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醴陵市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株洲市醴陵市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综合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17九上·北京期中) 阅读学问,回答问题
《千里江山图》除了在绘画史上的价值之外,从另一角度衡量,画中所表现的建筑物数量多,类型丰富,对于了解宋代建筑,特别是建筑的布局,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我们现在研究宋以前的建筑时,最感材料缺乏的是住宅。

那时的宫殿、祠堂、寺刹等建筑多少还有些实物或遗址保存下来,而住宅建筑由于坚固性和工程质量都比宫殿庙宇差,又在经常使用,很容易损毁改易。

目前所看到的古代住宅最早的建于明前期,再早的住宅迄今尚未发现。

要了解明以前的住宅只能求之于文献、绘画等资料,其中绘画是形象资料,尤为重要。

现存宋元绘画中保存古代住宅资料最多、内容最丰富的当推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和此图。

《清明上河图》所画是汴梁城乡建筑,以商店为主,兼有一部分住宅。

画中对建筑物的构造、装修细部有很详细的描绘,但因为画面取景较近,剪裁较精,所画街景建筑物又较密集,在表现建筑全景布局方面就难于兼顾,因此,《清明上河图》所提供的住宅全景和布局的资料不是很多。

在这方面《千里江山图》有其优点,它是宋画中表现住宅村落及其周围的山水全景最多的一幅。

当然,也有人对《千里江山图》的建筑价值提出质疑。

这幅画表现的是江南水乡之景,是创作而不是写生,加以当时画家只有十八岁,不可能有很多的经历见闻,所以画中所表现的除本人所体验的,必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前人作品中吸收过来或是受师友启发而来。

对于这种情况,需要具体分析。

一方面,既然不是专门描绘某一特定地点,而是泛写江南,画中在某些方面会夹杂有一定的想象成分;既然会吸收前人之作,画中就会有较早一些时候的情况,所以不能把它和写实作品同等看待,把所画内容一一信以为真,也不能用它做为判定时代的严格依据。

另一方面,正因为它画的不是一个具体地点,它就不太受那些具体实物的限制,它所反映的就不是某个具体的、现实的建筑物,而是当时人们常见的建筑形象。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可能又具有一定的概括意义。

这一点,对那些在画中多次出现的建筑形式来说,尤其适合。

因此,这两个看似矛盾的因素并不难处理,只要正确估计,这幅画中所提供的建筑形象,仍不失为了解宋代住宅建筑的重要资料。

又由于我国建筑形式发展缓慢,我国后世乃至近代的民宅都能在《千里江山图》中找到影子。

(节选自傅熹年《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中的北宋建筑》)
(1)文段中“寺刹”和“处理”的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 chàchǔ
B . chàchù
C . shàchǔ
D . shàchù
(2)阅读材料二,下列对《千里江山图》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清明上河图》和《千里江山图》是保存古代住宅资料最多、内容最丰富的两幅绘画作品。

B . 《千里江山图》中村落与山水相依,反映了古人的实际居住情况。

C . 《千里江山图》中的建筑富有概括性,反映了当时人们常见的建筑形象,因此可以作为判定建筑物时代划分的依据。

D . 陆游有诗云“莫笑农家腊酒浑”,陆游时代农家的住宅形象有可能出现在《千里江山图》中。

(3)“山水城市”的概念由钱学森先生于1990年首先提出,是在中国传统的山水自然观、天人合一哲学观基础上提出的未来城市构想。

清华大学建筑专业教授吴良镛认为“山水城市提倡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发展,其最终目的在于建立‘人工环境’(以城市为代表)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人类聚居环境。

”如果你是一位城市环境规划师,应该重点做哪些事?
①重点研习________(选填人名)的文学作品。

(双选题)
A.王维B.辛弃疾C.马致远D.陶渊明
②重点研习________(从文中选填一幅画),理由是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2分)
2. (12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

亡命奔涿郡,先主①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

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

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

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从先主就刘表。

表卒,曹公②定荆州,先主自樊将南渡江,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

曹公追至当阳长坂,先主斜趣汉津,适与羽船相值,共至夏口。

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曹公引军退归。

先主收江南诸郡,乃封拜元勋,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

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③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当与益德④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

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节选自中华书局《三国志·关羽传》,有删节)
【注释】①先主:指刘备。

②曹公:指曹操。

③孟起:马超的字。

④益德:张飞的字。

(1)下列对句中加下划线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先主于乡里合徒众合:聚集
B . 先主斜趣汉津趣:奔赴
C . 适与羽船相值适:前往
D . 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拒:抵御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A .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B .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C .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D .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关羽流亡到涿郡后,与张飞一起帮助刘备抵御外侮。

B . 关羽、张飞和刘备情同兄弟,同吃同住,任何场合都不分彼此。

C . 曹操平定荆州后,刘备从樊城南渡长江,派关羽率战船到江陵会合。

D . 诸葛亮认为马超文武双全,能与张飞比肩,但两人的才能都不及关羽。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三、选择题 (共1题;共2分)
3. (2分)下面文学常识的有关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七律长征》——毛泽东
B . 都德——《最后一课》——法国十九世纪著名的短篇小说
C . 晏子——《晏子使楚》——晏子反击楚王针锋相对,直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D . 《枣核》——萧乾——“枣核”既是文章的结构线索又是文章的感情线索。

四、诗歌鉴赏 (共2题;共14分)
4. (4分)阅读下面诗歌,请从文学欣赏的一两个角度进行赏析。

告别母校
(1)
阅读诗歌,请从文学欣赏的一两个角度进行赏析
5. (10分)(2012·河南)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
从运用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五、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
6. (5分) (2019八下·嘉兴期中)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 ________,________。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诗经·子衿》)
(2)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________,________。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________,________。

(《诗经·关雎》)
(4)《桃花源诗》中有这样的句子“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桃花源记》中与此句意思相同的是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2分)
7. (10分) (2017七上·湖州期末)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小题。

①我们芝麻小镇坡脊只有十几户人家,杂货铺、糖果铺、修理铺、供销合作社、小饭店、缝纫店、税务所、牲畜交易场样样齐全,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小镇只有一条黄泥大道,干燥时温软细腻黄沙飘逸,下雨时粗糙泥泞浆水横流。

黄泥小街西头有一家居民,姓张,排行第六,大家都叫他张六。

张六夫妻都是瞎子,心灵手巧,以编织麻绳为生,生养了三个四肢健全、五官端正、心思缜密的孩子。

②张六是抓螃蟹的高手。

傍晚,他常让儿子牵着手,来到小河旁。

张六用麻绳束腰,以竹竿探路,下到小河水里,进入自由广阔的个人天地。

他缓慢而坚决地行进在或湍急或平缓的水流中,沿着大小不一的石头行走。

他知道螃蟹都喜欢栖息在大石头下面,摸到一块石头,就有如抓到了螃蟹的尾巴。

摸蟹时,他闭着合不上的眼皮,翻着看不见的眼珠,面孔略微朝向天空,表情淡然,神态悠悠,似乎非常不屑于摸蟹这种小事。

他双手顺着石头的边缘像蛇一样缓慢地下探。

他有一双粗糙敏感的大掌,对螃蟹手到擒来。

擒来就塞进一个宽进口、细长脖子、里面逆编了竹篾以防止螃蟹爬出的专业竹篓里。

他偶尔也会失手,被螃蟹张开大螯突然钳住,痛得嘴角抽动,眼珠子乱滚。

但他处变不惊,情绪稳定,不慌不忙地伸出另外一只手,轻轻捏住螃蟹的背壳,等螃蟹精神不再紧张,松开大钳之后,再稳稳地塞进竹篓里。

他的手这时有了一种鱼饵般的功能,我甚至怀疑,他抓螃蟹就是用这种以指为饵的笨办法。

③然后,他举着流血的手,缓慢而又坚决地涉水向前,伸手探向另外一块石头的底部。

夕阳下,他脸上的诡异表情,惨烈的抓蟹动作,犹如一幅凝练的油画,在我的脑海里历久弥新。

④小时候井中观天,以为普天之大,我们家的小河才有螃蟹。

求学出门看世界,才发现到处都是横行的螃蟹。

但是我对这些螃蟹们的态度还是一样的,不喜欢看,也不喜欢吃。

螃蟹就是这样一种动物,平时脸色乌青,凶神恶煞;放入锅中,则面红耳赤,骨酥肉烂。

螃蟹即使被煮熟了,面红耳赤地摆在面前,我仍然不能正视它们的眼睛。

威风惯了的螃蟹,虽然已经身陷杯盘,仍然一副死不改悔的凶悍,只有把它的背壳掀开,这才能显示它们内心的软弱。

⑤张六那时候抓的螃蟹,自己不舍得吃,煮熟了全都留给三个狼崽般的孩子,并不知螃蟹的滋味。

开饭时,他坐在旁边,喝一碗稀粥,咬一口腌黄瓜,心满意足地微微仰着脸,听着旁边传来的撕咬声。

他不舍得下口吃螃蟹,螃蟹倒是常常对他进行咬嚼。

第一个被螃蟹吃的人,比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还要令人敬佩。

⑥张六很多年前就去世了。

⑦我家乡那条汹涌多变儿女情长的小河,也早已枯燥乏味偃旗息鼓。

⑧在石头下沉思默想的螃蟹,想必也早就逃离了这个混浊的世界。

(作者:叶开有删改)
(1)文章缺少标题,请试着给它拟一个标题,并简述理由。

(2)结合语境,任选一句赏析。

①摸蟹时,他闭着合不上的眼皮,翻着看不见的眼珠,面孔略微朝向天空,表情淡然,神态悠悠,似乎非常不屑于摸蟹这种小事。

②螃蟹就是这样一种动物,平时脸色乌青,凶神恶煞;放入锅中,则面红耳赤,骨酥肉烂。

(3)第②段开头作者说“张六是抓螃蟹的高手”,但段末又说“我甚至怀疑,他抓螃蟹就是用这种以指为饵的笨办法”,“高手”和“笨办法”矛盾吗?结合文中相关语句说说你的看法。

(4)谈谈你对第⑤段画线句的理解。

8. (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题目。

壁画
简媜
①我在台大①文学院拥有很多幅壁画,有时候,我简直是个快乐的画廊主人。

②高中时候,有一天,我去看画展,人群中挤来挤去,吱吱喳喳地,看得我头昏脑涨。

突然,我看到一幅多美的画面,多和谐的黄昏,它完全吸引了我。

我定神一看,唉!原来是一扇打开的窗子!我不禁笑出声来,笑自己怎会有如此错觉?于是,兀自站在窗前欣赏这幅奇妙的画,竟忘了是来看画展的。

③我仍记得那个午后,第一次进台大文学院,实在不该择那么一个宁静的夏日午后去文学院,那种肃穆的气氛颇令我害怕。

我鼓足勇气上楼,心里仍旧忐忑。

当我看到亮丽的阳光透过长型玻璃窗首先迎接我时,哦!谁说我不是幸运的?瞧窗外翠绿的小草原,微风中不停点头的浓树,用亲切的姿态欢迎我。

好美的窗子,仿佛轻轻一推,便能推出凉爽的夏季。

环视静寂的四周,只觉得窗里窗外,夏的景色让人陶醉。

瞬间,对于美的直觉便如泉涌一般活泼起来,于是,我爱上文学院。

④上了大学,天天在文学院,我常常有新的发掘。

我最爱在二十四教室上课,那里的阳光最多,我喜欢在那里上文学课。

阳光中,那些诗人、学者一个个都从书本上跳出来,那么亲切。

偶尔抬头望望窗外,想到和建安七子晒同一个太阳,便觉得他们的感情有一半也是我的。

走入唐朝,被李白醉过的眼睛,再看看阳光壁画,满是长安风情。

二十四教室总让我有无限遐思。

⑤二十三教室的壁画,没什么主题,我不太欣赏。

可是,有一天清晨,我来得太早了,莫名其妙地去开教室后面那扇窗。

突然,我吓了一跳:楼下那棵漫天盘伸的大树,张着手臂般的粗枝,像要满天空攫抓什么,甚至有一枝,几乎要伸进窗里来。

一股无法按捺的伸展力,在每根粗枝上凝聚。

粗枝后面,是一方池,池中间正开着白睡莲,池水把树影映成墨黑,宁谧、安详,有一种淡淡的柔美;而粗枝虬劲地盘突着。

⑥文学院左侧,一上楼看到的壁画,刚开始觉得它很糟。

树枝歪歪扭扭地全挤在左边,天空的比例也很怪,布局乱得很,怎么看怎么不对劲。

可是,渐渐的,我喜欢站在这儿欣赏,画里留着宽阔的空间,让上课、下课的人们走动,这是我在其他画里看不到的,我喜欢它的人情味。

常常,我便在窗前看看有几个我认识的朋友走进画里来。

⑦楼下的长廊,有一幅我特别喜爱。

那是个落雨的下午,我抱着书匆匆走过,不经意的一眼,便把我吸引了。

那幅画不大,因为窗子是半开的。

远处,带着黑的树荫叶影,像泼墨的画法,三两枝窗前瘦瘦的枝条,不着叶,随意地曲斜,一朵初绽的花在雨中淋成淡淡的粉红。

水珠密密地在画布上渲染着,整幅画有着柔柔的意境,像是国画大师张大千刚挥洒的一幅未干的国画,看了整个人就像浴过仙泉,觉得超离俗尘了。

⑧无论是楼上的或楼下的画廊,总是一年四季地美。

我走进大自然的画廊里,发觉处处都是俯拾不完的美,我的思路更无止境地扩宽、更加活泼。

有时候,我真想把壁画指给别人看,然而我仍旧缄默。

因为每个人都有一双心灵的眼,如果它们紧闭着,我再怎么描述都是徒然。

⑨由于这些壁画,让我在课堂上变成一个不很专心的学生。

有时候,我觉得,天天只到文学院打开书本,才真是可惜。

(有改动)
【注】国立台湾大学的简称。

(1)
作者笔下台大文学院里的“壁画”各具特色,请你根据其特色依次为每一幅壁画拟一个四字标题。

①②阳光诗情③④⑤
(2)
题目“壁画”的含义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描绘壁画的?请任选一处作简要赏析。

(3)
文章结尾处作者为什么认为“天天只到文学院打开书本,才真是可惜”?
(4)
下列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作者将风景视作壁画,来自于高中时一次看画展的错觉,从此她喜欢上了真正的壁画。

B . 文中的壁画很多都是作者透过窗户来欣赏的,可见“窗户是中国建筑的眼睛——潘嘉良(建筑学家)”。

C . 二十三教室的壁画,既有柔美的一面,也有充满力量的一面,但是这种美,作者并非一开始就发现的,“不太欣赏”体现了欲扬先抑的写法。

D . 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本文寓理于景,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

9. (7分) (2016七下·南平期中) 阅读《二分之一的爱》,完成问题。

①她一直不太喜欢这个整天拖着鼻涕的小孩,尽管这是她弟弟。

父母生她的时候,计划生育政策刚刚提倡不久,所以,那批小孩里,独生子女居多。

而她,偏偏就有一个比自己小六岁的弟弟。

②周日,大院里的孩子都由父母领着去公园,她却只能待在家里。

弟弟年龄小,父母都围着他转了,哪里轮得上自己。

③鼻涕精一岁多时,就可以跟在她的屁股后面喊她切切(姐姐)了。

常常是和同院的小女孩们玩跳皮筋或是走格子,玩得尽兴的时候,他便出现了。

望着同龄的小女孩们那种诧异、同情或是带着一点调笑的表情时,她觉得自己实在是太丢人了。

于是更恼他。

④上中学时,弟弟上了小学,调皮,成绩又不好,还总是跟别人打架。

学校里的同学都喊他捣蛋虫。

⑤最让她不能接受的是,捣蛋虫开始挑战她的权威性。

一次,爸爸买了甘蔗回来,一刀下去把一根甘蔗一分为二,她抢先拿起了靠近根部的那段。

按照以往的规矩,捣蛋虫应该老老实实地拿起另一段,没想到这次他却伸手出来,强硬地说:“拿来!”她不乐意了,冲他瞪眼睛:“什么拿来,你给我老实点!”他更不乐意,突然就扑上来抢她的另一半。

他们扭打了很长时间,她哭着对他喊:“我告诉爸妈去。

”他却一边啃着甘蔗一边得意地说:“你告去啊,就会告状。


⑥但半个小时之后,他可怜巴巴地拿着作业来问她,她冷冰冰地回绝了他。

看着他哭丧着脸拿着作业本走出去,她心里有种快感。

没想到他却会恶人先告状,说姐姐不帮他学习。

⑦父亲把她喊过去训话。

她却气恨地说:“谁让你们多生了他,一份爱分开了,也成了二分之一份,我不要这二分之一份,我要全部!”
⑧父亲笑了,说:“今天给你二分之一,以后,他会把这二分之一还给你的。


⑨她认为父亲肯定是在哄自己。

⑩高中时,她终于摆脱了弟弟的影子。

姐弟两个,很少因为什么事情吵架了。

很快上了大学,离开了家,她才知道思念的滋味,甚至那些吵吵闹闹的时光,在她看来都那么值得怀念。

⑪她两个星期往家里打一次电话,每一次都是父亲或母亲接电话。

开始,她还不以为意,可是后来,她渐渐想,为什么那个小不点就不能接一次电话呢?他上中学了,是不是与其他小男生一样长高了,声音变粗了呢?
⑫寒假回家,她刚下火车,就听到一个粗粗的声音在喊,姐。

⑬顺着喊声望去,她看到了他,个子居然长高了很多。

最让她诧异的是他的嗓音,较之以前的细嫩而言,几乎判若两人。

⑭他跑过来,拉起她的行李往前走,一边走一边说,咱爸买了一条大鱼,有五六斤呢,我快要馋死了,你可回来了。

⑮她微笑地看着他努力地拉着自己的行李走在前面。

⑯她结婚后没多久就怀孕了。

最后一次检查,是弟弟陪她去的。

上台阶时,他搀扶着她慢慢走上去。

他的手那样有力,她觉得,自己全身的重量都放上去也不成问题。

突然,她转过头喊了声,弟。

⑰他抬头,一脸关切的神情,怎么了,姐。

⑱她笑了,眼睛湿湿的,往事种种,包括父母所说的话都涌现了出来。

是的,弟弟正将他那二分之一的爱慢慢还给自己,而自己何尝又不是呢?以后的日子里,也会把应该属于他的二分之一的爱慢慢还给这个还不算长大的小子。

原来,两个二分之一的爱加起来不是一份,而是两份爱,证明他们来自同一对父母,同一份基因,因而会在同一片天空下相亲相爱、相依为命。

(1)
请阅读全文,仿照例句将情节补充完整。

①小学时,弟弟总粘着我,我很气恼。

②________。

③高中、大学时,摆脱了弟弟,我却开始思念弟弟。

(2)
第⑧段父亲的话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3)
请结合文章,谈谈你对第⑱段划线句的理解。

七、名著阅读 (共1题;共5分)
10. (5分)名著阅读。

(1)
根据提示填空。

《格列佛游记》中,小人国里有一种很奇特的风俗,即国王用的方法来选拔官吏;《水浒传》中,浮浪破落子弟高俅因会而被皇帝看中提升为殿帅府太尉。

这两个情节都极具讽刺意味,反映了。

(2)
请依据你阅读名著的积累和体验,填写相应的内容。

①提示词:《骆驼祥子》
②人物经历:三起三落(任举两例):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1. (5分)(二)半命题作文
“守护”,词典上解释为“看守保护”。

请以“守护”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以上两题,任选其一作文。

(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600字,书写规范工整。

(4)文中不涉及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参考答案
一、综合题 (共1题;共6分)
1-1、
1-2、
1-3、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2分)
2-1、
2-2、
2-3、
2-4、
三、选择题 (共1题;共2分)
3-1、
四、诗歌鉴赏 (共2题;共14分)
4-1、
5-1、
5-2、
五、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
6-1、
6-2、
6-3、
6-4、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2分)
7-1、
7-2、
7-3、
7-4、
8-1、
8-2、
8-3、
8-4、
9-1、
9-2、
9-3、
七、名著阅读 (共1题;共5分)
10-1、
10-2、
八、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