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大学智慧树知到“城乡规划”《中国城市建设史(本科)》网课测试题答案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农业大学智慧树知到“城乡规划”《中国城市建设史(本
科)》网课测试题答案
(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
第1卷
一.综合考核(共15题)
1.关于元大都的城市规划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三套城墙和中轴线布局
B.规则宫殿与不规则的园囿有机结合
C.具有完善的上、下水道系统
D.修建了通往全国的驰道,加强了全国交通的运输网络
2.元大都的城市规划特点为()。
A.继承了古代都城的传统规划手法三套城墙和中轴线布局,而且城墙形式更加规整、轴线对称更加突出
B.规则宫殿与不规则的园囿有机结合
C.完善的上、下水道系统
D.城市的规划建设始终有周密的计划和安排,专人负责从选址、勘测到修筑下水道,再营建宫殿
3.北宋东京的规划布局特点及其对以后城市规划布局的影响。
4.关于明清时代府州城市一般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小地区的中心,多方正规则形
B.多方形城池,规模不大,结构简单
C.功能简单,以居住为主,沿街设市
D.往往在城门外、交通便利之处形成关厢地区,成为军事集中地带
5.凡是有宗庙、君王统治者的邑称为()。
A.城
B.大邑
C.都
D.廓
6.公元1229年平江郡守将重建后又历经百年发展的平江府城的道路、河流、桥梁、重要建筑、城池等刻在石碑上,即是著名的平江府石碑。
() A.正确
B.错误
7.宋朝时期关于蕃坊的描述,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有()。
A.接受外国人管理
B.该地区内没有中国人居住
C.该地区内也有中国人居住
D.接受中国官方管理
8.秦汉时期的宫殿普遍占城市面积比例较小,都城的内部及周围出现了一些离宫园囿。
()
A.正确
B.错误
9.凡是有宗庙、君王统治者的邑统称为()。
A.国
B.都
C.廓
D.市
10.隋朝建都定名为大兴城,后称长安城,由刘秉忠主持规划设计。
()
A.正确
B.错误
11.清代皇城西另有城墙分隔,设满城,为八旗兵驻扎地; 清中期后失去防御作用,为满人世代袭居地,后复称少城。
()
A.正确
B.错误
12.唐代商业中心“扬一益二”中“益”指的是()。
A.成都
B.江都
C.广陵
D.扬州
13.瓦子又称“瓦市”、“瓦肆”、“瓦舍”,为表演场所,以极其丰富的曲艺说唱杂技等表演为内容,一种更为大众性的享乐消费异军突起。
()
A.正确
B.错误
14.“四水贯都”中的“四水”包含下列哪些?()
A.汴河
B.五丈河
C.金水河
D.蔡河
15.关于秦汉时期城市总体特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城市内部无陵墓区,道路系统完整,且有较完善的建造技术
B.按照街巷制度对居住进行管理
C.城市的手工业、商业发达,经济活动区域增大,有集中的市场
D.宫殿占城市面积比例较大
第2卷
一.综合考核(共15题)
1.关于隋唐长安的表述,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A.是继曹魏邺城后的、按规划在平地上建起来的大城市
B.按照一定的意图进行修建,是古代严整布局的都城的典型
C.符合考工记中的王城城制要求,规模惊人,反映了当时大一统的强大威力
D.对国内外的城市规划有较大的影响,如隋唐东都洛阳、宋代东京汴梁、日本的平城京、平安京等都是仿长安城的布局
2.隋唐长安城不仅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城市,也是古代世界最大的城市。
()
A.正确
B.错误
3.唐长安由谁主持建设()。
A.刘秉忠
B.宇文凯
C.唐太宗
D.唐玄宗
4.下列不属于宋代汴京“四水贯都”的河流是()。
A.汴河
B.蔡河
C.五丈河
D.洛水
5.关于明清时期城市建设的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城市园林兴盛,在江南地区尤为集中
B.城镇数量增加,众多小城镇兴起,且规模不断扩大,城镇体系不断完善
C.明代初年海外贸易一度繁荣促进了广州、扬州、宁波等发展,中叶后倭寇影响使海外贸易受阻
D.明清时期的城市一般都没有统一的规划拟行,城市呈现自由布局
6.关于曹魏邺城的建设特征,下列选项表述正确的有()。
A.继承了古代的城与廓、宫城与外城的区分,且功能分区更为明确,宫城和坊里不穿插
B.首次中轴线对称布局的方式由宫城建筑群扩展到整个城市
C.宫殿部分建筑严整,采用前朝后寝的格局,前为政务机关,后为起居用房,宫城内的园囿与防御功能结合
D.是中国古代第一个比较全面体现礼制思想的都城,在规划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7.下列关于赵邯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包括内城和宫城,宫城由三个小城组成,平面呈品字形
B.城市位于两河所夹的河滩地带,分为内城(城)和外城(廓)两部分,设有城墙
C.城市由大城和小城两部分组成。
大城主要是居民点、工商业者和军队驻扎地
D.居住主要分布在内城和外城的南部,临中易河; 手工作坊主要分布在内城的中部和北部,墓区位于内城的西北角
8.隋唐时期少数民族地区的城市又称白城子的城市为()。
A.高昌城
B.统万城
C.渤海上京龙泉府
D.石头城
9.南宋最大的贸易港口城市()。
A.泉州
B.扬州
C.江都
D.益都
10.元大都的规划对以后国内外的城市规划有较大的影响,如隋唐东都洛阳、宋代东京汴梁、日本的平城京、平安京等都是仿元大都的布局。
()
A.正确
B.错误
11.宋代作为地区军事、政治中心的府州城市布局特点之一:在城市中心有筑有城墙的衙城。
()
A.正确
B.错误
12.明北京城基本上没有沿袭元大都的建设基础,是一座平地而起的大城市。
()
A.正确
B.错误
13.结合城市实例阐述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布局与艺术思想。
14.明代中期为加强边防和防御城堡的修建,以及解决军队驻屯,修建了大量卫所城市,如()。
A.九边重镇
B.新丰城
C.陵城
D.瓮城
15.位于汴河和黄河的交会处,是漕运重要的转运中心()。
A.汴梁
B.元大都
C.建康
D.唐长安
第1卷参考答案
一.综合考核
1.参考答案:D
2.参考答案:ABCD
3.参考答案:(1)北宋东京汴梁(开封):位于汴河和黄河的交会处,是漕运重要的转运中心。
五代十国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四朝都定都于此,已发展成为:“屋宇交连,衢街狭窄”的商业城市。
后周世宗柴荣的汴梁改建诏书:扩大城市用地,加筑罗城,使用地相当于原来的4倍; 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的状况; 疏浚河道; 制定防火、改善公共环境卫生的具体措施。
(2)布局特点:三重近方形城墙罗城、内城、宫城,宫城南移至城市中部,每重城墙外围有城壕。
此格局基本为金、元、明、清的都城所沿袭。
宫城:最内为宫城,又称大内,居城市中心,内建宫殿为皇室办公、所居服务;方形城墙四面开门,四角建角楼; 由大殿延伸到南正门的轴线成为城市中轴线的起点。
内城:内城又称里城,不规则方形,城墙+城壕; 南、北面三门,东、西面二门,城门设瓮城; 里城内主要布置衙署、寺观、民居、商店、作坊等; \r\n 罗城:最外为罗城,又称外城,呈不规则的方形,城墙+城壕; 主要作防御之用,为柴荣扩建而成。
罗城水旱门共20个,城门设瓮城,上建城楼、敌楼。
(3)道路系统:在逐步的扩建中形成了一条城市中轴线; 城市道路系统基本是方格网,但并不对称及规整; 道路系统分为通向城门的主要干道和一般干道,居住庭院的巷道直接与城市的干道相连,无里坊内的另一级道路; 道路宽度比长安小。
(4)居住和商市:汴梁没有固定的“市”,商业与全城居住区混杂,商业与道路结合,沿街开设各种店铺; \r\n居住地段分为许多坊,这些坊只是地段的名称和行政管理的单位; 里城(内城)分为8厢121坊,外城分为9厢14坊,街巷间距较密。
住宅、商铺、作坊临街混杂而建。
(5)影响:汴梁在中国古代都城规划建设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封建社会中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商品经济的发展。
汴梁(开封)城面貌体现市民世俗生活和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直接反映了当时支配社会生活的主体发生改变,市民成分发生的变化,城市物质内容发生变化,出现了繁荣的商业街和夜市、街巷制的居住形式等,这些变化基本为以后时期的城市所沿袭和继承。
4.参考答案:A
5.参考答案:C
6.参考答案:A
7.参考答案:CD 8.参考答案:B
9.参考答案:B
10.参考答案:B
11.参考答案:A
12.参考答案:A
13.参考答案:A
14.参考答案:ABCD
15.参考答案:B
第2卷参考答案
一.综合考核
1.参考答案:ABCD
2.参考答案:A
3.参考答案:B
4.参考答案:D
5.参考答案:D
6.参考答案:ABCD
7.参考答案:A
8.参考答案:B
9.参考答案:A
10.参考答案:B
11.参考答案:A
12.参考答案:B
13.参考答案:(1)总体布局:城市布局主要受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封建文化制度的影响。
(2)中国古代的都城城市布局及建筑群组织采用中轴线对称方式,“择中为立宫”,其他设施沿轴线各行其位,体现了封建社会的所倡导的儒家哲学思想和礼教的尊卑、伦理、秩序观念,又使城市布局表现出较高的艺术价值。
(3)都城中轴线布局,如曹魏邺城、唐长安、元大都的南北中轴大街。
(4)早期方格网状城市空间格局。
我国早期城市总体形态受到以井田制为代表的农耕制度的影响。
所谓井田即“方里为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
八家皆为私百亩,同养公田。
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周礼考工记的三礼图也是井田制的影响之下而产生的城制格局。
(5)自古便有分区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分区思想“仕者近宫,不仕者与耕者近门,工商者近市。
”三国开始后按阶级等级的分区布局的思想更加明确; \r\n封建社会后期功能分区思想进一步发展。
(6)古代城市的景观营造。
在城市的重要道路交叉口处建造钟鼓楼,成为城市的构图焦点和街道对景; \r\n在城市制高点或河道转弯处建搭或阁楼,成为重要地标物,丰富天际轮廓线; 建筑呈现出群体和谐、立面统一的景观风貌。
14.参考答案:A
15.参考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