怕他陷害诽谤,大多委屈自己顺从他的意思。

(“利口〞,言辞锋利;“构谤〞,陷害诽谤;“徇〞,顺从) (2)陷害
12.诛
希亮(指传主陈希亮)为人清劲寡欲,不假人以色,自王公贵人,皆严惮之。

见义勇发,
不计祸福。

所至,奸民猾吏易心改行,不改者必诛。

然出于仁恕,故严而不残。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七?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是所有的“诛〞都是“杀〞意,如上文中的“诛〞就是“________〞意。

答案(1)他到的地方,狡猾的百姓和奸诈的官吏都会改变思想和行为,不改的人一定会受到
惩罚。

(“所至〞“改行〞“诛〞) (2)惩罚
13.廉
今之君子那么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

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

(节选自韩愈?
原毁?)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指传主熊概)用法严,奸民惮之。

宣德二年,行在都御史劾概与春(指另一人物叶
春)
所至作威福,纵兵扰民。

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
由是益任概。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
四十七?)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是所有的“廉〞都是“廉洁〞意,如上文
(1)中的“廉〞就是“______〞
意,上文
(
2)
中的“廉〞就是“______〞意。

答案(1)他要求别人多,他对待自己要求低。

(“责〞
“廉〞)(2)
皇上没有过问,
只暗中
(1)派御史去调查,但一无所得,从此更加信任熊概。

(“问〞“阴〞“廉〞“益〞“任〞)
少(低)调查
14.贷
(陈公弼)徙知庐州。

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而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

士方自
疑不安。

一日,有窃入府舍将为不利者。

公笑曰:“此必醉耳。

〞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
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节选自苏轼?陈公弼传? )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不是所有的“贷〞都是“借贷〞“借出〞意,如上文中的“贷〞就是“________〞
意。

答案(陈公)宽恕了他,将他流放,把其余的士兵都交给下属使唤,并且让他
们看守仓库。

4
(“贷〞“使令〞,“以〞后省略“之〞) (2)宽恕(宽免)
15.俭
遵路(指传主吴遵路)条奏十余事,语皆切直,忤太后意,出知常州。

尝预市米吴中,以备
岁俭,已而果大乏食,民赖以济,自他州流至者亦全十八九。

(节选自?宋史·吴遵路传?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贵妃薨,久不卜葬,正春(指传主翁正春)以为言。

命偕中官往择地,得吉。

中官难以烦
费,正春勃然曰:“贵妃诞育元良(指太子),奈何以天下俭之?〞奏上,报可。

(节选自?明史·翁正春传?)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是所有的“俭〞都是“节俭〞意,如上文(1)中的“俭〞就是“________〞意,
上文(2)
中的“俭〞就是“________〞意。

答案(1)他曾经预先在吴中地区购置粮米,以防范灾荒之年。

(“市〞“俭〞,
省略句)
(
2)
宦官却以此事烦杂费事而责难翁正春,翁正春非常生气地说:“贵妃生育了太子,为什么让
天下俭慢(用轻慢的方式)对待她?〞(“难〞“诞育〞“奈何〞“俭〞)(3)歉收轻

16.憾
安童,木华黎四世孙,霸突鲁长子也。

四年,执阿里不哥党千余,将置之法。

安童侍侧,
帝语之曰:“朕欲置此属于死地,何如?〞对曰:“人各为其主,陛下甫定大
难,遽以私憾
杀人,将何以怀服未附?〞帝惊曰:“卿年少,何从得老成语?此言正与朕意
合。

〞由是深
重之。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
十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是所有的“憾〞都是“遗憾〞意,如上文中的“憾〞就是“________〞意。

答案(1)他们也是为了自己的主人, (如今)您刚平定天下,就因为私人的仇恨杀人,这样怎能来收服(招抚、招引、招致)还没有归附的人呢?(“甫〞“遽〞“憾〞“怀服〞,大意对)
仇恨
参考译文
安童,是木华黎的四世孙,霸突鲁的长子。

中统四年,抓到阿里不哥的党羽一千多人,
将要依法处置。

安童在皇帝旁边侍候,皇帝对他说:“我将要治这些人的死罪,怎么样?〞
安童答复说:“他们也是为了自己的主人,(如今)您刚平定天下,就因为私人的仇恨杀人,这样怎能来收服(招抚、招引、招致)还没有归附的人呢?〞皇帝很惊奇地说:“你年纪轻轻,
怎么说的话如此老道?你的话正合我意。

〞因此特别器重他。

17.短
二十三年夏,中书奏拟漕司诸官姓名,帝曰:“如平章、右丞等,朕当亲择,余皆卿等
职也。

〞安童奏曰:“比闻圣意欲倚近侍为耳目,臣猥承任使,假设所行非法,从其举奏,罪之轻重,惟陛下裁处。

臣谓铨选之法,自有定制,其尤无事例者,臣常废格不行,虑其党有
5
短臣者,幸陛下详察。

〞帝曰:“卿言是也。

今后假设此者勿行,其妄奏者,即入言之。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十三?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是所有的“短〞都是“长短〞意,如上文中的“短〞就是“________〞意。

答案(1)那些根本没有先例的规定,我常常废除不执行 (或“那些尤其没有作为的官员,我
常常废弃不任用〞),考虑到(因此)他们同党之中有说我坏话的,希望皇上详细审察。

(“事
例〞“废格〞“短〞,大意对) (2)诋毁
参考译文
二十三年夏,中书省奏拟漕司官员的名单,皇帝说:“像平章、右丞等这样的官职我亲
自任命,别的你们定吧,这是你们的职责。

〞安童上奏说:“最近听说皇上希望依靠近臣为您的耳目,我不才而接受任命,如果近臣行为不法,听从人们举报,罪的大小,请皇上裁定。

我认为所谓的甄选官吏的方法,自有明确的规定,那些根本没有先例的规定,我常常废除不
执行(或‘那些尤其没有作为的官员,我常常废弃不任用’),考虑到(因此)他们同党之中有说我坏话的,希望皇上详细审察。

〞皇帝说:“你说得对。

今后假设再有像近臣那样徇情枉法者,不要任用;有妄自上奏的,就来告诉我。


18.邀
正光末,贼兵围夏州,刺史源子雍婴城固守,以贵(指传主宇文贵)为统军。

前后数十战,军中咸服其勇。

后送子雍还,贼兵又处处屯聚,出兵邀截,贵每奋击,辄破之。

(节选自?周书?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是所有的“邀〞都是“邀请〞意,如上文中的“邀〞就是“________〞意。

答案(1)后来,宇文贵护送源子雍返回,贼军又四处聚合,出兵半路拦击(宇文贵等人),宇
文贵每次都奋力还击,总是击破贼军。

(“屯聚〞“邀截〞“辄〞,大意对 ) (2)拦击19.遮
(姜彧)改知滨州,乃课民种桑,岁余,新桑遍野,人名为太守桑。

及迁东平府判官,民
遮请留,马为之不行。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五十四?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是所有的“遮〞都是“遮蔽〞意,如上文中的“遮〞就是“________〞意。

答案(1)等到姜彧升任东平府判官,百姓拦住道路请求他继续留任,马因此无法前行。

(“及〞“迁〞“遮〞“不行〞)(2)拦住
20.视
刘基、徐达之见猜,李善长、周德兴之被谤,视萧何、韩信,其危疑相去几何哉?
(节选自?明史·李仕鲁传? )
(1)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2)不是所有的“视〞都是“看〞意,如上文中的“视〞就是“________〞意。

答案(1)和萧何、韩信相比,他们危害疑忌相距能有多远呢?(“视〞“危疑〞“去〞)
比拟
21.伐
弁(指传主宋弁)性好矜伐,自许膏腴。

高祖以郭祚晋魏名门,沉着谓弁曰:“卿固应推
郭祚之门也。

〞弁笑曰:“臣家未肯推祚。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十四?)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是所有的“伐〞都是“讨伐〞意,如上文中的“伐〞就是“________〞意。

答案(1)宋弁生性喜欢自我夸耀,自认为门第高贵。

(“矜伐〞“膏腴〞)(2)夸耀
22.掠
州有民庸童牧牛,童逸而牧舍火,其父讼庸者杀其子投火中,民不胜掠,自诬服。

震(指
传主唐震)直其狱。

(节选自?宋史·唐震传? ,有改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是所有的“掠〞都是“掠夺〞意,如上文中的“掠〞就是“________〞意。

答案(1)州民经受不住拷打,自己捏造事实服了罪。

(“胜〞“掠〞“诬〞)(2)拷打
23.诬
游雅常曰:“前史称卓子康、刘文饶之为人,褊心者或不之信。

余与高子游处四十年,
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乃知古人为不诬耳。

〞(节选自?资治通鉴·宋纪十?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是所有的“诬〞都是“诬蔑、诬害〞意,如上文中的“诬〞就是“________〞意。

答案从不曾看见他把喜怒哀乐挂在脸上,才知道古人是没有欺骗我们的。

(“喜愠〞“诬〞)
欺骗
24.逆
(查伊璜)即命仆马,投刺(名帖)于门。

将军(指文中人物吴六一)趋出,逆诸大门之外。

(节选自?聊斋志异·大力将军?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是所有的“逆〞都是“违背〞意,如上文中的“逆〞就是“________〞意。

答案(1)将军快步跑出,在大门外迎接他。

(“趋〞“逆〞“诸〞)
(2)迎接
25.治
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夫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节选自?朋党论?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是所有的“治〞都是“治理〞意,如上文中的“治〞就是“________〞意。

答案(1)国家兴盛、衰亡、安定、祸乱的旧迹,做君王的可以用来作为借鉴。

(“治〞“可
7
以〞) (2)太平、安定
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