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机电设备维修及管理的合理优化_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井下机电设备维修及管理的合理优化
发布时间:2021-12-09T03:49:15.691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26期作者:谢春飞
[导读] 煤矿企业的正常运行离不开井下机电设备,煤矿企业绝大部分安全事故是由井下机电设备发生故障引起的,因此,对井下机电设备进行维修及管理对煤矿企业的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促进作用。

谢春飞
陕煤集团神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陕西榆林719300
摘要:煤矿企业的正常运行离不开井下机电设备,煤矿企业绝大部分安全事故是由井下机电设备发生故障引起的,因此,对井下机电设备进行维修及管理对煤矿企业的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促进作用。

基于煤矿企业角度而言,必须重新审视自身,借助多元化的管理方式,提高机电设备的相关管理和维护力度,增强机电设备的使用率,促进煤矿开采作业具有较强的安全性,进而提高煤矿市场的竞争力。

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煤矿井下机电设备维修及管理的合理优化措施。

关键词:煤矿;井下机电设备;维修;管理
中图分类号:TD407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煤矿企业中一些现有的机电设备可以长期存在于地下,并且地下环境比较恶劣,所以,机电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会受到很多不同程度的影响,使得机电设备出现严重的磨损。

煤矿井下机电设备维护与维修是重要的工作内容,在煤矿企业经营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贯穿于开展作业的各个环节。

因此,煤矿企业要做好井下机电设备维护与维修工作,制定有效的维护方案与维修对策,提高机电设备管理水平。

1煤矿井下机电设备维修作业中存在的不足
1.1设备维护投入不足
煤矿井下机电设备通常处于高压高负荷运行状态,井下恶劣的运行环境导致机电设备故障频发。

为了提高产值,井下开采、运输类设备高压运行,延长了运行时间,加之不及时更换老旧设备,导致机电设备处于超龄服务状态。

此外,一些煤矿企业由于资金问题,对机电设备维护投入较少,没有做好维护保养,导致机电设备运行存在隐患。

1.2井下机电设备管理协调不到位
煤矿井下机电设备主要涉及到设计、管理和维修等阶段,当前井下机电设备管理模式只能对各阶段分开管理,而不能协调好设计、管理和维修各阶段之间的关系。

这种传统的分开管理的方式,无法统筹兼顾井下机电设备应用、维修等方面的问题,导致各个管理部门无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1]。

1.3井下设备维修缺乏时效性
当前,煤矿井下机电设备方面的维修作业往往是在事故出现后展开维修。

这也是煤矿开采企业广泛应用的一种设备管理与维修手段,基于整体角度来说,这种维修方式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因为煤矿安全事故已经出现,导致的损失不可能挽回,对设备的维修也无法确保后续使用期间能够稳操胜券,所以煤矿井下的开采环境十分复杂,这种现状也是造成煤矿井下设备维修作业存在滞后性的关键因素。

2煤矿井下机电设备维修及管理的合理优化措施
2.1完善维护管理制度
完善规章制度可以有效确保煤矿企业安全生产。

鉴于目前井下机电维护管理制度不严格的问题,煤矿企业应积极完善维护制度,明确机电设备操作规范和使用频率,严禁设备超载,降低人为因素造成的故障概率,避免出现潜在的安全隐患。

同时,维护人员应严格按照制度作业,不得违反规定,确保维护工作的有效性,保证井下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2]。

2.2对机电设备基础给予验收
煤矿井下设备维修管理过程中,需要详细查看机电设备基础外表是否存在露筋、裂纹、空洞、掉角等比较明显的质量问题,借助锤子对机电设备表面进行敲击时,不能发生破碎现象;通常情况下,机电设备基础面严禁出现泥土等杂质。

同时,在机电设备基础表面放置垫铁的话,最好进行麻面处理,并要求一次性地、准确地预埋地脚螺栓,保证裸露在外面的部分长度符合相关要求;在进行基础浇筑工作中,需要在承重面中预留大约50mm高度的垫铁,并且在二次灌浆实施后,要保证垫铁高度与设计指标相对应;在进行地脚螺栓安装阶段,要保证混凝土各项参数和指标满足设计要求,尤其是混凝土强度要求超过10MPa。

同时,地脚螺栓相互间的位置和坐标必须设计指标。

2.3严格控制机电设备安装精度
煤矿井下机电设备安装过程中,安装精度的影响因素很多,主要包括散装设备组装阶段的准确度、机电设备基础施工质量、地脚螺栓安装质量、安装人员的综合能力、机电设备本身内应力、温度与环境改变对机电设备基础产生的影响、垫铁安装位置和质量等。

通常情况下,在机电设备安装过程中,要做好上述影响因素的分析工作,并结合机电设备本身特点,来制定一套完善的解决对策,以此来降低机电安装中可能出现的误差,进而提高机电设备安装质量,确保机电设备的安全、高效运行[3]。

2.4优化设备故障维修方式
(1)事前维修
煤矿井下机电设备的事前维修又称预防性维修,是一种预防性维修方法。

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煤矿企业已经有效地掌握了一定的机电设备故障规律,能在设备故障前进行检查,进而实行预防性维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机电设备的故障率。

(2)故障维修
故障维修也可以称为事后维修,就是当煤矿井下机电设备发生故障时,维修人员全面分析故障类型和原因,并制定有针对性的维修措施。

虽然事后维修是煤矿企业普遍采用的方式,但维修行为是在故障发生后采取补救措施,机电设备往往需要停机维修,这将大大降低生产速度。

(3)定期维修
定期维修具有很高的经济性,不仅具有很强的预防性,而且能够有效地降低维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定期维修与定期检测相对应,
定期维修方式和类型取决于定期检测的结果,只有重视定期维修,才能有效降低设备的故障率,解决机电设备的严重磨损问题,减少超载作业,切实提高生产效率。

2.5完善机电安全技术管理制度
煤矿井下机电设备管理过程中,为有效的确保煤矿开采工作的安全指数,要制定符合工程自身发展要求以及国家规范要求的管理制度,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落实管理制度的内容。

管理制度的创设不能仅凭企业高层的认知和想法,要贴合煤矿开采的实际要求和实际情况,根据员工的整体能力和操作经验等对煤矿生产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创设,并在实际生产中根据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改,确保制度制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4]。

除此之外,为保障安全管理制度的应用效果,要创设专业的部门及人员进行管理,确保管理工作做到准确、及时,保证相关管理人员都具有相应的管理任务,为保证安全管理工作的应用质量,对管理工作进行分配时要贴合员工实际的工作能力和工作兴趣,最大限度的提高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效果。

2.6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
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与维护工作过程总,往往需要加强专业性的维护技术,因此,基于煤矿企业角度而言,需要注重培养相关管理人员较强的技能水平。

应当对煤矿机电设备的相关维修以及管理方面的人员落实定期培训工作,促进相关工作人员通过培训完善自身的技能水平,同时借助专业培训工作的落实,帮助相关人员建立完善的综合素质,保证相关人员全面了解机电设备。

培训内容需要涉及到机电设备的一系列注意事项和正确的操作方法,同时需要为工作人员详细讲解因为不规范操作因素对设备带来的损害以及导致的安全隐患,保证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5]。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技不断发展,煤矿企业引进的技术都是自动化程度较高、工作效率也较好的设备。

随着设备的引进和使用,工作人员必须充分了解它的功能和操作步骤,才能避免问题的发生。

所以相关负责人必须要加强对煤矿井下机电管理和监督。

参考文献:
[1]祁晓伟.煤矿井下机电设备的管理与维修探究[J].当代化工研究,2020(19):121-122. [2]李伟智.浅谈煤矿井下机电设备管理及维修[J].能源与节能,2017(10):126-127. [3]张中强.煤矿井下机电设备的管理与维修分析[J].信息系统工程,2017(9):39. [4]冀明文.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及发展趋势[J].当代化工研究,2018,(2):132-133. [5]刘旭.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措施[J].商品与质量,2018,(4):2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