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设计高考地理山东专用总复习重点速通课件读图析图能力读图析图能力等温线图的判读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或与山 脉走向平行
等温线闭合
地形、地势(如图2中③地附近等 温线走向)
山峰(低温)、盆地(高温)、城市 热岛效应(高温)
第四页,共17页。
3.等温线的弯曲及其影响因素 (1)海陆与季节: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海洋(hǎiyáng) 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夏季,陆地等温线向高纬弯曲,海洋 (hǎiyáng)等温线向低纬弯曲。也可以概括为:一(月)陆(向)南(弯曲), 七(月)陆(向)北(弯曲)。 (2)地形:若等温线穿过山脉或高地时,等温线凸向气温高的地区; 等温线穿过河谷或低地时,等温线凸向气温低的地区。 (3)洋流:洋流流向和等温线的凸出方向相同,等温线由高值向低值 方向(向高纬)凸出的为暖流,等温线由低值向高值方向(向低纬)凸出 的为寒流。
【熟知典型图示】
图1 某城市 (chéngshì)气温时空
分布图
图2 某地区(dìqū)年均 图3 某区域某日某时
温分布图
刻的等温线分布图
第二页,共17页。
【掌握(zhǎngwò)判读技巧】
等温线图是等值线图中最重要的类型之一,具有等值线的一 般(yībān)特征,但也有其特殊的地方。
1.等温线数值的判读 (1)弯曲状况:主要看等温线弯曲的方向,若向数值大的方向弯 曲,其中(qízhōng)间区域数值低;反之,数值高(如图1)中a地等 温线向数值小的方向弯曲,气温值高于13 ℃)。即“凸高值低,凸 低值高”。
(3)陆地等温线密集,海洋等温线稀疏。因为陆地表面形态复杂, 海洋表面性质单一且热容量大,所以陆地的温差大于海洋。
(4)寒暖流交汇处等温线密集,锋面天气系统中锋线附近等温线 密集,因为冷暖差别大。
(5)平原、高原面上等温线稀疏,山地和高原边缘地区(dìqū)的 等温线比较密集(如图2中台湾东部为台湾,山脉等温线密集,而其
(2)观察等温线特征, 主要从等温线数值大 小、疏密(shū mì)、走 向、闭合状况等方面 去观察。此图等温线 弯曲复杂,反映出该 区域7月份气温分布较 复杂,局部区域变化 大,并有闭合现象。
第九页,共17页。
第三步:联题目(tímù),抓关 键 该类图设问主要是比较不同区域气温高低及闭合处数
值、等温线走向(zǒuxiàng)及其原因等分析。要根据设问 要求去图中寻找关键信息。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jiāohuàn) 第三讲 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
【读图析图能力(nénglì)】 ——等温线图的判读
第一页,共17页。
等温线图是描述某地区气温分布状况(zhuàngkuàng)的地图, 因气温与其他地理要素的密切相关性,成为高考综合考查中的重 要图类之一,判读的重点是等温线的分布及变化趋势。
(2)在分析(fēnxī)该类图特征成因时要全面、分清主次, 理清逻辑关系。
分析甲地温度范围的原因时,应侧重“地势高(武 夷山)、气温低”。如分析图中乙、丙两地气温差异 时,承接第(1)题闭合处气温低,可判断是山地地形; 同时要注意到题干中条件的转换,问的是“冬季”, 所以既要想到距海远近,又要想到冬季风的影响。 所以正确(zhèngquè)回答应是:故丙受冬季风影响小(乙地相反)”。
第五页,共17页。
4.等温线的疏密及其影响因素
等温线的疏密反映温差的大小,等温线密集,温差较大;等温线 稀疏,温差较小。
(1)冬季等温线密集,夏季等温线稀疏。因为冬季各地温差较夏 季大。
(2)温带地区(dìqū)等温线密集,热带地区(dìqū)等温线稀疏。 因为温带地区(dìqū)的气温差异大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dìqū)。
如判断甲地气温,要比较闭合 处等温线数值与其(yǔqí)两侧 的等温线数值即可。
第十一页,共17页。
第四步:组答案(dá àn),防 失(1误)该类图常涉及计算,要注意非等温线上的点
是一个(yī ɡè)范围,如甲处取值不能只答成“小于 28℃”,而应答成“大于26℃,小于28℃”。
第十二页,共17页。
第十五页,共17页。
第十六页,共17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读图析图能力】
No ——等温线图的判读。(1)弯曲状况:主要看等温线弯曲的方向,若向数值大的方向弯曲,其中间区
域数值低。(1)海陆与季节: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夏 季,陆地等温线向高纬弯曲,海洋等温线向低纬弯曲。(1)区域图一般要先定位,如图中根据(gēnjù) 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为我国长江下游及东南丘陵地区。此图等温线弯曲复杂,反映出该区域7月份气 温分布较复杂,局部区域变化大,并有闭合现象
第十三页,共17页。
(3)在描述该类图特征和分析(fēnxī)影响因素时,还 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和严密性。
如题目要求“分析丁地等温线弯曲的原因”,思路是 读图得出“怎样弯曲?(向西北弯曲)”,分析“反映了 什么特征(tèzhēng)(气温偏高)”,再思考“为什么? (河谷地带,地势较低)”。叙述时反过来由因到果,丁 处为河谷地形(汉江),气温偏高,等温线向西北(西)凸 出。这三个要点缺一不可。
第六页,共17页。
【应用(yìngyòng)“读图规 范”】
[典例] (2013·杭州质检)下图为“某地(mǒu dì)7月平均气 温分布图(单位:℃)”,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地温度的范围是________, 说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2)依据上题结论结合所学知识(zhī shi)判断冬季乙、丙两地气温高低, 并分析原因。 (3)试分析丁地等温线弯曲的原因。
(2)闭合状况:“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如图2中①地气温大于 24 ℃)。
第三页,共17页。
2.等温线走向(zǒuxiàng)及其影响因素
等温线走向
影响因素
等温线与纬度(wěidù)方向基本太℃一、阳致2辐3射℃或、纬24度℃因等素温(如线图) 3中22
等温线大致(dàzhì)与海岸线平行 海陆分布或海洋影响程度不同
Image
第十七页,共17页。
第十四页,共17页。
答案 (dá (1à)n大):于26℃,小于28℃ 地势高(武夷山),气温低。 (2)丙热乙冷。丙地离海近,受海洋影响(yǐngxiǎng),气 温偏高;武夷山地形对冬季风阻挡,故丙受冬季风影响 (yǐngxiǎng)小;乙地相反。 (3)丁地为河谷地形(汉江),气温偏高,等温线向西北(西) 凸出。
第七页,共17页。
第一步:读图名,知图类
[典例] (2013·杭州质检)下图为“某地7月平均气温分布 图(单位(dānwèi):℃)”,回答下列问题。
读图可知,上图为 某地7月平均气温分 布图,应抓住等温 线的特征(tèzhēng)
来解读。
第八页,共17页。
第二步:析图例(túlì),看点 线
(1)区域图一般要先定位,如图中根据经纬度可知(kě zhī)该 区域为我国长江下游及东南丘陵地区。
(1)甲地温度的范围是________,说明产生这种现象 的原因。
(2)依据上题结论(jiélùn)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冬季乙、 丙两地气温高低,并分析原因。
(3)试分析丁地等温线弯曲的原因。
第十页,共17页。
丁处等温线弯曲 (wānqū)要看等温 线凸出方向,判断 弯曲(wānqū)处气 温比两侧是高还是 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