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环盟咨询)2017-2021年新能源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防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环盟咨询)2017-2021年新能源⾏业投资机会与风险防范
第⼀节中国新能源⾏业投资特性分析 (2)
⼀、新能源⾏业进⼊壁垒分析 (2)
⼆、新能源⾏业盈利模式分析 (2)
三、新能源⾏业盈利因素分析 (3)
第⼆节中国新能源⾏业投资风险分析 (3)
⼀、新能源⾏业供求风险 (3)
⼆、新能源⾏业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3)
三、新能源⾏业关联产业风险 (3)
四、新能源⾏业产品结构风险 (4)
五、新能源⾏业技术风险 (4)
六、⾏业其他风险 (4)
第三节新能源⾏业投资机会分析 (5)
⼀、产业链投资机会 (5)
⼆、细分产品投资机会 (5)
三、重点区域投资机会 (6)
四、新能源⾏业投资机遇 (7)
五、“⼀带⼀路”战略新能源⾏业发展机会分析 (8)
六、“互联⽹+”新能源⾏业发展机会分析 (9)
1
第⼀节中国新能源⾏业投资特性分析
⼀、新能源⾏业进⼊壁垒分析
1、融资壁垒⾼。
⽬前,我国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遇到的⼀⼤难题就是⽆法⾃主的进⾏资本运作,产业发展过度依赖政策⽽不是市场。
⽬前,新能源产业融资以间接融资为主,以直接融资为辅,企业直接融资难度⾼,⼤部分企业还是依赖于间接融资。
间接融资中政府扶持占主要地位,银⾏信贷、风险投资以及民间投资为辅助⼿段。
(1)政府⽅⾯。
我国政府通过各种政策形式加⼤对新能源的⽀持⼒度,税收政策和补贴政策等措施为新能源的融资提供了极⼤地便利和扶持。
但是,以政府融资为主的融资渠道严重影响了新能源产业的融资效率和资⾦利⽤效率。
(2)银⾏信贷。
银⾏信贷是新能源产业的主要融资渠道,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可以借助银⾏信贷得到充分的发展,但由于新能源产业投资周期长,风险⾼等特点,银⾏⽅⾯对于新能源产业的投资较为谨慎。
(3)风险投资。
对于投资新能源产业的投资者来说,新能源产业的产业化程度以及核⼼技术的开发利⽤,决定了他们对于投资新能源⾏业的信⼼和投资⼒度。
IDG、德同资本等“⽼资格”企业对于我国的新能源产业存在观望态度。
(4)民间资本投资。
由于新能源产业存在不完善的市场融资保障体系,也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保证,社会资本的进⼊难度相对较⾼,同时,民间资本资⾦额低,投资经验不⾜,对于新能源产业融资⽅⾯没有做出突出贡献。
2、资⾦进⼊壁垒⾼。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新能源产业由于其投⼊⼤、成本回收期长的特点,使得其具有很⾼的资⾦壁垒。
与传统产业相⽐,新能源产业的开发周期包括研发、⽣产、销售等多个环节,⼀般需要6~10年甚⾄更长的时间,需要的资⾦额往往过亿。
对于⼤多数的投资者⽽⾔,⽆法做到坚持长期持续的投资以及承受较久的资⾦回报期。
⼆、新能源⾏业盈利模式分析
新能源盈利模式分为⾃发的盈利模式和⾃觉的盈利模式两种。
前者的盈利模式是⾃发形成的,企业对如何盈利,未来是否盈利缺乏清醒的认识。
企业虽然盈
2
利,但盈利模式不明确不清晰,其盈利模式具有隐蔽性。
模糊性,缺乏灵活性的特点。
后者,也就是⾃觉的盈利模式,是企业通过对盈利实践的总结,对盈利模式加以⾃觉调整和设计⽽成的,它具有清晰性,针对性,相对稳定性,环境适应性和灵活性的特征。
在市场竞争的初期和企业成长的不成熟阶段,企业的赢利模式⼤多是⾃发的,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企业的不断成熟,企业开始重视对市场竞争和⾃⾝赢利模式的研究。
三、新能源⾏业盈利因素分析
1、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
2、不断上升的电价。
3、新能源的技术改进。
4、电⽹不可靠。
5、矿物燃料的负⾯效应。
6、能源安全。
第⼆节中国新能源⾏业投资风险分析
⼀、新能源⾏业供求风险
尽管⽬前我国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产业的供给能⼒已⼤幅提升,但应⽤依然受制于储能和电⽹,使⽤效率相⽐化⽯能源仍有较⼤差距。
新能源⾏业仍⾯临⼀定的供需风险。
⼆、新能源⾏业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新能源产业与宏观经济的周期波动具有较强相关性。
新能源⾏业对宏观经济及货币政策变动较为敏感,盈利能⼒与经济周期⾼度相关。
⼀旦未来中国经济出现增速放缓迹象或者经济增长不及预期,甚⾄出现经济硬着陆风险的话,将对新能源⾏业产⽣⼀定的影响。
三、新能源⾏业关联产业风险
新能源⾏业的上游主要包括原材料和原料的开采加⼯等,⽽其下游主要⽤于输变电和消费。
上游对新能源⾏业的风险主要是原材料的供应及价格风险。
下游⾏业对新能源⾏业的风险主要是需求的变化。
近年来,上游原材料的价格呈现波
3
动趋势,这对于新能源⾏业的⽣产成本有重要的影响,下游⾏业的发展相对来说较为稳定,促使新能源需求也较为稳定。
四、新能源⾏业产品结构风险
近年来,随着国家节能减排⼒度不断加码及⽕电业务持续亏损,以五⼤发电集团为⾸的发电企业开始积极探索战略转型之策,在加⼤清洁电⼒布局、优化电源结构的同时,积极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加⼤对煤炭资源的控制。
近年来,宏观调控将使⽤电量增速趋缓,电价上调也将使电量竞争更加激烈,发电企业将⾯临更加严峻的形势,这势必继续推动发电企业战略转型步伐。
结构调整继续成为经济⼯作的重要内容。
在优化能源结构⽅⾯,⼀⽅⾯将推动传统能源清洁⾼效利⽤,另⼀⽅⾯将⼤⼒发展新能源。
预计“⼗三五”期间新能源电⼒⾏业还会继续加⼤投⼊,为经济增长出⼒,因此产业结构风险较低。
五、新能源⾏业技术风险
多元化是未来技术发展的⽅向,技术风险充满新能源⽣产原料、⼯艺、规模以及整个技术的成熟度等各个环节。
⽬前,多数新能源技术⽣产成本过⾼和市场容量相对狭⼩。
例如,在新能源发电技术中,除了⼩⽔电外的其他新能源发电成本,远⾼于常规能源发电成本,⼩⽔电发电成本约为传统煤电的1.2倍,⽣物质发电(沼⽓发电)成本为传统煤电的1.5倍,风⼒发电成本为煤电的1.7倍,光伏发电成本为传统煤电的11~18倍。
显然,⾼成本抑制了新能源市场;反之,市场狭⼩⼜为新能源的成本降低造成障碍,形成恶性循环,新能源产业发展陷⼊困境。
此外,新能源市场的狭⼩也相应地制约了新能源的产业化发展。
例如,⽬前我国的太阳能电⼒企业⼏乎全部在为欧洲和⽇本的环保事业“打⼯”:从国外⾼价进⼝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原料),加⼯制成太阳能电池后再返销回欧洲、⽇本。
⽣产技术障碍和局限,使得新能源投资发展中存在很⼤风险。
六、⾏业其他风险
1、⾏业整合风险
整合风险是企业在交易后⾯临的收购完成后,需要通过对收购⽬标的进⾏整合、以实现收购资产的⾃⾝价值和发挥协同效应。
后期整合包括公司治理和管控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