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县《生物和生物圈》部编版质量检测模拟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县《生物和生物圈》部编版质量检测模拟卷
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总分栏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得分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材料:“湖州桑基鱼塘系统”被誉为“世间少有美景、良性循环典范”(如图所示)。

在该农业生态系统中,耕作者将桑林附近的洼地深挖为鱼塘、垫高塘基、基上种桑、以桑养蚕、蚕丝织布、蚕沙喂鱼、塘泥肥桑,形成可持续多层次复合生态农业循环系统。

至今其科学的物质循环利用链和能量多级利用依旧堪称完美,废弃物被循环利用,达到和谐共生零污染,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请根据以上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有关桑基鱼塘生态农业模式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形成基种桑→塘养鱼→桑饲蚕→蚕沙喂鱼→塘泥培桑的物质循环利用
B.分解者利用蚕沙、人畜粪便、树叶等生产沼气,是物质循环关键一环
C.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沿食物链传递,经微生物分解有机物,完成循环
D.该池塘中存着大量的藻类植物,它们属于生产者,是某些鱼类的食物
2.桑叶是桑树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也是蚕的食物来源。

兴趣小组将阳光照射下的桑叶经酒精脱色、碘液染色之后,分别制作桑叶表皮和桑叶横切临时装片,进行观察。

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表皮临时装片中,被染成蓝色的保卫细胞不含有叶绿体
B.叶肉细胞被碘液染成蓝色,是因为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C.上下表皮细胞含有大量的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D.上表皮气孔数量比下表皮多,是对较为干旱环境的适应
3.桑葚是桑树的果实,据《本草纲目》记载,其性味甘寒,具有补肝益肾、乌发明目等功效,下列对于桑和桑葚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桑葚内含有较多的糖分,是桑叶光合作用的产物
B.桑葚果实中甜味物质,贮存在桑葚细胞的叶绿体中
C.将桑葚放入密闭瓶子,一段时间后二氧化碳会减少
D.桑葚由多个小果实聚合而成,在结构层次上属于系统
4.在桑基鱼塘农业生产中,一般会先在农田中培育桑树苗,然后再移栽到池塘边。

为提高移栽树苗的成活率,下列措施及其对应的生物学原理不相符的是()
A.适当修剪枝叶——降低蒸腾作用
B.带土移栽——保护根部结构和吸收能力
C.阴天或傍晚进行移栽——降低光合作用
D.盖遮阳网——降低蒸腾作用
5.下列不能反映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优势的是()
A.该系统食物链相对稳定,自动调节能力强,抵抗旱涝、病虫害能力强
B.塘泥培桑环节,减少了桑树栽培中化肥的使用,确保产品安全无污染
C.该系统含水、陆两个生态系统,既相互独立,又密切联系为一个整体
D.不仅具有蚕桑生产、渔业生产的功能,还具有休闲、观光等旅游功能
2.
下列关于生物基本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都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C.生物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D.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
七星瓢虫与蚜虫的关系是()。

A.合作关系B.竞争关系C.捕食关系D.共生关系
4.
下图表示农田生态系统中的主要食物链。

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图中共有两条食物链
B.稻蝗与田鼠之间是竞争关系
C.大量捕捉蛙会使水稻虫害加重
D.大量捕捉蛇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5.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论断,强调了保护生态系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

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A.淡水生态系统B.海洋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D.湿地生态系统
6.
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A.逐年长高的小树
B.漫天飞舞的雪花
C.海底缤纷多彩的石头
D.溶洞中长高的钟乳石
7.
解决下列问题与生物学的发展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粮食短缺B.人口剧增C.环境污染D.卫星发射
8.
下列有关生物圈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B.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C.是所有生物生存的共同家园
D.生物圈中的湿地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肺”之称
9.
如图依次表示4个不同生态系统的有关数据或关系。

①表示各营养级毒素重金属富集后的积累量,②表示各营养级有机物含量,③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关系,④表示能量金字塔。

以下据图所绘的食物链,正确的是( )
A.图①:丙→甲→乙→丁
B.图②:丙→乙→甲→丁
C.图③:丙→丁→甲
D.图④:戊→乙→丙→甲
10.
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主要作用是()
A.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
B.以绿色植物为食,减少生产者数量
C.分解动植物的遗体和粪便
D.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11.
如图是我国研发的“无水免冲生物马桶”,其特点是不见一滴水,却能和水冲厕所一样干净。

仅需一年更换一次生物菌()
A.非生物因素B.消费者C.生产者D.分解者
12.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松山自然保护区B.野鸭湖湿地公园
C.养有金鱼和水草的生态瓶D.温室大棚里的所有草莓
13.
人类使用的塑料废弃后通过填埋、日晒或海浪冲刷等作用,被破碎、分解成微塑料(直径小于5毫米),成为污染物。

目前,在多个生态系统中都发现了微塑料的存在,这一现象说明()
A.环境对生物的生存不会造成影响
B.人类是生物圈的主宰
C.生物圈中各生态系统之间是相互关联的
D.城市、海洋等生态系统互不相干
14.
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其栖息的环境。

下列动物与其栖息环境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雪莲——湖泊B.袋鼠——热带雨林C.丹顶鹤——湿地D.蜗牛——干燥石缝
15.
如图为某同学设计的“探究鼠妇生活的影响因素”实验方案,分析可知,该同学探究的是哪一因素对鼠妇的影响?()
A.土壤湿度B.水分C.光D.温度
16.
下面所述的生命现象与其实例不相符的是( )
A.生物具有遗传现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C.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生物能排出体内废物———蜻蜓点水
17.
下列诗句能体现生物之间竞争关系的是
A.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18.
企鹅产的卵中有一种特殊的糖蛋白,使其能抗寒。

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环境能适应生物
C.生物能适应环境
D.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
19.
下列有关食物链“草→鼠→蛇→鹰”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蛇和鼠之间是捕食和竞争关系B.鹰体内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C.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D.蛇的数量减少,可能会发生鼠害
20.
下列诗句描绘的现象中,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B.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C.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1.
下列有关生物圈的范围及其定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地球生物生存的全部环境的总称B.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C.地球上所有生物以及它们所生活的环境D.生活在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22.
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A.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B.生物富集和碳水循环
C.能量积累和物质合成D.物质分解和能量释放
23.
含羞草受到人手指的触碰后,叶子会合拢,这一现象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
A.生活需要营养B.能生长繁殖
C.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具有遗传变异的特性
24.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 )
A.生长发育B.遗传C.变异D.能适应一定的环境25.
自我调节能力最弱的生态系统是
A.草原生态系统B.湖泊生态系统C.城市生态系统D.雨林生态系统26.
骆驼尿液非常少,体温升高到46℃时才出汗。

因此它适于生活在( )
A.荒漠B.草原C.高山D.沼泽
27.
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龙山森林公园B.大熊山公园内所有的植物
C.湿地公园内的动物、植物、微生物D.洞庭湖里各种鱼类
28.
“生物圈Ⅱ号”是人类建造的一个模拟生物圈的实验基地。

“生物圈Ⅱ号”实验的失败说明( )
A.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B.除了生物圈,其他星球肯定没有生物
C.生物圈包括水圈、岩石圈、大气圈
D.生物圈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29.
生活中,植物总向着有光的方向生长,体现生物具有的特性是()
A.新陈代谢B.呼吸C.繁殖D.应激性
30.
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羊以草为食,狼以羊为食。

若狼的数量大量减少,羊的数量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A.一直下降
B.先上升后下降,然后趋于稳定
C.稳定不变
D.先下降后上升,然后趋于稳定
评卷人得分
二、非选择题(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40分)
1.
下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草原中生活着大量的牧草、许多鼠类吃植物的茎和叶、兔类也以植物为食、然而鼠和兔又是狐和鹰的食物、同时鼠也是蛇的食物、蛇又是鹰的食物。

(1)有同学说这个食物网中有4条食物链。

请数数看,图中食物链共有条。

在这个食物网中,写出最长的食物链:。

(2)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主要是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和食物网,人类如果不注意控制平衡,就可能使草原的生态平衡受到破坏。

(3)这个生态系统的组成是:
(4)一段时期内,人们大量捕杀鹰、狐和蛇类,结果兔子和(哪种生物)就大量繁殖,然后草大量,最后破坏生态平衡。

2.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____生态系统被称作“地球之肾”。

3.
同学们都听过《小猫种鱼》的故事吧!故事里的小猫效仿农民伯伯把玉米、花生种在土里继而丰收,就把鱼种在土里希望能长出好多好多鱼。

可是到了丰收的时节,鱼儿死了,连骨头都腐烂了。

运用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玉米和花生是最常见的两种农作物,从生态系统成分分析,它们都属于_____________。

(2)鱼儿埋在土里会发生腐烂,主要是因为土壤中的_______________能够把动植物的遗体、排出物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3)根据人类对生态系统环境的影响程度,生态系统可以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

你认为农田生态系统应属
于___________________。

4.
初夏的闽江口湿地公园,景色迷人,风吹芦苇,绿波荡漾,芳草萋萋。

欢乐的鱼儿在水草间自由嬉戏,清脆的鸟鸣从芦苇丛中阵阵传出。

一群白鹭伫立于水边,伺机捕食过往的鱼儿。

这里有茂密的植被、丰富的湿地资源,被誉为福州之“肾”。

请分析回答。

(1)上述情景是福州闽江口自然保护区常见的一幕,作为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在组成成分上除了上述场景中的生物,还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上述情景中包含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该生态系统受到DDT农药的污染,则_________________的体内DDT含量最高,原因是有毒物质能通
过_________________不断积累。

(4)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_____________。

(选填“较强”或“较弱”)
5.
读图理解
如图是农田生态系统的部分物质循环模式图,其中甲、乙、丙分别为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A、B、C是丙中三种生物。

据图回答:
(1)若“玉米→田鼠→蛇→猫头鹰”是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则甲可代表该食物链中的_______,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丙中的_______(填字母)代表蛇。

(2)图中C和B之间存在____________关系。

从理论上分析,若大量捕杀A,一定时间内B的数量先_______,后趋于稳定。

(3)乙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包含的生物有______________。

(4)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少,其自动调节能力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