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高一上学期历史12月学业水平测试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高一上学期历史12月学业水平测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共20题;共60分)
1. (3分) (2019高二下·吉林月考) 据郭宝钧《中国青铜器时代》统计,甲骨文字数分类如下表:材料说明,殷商时代()
分类人类人身
活动
动物狩猎
畜牧
植物农事
耕作
天象气候时

山川河流方

战争
兵器
服装居

交通
文化娱

宗教
比值(%)2017159787.73.63.13.6
A . 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B . 人的自我认识已较深刻
C . 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
D . 小农经济是主要生产方式
2. (3分) (2017高三上·鄂尔多斯月考) 下表摘编自《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据此可以推知,秦汉至隋唐时期()
A . 北方地区封建经济开始盛极而衰
B . 南方广大地区逐渐得到开发
C . 南北方的经济发展水平趋向平衡
D . 农耕经济重心已经最终实现南移
3. (3分)(2020·湖北模拟) 西汉时期钱币使用非常普遍,除黄金、铜钱外,基本没有其他物品用作交换媒介。

到东汉,黄金首先退出流通领域,而布帛在交换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原来用钱币支付的赏赐、犯罪赎金、人头税等渐次改用布帛。

这反映了东汉时期()
A . 中外贸易出现严重逆差
B . 田庄经营影响了市场活力
C . 滥发钱币引发通货膨胀
D . 赋税征收改变了商业环境
4. (3分) (2017高一上·沭阳月考) 对下面图片进行观察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 古代疆域不断扩大
B . 中央集权曲折发展
C . 地方自治权力加强
D . 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5. (3分) (2018高一上·黑龙江月考) 中国古代的一个王朝推行“崇文抑武”“强干弱枝”的国策,通过“收其精兵,削夺其权,制其钱谷”等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

这个王朝是()
A . 汉朝
B . 唐朝
C . 北宋
D . 明朝
6. (3分) (2017高一上·黄梅月考) 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
A . 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B . 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C . 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D . 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
7. (3分)明洪武十三年春正月己亥,胡惟庸等既诛,上谕文武百官曰:“朕欲割去中书省,升六部,仿古六卿之制,俾之各司所事。

”这实质上反映了
A . 明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B . 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C . 明朝废除了宰相制度
D . 明朝废除了中书省制度
8. (3分)康熙曾创行密折制度,经常指令一些亲近大臣、内务府出差官员如织造曹寅、李煦等人,刺探绅民动向,查访某些官员的言行,留意所在地区雨水、米价,用折子随时秘密奏闻。

这些情况说明密折制度()
A . 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B . 为皇帝决策提供了信息来源
C . 彻底解决了决策失误的问题
D . 为巩固统一国家提供了条件
9. (3分)(2017·商丘模拟)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说:“民主政体是进一步的退化,因为它的平等和自由的原则反映了人类品质的退化;人性的一切欲望都可以被同样自由地去追求。

”这段话意在说明()
A . 当时的雅典不具备建立民主政体的条件
B . 广大雅典公民有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
C . 雅典民主政治体制存在一定程度的弊端
D . 平等和自由是雅典民主政体的基本原则
10. (3分) (2019高三上·浙江月考) 在罗马大斗兽场上,城市贫民可以在观众席上通过呼喊口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志,公民们可以趁此机会提出各种建议如大声地抱怨小麦的价格,或叫喊处死某位令人憎恶的政客。

这反映出()
A . 古罗马直接民主制有明显缺陷
B . 大斗兽场具有政治参与的功能
C . 角斗赋予了古罗马皇权合法性
D . 大斗兽场可不受罗马法的管辖
11. (3分) (2018高一下·泰州期中) “这次改革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向‘衰败远区’开刀。

56个衰败选区被废除,30个小的选区失掉席位。

在伦敦和其他新兴城市新设立了40多个新选区;二是规定地主或房主年收入达10磅者、租地经营达50磅者才有选举权。

”推动这次改革的主要原因是()
A . 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B . 议席名额分配不合理
C . 责任内阁制度的形成
D . 圈地运动的深入发展
12. (3分) (2017高三上·河南月考) 对下表德国科技发展信息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 . 技术革命均源于生产生活推动
B . 交通运输业成为科技革命的核心
C . 科技进步与国家的统一相关联
D . 生产组织形式变化促进科技进步
13. (3分) (2018高三下·武邑开学考) 法国学者塞尔纳指出在法国历史上存在有一个“极中派”,他们是这样一个政治群体,很懂政治,也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

这些亲历1789—1794年革命历程的人十分了解议会斗争,并深感激进革命年代政局动荡、战乱不断的原因之一就是立法机构大权独揽。

据此推断“极中派”()
A . 反对立法权至上
B . 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C . 想法严重脱离法国当时实际状况
D . 对法国大革命没有产生影响
14. (3分)近代资本主义各国宪法大都规定设立国家元首一职,近代英国、美国的元首都是()
A . 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不世袭
B . 在对外交往中代表国家
C . 有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
D . 直接领导政府,统帅武装力量
15. (3分) (2020高三上·黑龙江开学考) 下表是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对此表所含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 . 中国经济呈现半殖民地特征
B . 农业发展缓慢成为社会问题
C .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
D . 中国经济结构发生显著变动
16. (3分)(2020·蚌埠模拟) 20世纪初年,一个西方学者曾这样描绘过外国银行在中国的作用,他说:“中国是一个奇异的国家,那里银行家能变外交家,外交家又能变为劫掠家。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 . 银行业发展促进了中国外交趋向近代化
B . 外国银行成为列强对华侵略的重要工具
C . 外国银行增强了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D . 中国经济环境恶劣阻碍近代金融业发展
17. (3分) (2017高一上·咸阳期中) 1840年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其半殖民地的主要体
现是()
A . 中国的领土和主权遭到破坏
B .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D . 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
18. (3分) (2019高一上·吉林月考) 洪仁玕在某文件中指出:“倘有百万家财者,先将家资契式禀报入库,然后准颁一百五十万银纸,刻以精细花草,盖以国印图章,或银货相易,或纸银相易,皆准每两取息三厘。

……此举大利于商贾士民,出入便于携带。

”这段材料反映了()
A . 农民阶级对土地的渴望
B . 太平天国领袖们共同的经济主张
C . 农民财富归公的圣库制
D . 先进中国人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19. (3分) (2019高二上·枣庄月考) 1895年,上海有多达三十份的报纸和杂志;1897年,天津刊发了《国闻报》,湖南刊发了《湘报》和《湘学报》等,这些报纸和杂志都为推动改革而鼓呼。

下列项中,属于“为推动改革而鼓呼”的是()
A .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B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 . “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D .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20. (3分)德国哲学家李凯尔特说:“历史主要是研究人的,但是在人的生活中,并不是一切事物都对历史具有同样意义……只有价值联系才使我们重视此一事件而忽视彼一事件……假使没有这种价值联系,那么我们对人类历史生活中的个别差别,将像对海上的波浪或风中的树叶那样漠不关心。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 历史研究应以个人的活动为核心
B . 历史研究侧重事件对事件的价值联系
C . 历史是探索发现孤立的个别事件
D . 历史研究是人对价值判断的主观体现
二、本卷共两题,共40分,其中21题22分,22题18分 (共2题;共40分)
21. (22.0分) (2017高三上·浙江模拟) 法制发展是世界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民无常,唯治为法……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

二柄者,刑德也。

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

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则上尊而不侵。


——《韩非子》
材料二:事实上存在着一种符合自然的,适用于一切人的、永恒不变的、真正的法——正确的理性。

……用人
为法(人定法)来削弱它,在道义上永远是不正当的;限制它发挥作用,也是不允许的;使它全部无效,更是完全不可能的。

——西塞罗
材料三: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

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有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则一切便都完了。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根据材料一概括韩非子的治国理念。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自然法与人定法的关系。

(3)如何评价材料三中孟德斯鸠的这一学说,举例说明这一学说在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过程中产生的影响。

22. (18分) (2018高二下·思南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对于一个旁观者来说,4世纪时世界历史的情况可能是这样:罗马帝国总算历劫而存,而中华帝国的时代已成为过去。

可是中华帝国在罗马帝国已不复存在时最终重新组成。

中华帝国为什么能恢复而罗马帝国却不能,一个原因可能是中国王朝比拜占庭帝国更充分地保留了帝国的传统。

如果皇帝依靠不是按照出身或机遇,而是按才干选拔的官僚知识分子行使权力,那他就会实行公正的道德的统治。

中国的文字比西方的拉丁文和希腊文有着更大的文化上的连续性。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二: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法。

它一直坚持的是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取士的原则,其基本理念是“至公”……可以说,科举制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

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

——摘自邹一南《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结合材料一分析,中华文明稳定和统一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是封建社会‘平民政治’”的内涵。

参考答案
一、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共20题;共60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二、本卷共两题,共40分,其中21题22分,22题18分 (共2题;共40分)
21-1、
21-2、
21-3、
22-1、
2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