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应用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F r o n t i e r /科技前沿
13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应用分析
杨雅琦
(陕西省商洛市商洛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陕西 商洛 726000)
摘要:文章针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并对其应用的特点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针对其在各领域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最后就如何进一步提高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应用,提出了几点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应用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给人们带来极大的便利。
随着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不断发展,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之中应用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加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独具的融合力与渗透力,相信随着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不断发展,必将给人们带来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鉴于此,文章就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应用展开了分析与探究。
1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概况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其主要研究内容是如何高效的进行信息获取、加工、存储与利用,从而实现对所需信息的控制和决策,最终通过对所需信息的有效控制,实现推动社会发展,提高社会经济水平,为人们营造更加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这一概念相对较为宽泛,所涉及到的学科门类众多,因此即是所涉及到的各学科的基础,同时又是各学科的综合。
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传感器技术等迅速发展,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必将朝着更加智能化、更加集成化、更加网络化等方向发展,使得信息传输速度与效率不断提高。
2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应用特点2.1 智能化与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
随着新兴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逐渐完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不断朝着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
同时在各领域当中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有效地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例如,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在导航系统当中的应用,为人们获取行驶路线信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且信息准确性也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2.2 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
随着集成电路和传感器技术的迅速发展,有效地促进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朝着集成化方向发展,传感器体积越来越小,性能越来越优越,方便了人们的日常应用。
例如,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刚刚起步阶段,电脑还非常笨重,且运行能力非常有限,现如今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脑体积越来越小,运行速度越来越快,使得电脑的携带更加方便。
2.3 不断向网络化发展
随着网络技术以及各类电子媒介的产生,加之现代化的交通技术,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的越来越近,使得人们可以足不出户获取天下信息。
尤其是随着数字化技术的
不断成熟与广泛运用,使得信息传输速度变得越来越快、范围越来越广,逐渐形成全球网络一体化,在同一时间内传输大量的信息。
3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具体应用3.1 军事国防领域的应用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国防的技术含量,促使我国国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例如,在当前军事领域,雷达是最能体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应用的领域。
通过雷达可以使我国及时发现其他国家的军事行动与力量,并借助无线电波锁定敌人的具体位置,然后通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将所获取的信息传输给相应的武器装备,最后对敌人实施精准的打击,进而有效地保障国家安全。
由此可见,在军事领域之中广泛应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大大的增加了我国军事力量,强有力的保障了国家安全。
3.2 农业领域的应用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一直以来都对农业的发展极为关注,随着现代化技术不断发展,农业也不断朝着现代化方向迈进,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正好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发展。
通过借助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自动化、信息化,例如可以实现对农作物生长过程的监控、根据农作物对于水资源的需求进行自动灌溉等等。
再者,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还多被应用到农业机械设备之中,通过配置电子信息控制系统实现了对农业作业智能化,例如自动喷洒机、无人驾驶收割机等等。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借助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实现对农作物生长环境的监测,以随时了解农作物生长环境中稳定、湿度以及各类微生物等等,以便为农作物提供更好地生长环境。
3.3 工业领域的应用
随着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以及其他各类科学技术发展,当前基本实现工业现代化,也就是从传统的依靠人力完成工业生产模式转型到由各类智能化、自动化设备生产模式。
通过工业生产模式的转变,使得工业生产过程中对于人力的需求大大降低,同时又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业生产的能力,使工业生产能够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从现阶段来看,工业领域应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主要表现在机械设备、智能仓库等方面。
通过将工业领域所需的机械设备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进行有机融合,可以创新出更多满足工业生产需要的自动化机械设备,这也是当前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
科技前沿 / 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F r o n t i e r
14
3.4 医疗领域的应用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在各领域当中的广泛应用,对于推动各领域发展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当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也不例外,有效地推动了医疗方面的创新与医疗方面工作效率。
一方面,通过在医疗领域应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可以实现对手术过程的实时、精准观察,例如微创手术就借助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另外,还有一些医疗设备的工作原理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医学影像设备。
另一方面,医院在应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之后 可以实现网上挂号,如此一来,便省去了患者就医时需要排队挂号的弊病。
另外,通过形成电子病历并将病历储存到医院数据库之中,方便了医生看诊调取病历,极大的方便了看病就诊。
4 提高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应用的措施4.1 加大投资力度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与人力,尤其是资金方面的投入,是制约当前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发展的一大因素,因此若想进一步促进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就必须进一步加大对该方面的投资力度。
此外,政府有关部门也应该加大力度,积极引导,使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并大力鼓励企业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进行改进与创新。
4.2 加强人才培养
任何一项科学技术的发展都离不开相关的人才,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也不例外,为了更好地促进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使其能够在各领域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则必须加强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方面人才的培养,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环境,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如此才能够促进其发展。
4.3 构建网络交流平台
信息时代的来临,改变了人们传统的学习、交流等的方式,为人们的学习与生活带来了非常大的便利。
为了更好地促进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可以构建相应的网络交流平台,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方面的人才汇聚到该平台,以加强他们之间的交流与学习,进而有效地促进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使其更好地应用到各领域之中。
5 结束语
综上可知,现阶段人们对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依赖不断加深,且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有效地推动了各领域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同时也对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国家安全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应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加以重视,并努力寻求改革与创新,以使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更好地应用到各领域之中。
作者简介:杨雅琦(1998-),男,汉族,籍贯:河北石家庄,学历:本科,研究方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参考文献:
[1]唐祥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应用[J].数字化用户.2018(19).
(上接第12页)断地完善软件的功能。
3.3 进行深化设计,实现设计施工一体化
一体化桥梁工程通过传统的设计经常出现设计方案难以施工,因为方案很难预料在实际现场施工中可能碰到的异常。
引进BIM 技术,通过绘制工程3D 模型,利用BIM 特有的可视性和模拟性。
切合实际地考虑现场施工的可操作性。
通过三维立体设计的方式,不但使得桥梁施工思路更清晰,还可以根据现场的条件模拟施工,最后根据实际施工水平制定多种施工的方案,从而使得后期施工更有顺序地进行。
3.4 BIM 云计算实现精准设计
数据的准确性是桥梁工程设计中非常重要的指标,数据准确性对整个工程建设的全过程都有重要的影响,通过BIM 技术对桥梁每个构件进行分析和计算,从而得到每个构件的数量信息,能够更好地控制成本。
此外,BIM 软件还可以把数量精确地保留四位,数据计算能力、设计效率和构件的数据准确性都有比较大的提升。
但从BIM 软件应用看,BIM 行业人才紧缺,很多都是初学者,不能很熟练地掌握软件的功能,在遇到复杂的桥梁工程不能发挥出BIM 的优势。
在以后的发展中,仍需要企业重视对BIM 人才的培养,保证软件的利用率,从而提高设计的时效。
4 结语
综上所述,桥梁工程建设是目前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桥梁工程设计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城市区域发展、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在桥梁设计中运用BIM 技术,不仅提升桥梁设计效率,使得桥梁结构的安全性和合理性得到保障,还降低了施工安全方面的风险,减少了资源成本的浪费。
然而,我国的BIM 技术就目前来说还处于发展与探索阶段,还有很多问题急待解决,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实际的工程状况,不断地进行改善,最终能在市政工程里得到更好地应用。
作者简介:王树海(1986-),男,汉族,籍贯:青海海东,学历:本科,职称:工程师,一级建造师,研究方向:道路桥梁。
参考文献:
[1]周群,黄莹,荣浩, 等.基于BIM 技术的装配式市政桥梁设计管理研究[J].西部交通科技,2019,(6):102-107.
[2]刘乾.BIM 技术条件下的市政道路桥梁设计研究[J].四川水泥,2019,(1):34.
[3]李奕男,刘红波.BIM 技术在市政桥隧工程中的创新应用——以大连市疏港路拓宽改造工程为例[J].四川水泥,2015,(11):296.
[4]刘铭,张京,彭勃阳.BIM 技术在市政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市政技术,2015,33(4):195-198.
[5]张晓,蔡瑞瑞.BIM 技术在桥梁工程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J].市政技术,2019,37(4):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