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晋江市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溪一中、养正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期末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 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哈佛大学的校训:“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以真理为友”。
正是基于这样的校训,哈佛大学除了培养了无数杰出的哲学家外,在哲学点亮的这盏精神火炬的引导下,还培养出了大量的杰出的科学家和作家。
由此可见 ( )
A.具体科学需要以哲学为基础 B.学习了哲学就可以成为科学家
C.哲学指导具体科学研究 D.哲学和具体科学最终走向完全一致
2.下列关于哲学、世界观、具体知识之间联系的正确说法是( )
A.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B.哲学就是科学的世界观和具体知识
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决定世界观,世界观决定具体知识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它第一次实现了
①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③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科学发展观继承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发展的基本思想,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脉相承的重要特点。
科学发展观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经验加以深化,与新的时代特点和当前国情相结合,赋予发展观以新的时代内涵。
这表明,科学发展观()
①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②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③是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也就只适用于中国
④是哲学思想发展的顶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5.马克思说:“哲学家并不像蘑菇那样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的最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哲学思想里。
”这段话的哲学内涵是
A.真正的哲学一定是完美无缺的 B.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C.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D.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6.“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的意思是君子说话要谨慎,做事要勤快。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的意思是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千百年来,孔子的哲学思想指导着很多中国人做事、做人。
由此可见A.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
B.孔子的哲学思想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起决定作用
C.没有哲学智慧,就没有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D.真正的哲学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7.在古代欧洲,有这样一首诗:那时候,上面的青天还没有称呼,下面的大地也没有名字,其阿玛特(即海洋)是大家的生母,万物都和水连在一起。
下列观点与其观点相同的是
①气者,理之依也②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③原子是世界的本原④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
8.针对部分官员不调查研究“拍脑袋决策”的错误工作方法,有人提出“以脚议政”的思想,即要深入江湖田野,亲近基层民众,了解最基本的实际,做到决策利民。
从哲学的基本形态上看,“以脚议政”和“拍脑袋决策”的根本分歧在于
A.以否以人民利益为工作的出发点B.是否采用科学的工作方法
C.是否承认人有认识世界的能力D.是否坚持世界的本原为物质
9.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基本派别,唯心主义者都主张
A.事物是感觉的集合
B.事物是理念的影子
C.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10.埃及胡夫金字塔有一段令人生畏的铭文:“不论是谁骚扰了法老的安宁,死神之冀将在他的头上降临。
”令人生畏的铭文从哲学上看属于:
A. 主观唯心主义
B.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C. 客观唯心主义
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11.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下列不能说明这一论述的选项是( )
A.自然界是本来就存在的物质世界
B.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C.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
12.诗人张若虚留下了孤篇横绝《春江花月夜》“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主要反映的哲理是:
A.世界的物质性 B.运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C.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D.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13.关于运动有几种看法:甲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乙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丙说:“飞鸟之景未尝动也”。
这些观点按照顺序分别是
A. 二元论、形而上学、辩证法
B.辩证法、相对主义、形而上学
C.相对主义、辩证法、形而上学
D. 辩证法、形而上学、相对主义
14.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
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
雪莱观点:
A、正确地说明了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B、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夸大了事物的绝对运动,将会导致不可知论
C、夸大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
D、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15.荀子曰:“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
”与此道理相似的是
A.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贺知章)
B. 谁持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李白)
C.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
D.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
16.《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这表明:
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
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17.国庆时,为确保天安门上空无降水,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中心专家可以确定火箭弹消云减雨作业方案并实施;长期干旱区域可以进行人工降下雨缓解旱情。
这表明:
A.规律具有普遍性、客观性
B.认识了自然规律就能造福于人类
C.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
D. 人们可以把握规律、改造规律
18.“比”、“从”、“北”、“化”四个字由“人”字以不同结构构成(下图为甲骨文),高度概括了人生的成长历程,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内在逻辑体系。
我们可以体会到,与人“比”后,总会模仿学习他人的优点,即“从”;之后会产生叛逆,即“北”;最后,能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一切为我所用,进入“化”的阶段。
上述材料说明( )
①哲学智慧概括了人们的生活与实践,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②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③哲学的根本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④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9.“花开花落随人意,春去春来不相关。
”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 意识具有社会历史性
B.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C. 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意识具有科学预见性
20.被誉为“股神”的巴菲特有句投资名言:我与其他人不同,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当众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
以下哲学道理最能体现巴菲特这一观点的是:
A.意识活动具有计划性 B.意识活动具有选择性、创造性
C.意识对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21.胡杨树生长在中国西北浩瀚的沙漠中,它扎根深,抗干旱,迎风沙,耐盐碱,生命力极强。
人们赞美它“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称其为“英雄树”,誉之为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精神象征。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①可以激发人昂扬的精神状态,体现了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②可以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体现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③可以调动人的精神能量,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特殊决定作用
④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
A.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 D. ②③
22.胡锦涛同志曾经讲过:“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进伟大的事业。
”这句话蕴涵的哲理是
A.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B.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物质
C.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D.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23.根雕艺术是结合自然美和创造美的造型艺术。
技工们以树根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正所谓“三分人工,七分天成”。
根雕艺术创作说明
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②艺术创作存在自身特有的规律,可随心所欲
③艺术创作不能破坏事物的本来面貌④艺术创作能实现对创作原型的主观超越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4.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前,西医外科手术都是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进行的,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甚至会导致昏厥、休克和死亡。
实现“刀下无痛”,一直是医学界的梦想之一。
一代又一代的医生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尽可能地减轻病人外科手术的痛苦,但效果都很有限。
直到化学止痛剂一氧化二氮和乙醚的发现、成功使用和推广,医学才真正进入了无痛手术时代。
上述材料说明:
①实践是历史性的活动②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产生的③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④获得正确的认识意味着认识过程的结束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④
25.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
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
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
由此可见
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②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
③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
④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
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③④
26.下列诗句蕴含“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哲理的是
A.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B.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D.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27.“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所体现的哲理有()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③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④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⑤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28.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
但是,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而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这说明()
①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对同一个确定对象的认识可以有多个真理④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29.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曾经说过:“人的知识就好比一个圆圈,圆圈里面是已知的,圆圈外面是未知的。
你知道得越多,圆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
”这主要表明
A.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B.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C.认识的目的是追求终极真理 D.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养正中学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
高二年文科政治试卷第II卷 2013.1.21
命题:养正中学审核:安溪一中李金江时间:90分钟
二、非选择题(共4题,42分)
30. 2009年曾全球大流行的“甲流H1N1”,2012年冬再度成为京城最活跃的流感病毒种类。
2012年12月31日到2013年1月6日,北京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463例,死亡9例。
其中,报告甲型H1N1流感病例38例,死亡2例。
针对甲型H1N1死灰复燃及反复发作的状况,有的同学说:“客观事物在人的意识之外,是人无法认识的”。
请你运用唯物论的相关知识对“客观事物在人的意识之外,是人无法认识的”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9分)
31.(12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
会议认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做好2013年经济工作;要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扎实开局,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遵循市场规律,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加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活力和动力,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请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对上述材料进行解读?(12分) 32.继“家电下乡”之后,从2009年6月起,国家不断出台了鼓励家电“以旧换新”的政策。
试点省、市凡在规定时间内交售旧家电并购买新家电的购买人,可享受新家电售价10%的财政补贴。
小张同学家里有一台三年前的旧电脑,家庭成员围绕是否将它“以旧换新”展开了讨论。
小张一家经过讨论,决定将电脑“以旧换新”。
你认为他们应该怎样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挑选新电脑。
(8分)
33.(8分)从十二大到十五大,我党一直强调,要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再次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这一理念的提出,不仅是对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中存在的资源、环境问题的正视,更是对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规划和指导,这必将促进社会和谐、民生改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33.(1)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8分)
(2)上述材料怎样体现“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