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历史总复习52个易错易混淆重要知识点汇编(精华版)
历史2021中考必考的知识点整理

历史2021中考必考的知识点整理在 2021 年的中考历史考试中,有一些知识点是必考的,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取得好成绩至关重要。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相关内容:一、中国古代史1、夏商周的更替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其建立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商朝是中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2、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秦朝的统一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
秦始皇实行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如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
4、汉武帝的大一统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军事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实现了大一统,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5、三国鼎立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
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20 年,曹丕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221 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国号汉,史称蜀汉;229 年,孙权称帝,定都建业,国号吴。
6、隋唐时期的繁荣隋朝开通了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唐朝经济繁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很大发展。
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了“开元盛世”。
7、科举制的创立与发展隋朝创立了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人才。
唐朝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扩大了选拔范围,提高了官员素质。
8、宋元时期的民族融合宋朝时期,民族政权并立。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它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
9、明清时期的君主专制加强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立三司,进一步强化了皇权。
清朝设立军机处,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二、中国近代史1、鸦片战争1840 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中考历史最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大解析

中考历史最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大解析历史是一门关于过去人类社会发展的学科,涵盖了广泛的内容。
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历史知识需要阅读大量的历史书籍和材料,理解历史事件、人物和背景,并能够将其融会贯通。
在中考中,历史科目通常是学生的必修科目之一,因此,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历史知识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析,对于学生备考具有重要的意义。
1.夏商周三代的演变夏商周是中国古代的三个朝代,但是很多学生容易混淆这三个朝代的起始和结束时间。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大约出现在公元前21世纪前期到公元前16世纪中期。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朝代,大约出现在公元前16世纪中期到公元前11世纪初期。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西周大约从公元前11世纪初期到公元前771年,东周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56年。
2.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格局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但是很多学生容易混淆这个时期的政治格局。
春秋时期大约从公元前771年到公元前476年,战国时期大约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春秋时期是诸侯争霸的时期,各个诸侯国在周王室的宗主权下争夺地盘和霸权。
战国时期是诸侯国争雄的时期,各个诸侯国彼此之间互相攻伐,形成了七雄争霸的局面。
3.秦始皇统一六国和秦汉之交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
然而,很多学生容易混淆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具体时间以及秦汉之交的时间。
秦始皇统一六国是在公元前221年,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分封诸侯制度。
而秦汉之交是在公元前206年,即汉高祖刘邦结束了秦朝的统治,建立了汉朝。
4.经世致用与经世济民这是中国古代的两个重要思想体系,经常容易被混淆。
经世致用是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他认为要实现中国的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需要把西方文化中的运用于国事的精华吸收过来,比如工业、商业、教育等等。
经世济民是另一个重要的思想体系,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运用西方进步的思想和科学知识来振兴中国国家经济的思想。
2021年中考历史重点知识点全汇总

2021年中考历史重点知识点全汇总对于历史,我想说的是:关键在平时,临时抱佛脚是没有用的。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2021年中考历史重点知识点全汇总,感想您的每一次阅读。
2021年中考历史重点知识点全汇总1、鸦片战争开始的标志: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
2、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马关条约》标志中国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
4、标志着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威海卫战役。
5、《辛丑条约》标志着清政府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道路的标志性事件——洋务运动7、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的事件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
8、揭开维新变法(戊戌变法)运动序幕的标志性事件是——公车上书9、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来封建帝制的标志性事件是——辛亥革命10、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11、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事件是——1919年五四运动12、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事件是——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13、使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的事件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4、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事件是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15、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是——南昌起义16、长征结束的标志——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
17、日本局部侵华或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1931年“九一八”事变18、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19、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
20、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结束的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21、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22、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性事件是——1949年4月,南京解放23、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事件是——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24、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的事件是或者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的事件或者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事件是——新中国的成立。
历史知识点历史2021中考必考的知识点整理

历史知识点历史2021中考必考的知识点整理历史学科是中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通过对历史事件的研究和探究,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过去、理解现在、展望未来。
而在历史学科的考试中,掌握一些必考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整理2021年中考历史学科必考的知识点,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一、古代中国的疆域变化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其疆域的变化也是我们需要了解的一部分知识。
在中考历史学科中,往往会要求我们掌握以下几个时期的疆域变化:1.夏商周时期的疆域变化夏代的疆域较小,商代扩张到长江流域一带,周代的疆域达到了巅峰,包括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2.秦汉时期的疆域变化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疆域不断扩张到南方和北方,形成了统一的中国版图。
汉武帝时期疆域最为辽阔,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最大疆域。
3.南北朝时期的疆域变化南北朝时期,中国疆域发生了南北分裂的情况,北方由北魏、北周等政权统治,南方由南朝宋、南朝梁等政权统治。
二、重大历史事件与名人传记了解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名人传记,是中考历史学科中的必考内容。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名人传记:1.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代表了中国人民对封建专制统治的反抗。
武昌起义爆发后,各地纷纷响应,最终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2.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一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持续了8年时间。
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者的英勇斗争,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3.毛泽东毛泽东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杰出政治家和战略家,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他领导中国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古代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其文化传承与创新也是历史学科考试中的重要内容。
以下是几个重点知识点:1.古代科技成就古代中国在科技领域有许多伟大的成就,如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等。
这些成就不仅对中国古代文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对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初三中考历史易错点与易混点

中考历史易错点易混点汇总中国古代史1、西周分封制,即“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此处“封建”指分封诸侯,巩固统治。
2、商鞅变法:维护地主阶级利益,打击旧贵族,是一场封建性质的改革。
商鞅变法成功了,而且也顺应了历史潮流。
商鞅被杀不代表变法失败,被杀是因为触犯旧贵族的利益。
3、秦始皇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之后演变:专制主义主要是围绕皇权与相权矛盾解决,如明朝废丞相制度,中央集权主要是围绕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解决,中央如何削弱地方,加强中央的权力,如郡县制(直接任免官员),整治吏治等。
秦始皇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相对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
(秦国时候推行县制)4、推恩令:汉武帝为解决地方王国问题,颁布“推恩令”,内容: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可分割土地成为列侯,列侯归郡管辖。
结果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5、汉武帝采纳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不代表其他思想从此灭绝。
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思想上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6、路上丝绸之路路线图:长安(西安)—河西走廊—西域(今新疆地区)—中亚、西亚—大秦(欧洲)。
新疆出土的相关文物如“汉代丝绸”、“汉朝丝袜”、“东罗马金币”以及相关史料等,可以有力证明丝绸之路是古代世界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7、北魏孝文帝改革。
孝文帝与汉武帝,都是皇帝的谥号,即死后后人对其做出的评价。
孝文帝改革内容:迁都洛阳。
穿汉服,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汉服;改汉姓,将拓跋姓改元;学习汉族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礼法、尊孔、以孝治国,(如“孝文帝”、“孝明帝”体现以孝治国,汉化的表现)等。
不能说鲜卑文化被汉族文化取代是必然的。
汉化封建化有利于民族融合8、唐太宗年号为贞观,治世叫“贞观之治”。
唐玄宗前期年号为开元。
9、隋唐科举制。
科举制开创于隋炀帝,设进士科。
科举制本质上也是一种制度创新,前期改善用人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统治基础(平民、庶族地主等有向上流动的机会)。
中考历史与社会易混淆知识点

中考历史与社会易混淆知识点中考历史与社会科学是中学生必须要学习的两门课程,它们涵盖了丰富多样的内容。
然而,有些知识点在这两门科目中很容易造成混淆。
本文将针对这些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分析和解释。
1. 时代背景和历史事件社会科学中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而历史课程则着重介绍历史事件。
在学习这两门科目时,我们会遇到一些时代背景和历史事件之间的对应关系。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知识点,我们需要对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和社会背景有更深入的了解。
举个例子,学习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事件时,我们需要了解这个时期发生的社会变革、艺术发展以及对科学和宗教的影响。
而在社会科学中,我们需要了解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书籍印刷术的发明以及社会结构的转变等。
2. 社会制度和政治体制社会科学和历史课程中都包含了社会制度和政治体制的知识点。
社会制度是指一种社会组织的形式,政治体制则是指一种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管理机构。
在学习这些知识点时,我们需要注意它们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例如,在学习社会科学时,我们会接触到不同的社会制度,如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封建主义等。
而在历史课程中,我们会学习到各种政治体制,如君主制、共和制、民主制等。
对于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我们需要将其联系起来,了解它们的相互关系。
3. 经济发展和经济制度社会科学和历史课程中都包含了经济发展和经济制度的内容。
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以及经济活动的变化,而经济制度则是指一种经济组织的形式和规则。
在学习这些知识点时,我们需要注意它们的关联性。
比如,在学习社会科学时,我们会了解到不同的经济制度,如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混合经济等。
而在历史课程中,我们会学习到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如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等。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综合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的演变和影响。
4. 地理位置和地域文化在历史和社会科学中,地理位置和地域文化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地理位置指的是一个地点或地区所处的精确位置,而地域文化则是指该地区的文化特点和传统。
2021年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中考必考知识点整理汇编(精华版)

2021年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中考必考知识点整理汇编(精华版)1、中考考点: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确立及影响。
巴黎和会:(1919.1.6)和会的性质:是战胜的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一次分赃会议,从《凡尔赛和约》关于殖民地问题的规定最能体现出来。
对中国的影响:《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
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引发了反帝国的五四运动,中国政府代表最终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凡尔赛体系的确立:1919年~1920年,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同德国、奥地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等战败国分别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与《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影响)。
华盛顿会议:1919-1922年,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国九国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
《九国公约》及其对中国的影响:1922年,参加华盛顿会议的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
这个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这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华盛顿体系的确立: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一系列的条约,这些条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
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影响)。
一战后的国际新格局: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构成了一战后的国际新格局。
这一体系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它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2、中考考点: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
1929年,经济大危机在美国开始爆发,迅速席卷资本主义世界。
特点:涉及的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特别大。
3、中考考点:知道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中心措施,理解国家干预政策对西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罗斯福新政:为克服经济危机, 1933年,罗斯福上台开始实行新政(开始时间)。
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和指导。
中考历史易错知识点总结(56个)

中考历史易错知识点总结(56个)1.古巴比伦王国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一个高峰。
2.唐玄宗在位前期,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3.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编写出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
4.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5.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等都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
6.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队伍在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7.古埃及文明发源于非洲东北角的尼罗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8.亚历山大经过东征,建立了庞大的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亚历山大帝国。
9.明代科学家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是明朝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10.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帜,举行秋收起义。
11.明朝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科技巨著《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12.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
13.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是现代西方文明的源头之一。
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是“小国寡民”。
14.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15.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16.禹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标志着中国王朝的产生。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17.河姆渡居民生活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种植水稻,河姆渡遗址是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业文化的代表。
18.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以及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19.半坡居民生活在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种植粟,半坡遗址是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业文化的代表。
初三历史书易错易混知识点

初三历史书易错易混知识点历史本身就是一个知识点比较丰富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大家对于很多知识都比较容易产生混淆,而这些大家容易混淆的点就是考试的重难点,为了大家的中考历史能够顺利完成,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初中历史近代史易错易混的50条考点1.中国近代史起止时间: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2.中国近代史历史分期: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3.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4.近现代史上,改变中国社会性质的三件大事:1840—1842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5.《南京条约》中割香港岛给英国(不是香港),赔款2100万元(单位不是两)6.近代史上,使北京沦陷的事件: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攻陷北京,火烧圆明园1900—190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北京再次沦陷1937年七七事变后,平津沦陷(北平、天津)7.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后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工业原料,把矛头对准中国。
8.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落后腐朽的封建制度无法战胜先进强大的资本主义制度9.俄国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条约: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
10.1862年,在慈溪(注意错别字)的战斗中,击毙了华尔。
11.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联系日本明治维新后强大起来,走上对外侵略夸张的道路,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
12.甲午中日战争中,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13.《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对中国的影响:①侵略者以资本输出取代商品输出,成为经济侵略的主要形式,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的侵略需求。
②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历史2021中考必考的知识点整理

历史2021中考必考的知识点整理中国古代史一、夏商周时期1、夏朝的建立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夏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夏朝开创了世袭制,从此“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2、商朝的青铜文明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3、西周的分封制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二、春秋战国时期1、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为了争夺霸权,展开了激烈的战争。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
2、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相互兼并,秦国通过商鞅变法逐渐强大起来。
3、孔子和儒家思想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核心是“仁”,主张“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孔子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三、秦汉时期1、秦始皇统一六国公元前 221 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
2、秦朝的巩固统一措施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实行郡县制;修筑万里长城等。
3、汉武帝的大一统汉武帝在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在思想上“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1、赤壁之战208 年,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推行了一系列汉化改革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
中国近代史一、鸦片战争1、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发动了鸦片战争。
2、结果1842 年,清政府战败,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太平天国运动1、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矛盾激化,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初中历史中考总复习历年来易错易混点梳理总结

初中历史中考总复习历年来易错易混点梳理总结1.分封制与宗法制【错因】对两者的关系理解不到位,不能根据材料信息判断反映的是分封制还是宗法制。
【正确理解】分封制与宗法制是周朝的重要政治制度,体现了其家国一体、注重血缘宗族的统治特色。
从“国”的角度上看即为分封制,从“宗族”或者“家”的角度上看即为宗法制,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等级秩序的一种制度保障。
2.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制度【错因】对两个概念理解不到位,不清楚二者的异同点。
【正确理解】首先,专制主义侧重于君主权力与宰相权力之间的制约与平衡,如隋唐以前宰相位高权重,而唐宋以来随着皇权的加强,相权被分割、牵制,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专制主义达到顶峰;中央集权侧重于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分配与均衡,一般来讲,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均衡,国家政治状况、社会环境相对较好,当中央权力过大(如北宋),地方则羸弱不堪;当地方权力过大(如唐末),国家则陷于分裂和动荡。
3.郡县制与分封制【错因】对两个概念的内涵理解不到位,不清楚郡县制代表的是官僚政治,分封制代表的是贵族政治。
【正确理解】郡县制起源于先秦时期,郡和县在一些地区已经出现,而且最初的县的规模可能要大于郡,秦国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秦灭六国后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推行郡县制,完全取代了分封制,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维系分封制的纽带是以血缘为基础的分封,而郡县制的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统一。
汉代沿袭了秦的郡县制和先秦的分封制,推行郡国并行制。
但王国问题成为西汉初年影响中央集权和国家稳定的重要隐患,因此在汉武帝时期,通过颁布“推恩令”,基本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
汉代以后的一些王朝偶有在个别地区推行分封制。
4.汉代的刺史与宋代的通判【错因】对二者的地位掌握不准确,不清楚二者与监察对象之间的关系。
【正确理解】汉代的刺史制度是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政治制度,体现了当时汉朝维护国家统一、注重对地方官员监察的政治文明建设的成果。
中考历史易混淆的问题

中考历史易混淆的问题中考历史易混淆的问题:一、古代文化1.夏商周三代的时间顺序:夏(约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年)→商(约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周(约公元前1046-公元256年)。
2.封建制度与奴隶制度的区别:封建制度相对于奴隶制度,地位较高的人把土地分给地位较低的人,领主向农民提供保护并从中获取经济利益。
奴隶制度中,奴隶没有任何权利,所有权和支配权都在主人手中。
两种制度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
3.兵器、兵种的概念:兵器是军队战斗时所用的器材,如弓箭、兵器等;兵种是军队按照功能分工和战斗方式来划分的,如重骑兵、骑兵、步兵等。
二、近代史1.洋务运动与辛亥革命的关系:洋务运动是清朝末年一项重大的变法运动,重点为发展实用技术和发展实业;辛亥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第一次伟大爆发,结束了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两者时间上重叠,但目的和实施方式有明显的不同。
2.中国抗日战争与中国内战的时间顺序:抗日战争(1937-1945年)→中国内战(1945-1949年)。
两者时间上有明显的先后关系,但两个时期的战争性质、目的和参与方都有很大的不同。
3.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的区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家形式,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中华民国则成立于1912年,曾经是中国的中央政府,后被中共推翻。
三、世界史1.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别:资本主义强调个人的自由、竞争和市场经济,认为市场的自然规律能够导致经济的繁荣;社会主义强调公有制、计划经济和以人为本的思想,认为政府应该对经济进行管理和调控。
两者的经济理念和政治制度都有显著的不同。
2.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时代背景:美国独立战争主要发生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是在“启蒙运动思想”的推动下,慕名建议赞助生存不列颠北美的殖民地解放;法国大革命则是在18世纪末风起云涌之时发生的,是由国内阶层矛盾、政治腐败和军事行动等多方面原因引起的。
2021年中考历史易错点总结

【导语】备考是⼀种经历,也是⼀种体验。
每天进步⼀点点,基础扎实⼀点点,通过考试就会更容易⼀点点。
中考在即,⽆忧考为您提供2021年中考历史易错点总结,快来看看吧!2021年中考历史中国现代史易错点总结 1.结束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是⾟亥⾰命,结束两千多年封建⼟地所有制的是1952年⼟地改⾰的完成,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是开国⼤典。
为⼗⼀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思想基础的运动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袁隆平培育成功籼型杂交⽔稻是发⽣在⽂⾰时期⽽不是改⾰开放时期。
3.党的历重要的理论创新及意义:⽑泽东思想的创⽴及发展,使中国⼈民获得解放,⼈民当家作主;邓⼩平理论的创⽴和发展使中国⼈民正在逐步摆脱贫穷⾛向富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的诞⽣指引中国⼈民向着全⾯建设⼩康社会的⽬标阔步前进。
4.新中国成⽴以来,我们重⼤的制度创新及意义: 我国⼈民代表⼤会制度的创⽴,符合我国基本国情,是我国⼈民实现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治制度的创⽴,很好的解决了我国的民族问题,实现了各民族的⼤团结和共同繁荣; “⼀国两制”的实施,使港澳顺利回归,在完成祖国统⼀⼤业的道路上前进了⼀⼤步。
5.改⾰开放以来我国社会进⾏的⼤的体制创新有:农村经济体制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创⽴;国有企业的改⾰;教育体制的改⾰等,这些体制创新都取得了巨⼤的成就,促进了社会⽣产⼒的发展和社会的全⾯进步。
表明了改⾰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我完善和发展,是社会进步与社会主义发展的动⼒,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6.新中国成⽴时中国还没有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1956年三⼤改造的完成。
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不适⽤台湾问题。
8.中国发⽣巨⼤变化的原因:改⾰开放的正确决策;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民群众的⾟勤劳动;科技的推动;稳定的国际和国内环境。
9.第三次科技⾰命中,我国位于世界前列的科技成就有航天技术、基因⼯程、籼型杂交⽔稻技术等。
初中历史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归纳

初中历史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归纳在初中历史学习阶段,把握好每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对考试是很有帮助的。
对于历史这门科目,只有总结好每一个相关的知识点,才能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初中历史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归纳以供大家学习参考,欢迎阅读。
中国古代史1.春秋时期的孔子提出“仁”的学说,而战国时期的孟子提出“仁政”。
2.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秦国李冰修都江堰。
隋朝李春修赵州桥3.秦长城的起止点—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明长城的起止点—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4.北宋前期四川地区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宋朝东京城内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5.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禹 )。
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鼎盛时期:西汉汉武帝大一统时期。
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西汉、司马迁)。
中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
我国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统一中国的封建王朝是:元朝(1271年,忽必烈)。
6.我国科举制度正式形成:隋炀帝时开设进士科(隋朝)。
我国殿试制度和武举形成:唐朝的武则天时期。
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唐朝中期开始)完成的标志:南宋时期。
西藏成为中国正式行政区的标志:元朝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或我国封建君主集权发展到顶峰)的标志:军机处的设立(清朝雍正时期)。
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唐朝末年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北宋7.西域,指今新疆和更西的地方,而非西藏。
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的,不是汉武帝。
8.文景之治是西汉的文帝和景帝光武中兴是东汉光武帝贞观之治是唐太宗开元盛世是唐玄宗 (统治前期,唐朝达到全盛)9.①顺治帝赐封dalai喇嘛。
②康熙帝赐封班禅额尔德尼。
乾隆确立金瓶掣签制度,此后历世dalai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册封。
③雍正帝设立驻藏大臣,与dalai、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初中历史易混淆重点知识归纳2021

初中历史易混淆重点知识归纳2021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老师则是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诱因,要让学生学你的科目,下面是小偏整理的初中历史易混淆重点知识归纳2021,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初中历史易混淆重点知识归纳2021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2.《南京条约》中割香港岛给英国(不是香港),赔款2100万银元(单位不是两)。
3.近代史上,使北京沦陷的事件: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攻陷北京,火烧圆明园1900—190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北京再次沦陷1937年七七事变后,平津沦陷(北平、天津)4.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割占中国领土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5.《辛丑条约》中,“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体现了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6.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鸦片战争(或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的标志: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签订)(1895)。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或《辛丑条约》)的签订(1901年)。
7.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第一所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
戊戌变法时期,创办了京师大学堂(北大前身)—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8.三民主义指的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没有民主主义。
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同盟会。
兴中会是革命团体。
9.结束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标志:辛亥革命(1911年孙中山)。
不是封建制度。
10.“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的“星星之火”指的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1.红军长征是从中央革命根据地(江西瑞金)出发,不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2.长征胜利结束是1936年甘肃会宁会师,不是吴起镇会师。
13.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七七事变标志着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正式形成是在七七事变后《国共合作宣言》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