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善其身——精选推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独善其⾝
独善其⾝(感悟5篇)
独善其⾝感悟(⼀):
鲁迅先⽣说:“⽆穷的远⽅,⽆数的⼈们,都和我有关。

”所以,我⽆法独善其⾝。

也许就像“蝴蝶效应”挥⼀挥翅膀,就可能带来⼀场⼤风暴。

或者,我能做到的,便是担起职责。

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只留下⼏颗闪烁的星⾠印在记忆的扉页。

彩⾈云淡,星河鹭起,多少红莲于此绽放,于此凋零。

我站在记忆的扉页,感受星⾠。

因为太过年轻,所以我们任性地认为我们能够获得所有;因为太过年轻,所以我们盲⽬的相信我们还有重新洗牌的机会;因为太过年轻,所以我们懵懂的追求放纵,以为那是真正的⾃由。

可是我们忘了⾃我是否长出扎⼿的胡渣⼉,我们的肩膀是否⾜够宽⼴年轻的⼼不应当受到羁绊,不是吗所以,我们甩掉书包,丢掉课堂,在⾃我所构造的感情⾥游荡,在虚构的⽹络世界⽆限扩⼤欲望,追求所谓的⾃由,⼜或者是所谓的叛逆,与⽗母争锋相对。

于是,我们⼀次次在噩梦中惊醒,徒留脸上两⾏空空的迷茫,这就是我们的“独善其⾝”
也许,我们⽆法做到胡忠.谢晓君夫妇那样在⾼原上绽放并蒂雪莲的美;也许我们⽆法做到张平宜那样在⿇风病村⼦⾥献出志愿者明媚的温暖;也许,我们也⽆法做到阿⾥⽊那样⽤⽺⾁串⽀起遮风挡⾬的教室。

我们做不到的事有很多,做得到的事也有很多,是冷眼旁观,还是倾⼒奉献,取决于⾃我。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是先天下之忧⽽忧,,后天下之乐⽽乐,还是雪夜清⽢涨井泉,⾃携茶灶就烹煎。

选择应是⾃我的。

丹⼼何惧塞外寒,威武不教胡马鸣。

这便是苏武的“牧⽺曲”,在记忆的扉页⾥道出忠诚的⾚胆忠⼼。

不求闻达⾝后事,⼀⽣多难为国⽣。

这便是闻⼀多⽂字中的“枪”,在记忆的扉页⾥道出爱国的热情。

夜⼊荷塘雾朦胧,⽉伴芙蓉独⾃清。

这便是朱⾃清的傲⾻,在记忆的扉页⾥道出⽂⼈的坚贞。

少年听⾬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客⾈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今听⾬僧庐下,暝已星星矣。

我在记忆的扉页⾥留下⼼忧天下,敢为⼈先的⾜迹。

独善其⾝感悟(⼆):
⼈遇到各种不好的事情时,往往会想:与我⽆关。

想着逃避,记挂着“独善其⾝”。

先贤曾说:“穷则独善其⾝,达则兼济天下”。

⼀些⼈却曲解其意,不愿多管闲事,且美其名⽈要“独善其⾝”。

于是乎,这样⼀句简简单单的话不知抹杀了多少⼈的温情与热切。

透过其现象,本质却是利在作祟。

总觉得管好⾃我的事就好,⾃我多得了些好处或是少受了些损失便是聪明,便是赚到了,所以此刻不少⼈都持“多⼀事不如少⼀事”的态度,但凡能够帮⼀把的,都以与我⽆关搪塞过去。

于是,我们看到⼀个⼀个跌倒后孤⽴⽆援的⽼⼈,看到⼀次⼜⼀次权益侵犯却投诉⽆门的⽆奈,⼈与⼈之间的冷漠正成为传播道德⽕种最⼤的难关。

⼈与⼈犹相欺相防,筑起坚固的堡垒,⾃然都是“与我⽆关”了。

然⽽事实上,真的与我⽆关吗?愚以为,⾮也。

六国破亡的故事妇孺皆知,唇亡齿寒的道理⽼少皆懂,然⽽六国之君只研究眼前⼀时的利益,只研究⾃我⼀国的安危,其结果⾝死⼈⼿,为天下笑。

诗⼈约翰·唐恩说:“谁都不是⼀座孤岛,每个⼈都是⼴袤⼤陆的⼀部分。

”由是观之,我们都是息息相关的,何来的与我⽆关呢?
⽣命之间之所以联系紧密,源于彼此皆有共同的存在⽅式和⽣命轨迹,在此之下,你我之间的交集成为⼀种必然。

曼德拉⼀⽣为种族⽃争奋⽃不息,给⽆数⽣灵带来福祉,点亮精神的明灯。

他是将⾃⾝与他⼈紧紧相连,担负起沉重⽽光辉的社会职责和历史使命,成为精神意义上的巨⼈,受万⼈敬仰。

⼈到达与万物相连的状态时,⽣命就不再是单薄⽆依的个体,⽽成了茫茫⼴宇间和谐的整体,奏出世间最美的和弦。

所以在遇到⽼⼈跌倒时,我要去搀扶,⽤⾃我之所能解他⼈之困境。

⽤处理⼰事之⼼去处理他⼈之事,社会上的坚冰⽅能溶释,唯有我为⼈⼈,⽅有⼈⼈为我。

所以期望我们能同鲁迅先⽣那样,⼤声道:⽆数的远⽅,⽆数的⼈们,都与我有关。

独善其⾝感悟(三):
《孟⼦·尽⼼上》:“穷则独善其⾝,达则兼善天下。

⼀个⼈做到独善其⾝有多难?
我是个俗⼈,做到独善其⾝太难了!亚圣孟⼦想跟⼤家沟通的是:作为⼀个读书⼈应当明⽩的是,当你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我的修养和道德;⽽当你得志的时候,就要努⼒让全天下所有⼈都能从你的通途畅达中得到好处。

“穷则独善其⾝,达则兼济天下。

”这⼀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和⽂化的影响⼗分深远。

作为⼈⽣哲学的⼀种,它从处世态度和⾏事⽅法上,持续不断影响着中国社会,让⼈们不仅仅从团体处世中获得外在的顺畅,也调节内⾥,使之收获内在平衡与润泽。

中庸之道是中国儒家的⽅法论。

独善其⾝是指,如果做不上官,那么就好好修养⾃⾝,同时坚持住个⼈的节操。

这个成语的寓意在于:哪怕处在污浊的环境中,也能不被⼲扰,并始终坚持⾃⾝的完美品德。

同时还⽐喻只顾⾃⾝⽽不管他⼈的私⼈主义处世哲学。

独善其⾝,从本质上说,是⼀种道德上的'⾃我修为。

正如孟⼦所说的“⼈⼈皆可尧舜”⼀样,⼈⼈都可能具备圣⼈的境界。

但不⼀样的就是,独,强调的是⼀种个个性化的存在,同时也是⼀种内在性的⼈格成就过程。

如果不放弃儒家兼济天下的志向,那么吸收了佛教⼼性觉悟、道家⽆为⽆我的⼈⽣态度之后,这份“独”,就变得有了故事性。

如果兼济天下始终是⼀个⼈的⽬标和终极追求,那么独善则是兼济天下的志向受挫之后的⼀种⾃我修炼,以求得道德上的⾃我完善。

能够说,独善其⾝这种处世哲学和⼈⽣智慧,多半都是建⽴在外向受挫、功名未达之后的⼀种⾃我调整和完善,且更多的是追求个⼈道德上的完善。

它既是对现实的某种妥协,⼜是基于对残酷现实的冷静思考后,理智上的暂时退让。

我努⼒让⾃我去做独善其⾝,但环境不允许。

每⼀天我都会去阳台观察植物⽣长,它们是否做到独善其⾝的?得出结论,植物的⽣长需要阳光、⽔分、⼟壤、养分,植物尚且不能,我们⼈⼜如何能做到呢?所以,顺其⾃然吧!正所谓“为天地⽴⼼,为⽣民⽴命,为往圣继绝学,为盛世开太平。


独善其⾝感悟(四):
有⼈说演艺圈是个⼤染缸,掉进去,就是掉了本⾊,⽽社会更是如此。

⼤千世界,鱼龙混杂。

有坦荡荡的君⼦,有长戚戚的⼩⼈,有⼈单纯⽆邪,有⼈⼼思缜密。

如若有⼈能如莲花般活着,出淤泥⽽不染,拥有⼀份宁静,做到独善其⾝,恐怕这就是⼈⽣的最⾼境界了吧!孟⼦说:“古之⼈,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于世。

穷则独善其⾝,达则兼济天下。

”⼈⽣前⼀段路程,不得志剩余得志,这半程正是要我们独善其⾝,充实⾃我。

仅有这样,终有⼀天如鱼得⽔,就可⽻化登仙。

可是,现实却是残酷的。

应对物欲横流的社会,今⽇的我们才能静下⼼来,独善其⾝呢
独善其⾝,需要像莲⼀样,出淤泥⽽不染。

莲之⾼洁,因为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时刻守护者⾃我的⼼,不被世间污泥⽽染。

它知不能改变⼀切,便倾尽所有只守候⾃我的清⽩,皭然泥⽽不滓。

瞧那清新秀丽的模样,就像⼀块⽆瑕的⽟,再加上那⼀圈纯正的墨绿陪衬着真如刚出浴的美⼈,碧空⾥的星⾠,直让⼈⼼⽣欢喜。

莲在⾃我的世界⾥把独善其⾝演绎得轰轰烈烈!
独善其⾝,需要淡泊宁静的⼼,⽅能致远。

黄昏后,灯盏下,捧⼀简书,品⼀杯茶,守着那份淡定,品读属于⾃我的寂寞。

那时的孔明躬耕于南阳,不被世⼈所知。

他想:这是上天赐予他辉煌前的宁静,⽤这份宁静磨砺他的⼼⾼⽓傲。

于是,他便在清风中读史,在⽵林泉边对弈。

⽇观风云变幻,夜察星⽃转移。

不问名利,不求闻达。

与⼭间明⽉为伴,修⾝养性,冶炼⼼智。

充实的⽇⼦随着⽇升⽇落溜⾛,韶华在溪⽔长流中沉淀。

淡泊的⽣活,宁静的⼼绪,是孔明独善其⾝,上知天⽂,下知地理,也成就了⼀代智慧之神。

独善其⾝,需要不畏浮云遮望眼。

俗世之所以谓俗,就是因为欲望太多,找不到了⼼的位置。

其实只要静下⼼来,拨开眼前层层雾霾,倾听⼼灵的召唤,即使不被世⼈理解,何况也⽆需理会他⼈是否理解,只要能留⼀⽚净⼟,独善其⾝,壮⼤⾃我的⼼灵,何必管世间浮云飘飘。

那时的陶潜已幡然醒悟,觉今是⽽昨⾮。

于是策扶⽼以流憩,时矫⾸⽽暇观。

远离尘世喧嚣,只留⼀双不畏浮云遮住的眼,在静谧的夜⾥思索。

欣赏“云⽆⼼以出岫,鸟倦飞⽽知还”的美景,品味“菜菊东篱下,悠然见南⼭”的恬淡。

汲取⾃然赋予他傲视⼭外的⼒量,在⾃我的桃花源中独善其⾝,在后世青史中熠熠⽣辉!
独善其⾝,便是选择了远⽅只顾风⾬兼程。

⼈⽣要“独”,“独”青莲;⼈⽣需“独”,“独”宁静淡泊,不畏浮云。

剩下的就是“泽加于民,达则兼济天下”之事了。

独善其⾝感悟(五):
屈原曾在《渔夫》中写道:“沧浪之⽔清兮,能够濯我缨;沧浪之⽔浊兮,能够濯我⾜。

”这与中国儒家思想中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乃是⼤同⼩异。

这点被许多学者奉为为⼈处世的法则,然⽽这真的是对的么
达则兼济天下,⼀展⼼中凌云壮志固然⽆错,然⽽穷时⼜怎能偏安⼀隅,独善其⾝如改朝换代之时⽆数平⽇⾥微⾔⼤义的官员不见了踪影,反⽽是那些草莽建不世之奇功。

虽只是为了⼀⼰之私,但客观上也使得百姓摆脱战乱,得以安⾝⽴命。

⽽⽆数所谓仁⼈志⼠信奉独善其⾝,置国家危亡与万民困苦于不顾,苟全性命于乱世。

⽽到了天下太平之时,则⼜重归朝堂,再⾔忠义。

如钱谦益,明末烽⽕四起,清军兵临城下之际暂不谈上阵杀敌,其妻柳如是劝其⼀同投河殉国,他却以⼀句“⽔太冷”为由独善其⾝。

明亡后⼜任清朝⾼官,好不⾃在。

⽽中华⼏千年历史上⼜有多少像他这样于危亡之际独善其⾝的⼈,使⽆数忠义之⼠与⽆辜民众⽩⽩死于战⽕之中。

所幸的是,泱泱中华民族也有着许多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的义⼠放弃了所谓独善其⾝,以堂堂七尺⾎⾁之躯捍卫着国家与民族的尊严。

如于诠,在晋军⼤军压境之际只凭百骑纵马扬鞭⽽出,并⼤呼:“⼈⽣在世,得死于战场,幸⽿!”如夏完淳,未及弱冠便组织兵马抗击清军,被俘之后痛骂降将洪承畴,在刑场留下⼀⾸流传千古的《别云间》后英勇就义。

如谭嗣同,⽢愿作为变法流⾎的第⼀⼈,只为能复兴我中华民族。

如顾炎武,⼼系天下,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声。

如林则徐,在个⼈安危与国家兴衰之间选择了“苟利国家⽣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

”更有千千万万的⽆名英雄,纵然⾝处困境,也毅然以保家卫国为⼰任!他们这种精神⼜岂是独善其⾝可与之⽐量于是这种精神得以在五千年的历史中不断沉淀,最终成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兴衰随云去,聚散⼜匆匆。

当我们煮⼀壶浊酒,笑谈多少古今事时,也许只会记得那些名留青史的忠肝义胆之⼠,⾄于那些选择独善其⾝的⼈,恐怕早已随时光的流逝,散落在尘埃之中了吧。

【独善其⾝(感悟5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