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之堂构造之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PACE空间
A Campus Building Well Integrated into the Environment
视听之堂 构造之飨
项目名称:东海大学音乐系暨美术系系馆新建工程
项目地点:台湾省台中市
建筑面积:8,171平方米,四层
完工时间:2009年2月
设计公司:台湾余弦建筑师事务所 
建筑师:杨家凯、陈宇进
参与设计:陈正峰、林伟展、张惟诚
项目造价: 新台币1.4亿元
084 [设计家]
[设计家] 085
01 一个与地景紧密结合的校园建筑02 立体的景观轴线
台湾东海大学音美馆是艺术园区整体计划中的第一期工程,位于东海大学第二教学区,整体计划包含音乐系馆、美术系馆、美术馆以及两个可分别容纳1200人和600人的音乐厅。

策略•融汇为一
在策略上,本案将各种机能整合于单一建筑体中;空间的组织以“盒中之盒”(Boxes within a Box)理念发展成一座拥有生态外壳的基盘建筑(Mat Building)。

在这个高度不超过4层楼的基盘建筑中,内部的动线是外部环境回路系统的延伸。

不同方向和速度的动线,
联结了各个非分层结构的空间,形成一个三维空间的回路系统。

概念•“感知滤器”
在概念上,本案试图将音乐系与美术系的建筑空间,构建为一个一体两面的“感知滤器”,其特质来自于音乐与美术对人的感知能力的引导与启发。

这种心灵的感性诉求,让人们得以感知超乎事物表相之外的本质。

这种体验可以通过观察基地的结构与特质,了解其如何形成这个“感知滤器”来取得:
1.东海大学的校园特色之一是将来自于由教学空间、公共空间
02
01
SPACE空间
086 [设计家]03 0405
03 建筑楼梯结构
04 多层次的中介空间
05 坡道展示空间
06 凹凸的几何墙面
07 多层次的艺术大道
06
07
和无计划空间之间确立的校园轴心所形成的二维的广场空间,转变
为错落于各个计划空间之间的三维活动空间。

2.将第一教学区及东海校园的精神中心——“路思意教堂”象
征性的双曲墙面,由垂直方向翻转为水平方向的景观中轴。

内外翻
转的结构格子梁与静态的神圣空间,成为立体绿化生态墙与拥有丰
富场景和活动的廊道。

墙面上的局部开口,让光线穿梭于学习与生
活领域之间,丰富着人们的感官。

3.基地位于牧场相对于东海湖的轴线,牧草在来自大度山的风
吹拂之下,形成美丽的波纹。

壮丽的草毯与东海湖面的波纹相互呼
应,“波”成为地景的基本原型与地景的基础。

4.内外翻转。

在宏观上,本案将校园空间结构与特质转化成
为内部空间规划的参考;在微观上,将“路思意教堂”空间与结构
语汇内外翻转成为音美馆外部景观的主轴,因而创造了一个外部单
纯、内在丰富多变的学习区域。

配置•对比与对话
在配置上,由两座曲面的生态墙所构成的景观轴线,由东海湖向东延伸。

右侧是音乐系馆,左侧是美术系馆。

两座看起来相似的
反对称型建筑量体,其空间配置方式则有所不同。

美术系是以东西
方向的坡道艺廊向外延伸的视觉经验为核心,将创作教室与办公室
等配置于周围,坡道是基地活动回路的一部分,空间呈现出线性交
织与水平开放的动态感。

而音乐系则强调“音乐盒”的感觉,以中
央的垂直动线串联各个封闭的音盒,空间呈现出垂直延展与静态的
感觉。

这两座颇具雕塑感的建筑,以大理石材包裹的动线作对比,
而大量的洗石子与清水混凝土的墙面,强化了两系在视觉上的联
系。

光影的变化、开放与封闭之间的对话、质感的对比与内外空间
的交织,丰富了人们对空间与环境的感受和认知。

[设计家] 087
SPACE空间
088 [设计家]0809
10 11
[设计家] 089
08 多层次的中介空间09 艺术中庭10 牧场
11 艺术中庭细节
12 介于音乐系与美术系馆之间
的艺术大道
杨家凯(Kyle Yang)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学硕士、土木工程学硕士美国纽约州注册建筑师
Arctangent Architecture+Design(New York, Taibei)台湾余弦建筑师事务所创办人、协同主持人
台湾交通大学建筑研究所 兼任助理教授台湾淡江大学建筑系 兼任讲师台湾东海大学建筑系 兼任助理教授
作品曾获2008台湾建筑奖首奖、入选2008威尼斯双年展
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