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广州市第六十五中学高三生物三模试题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广州市第六十五中学高三生物三模试题及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关于人体内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胰岛素在胰岛B细胞中合成,胰高血糖素在胰岛A细胞中合成
B.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不是唯一升高血糖的激素
C.胰岛素激活胰岛素受体后,葡萄糖通过胰岛素受体进入细胞内
D.胰岛素分泌不足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2. 加拿大诺贝尔奖获得者班廷在发现胰岛素初期进行了如下实验:将若干只生理状态相同的狗随机分成两组,甲组摘除胰腺,改造成糖尿病狗;乙组先结扎胰腺导管,待伤口恢复、胰腺腺泡凋亡后,取狗的胰从中制备粗提取液。

随后,将粗提液注射到糖尿病狗的体内结果降低了这些狗的血糖水平。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胰岛素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
B. 胰岛素不是胰腺腺泡细胞产生的而是由胰岛A细胞产生
C. 乙组待胰腺腺泡凋亡后取狗的胰是因为胰腺腺泡细胞能产生水解胰岛素的酶
D. 可以给糖尿病狗饲喂乙组的粗提取液来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
3. 将灵敏电位计的两极如图所示分别置于膝跳反射反射弧中的a处外表面和b处内表面(此时指针情况为参照),图中ac=db,若在c,d两点同时对神经细胞给以能引起兴奋的刺激,有关该实验的论述,正确的是()
A.a所在的神经元是感觉神经元
B.一般情况下,在动物体内,兴奋在该反射弧的神经纤维上进行双向传导,在突触处进行单向传递
C.当指针第一次偏转时,引起该次偏转的兴奋一定来自d左侧
D.神经细胞膜在正常状态下,会出现膜外K+浓度高于膜内的现象
4. ATP是细胞内的能量“通货”,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A TP水解供能,实际上是指ATP分子中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的水解
B. 细胞内A 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C.ATP分子是由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
D.A TP是主动运输、肌肉收缩、大脑思考的直接能源物质
5. 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分别放入清水、蔗糖溶液、硝酸钾溶液、甘油溶液中进行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

在处理时间相同的前提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放入适量的清水中,细胞的原生质体逐渐变小
B. 放入适宜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细胞中液泡的颜色先加深后变浅
C. 放入适宜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中,细胞的原生质体先减小后增大
D. 放入适宜浓度的甘油溶液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减小
6. 给正常小狗实施垂体切除手术后,短期内小狗血液中的三种激素一一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促甲状腺激素(b)、甲状腺激素(c)的含量变化正确的是(横轴为时间,纵轴为激素含量)
A. B. C.
D.
7. 下列不属于细胞间信息交流实例的是()
A.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进行物质运输和信息交流
B.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
C.细胞内通过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
D.胰岛B细胞产生的胰岛素通过血液运输到肝脏,与肝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
8. 在“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活动中,观察到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装片制作过程中需用清水漂洗已解离的根尖便于染色
B. 解离以及压片都有利于细胞的分散
C. 图丙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图乙细胞中的增加了一倍
D. 临时装片镜检时,视野中最多的是处于乙时期的细胞
9. 使用洋葱进行的生物实验,取材部位与实验匹配最佳的是()
A.取紫色鳞片叶,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B.取根尖分生区细胞,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
C.取鳞片叶外表皮,观察细胞的线粒体
D.取鳞片叶内表皮,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10. 下列遗传实验及实验结果中,不能体现“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的是()
A.将蝾螈的受精卵横缢成两部分,有核的一部分能分裂,无核的部分不能分裂
B.将抗冻蛋白基因转移到牡丹体细胞中培育出抗寒能力比较强的牡丹新品种
C.将海蜇荧光蛋白基因转化到小鼠受精卵中,发育成的小鼠在紫外线下出现荧光现象
D.用被32P标记的噬菌体去感染无32P标记的大肠杆菌,只有少数子代噬菌体带标记
11. 哺乳动物细胞在0.9%NaCl溶液中仍能保持其正常形态。

将兔红细胞置于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制作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并比较其形态变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低于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吸水膨胀甚至有的破裂
B.在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形态未变是由于此时没有水分子进出细胞
C.在高于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失水皱缩并发生质壁分离
D.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从溶液浓度较高处向溶液浓度较低处进行的扩散
12. DNA的碱基或染色体片段都可能存在着互换现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的两条链上相同位置的碱基互换可引起基因突变
B.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置的片段互换可引起基因重组
C.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基因的互换可引起染色体结构变异
D.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染色体互换会引起配子种类的改变
13. 已知某种昆虫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黑色(B)对灰色(b)为显性,雄性有黑色和灰色,雌性只有灰色,不考虑致死现象。

可以通过子代的表型判断出子代性别的杂交组合是()
A.♀Bb×♂bb
B.♀bb×♂BB
C.♀bb×♂bb
D.♀Bb×♂Bb
14. 番茄易软化受显性基因A控制,但该基因的表达受基因B的抑制。

若在培育过程中筛选得到了基因型为AaB+B-(A对a为显性,B+表示具有B基因,B-表示没有B基因)的植株。

按自由组合定律,该植株自交后代中,抗软化耐贮藏番茄的比例为()
A.13/16
B.12/16
C.6/16
D.3/16
15. 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组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
B.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组成外周神经系统
C.脑和它所发出的神经构成中枢神经系统
D.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 阿尔获海默病(AD),又叫老年性痴呆,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主要表现为渐进性记忆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人格改变及语言障碍等,严重影响正常的工作与生活。

患者脑组织中β淀粉样蛋白沉积(Aβ)和神经元纤维缠结(NFT),使其表现为记忆和认知功能障碍。

研究者设计了针对β淀粉样蛋白的抗体,开发出治疗AD的药物X。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正常神经细胞膜外电位最低时,膜内外Na+量相等
B.正常神经元兴奋时,细胞膜内Na+/K+的值会降低
C.神经元纤维缠结可能会导致兴奋在突触处传递受阻
D.药物X发挥作用时吞噬细胞中溶酶体代谢会更活跃
17. 2020年6月16日,中国医药集团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制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I/II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疫苗组接种者均产生高滴度抗体。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B. 若机体多次接种该疫苗会导致自身免疫病和过敏反应
C. 接种疫苗后产生的抗体可与新冠病毒在内环境中结合
D. 接种的疫苗将刺激辅助T细胞产生细胞因子
18. 主动运输消耗的能量可来自A TP或离子电化学梯度等。

如图为Na+、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示意图。

下列关于图中物质跨膜运输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不需耗能主动运输
B.Na+从小肠上皮细胞进入组织液是需要消耗ATP的主动运输
C.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与Na+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相伴随
D.Na+从肠腔到小肠上皮细胞以及葡萄糖从小肠上皮细胞到组织液均为被动运输
19. 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高烧不退的病人主要是由于大脑皮层的体温调节的中枢失调,使产热和散热失去平衡
B. 在寒冷环境下,人体的散热量小于25℃下的散热量
C. 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降至5℃时,耗氧量和尿量均增加
D. 下丘脑能感受体温变化,并将信息传至大脑皮层形成冷觉、热觉
20. 研究发现,脱落酸(ABA)可以抑制GAMYB基因的表达,同时可激活ABI5基因的表达,而ABI5蛋白可激活种子中脱落酸介导的基因转录,从而导致种子休眠。

细胞分裂素(CK)可以激活ARRs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ABI5基因的转录水平,解除种子休眠,使种子进入萌发状态。

赤霉素(GA)能够抑制DELLA 蛋白的合成。

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注:→表示诱导或促进、表示抑制或阻遏
A. 由图可知,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均能促进种子萌发
B. 由图可知,ABA和GA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
C. 休眠的种子中脱落酸的含量较高,是通过抑制基因的表达来抑制种子萌发
D. 图示说明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 2017年8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官网发布了《2017年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进口)批准清单》,该清单包含耐除草剂大豆MON87705、耐除草剂油菜T45、耐除草剂玉米T25等10多个转基因生物系列。

回答下列问题:
(1)耐除草剂玉米T25植株的培育用到了基因工程技术,该过程以耐除草剂基因作为________(填目的基因或标记基因),一般用同一种___________切割含该基因的DNA和运载体DNA。

(2)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需用到________酶将耐除草剂基因插入到Ti质粒的T-DNA上。

(3)在基因表达载体中位于耐除草剂基因的首端和尾端分别具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填结构名称),以启动和停止基因的转录。

(4)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动物病毒作为耐除草剂基因导入玉米细胞的载体。

(5)常用__________法使目的基因转移进入玉米细胞,进一步插入到玉米细胞中染色体的DNA上。

22. 某兴趣小组以植物体内某种淀粉酶为实验材料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______。

(2)据图分析在100℃条件下该淀粉酶的___________被破坏,永久失活。

0℃时酶的活性很低,在适宜温度下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催化淀粉分解。

(3)图中温度为20℃时酶活性__________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温度为40℃时的酶活性,与预期结果不符。

兴趣小组又进行重复实验,预测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

(4)欲确定该酶的最适温度,实验思路是___________。

23. 图a是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图b是某同学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拍下的显微照片。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细胞的质壁分离指的是细胞壁和______________的分离,后者的结构包括[____]和[___]以及二者之间的细胞质。

([ ]内填图中序号)
(2)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所需的外界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植物细胞自身应具备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b所示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大于。

等于小于或都有可能)。

(4)在观察质壁分离实验中,将取自同一材料同一区域的三个细胞分别放在A、B、C三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实验结果如上图A、B、C所示,这三种蔗糖溶液的浓度由大到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24. 图1是当A接受一定强度刺激后引起F收缩过程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D结构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
(1)图2的结构名称是__________,结构℃的名称是__________.
(2)用针刺A时,引起F收缩的现象被称为反射。

针刺引起疼痛,产生痛觉的部位是__________。

(3)当兴奋在神经纤维B上传导时,兴奋部位的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呈__________。

25. 某种雌雄同株的农作物,高秆与矮秆、抗病与不抗病为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高秆茎节长、易倒伏,矮秆性状正好相反,且产量高于高秆。

为探究纯合矮秆抗病品种的育种过程,兴趣小组得到了部分育种信息:研究人员利用高秆抗病和矮秆不抗病植株进行杂交,F1全是高秆抗病,种植F1并自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高秆:矮秆=3:1;抗病:不抗病=3:1。

整个实验过程未发现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

(1)请根据上述信息分析:相对于高秆植株,矮秆植株产量更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答两点)。

(2)依据上述F2的统计结果,有些同学们认为这两对性状的遗传不一定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证明这两对性状的遗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应该对上述实验的数据做怎样地处理?_______________;若为__________________,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否则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4)兴趣小组分多组重复了上述杂交实验,统计发现,只有一组F2中出现了矮杆抗病植株,其它各组F2只有高杆抗病和矮杆不抗病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3:1,出现矮杆抗病植株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

若要设计实验用最简便的方法验证该矮杆抗病植株是杂合子,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结果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C
2. C
3. A
4. C
5. C
6. B
7. C
8. D
9. D
10. A
11. A
12. B
13. B
14. A
15. C
16. CD
17. ACD
18. BCD
19. CD
20. BC
21.
(1).目的基因
(2).限制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3).DNA连接
(4).启动子
(5).终止子
(6).不能
(7).农杆菌转化法
22.
(1).该淀粉酶的活性
(2).空间结构
(3).能
(4).大于
(5).20min后温度为20℃时淀粉剩余量多于温度为40℃时的实验组
(6).在温度为40〜80℃范围内,降低温度梯度重复上述实验
23.
(1).原生质层
(2).2
(3).4
(4).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
(5).生活状态下,具有大液泡(或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
(6).都有可能
(7).C>B>A
24.
(1).突触
(2).突触后膜
(3).大脑皮层
(4).外负内正。

25.
(1).不易倒伏,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茎节短,生长消耗的营养物质少
(2).若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也会出现F2的结果
(3).将两对性状合在一起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
(4).高秆抗病:高秆不抗病:矮秆抗病:矮秆不抗病=9:3:3:1
(5).发生了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6).让该矮杆抗病植株自交,观察后代的性状表现,若后代出现不抗病植株,则证明其为杂合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