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计量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支商代骨尺
春秋战国--度量衡发展的繁荣与混乱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历时500多年,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多 达数十个,它们形成了一个个独立的中央集权国家。 经过不断的兼并战争,到了战国后期形成了七雄争霸 的局面。各国的制度不同,使用的度量衡单位也多种 多样,长度的测量虽然标准有所不同,但还是沿用了 原来的“尺”。
明代 铜圭表 圭上所刻量天 尺长24.5厘米
近代对度量衡的改革及米制的推行
清代末年政治腐败,当权者对内无力治理国家, 对外无力抵御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被各国占领,由 于外国的经济侵略,各国度量衡也纷纷传入,对中国 度量衡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使它带有很深的半殖民性 质。清政府无力抵制各国制度在中国的使用,也无力 统一国内的度量衡,因此造成了制度、器具、量值等 各方面的极度混乱。
夏商周时期度量衡器具的出现
相传大禹为了治理水患,创造了测量工具--规(测 圆)、矩(测方)和准绳(测长),并以自己的身长、 体重作为长度和重量的标准。
《史记》记:大禹治水“左准绳, 右规矩”。
唐代彩绘伏羲、 女娲手执规矩图
中国古籍中有“布手知尺”的记载。今传世的几只 商代(前1600~前1046)骨尺,其长度在16~17厘米,正 合中等身高者伸开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距离。尺上划分十 等分,即“寸”。有的尺在寸格中更细分10个等分,即 “分”。
唐宋至明清时期
明代裁衣尺34.05厘米;量地尺34厘米;营造尺32 厘米。
清代各种形制的尺《律吕正义后编》列各种清尺的 标准,分别为:营造尺长32厘米,裁衣尺长35.5厘米, 律尺长25.9厘米。
清代各种形制的尺
计量技术的进步
元初郭守敬设计的登封测影台,其表高从传统的8 尺提高至40尺。圭上所刻量天尺一尺长24.5厘米。
中华民国时期度量衡统一活动,有效地遏制了清 末民初以来度量衡的混乱情况,为我国度量衡制度与 国际接轨,为以后推行米制奠定了基础。
秦始皇颁发统一度量衡的法令;沿用战国(秦)时 度量衡制度、法规;制造和颁发度量衡的标准器;实行 严格的检定制度。
经测量研究得知当时秦国1尺约合23.1厘米。
承上启下的汉代度量衡
汉代度量衡制度是在秦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人们早期的测量常常用人体测定一个量,如“布手知 尺”“迈步定田”“手捧成升”等。
汉代出现了以自然物定度量衡标准。《汉书·律 历志》所说的“一黍之广度之”,即选用中等大小的 黍横排,一粒黍的宽度相当于一分之长。
为求证此说,有人曾做过多次试验:用山西、北 京等地方所产浅黄色和深褐色的黍子横排100粒,约 合23厘米,与汉代一尺之长约略相合。
比起“布手知尺”的复现性有很大提高,准确度 也基本上能满足当时日常使用的要求。
中国古代计量史
计量活动是用数值来表示事物的量。因此最早的测量 是在学会记数之后才开始的。原始人群通过劳动、生活和 分配,对数的量逐步有所认识,并产生了表示数量的方法, 如结绳记事和按量估堆等。
人类对长度的测量,大约是从天然洞穴里搬迁出来时, 靠自己的双手建造房屋时开始的。
图 1 新石器时期的七孔刀,孔距均匀, 孔眼相当,是经过比较测量的
清政府被推翻,度量衡的改革也进入一个新时期。 从国际形势上看,自1791年法国政府颁布米制的标准 后,世界上采用米制的国家日益增多。
1927年南京政府成立。由于度量衡关系到国家政 治及人民福利,在此提出统一度量衡议案。最后决定 采用徐善祥、吴承洛的提案:即拟采用米制,在过渡 时期宜采用与米制的比率为1米等于3市尺、1公升等于 1市升、1公斤(千克)等于2市斤的市用制。
除一般的直尺外,汉代已有了专用的测长工具--卡尺。
汉代 测日影的铜圭表
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混乱到隋代的统一
三国时期·魏 一尺长为23.8厘米 西晋时期 骨尺 长24.5厘米 南朝 一尺约24厘米 北朝 一尺约30厘米 南朝·梁 凤纹铜矩尺 一尺长24.9厘米 北朝·魏 铜尺长30.9厘米 南朝·宋 铜尺 一尺长24.7厘米 南朝·梁 镂刻鸟兽铜尺长24.8厘米
隋朝统一度量衡,以北朝最后一个王朝——北周
的制度为统一的标准,即1尺长约29.5厘米,1升约
600毫升Leabharlann 1斤约600克。隋代 度量衡分大
制和小制。尺度
日常用大尺,长
约29.5厘米,天
文乐律用小尺,
长24.2厘米。此
后被唐、宋、元、
明、清历代沿袭。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对秦以后的两汉、 魏、晋影响深远。至隋文帝,又把经过南北朝而混乱的 度量衡再一次统一起来,并且被隋以后强大的封建王朝 唐、宋所沿袭,直至明、清都没有大的变化。
战国时期 彩绘骨尺 长22.5厘米
东周时期 铜尺 长23.1厘米
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统一度量衡
商鞅变法对田亩制做了新的规定,定出丈量土地的办 法和标准,即“举足为跬,倍跬为步”。一步为六尺。
在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前,度量衡的状况是,尺、寸、 升、斗、斤、两等常用单位已在多数诸侯国中通行,单 位量值差别也不太大。但是由于各国发展不平衡,地区 不同,改革力度不同,仍有一些国家和地域保留着旧的 单位制,严重地影响着统一赋税、俸禄和奖惩制度等的 贯彻执行。在秦始皇统一全国时候,统一度量衡便成为 刻不容缓的大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