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渍洗涤剂 氧漂剂编制说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业标准《漂渍洗涤剂(氧漂剂)》编制说明
1制定标准的必要性
产品标准是生产企业和用户对产品质量的检验依据,用于规范及比较不同生产厂家的产品质量,最大程度地保障产供双方利益,同时又可达到促进企业产品质量管理及工艺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国内已有多家漂渍洗涤剂(氧漂剂)生产企业,但是目前国内还没有统一规范标准,因此迫切需要制定漂渍洗涤剂(氧漂剂)产品的行业标准。

针对产品的性能规格及其试验方法,制定了本标准,以满足企业研发、生产此类产品进行性能检测和市场产品的质量监控。

2编制依据
根据《二○〇九年轻工业制定、修订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要求(项目号2009-2594T-QB),现由国家洗涤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太原)牵头,广州蓝月亮实业有限公司负责,西安开米股份公司参与,起草制定《漂渍洗涤剂(氧漂剂)》行业标准。

3主要工作过程
对国内市场上的主要氧漂产品进行分析和汇总,测试其固含量、pH值、有效氧含量和有效氧在模拟测试条件下的稳定性,由此确定国内氧漂产品的特征。

制定漂白性能的测定指标和方法,对氧漂产品的漂白性能进行测试,确定有效氧含量与漂白效果的关联,研究如何染制质量稳定的适合氧漂测试的污布,以及用染制的污布测定氧漂的漂白性能。

4产品控制项目及指标值的确定
4.1产品控制项目
漂渍洗涤剂(氧漂剂)主要技术指标有: pH值、有效氧含量。

本标准在调研国内市场漂渍洗涤剂(氧漂剂)质量的基础上(见表1),制定本标准的产品指标范围。

表1 不同生产厂家的漂渍洗涤剂(氧漂剂)理化指标
4.2指标值的确定
4.2.1pH值
不同品牌的漂渍洗涤剂(氧漂剂)的pH值有较明显差异,但液体产品都选择了弱酸性配方,以保持其有效成分过氧化物的存放稳定性;固体产品均为碱性,pH与普通含磷洗衣粉相近。

考虑到液体产品经常需要与洗衣粉合用,为了避免产品过低的pH值减少洗涤碱度,因此在本标准中,设定漂渍洗涤剂(氧漂剂)的1%溶液的pH值指标为:液体>3.0;固体10.0~11.0为宜。

4.2.2有效氧含量
有效氧含量是漂渍洗涤剂(氧漂剂)产品最重要的关键性指标。

漂渍洗涤剂(氧漂剂)中有效氧含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产品对于色渍的漂洁能力。

有效氧含量越高,漂白值越大,但随着有效氧高到一定程度时,漂白值变化幅度逐渐变小(参见图1),其中漂白值是指色渍污布洗涤前后的白度差值(测定方法见附件一)。

当有效氧在2%以下时,对色渍的漂洁能力随有效氧增加提高明显,因此对漂渍洗涤剂(氧漂剂)的有效氧含量要求应不低于2%。

图1 漂白值与有效氧的关系
(实心菱形是对立顿红茶包染制的茶渍污布的漂白值,空心方块是对EMPA167茶渍污布的漂白值)
市售的液体漂渍洗涤剂(氧漂剂)的有效期多数为2年。

根据表2实验结果,漂渍洗涤剂(氧漂剂)在南方普通的仓储环境中保存2年,其有效氧下降情况与90度避光老化3天的结果较为接近,而且90度避光老化3天是一个更加苛刻的模拟条件,常规的南方仓储环境下存放2年有效氧下降值不会超过90度避光老化3天条件下有效氧的变化。

表2中主要的市售产品在90度避光老化3天后有效氧含量仍都高于2.2%,由此可以推测:漂渍洗涤剂(氧漂剂)在南方仓储环境下存放2年,有效氧含量将高于2.2%
表2 模拟老化条件下主要产品的有效氧变化情况
本标准根据上述结果设定有效氧含量的下限为2.2%,以保证漂渍洗涤剂(氧漂剂)对色渍的漂洁能力。

5讨论
5.1液体产品的固含量
各生产厂家的漂渍洗涤剂(氧漂剂)的固含量根据配方设计的思路不同而相差悬殊,对于漂渍洗涤剂(氧漂剂)来说固含量并不重要,为减少分析成本,故本标准中没有设置固含量的指标。

5.2有效氧含量测定方法的选择
有效氧含量测定方法见本标准4.4有效氧含量的测定,与《GB/T 13173-2008 表面活性剂洗涤剂试验方法》中活性氧含量的测定方法比较,其测定原理相同,主要差异为:1.硫酸溶液的不同,在《GB/T 13173-2008》活性氧含量测定中,在配制硫酸溶液时会加入少量硫酸锰和硝酸铋,以避免发生相对长的诱导期,以及排除因含有EDTA等物质可能产生的干扰;2.样品前期稀释处理,在《GB/T 13173-2008》活性氧含量测定中,多了样品前期处理工序,主要是避免固体类样品溶解不均匀。

按照以上两种活性氧测定方法进行测定,对比结果见表3:
表3 产品在两种测定方法下有效氧含量测定结果比较
由表3结果可知:使用国标GB/T 13173方法和本标准方法测定7个不同品牌的液体类漂渍洗涤剂(氧漂剂)样品,其结果基本一致,其主要原因为液体类漂渍洗涤剂(氧漂剂)配方中一般不会添加EDTA等物质,且不存在发生较长诱导期等问题;而对于5个不同品牌的固体类漂渍洗涤剂(氧漂剂)样品则有所差异,实验样品中,对于样品H和样品I,结果基本一致,但对于样品J、样品K和样品L
则有较大的差异,这一方面是和固体样品有效氧分布不均匀有关,另一方面则可能是其配方内含有某种物质影响滴定结果。

因此,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从操作简便以及便于数据分析处理的角度出发,液体类漂渍洗涤剂(氧漂剂)宜采用本标准中的有效氧含量测定方法。

对于固体类漂渍洗涤剂(氧漂剂)则可参照《GB/T 13173-2008 表面活性剂洗涤剂试验方法》中活性氧含量的测定方法进行测定,以便终点判定更为准确。

5.3有效氧稳定性
有效氧稳定性,即漂渍洗涤剂(氧漂剂)中过氧化氢的存放稳定性,涉及到热稳定性和光照稳定性。

由于加热存放及日晒条件无法统一,本标准中未设定有效氧稳定性指标,但各生产厂家需保证其产品在有效期内有效氧含量高于标准下限。

5.4对色渍的漂白性能
漂渍洗涤剂(氧漂剂)的最关键性能是对色渍的漂白效果,最为常见的可漂性色渍是茶渍。

我们经过大量试验来探索茶渍污布的理想制备方法,并进行漂渍洗涤剂(氧漂剂)对茶渍污布的漂白效果评价试验,由于不同的茶叶品牌和品种难以制备出标准茶渍污布,漂白效果评价试验的重现性不理想,所以建议不将漂白效果评价指标列入该标准。

从上述4.2.2已明确表明,直接决定漂渍洗涤剂(氧漂剂)对色渍漂白效果的指标是有效氧含量,通过对部分市售漂渍洗涤剂(氧漂剂)的分析可知,可以通过测定有效氧含量来推断漂渍洗涤剂(氧漂剂)的漂白性能的优劣。

附件一:漂渍洗涤剂(氧漂剂)对茶渍的漂白效果测定方法
1. 茶渍污布的制备
分别采用旺福堂红茶(散装)、立顿原味红茶(茶包)和车仔红茶(茶包)3个品牌的红茶制备茶渍污布,探索理想的茶渍污布制备方法。

具体方法如下:
1.1 仪器
a) WSD-3U型白度计
b) 恒温水浴锅
c) 电子天平:精确度0.01g
d) 封闭式电炉
e) 搪瓷托盘
f) 计时器
g) 烧杯:1000ml和2000ml
h) 玻璃棒
1.2 材料和工具
a) 红茶
b) 全棉半漂布:尺寸20×25cm/块
c) 细纱布
d) 棉线和针
e) 剪刀
f) 镊子
1.3 操作
称取10.0g散装红茶,用细纱布将其包裹严密,用棉线封口(如果是茶包,直接取合适数量的茶包使其总净含量为10.0g即可,本实验涉及的立顿和车仔红茶包,均为5包),于2000ml烧杯中加入1500ml去离子水,放入茶包煮沸5min,放入两块全棉半漂布,保持微沸30min,不断搅拌以保证茶渍上染均匀,然后放入40℃的恒温水浴中放置30min,每5分钟搅拌1次,确保茶渍上染均匀。

然后取出污布,放入盛有1000ml去离子水的烧杯中,用镊子夹住布角,上下浸提洗涤10次,然后在搪瓷托盘上摊平晾干,裁成6cm×6cm的方布片,测量其R457白度(约40%-50%)和Hunter白度,备用。

参照以上茶渍污布的制备方法用不同品牌的红茶制作出的茶渍污布,其R457蓝光白度和Hunter 白度均会有所不同,不同的煮制时间和不同的红茶用量均会显著影响茶渍污布的染制效果。

如表3所示,相同红茶用量和相同煮制时间下,用立顿和车仔红茶包制得茶渍污布的白度比用散装红茶制得的低些;用旺福堂散装红茶,红茶用量加倍或煮制时间加倍,制得茶渍污布的白度显著降低。

同时,我们还发现,购买不同批次的同种红茶成品,采用同样工艺染制出来的茶渍污布的白度也会有一定差异;即便是同一批红茶,采用同样工艺染制出来的茶渍污布的白度也会有一定波动,如表4所示。

纯棉白布的经纬密度和处理也会对茶渍污布的白度造成影响,如表5所示。

表3 不同工艺不同红茶制备的茶渍污布的初始白度
表4 采用立顿红茶制备出来的茶渍污布的初始白度
表5 采用散装红茶用不同的纯棉白布制备的茶渍污布的初始白度
结论及分析:
茶渍污布的白度会受到所用红茶品牌、批次、染制工艺、工作人员熟练程度和所用布基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2. 对色渍漂白性能的测试
2.1仪器
a) WSD-3U型白度计
b) RHLQ型立式去污机
c) 电子天平:精确度0.01g
d) 恒温烘箱 e) 搪瓷托盘 f) 烧杯:1000ml g) 玻璃棒
h) 量筒:1000ml 2.2 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或纯度相当的水。

a) 标准洗衣粉 b) 氯化钙 c) 氯化镁 2.3 操作
a) 硬水配制
洗涤试验中配制洗涤剂溶液采用250mg/kg (以碳酸钙表示,下同)硬水,钙离子与镁离子摩尔比为6:4,配制方法如下:称取16.70g 氯化钙和20.37g 氯化镁,配制10L ,即为2500mg/kg 硬水。

使用时取1.0L 冲至10.0L 即为250mg/kg 硬水。

b) 测定方法
开启立式去污机,调节搅拌转速120±5rpm ,设置温度40℃。

精确称取2.00g 漂渍洗涤剂(氧漂剂)置于去污缸中,加入1000ml 250ppm 硬水,待去污机内温度升至40℃后,将去污缸置于去污机中,开动搅拌15min ,同时做空白;计时结束后,向各去污缸分别加入2.00g 标准洗衣粉(干基计),开动搅拌,立即放入3块茶渍污布,搅拌15min 后,立即取出茶渍污布用1000ml 自来水漂洗三次,甩干后在搪瓷托盘中摊平,置于45±1℃的恒温烘箱中烘干,测量其R457白度和Hunter 白度。

c) 计算
漂白值R (%)按式(1)计算:
R =
21()
100%F F n
∑-⨯ ………… (1) 式中:R ——漂白值,%
F 1——染污后的茶渍污布白度,% F 2——洗涤后的茶渍污布白度,%
n ——经Q 值检验后污布试片的有效数量 结果保留到小数后一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