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对围攻他的人反驳文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对围攻他的人反驳文章鲁迅的文章在我们还是少年时就能从课本上频繁接触到,他的形象早已被塑造成握笔如握抢的民族战士、忧国忧民的伟大思想家。

然而在民国时期里,在鲁迅活着的时代里,又是怎样的形象呢?
印象深刻的是,一开始鲁迅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领教育部薪水的小公务员,他的最大爱好就是玩赏古砖文拓本的“躲进小楼成一统”。

后来,因《新青年》杂志改组,钱玄同便请周氏兄弟撰稿,鲁迅才开始发表《狂人日记》等小说。

在军阀混战的年代,其弟周作人的民望远高于鲁迅。

在破封建、反专制、争自由的思想战线上,周作人与陈独秀、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他们为民请愿,讨伐暴政,营救进步人士,冲锋陷阵,无私无畏,令人敬佩。

但是,到了后面抗日时期,周作人因留恋北京不愿离去,最终做了伪政府的官员,晚节不保成了“汉奸”,因此其前半生的功绩全被抹去,甚至连做“汉奸”时期营救过不少组织人的事迹也被一笔勾销。

文人最重气节,如果周作人自己都抛弃了它,那民众自然是唾弃他的。

——而其兄鲁迅的好运就在于早逝,而且尽管他后期对蔡元培也不尊重,但作为一代宗师的蔡校长,虚怀若谷不予计较,还帮他郑重其事地张罗了后事。

人品高下立见。

在那个混乱的年代,鲁迅还是个很钟情于打笔仗的人,而且动辄因猜疑而向人宣战,有的笔仗甚至长达一年之久,真是以其昏昏
使人昏昏。

书中关于鲁迅的描述不少:
“从小经历过大变故和世态炎凉,使鲁迅的性格乖戾,生活也很古怪。


“鲁迅一生结怨太多,与动不动就怀疑别人存心不良的心态有关。


“世事白云苍狗,本来就是常态,而鲁迅的脸之阴晴圆缺也未免变化太快。


“鲁迅久经文坛江湖,各色人等的斤两已摸得甚清,与人格斗,知己知彼,从来都是所向披靡。


但是尽管鲁迅怼天怼地怼空气气量狭小,作者汪兆骞还是愿意用辩证的二元法去看待他,以“无癖不可以为人”来帮其开脱。

如今在网上也可以找到民国时期的名士们对鲁迅的评价。

邵洵美评鲁迅:“他的笔法刻薄,气量小,所以称他为‘小说家’也不适当……。

莫不如称他为‘讽刺文学家’。


陈源:“鲁迅先生一下笔就想构陷人家的罪状。

他不是减,就是加,不是断章取义,便捏造些事实。

他是中国‘思想界的权威者’,轻易得罪不得的。

”〔载1926年1月30日《晨报副刊》〕。

长虹:“我是主张批评的……鲁迅却是主张骂,不相信道理。

”“鲁迅……不能持论……。

那是被感情、地位、虚荣等所摇动了。

”〔载1926年11月17日上海《狂飙》第五期〕。

邵冠华:“鲁迅先生是文坛上的‘斗口’健将。

”“不顾事
理,来势凶猛,那个便是鲁迅先生的‘战术’。

”“然而,他的滑稽是狂暴的,我不得不说他是在狂吠!”〔载1933年9月上海《新时代》〕。

我们再来看看被鲁迅闲来无事写文以“怼”的都有哪些人:
林纾,梅光迪,钱玄同,梁实秋,林语堂,郭沫若,田汉,周杨,废名,魏建功,陈西滢,章士钊,徐志摩,戴望舒,丁西林,高长虹,郑振铎,成仿吾,沈从文,施蛰存,叶灵凤,蒋光慈,冯乃超,李初梨,潘汉年,阿英,刘大杰,胡秋原,魏金枝,钱基博,李四光,梅兰芳......等等不胜枚举。

胡适跟蔡元培一样有大师胸襟,在鲁迅被围攻得最惨的一次时,他还站出来解围说:“凡论一人,总须持平。

爱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方是持平。

”梁实秋则写文回敬鲁迅的不实言论,地质学家李四光属于莫名躺枪,沈从文跟他素未谋面只因被其猜忌影射而遭受无端攻击……
还有杨荫榆,你还记得鲁迅那篇《记念刘和珍君》的文章吗?“她的姓名第一次为我所见,是在去年夏初杨荫榆女士做女子师范大学校长,开除校中六个学生自治会职员的时候。

其中的一个就是她。

”当时国家动荡,女师大的部分学生频繁参加社会活动。

杨荫榆要求学生只管读书,反对上街游行,成了积极学生的敌人。

当时被开除的学生还有鲁迅的夫人许广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