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通过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 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高中生物浙科版(新课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人体通过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第2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讨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区别与联系,说明各种免疫细胞的作用和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2.说出人工免疫两种方式的区别,理解注射疫苗的意义,树立健康生活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探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关系。

2.分析说明疫苗的作用,说出人工免疫两种方式的区别。

【教学难点】
1.分析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区别与联系。

2.人工免疫两种方式的区别。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狂犬病的预防:被狗咬伤的患者,患狂犬病后死亡率接近100%。

注射含有抗狂犬病抗体的抗狂犬病血清,可提高伤者的存活率,再通过分多次注射狂犬病疫苗,刺激机体产生更多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增强免疫能力,并提供长期保护。

教师提出过渡性讨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帮助宠物远离狂犬病?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区别与联系,以及二次免疫与初次免疫有何区别。

【新知讲解】
一、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比较
1.比较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学生分组讨论并比较归纳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区别联系,教师进行总结指导。

(1)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区别:
(2)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联系:
两者各自独立作用,又相互配合。

①对于细胞外的抗原,体液免疫发挥作用;
①对于可侵入细胞内的抗原,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其散播感染,当抗原进入细胞后,通过细胞免疫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和吞噬细胞最后清除。

2.【模型构建】根据教材中的图,整合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过程并尝试构建模型。

师生共同说明图中各种细胞的功能,特异性免疫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易错归纳】
(1)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情况:浆细胞不具有分裂、分化能力;B淋巴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细胞都能进行分裂、分化。

(2)识别抗原问题:浆细胞没有识别功能;吞噬细胞能识别抗原,但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

(3)结构与功能问题:抗原识别过程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受体)有关,效应细胞毒性T
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3.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关系
教师讲解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关系,并总结归纳:
(1)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2)特异性免疫的形成过程增强了非特异性免疫的功能。

(3)二者共同担负着机体的免疫功能。

二、记忆细胞及二次免疫
1.记忆细胞
学生说出记忆细胞的分类和特点,教师讲解补充:
记忆细胞的分类:依据来源分为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

记忆细胞的特点:
①寿命长,可存活几年甚至几十年;
①保持对特定抗原的记忆,对曾经入侵的病原体保持敏感;
①二次免疫反应的基础,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能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2.二次免疫应答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并帮助学生尝试总结:
图示分析:①表示第一次感染,①表示第二次感染,图A表示第二次感染不同抗原,该抗体的浓度不会上升,图B表示第二次感染相同抗原,该抗体的浓度上升。

二次免疫应答特点:比初次免疫应答快,也比初次免疫应答强烈,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

三、免疫接种可以战胜许多传染性疾病
1.免疫接种
教师讲解概念:
免疫接种或预防接种是以诱发机体免疫应答为目的,预防某种传染性疾病的方法。

2.疫苗的分类
教师举例说明疫苗的分类,学生尝试举例说明,进一步进行理解:
3.比较人工免疫中的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84页内容,尝试列表比较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的区别。

四、抗体与血型
1.【课外读】抗体的结构、种类和分布
学生阅读教材P86-87页,师生共同探讨抗体的结构、种类和分布:
(1)抗体的结构:
抗体由两条轻链、两条重链构成,每条轻链和重链之间都通过一个二硫键相连,两条重链之间由两个二硫键相连。

其中,可变区(V区)是与抗原结合的部位,而恒定区(C区)决定了抗体的分布。

(2)分布:可变区相同而恒定区不同的抗体,能结合同种抗原,但在体内分布不同。

(3)种类:根据恒定区的不同可将抗体分成五类,即IgM、IgD、IgG、IgA、IgE。

五类抗体分布在身体不同部位发挥功能。

抗体实际是B淋巴细胞受体的一种分泌形式。

IgA能够通过乳汁进入新生儿肠道,在婴儿自身合成保护性抗体之前提供保护,所以母乳喂养的孩子不易生病。

2.【学生活动】通过ABO血型鉴定观察抗原-抗体反应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P84-85页活动内容,结合输血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血型的相关概念,参与探究过程,并探讨血型相关问题。

(1)ABO血型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师生共同探讨血型的分类:
(2)【探究实验】
教师讲解实验的目的原理,学生参与方法步骤的讨论:
目的要求:
理解鉴定ABO血型的原理,观察抗原抗体结合后的凝集现象。

鉴定原理:
在ABO血型系统中,血型鉴定就是将检测血液分别加入已知含有A或B抗体的标准血清中,观察凝集现象是否发生,用以判断待检血液红细胞上含何种抗原,由此确定待检血液
的血型。

方法步骤:
展示图片(或相关视频)要求学生根据图上内容说出基本步骤。

(3)【问题探讨】师生共同探讨:
①根据实验测定,你的血与哪种血清产生了凝集反应,以此判定你是什么血型。

②为什么AB型血与标准A型血的血清、标准B型血的血清都产生了凝集反应?
③血型测定实验中出现的凝集反应,其本质是什么?
【课堂小结】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指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课堂检测】
1.图甲是某种特异性免疫的大致过程,图乙是初次免疫应答和二次免疫应答的相关情况变化曲线。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
A.图甲表示的是体液免疫过程
B.图乙中的二次免疫应答主要与图甲中的细胞④增殖分化有关
C.如果图甲中的细胞②全部失去,则图甲表示的免疫方式几乎全部丧失
D.图甲中细胞②和细胞⑦可以识别抗原
2.宫颈癌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发病率较高的癌症之一。

九价HPV疫苗(只能预防9种高危型HPV病毒的宫颈癌疫苗)对年龄16至26岁人群效果最佳,半年内完成3剂次接种后体内初期抗体平均值是自然感染的100倍。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A.HPV能诱导人体某些细胞的基因发生突变
B.九价HPV疫苗具有与9种HPV相似的抗原结构
C.通过3次注射可获得大量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D.接种成功人群对所有HPV能终身免疫
【课外拓展】熊猫血:Rh阴性血
通过介绍Rh血型,引导学生认识更多的血型分类系统,积累医学常识。

Rh血型是继ABO血型发现后临床意义最大的一种血型,也是最复杂的血型系统之一。

当一个人的红细胞上存在一种D血型物质(抗原)时,则称为Rh阳性;当缺乏D抗原时即为Rh阴性。

在亚洲,超过99.5%的人为RhD阳性,只有不到千分之五的人是RhD阴性,因此被称为“熊猫血”。

问题探讨:查阅资料,探讨如何避免输血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