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心理疏导体系建设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心理疏导体系建设分析
聂江武 辛克忠
(青岛大学 山东青岛 266000)
摘要:安全属于高校实验室运行的保障,也是科研工作展开的必要条件,其中影响安全的决定因素是人,因此高校需要构建其一套完整的心理疏导体系,使其能够树立良好的情绪与心态,进而最大程度的降低人为因素所导致的重大安全事故。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心理疏导;体系建设
高校实验室具有三大职能,即社会服务、科学研究以及人才培养,所以实验室的质量高低是能够充分体现出高校的办学实力与水平。

实验室的安全属于实验室的前提条件与生命线,与人的心理状况有着密切联系,所以对人的安全行为进行控制、管理与协调就显得尤为重要,需要构建其良好的心理疏导体系来预防和避免安全事故的风险发生。

1.心理疏导在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意义
正常人的行为是通过心理来进行支配的,其心理特征与人的行为结果有着密切联系,包括情绪、能力、性格、认知、气质、态度等,因此人的心理会影响到行为安全性。

人的认知过程属于一个复杂的信息处理过程,人的认知器官在对信息进行接受之后,会将信息储存起来,然后通过“集体”来将信息运用,进而能够对信息处理源进行认识,而实验室安全管理中的安全常识教育过程就是一个认知过程[1]。

人的记忆器官能够将大量信息储存,但刺激小难以被记忆,而刺激强烈的信息更容易被其记忆,比如将醒目的标语进行张贴就能够起到更好达到安全宣传教育目的。

但在这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人的情绪,因此强烈情绪状态是具有破坏性的,帮其控制好情绪能够更好的完成工作。

就目前而言,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常见的不安全心理状态可以总结为七点,包括逆反心理、侥幸心理、从众心理、麻痹心理、厌倦心理、紧张心理以及好奇冒险心理,这些心理因素都会影响到安全,因此构建心理疏导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2]。

2.心理疏导体系在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中的构建策略
2.1校级领导调节疏导
在高校教学科研与管理过程中,校领导属于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承担整个学校的发展以及个人的发展,在双重压力下容易出现不良心理情绪。

在对校级领导进行调节疏导时,需要充分掌握校领导的心理状况,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疏导措施来帮助校领导缓解压力,在消除校领导负面情绪的同时,帮助校领导树立起良好的心理状态[3]。

同时需要帮助校领导转变以往过于强调业绩的管理理念,并帮其摆脱对职能部门与实验室学院管理的依赖心理,从而使得校领导能够全面掌握实验室的具体情况,了解实验室人员的现状,进而为校领导的管理理念与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2.2部门领导调节疏导
部门领导在高校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影响其心理状态的因素有很多,包括高层下达的目标管理考核指标、全校各个等级的实验室安全、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以及个人的发展等。

针对部门领导的心理疏导,其主要方式是认真倾听、解疑答惑以及激励等,通过适当的引导,使其能够对管理体系的科学、合理进行落实,并促使部门领导对现有的规章制度进行完善,在层层推进安全责任后,使得安全责任人的责任主体得到强化,从而使得部门领导的心理压力得以缓解[4]。

2.3管理人员调节疏导
高校实验室的安全与管理人员的行为选择存在直接联系,其选择是否正确也会影响到高校事业的发展进程。

在高校实验室中,安全属于生命线,管理人员所实施的安全培训教育、实践教学计划以及实验室环境设置都会影响到实验室安全,但目前我国高校频繁出现的实验室安全事故会给管理人员带来压力,再加上实验室人员安全意识的不足以及行为习惯的良莠不齐,会使得管理人员心理出现变化。

在对其进行调节疏导时,需要加强管理人员的主人翁意识,积极传播正面情绪,并不断提高管理人员对自身成绩的满意度,从而能够充分激发管理人员的工作激情,使得管理人员能够向更高的目标攀升。

在对其进行心里疏导的过程中,还需要将前瞻性、全面性思维注入其中,进而能够帮助管理人员更好的克服困难与阻力[5]。

2.4实验室人员调节疏导
我国高校事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社会也因此对人才培养有着更高质量的要求,其中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更是格外重视,从而使得实验室人员迎来了新的挑战。

实验室工作不仅涉及的知识面广,而且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实验室人员重复着比较繁杂的劳动,其超负荷的工作会让实验室人员晋升紧绷,继而出现厌倦、烦躁等负面情绪,对实验室安全有着极大的隐患。

在对实验室人员进行心理疏导时,应当帮其树立起良好的态度,并指导实验室人员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同时对安全事故处理机制进行完善,从而缓解实验室人员不良情绪。

2.5各类学生调节疏导
一般情况下,许多刚接触到新实验室环境与教学模式的学生会容易出现适应不良情况,再加上自我反省与自我塑造能力的缺失,会导致心理调节不良。

在展开心理疏导与调节使,需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等,然后给予个性化的心理指导,使其能够尽快适应角色的转变。

3.心理疏导在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中的运用方法
3.1激励机制的运用
有相关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受到了激励,那么所发挥出来的空间将超过没有受到激励时的60%左右,因此给予适当的激励能够有效调动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且能够最大程度的激发人的潜能。

针对这一点,高校实验室应当对干部制度进行完善,对绩效评价机制进行创新,并完善薪酬奖励机制与精神激励机制,从而培养各类人员的认同感、责任感与荣誉感。

3.2调节机制的运用
(下转第196页)
194
图上进行详细标注,推导出整个通航事故的完整经过,以此来辅助事故调查顺利进行[10]。

保证事故调查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参考文献:
[1] 吕厚谊. 无人机发展与无人机技术[J].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1998(06):113-116.
[2] 李海, 谢文强, 周林. 无人机技术在通航事故应急救援中的应用研究[J]. 轻工科技, 2019(12).
[3] 张辉. 残骸分析技术在火灾事故调查中的应用[J]. 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2004, 000(001):38-40.
[4] 赵晨光, 郑昌文. 航天仿真技术综述[J]. 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 2009, 23(003):78-80.
[5] 陈宏. 基于图像聚类与挖掘的视频摘要方法[J]. 电视技术, 2011, 035(011):115-117.
[6] 任利宁.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城市监控视频分析[J]. 机械管理开发, 2008, 000(005):88-89.
[7] 罗青山. 面向视频挖掘的视觉内容分析[D]. 上海交通大学.
[8] 李文喜. 复合材料技术[C]// 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 1999.
[9] 孙文龙. 大数据视角下航空事故调查中安全建议的研究
[D]. 2020.
[10] 李春香, 赵志昌, 赵建伟. 飞行事故调查辅助分析系统的开发及应用[J].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2007(01):132-136.
该文系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通航专项项目《通用航空管制人员与飞行指挥人员资格标准》(立项编号:THZX2018-17,项目编号:XM3138)成果。

仇争平(1990年12月—),男,汉族,陕西省咸阳市人,研究实习员,工学硕士,单位: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研究方向:空管安全、通用航空事故调查。

(上接第180页)
业和市场的内外部因素,对市场环境和市场需求进行实时的考察和分析,最终实现企业整体的管理目标。

4.4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专业技能
提高企业的预算管理水平,最根本的还是要注重对于企业管理人才的培养。

因为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涉及到很多的专业数据,并且需要员工具有极强的数据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所以,一定要加强对于员工工作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培养,提高他们的预算管理的理论知识的综合水平,并能够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的工作结合在一起,提高员工整体的工作实力。

并且,企业可以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把员工的工作效率与实际的工资水平挂钩,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以及预算管理的综合水平,实现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想要加强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的综合水平,就一定要强化企业内部预算管理的发展观念,并且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预算管理体系,贯彻落实各项预算管理的实际工作。

实现预算管理的全面性和整体性,满足市场和企业的综合需求,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专业能力。

由于很多企业并没有意识到预算管理的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因此,一定要顺应时代的潮流,不断培养企业领导者对于预算管理的关注程度,最终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夏芬. 浅析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管空间,2020,(7):117.
[2]郝秋洁. 浅析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学术论坛,2019,(1):41.
[3]包丽娜. 浅析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集体经济-管理创新,2016,(6):32.
(上接第194页)
良好的调节机制包括多个方面,比如多渠道放松、同事支持、领导认可等。

针对多渠道放松与宣泄方面,可以组织相关娱乐活动与科技文化,并设立宣泄室与倾述访谈等;一个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离不开良好的同事关系,因此需要构建团结协作与相互促进的交流平台,使其能够相互帮助、相互合作;实验室安全工作不仅有着极为重大的责任,而且内容也相对繁琐与复杂,如果领导能够给予关注与认可,并表示关心与鼓励,则能够满足实验室人员的精神需求,从而提升认同感与自豪感。

3.3培训机制的运用
安全心理与安全态度的良好形成,离不开自觉学习,因此可以根据相应的要求来制动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并将培训的基础内容侧重为安全心理素质的培养。

人的心理素质越高,其情绪就会越发稳定,其自信心和技术素养也会得到更好的提升与发展,处理问题时的应变能力也会增强,所以需要通过培训来不断提高人员的安全心理素质,并促使安全行为规范化。

4.结束语
心理现象与其它各个学科均存在一定的交叉关系,属于最为复杂的一种现象,其心理情绪的好坏会给实验室安全带来重大隐患,因此心理疏导在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尤其是如今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高速发展,将心理学应用其中是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程慧.三级安全管理责任体制下高校实验室安全对策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16):111-113.
[2]史文婷,林刚,阎慧.浅谈高校医学类实验室安全管理[J].吉林医学,2020,41(7):1792-1793.
[3]邹志娟,宋昆鹏.高校化学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J].化工管理,2020,(19):137-139.
[4]焦昕倩,董招君,牛姝.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21):25-27.
[5]谢雅丽.高校食品类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初探[J].食品安全导刊,2020,(19):74-75.
[6]江志勇,杨兵,孙建华, 等.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探讨与研究[J].科技风,2020,(16):252.
1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