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黄岛区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I)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市黄岛区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 (共7题;共25分)
1. (2分)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畸形(qí)眼翳(yì)滞留(zhì)文绉绉(zhōu)
B . 解剖(pōu)黝黑(yǒu)颔首(hàn)一绺绺(liǔ)
C . 胡髭(zì)诘责(jié)诱惑(yòu)穈先生(méi)
D . 脊背(jí)恐惧(jù)锃亮(zènɡ)庶祖母(shù)
2. (2分)下面词语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抑扬顿挫正襟危坐为富不仁无动于衷
B . 摩肩接踵挑拨离间触目伤怀招摇撞骗
C . 殚精竭虑暴风骤雨摧枯拉朽阳奉阴违
D . 自园其说不知所措分崩离析相辅相成
3. (2分)下列词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读书人的一大幸事就是通过咬文嚼字,领会文字的内涵,感受文字后面的那一份深情,品味文化的魅力。

B . 在呼啸的寒风中,银杏枯黄,草木凋零,只有那傲雪斗霜的腊梅花枝招展地绽放着,让缕缕幽香温暖整个寒冬。

C . 秀美挺拔的如意路灯、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和流动的车灯一静一动,一横一竖,精巧的构图让人叹为观止。

D . 傍晚,电闪雷鸣,瓢泼大雨倾泻而来,雨雾笼罩了整个山城,即使最繁华的街道,这时也人迹罕至了。

4. (2分)下列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孩子,一定要坚持,越不能坚持越要坚持。

黎明前最黑暗,胜利前最________,成功前最________。

坚持住,你就会迎来________,迎来________,迎来________。

A . 渺茫绝望黎明成功胜利
B . 渺茫绝望成功黎明胜利
C . 绝望渺茫胜利成功黎明
D . 绝望渺茫黎明胜利成功
5.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2012年3月5日,全国“两会”隆重开幕,与会代表讨论并听取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B . 通过“一二·九”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使广大同学进一步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C . 形形色色的“短信欺诈”,已引起有关国家部门的高度重视。

D . 能否彻底治理酒后驾车的乱象,关键在于有关部门能否严格执法。

6. (2分)(2015·鞍山) 下列关于名著的关联有误的一项是()
A . 《繁星•春水》——冰心——小诗集——母爱、童真、大自然
B . 《水浒》——施耐庵——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总分总的连式结构
C . 《朝花夕拾》——鲁迅——散文集——《琐记》
D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保尔——《暴风雨所诞生的》
7. (13分) (2019九下·三台开学考)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以中有足乐者,________。

盖余之勤且坚若此。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________,不求闻达于诸侯。

(诸葛亮《出师表》)
(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_______。

(李煜《相见欢》)
(4) ________,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
(5)蒹葭苍苍,________,所谓伊人,________。

(《诗经蒹葭》)
(6)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

(柳宗元《小石潭记》)
(8)知不足,________。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礼记教学相长》)
(9) 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10)持节云中,________?(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11)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

(李白《行路难》)
(12) ________,不辞辛苦出山林。

(于谦《咏煤炭》)
二、语文综合运用 (共2题;共10分)
8. (5分)仿照下面句式,在空格处写上两个与前面意思连贯的句子。

让自己的生命为别人开一朵花:一次无偿的献血是一朵花,一句关切的问候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
,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能为别人生活绚丽而付出的人是不寻常的人。

9. (5分) (2019九上·绍兴期末) 阅读下面的对话,向爸爸阐明你对“尊重与服从”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语言得体。

100字左右。

“把你的房间整理了!”
“我现在没有时间,10分钟后我约了同学打篮球。


“马上去整理你的房间,否则这个下午不准出去。


“可这是我的房间,不整理也不会影响任何人。


“你到底尊不尊重你爸爸?我对你说整理房间,你就得去。


三、阅读理解 (共4题;共72分)
10. (7分) (2019八下·萧山竞赛)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登金陵凤凰台①
[唐]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②半落青天外,一水③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①凤凰台:在南京凤凰山。

一说天宝年间,李白被逐出长安,到金陵游历时写下此诗。

②三山:山名,在南京市长江边。

③一水:指秦淮河。

(1)颔联中的__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写的是六朝古都南京的历史遗迹。

(2)尾联寄寓深刻,历来为名家赞赏,请结合此联意思,赏析该诗句。

11. (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
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兵十万。

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

全队溃覆,几为所擒。

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
成沃壤。

绘图列说于州官。

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

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
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

不久发病死。

(节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 余幼时即嗜学_________________ ② 走送之___ ____
③自谓可将兵十万。

____________ ④会有土寇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②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
(3)甲文记叙了作者小时候借书和________的学习经历;乙文中刘羽冲最终抑
郁而死的原因是打败仗和__________
(4)乙文中的刘羽冲是怎样的人?
12. (25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火车一出山海关,我便戴上耳机听起这秋天的音乐,整个身心立刻就进入秋天才有的一种异样温暖甜醉的感
觉里。

②我把脸颊贴在窗玻璃上,挺凉,带着享受的渴望往车窗外望去,秋天的大自然展开一片辉煌灿烂的景象。

阳光像钢琴明亮的音色洒在这收割过的田野上,整个大地像生过婴儿的母亲,幸福地舒展在开阔的晴空下,从麦茬里裸露出浓厚的红褐色是大地母亲健壮的肤色;所有树林都在炎夏的竞争中把自己的精力膨胀到头,此刻自在自如地伸展它优美的枝条;所有金色的叶子都是它的果实,一任秋风翻动,煌煌夸耀着秋天的富有。

真正的富有感,是属于创造者的;真正的创造者,才有这种潇洒而悠然的风度。

一只鸟儿随着一阵轻扬的小提琴旋律腾空飞起,它把我引向无穷纯净的天空。

任何情绪一入天空便化作一片博大的安寂。

这愈看愈大的天空有如伟大哲人恢宏的头颅,白云是他的思想。

有时风云交汇,会闪出一道智慧的灵光,响起一句警示世人的哲理。

此时,哲人也累了,沉浸在秋天的松弛里。

它高远,平和,神秘无限。

大大小小、松松散散的云彩是他思想的片断,而片断才是最美的,无论思想还是情感……这千形万状精美的片断伴同空灵的音响,在我眼前流过,还在阳光里洁白耀眼。

那乘着小提琴旋律的鸟儿一直钻向云天,愈高愈小,最后变成一个极小的黑点儿,忽然“噗”地扎入一个巨大、蓬松、发亮的云团……
③接下去的温情和弦,带来一片疏淡的田园风景。

秋天消解了大地的绿,用它中性的调子,把一切色泽调匀。

和谐又高贵,平稳又舒畅,只有收获过了的秋天才能这样静谧安详。

几座闪闪发光的麦秸垛,一缕银蓝色半透明的炊烟,这儿一棵那儿一棵怡然自得站在平原上的树,这儿一只那儿一只慢吞吞吃草的杂色的牛。

在弦乐的烘托中,我心底渐渐浮起一张又静又美的脸。

我曾经用吻像画家用笔那样勾勒过这张脸:轮廓、眉毛、眼睛、嘴唇……这样的勾画异常奇妙,无形却深刻地记住。

你嘴角的小涡、颤动的睫毛、鼓脑门和尖俏下巴上那极小而光洁的平面。

近景从眼前疾掠而过,远景跟着我缓缓向前,大地像唱片慢慢旋转,耳朵里不绝地响着这曲人间牧歌。

④一株垂死的老树一点点走进这巨大唱片的中间来。

它的根像唱针,在大自然深处划出一支忧伤的曲调。

心中的光线和风景的光线一同转暗,即使一湾河水强烈的反光,也清冷,也刺目,也凄凉。

一切阴影都化为行将垂暮秋天的愁绪;萧疏的万物失去往日共荣的激情,各自挽着生命的孤单;篱笆后一朵迟开的小葵花,像你告别时在人群中的最后一次招手,跟着被轰隆隆前奔的列车见到后边……春的萌动、颤栗、骚乱,夏的喧闹、蓬勃、繁华,全都消匿而去,无可挽回。

不管它曾经怎样辉煌,怎样骄傲,怎样光芒四射,怎样自豪地挥霍自己的精力与才华,毕竟过往不复。

人生是一次性的,生命以时间为载体,这就决定人类以死亡为结局的必然悲剧。

谁能把昨天和前天追回来,哪怕再经受一次痛苦的诀别也是幸福,还有那做过许多傻事的童年,年轻的母亲和初恋的梦,都与这老了的秋天去之遥远了。

一种浓重的忧伤混同音乐漫无边际地散开,渲染着满目风光。

我忽然想喊,想叫这列车停住,倒回去!
⑤突然,一条大道纵向冲出去,黄昏中它闪闪发光。

如同一支号角嘹亮吹响,声音唤来一大片拔地而起的森林,像一支金灿灿的钢管乐队,奏着庄严的乐曲走进视野。

来不及分清这是音乐还是画面变换的缘故,心境陡然一变,刚刚的忧愁一扫而光。

当浓林深处一棵棵依然葱绿的幼树晃过,我忽然醒悟,秋天的凋谢全是假象!
⑥它不过是在寒飙来临之前秋天把生命掩藏起来,把绿意埋在地下,在冬日的雪被下积蓄与浓缩,等待下一个春天里,再一次加倍地挥洒与铺张!远远山坡上,坟茔,在夕照里像一堆火,神奇又神秘,它那里是埋葬的一具尸体或一个孤魂?既然每个生命都在创造了另一个生命后离去,什么叫做死亡?死亡,不仅仅是一种生命的转换,旋
律的变化,画面的更迭吗?那么世间还有什么比死亡更庄严、更神圣、更迷人!为了再生而奉献自己的伟大的死亡啊……
⑦秋天的音乐已如圣殿的声音,这壮美崇高的轰响,把我全部身心都裹住、都净化了。

我惊奇地感觉自己像玻璃一样透明。

(《秋天的音乐》节选冯骥才)
(1)请简要概括文章描写了秋景哪些特点?
(2)认真阅读第④自然段,作者为什么要写一棵垂死的老树?
(3)第⑤自然段中加线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4)结合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①作者为什么说:“我忽然想喊,想叫这列车停住,倒回去!”
②如何理解“秋天的凋谢全是假象”?
(5)作者在聆听“秋天的音乐” 中,传达了哪些感受?
13. (20分) (2019九上·杭州期末)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稚子不识白蜡烛,是孤陋寡闻吗?
【新闻事件】
孙老师在杭州一所热门公办小学教科学,有20年的教龄,这周竟然被一个三年级小朋友问傻了!当天,她上的是实验课,因为要研究材料的沉浮,所以给班里每个小组发了一根白蜡烛,让学生们把蜡烛放在水里,观察蜡烛的浮沉。

实验做到一半,有个学生跑到她身边,拿着蜡烛偷偷问:“老师,这个是什么?”
后来给另一个班上课,孙老师留了个心眼,实验前就指着蜡烛问全班:“有没有人知道这是什么?”第一个举手的同学说是塑料条,第二个同学倒是答对了,但根据举手情况,她发现班里95%的同学不认识白蜡烛。

让孙老师哭笑不得的是,即使告诉学生“这是蜡烛”,仍有孩子在实验报告里写“蜡烛是塑料做的”。

也就是说,这些孩子根本没明白蜡烛是用什么做的,用途是什么。

(摘自《钱江晚报》)
【媒体观点】
这则新闻背后,可以看出很多孩子的生活由父母一手包办,缺乏常识。

杭州留下小学科学仰毅明老师告诉记者,之前班里有许多学生,被父母保护得太好,任何锋利的东西都不让碰,更不要提动手操作。

六年级学习“工具与机械”单元,要求孩子们将教室橱柜上的螺丝狩下来,结果很多孩子还是人生第一次碰螺丝刀。

没有生活阅历,课本上的知识点就无法活学,只能靠死记硬背。

(摘自《钱江晚报》)
看似很传统、很落后的白蜡烛,确实有几分“自古以来”的意思。

所以,我们没有因为BP机、5寸软盘的过时而奇怪,却对看起来“土气”的白蜡烛,倒会有“怀古”之心。

唐诗有云“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其实在古代,点蜡烛是达官贵人才有的待遇。

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白蜡烛也是70年代刚刚普及的现代产品。

我们不必感慨白蜡烛从孩子们的认识中消失,那是自然而然的事,也是合乎知识更迭规律的。

(摘自新浪网)
教材固然需要与时俱进,尽可能贴近现在学生的生活与认知,但更值得担忧的是学生缺乏生活常识,而其背后往往折射家庭教育中的娇生惯养问题。

比如划火柴点燃酒精灯,一看突然冒出火焰,全班都吓坏了,很多学生都不敢点,怕被烫伤。

如果不是从小呵护过度,何以至此?不识蜡烛和火柴,或许不值得大惊小怪,但只会纸上谈兵,却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如果缺失了基本的动手能力,孩子难免沦为“套中人”。

(摘自人民网)
【网友评论】
网友一:蜡烛就是蜡烛,应先不管颜色,先教孩子们怎么区分蜡烛与塑料以及各自在常生活中的一般用途,加深孩子们的认识与实践,这才是家长和老师的责任!
网友二:蜡烛已经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了,确实有很多孩子不知道。

但一想,当我们的孩子读到“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却茫然不知何物,着实有点遗憾。

我:作为学生,我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针对“稚子不识白蜡烛”,各方见解不一,请阐述两种主要观点。

(2)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文中划线词语的内涵。

①却对看起来“土气”的白蜡烛,有“怀古”之心。

②如果缺失了基本的动手能力,孩子难免会沦为“套中人”。

(3)“新浪网”引用“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网友引用“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两处古诗句的引用各有什么作用?
(4)请在“网友评论”区添加一条评论,先表明观点,再用恰当的论证方法论述。

四、写作 (共1题;共5分)
14. (5分) (2019八下·长春期中) 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一)_____________二三事(补全题目再作文)
作文(二)阅读下面的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由蝌蚪到青蛙,褪掉尾巴,才能长大。

从蝌蚪到青蛙,可能转身并不需要华丽,但一定需要彻底。

即使能生活在岸上,也不要永远留在岸上;即使能生活在水里,也不要永远留在水里。

冬天来了,它也需要蜷伏一个冬季;但春天来了,它一定会发出自己的声音。

要求:①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②文体不限。

(除诗歌外)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

⑤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以及学校名。

参考答案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 (共7题;共25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7-10、
7-11、
7-12、
二、语文综合运用 (共2题;共10分)
8-1、
9-1、
三、阅读理解 (共4题;共72分)
10-1、
10-2、
11-1、
11-2、
11-3、
11-4、
12-1、
12-2、
12-3、
12-4、
12-5、
13-1、
13-2、
13-3、
13-4、
四、写作 (共1题;共5分)
1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