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盐港中学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检测(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玻璃杯中装有适量的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细棒敲打杯子时,杯里装进水越多,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B.用细棒敲打杯子时,杯里装进水越少,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C.用嘴向杯口吹气,杯里装进水越多,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D.用嘴向杯口吹气,杯里装进水越少,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2.如图所示,小明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分别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发现小球弹起的角度不同,比较角度大小是为了探究()
A.声音的产生原因B.响度和频率的关系
C.音调和频率的关系D.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3.超声雾化器是利用超声波将药物(溶液或粉末)分散成微小的雾滴或微粒。
关于雾化治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利用了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B.人耳能听到超声波
C.超声波可以在液体中传播D.超声波是由振动产生的
4.从物理学的角度对下列成语进行解释,不正确的是()
A.震耳欲聋——声音的响度很大
B.隔墙有耳——固体可以传声
C.闻其声,知其人——不同的人说话音色不同
D.如雷贯耳——声音的传播速度很大
5.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短,拨动时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B.图乙中,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闹钟发出的铃声逐渐变大
C.图丙中,戴上防噪声耳罩,可以消除噪声的产生
D.图丁中,开启倒车雷达,可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
6.从环保角度看,下列不属于噪声的是()
A.阅览室内,絮絮细语
B.吸引人们的雄辩有力的演讲声
C.深夜,突然传来弹奏熟练的钢琴声
D.物理课堂上,听到室外传来的唢呐声
7.声音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的传播速度总是340m/s
B.用超声波可以击碎人体内结石,说明声能传递能量
C.市区内禁鸣喇叭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是因为超声波比次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更大
8.如图所示为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两个振动的物体发声时的波形图,比较甲、乙两图,可以判断()
A.甲的响度大,乙的响度小
B.甲的音调高,乙的音调低
C.甲的音调低,乙的音调高
D.甲的响度小,乙的响度大
9.已知声音在铁、空气中传播速度分别为5200m/s、340m/s,人耳能分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需大于0.1s。
有一段长18m的铁管,将你的耳朵贴在铁管的一端,请人在另端敲击一下,请通过计算后判断你能听到击声的次数是()
A.1次B.2次C.3次D.4次
10.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北京隆重举行了“新时代军乐之声音乐会”,首次采用百名高音礼号和百名军鼓共同演奏号角音乐,乐音回荡夜空,宏伟庄重。
下列关于礼号和军鼓产生的乐音说法正确的是()
A.礼号发音不需要振动B.军鼓的声音属于超声波
C.两者音色相同D.两者传播速度相同
11.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
若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听到的声音()
A.频率不变,音调变高
B.频率变高,音调变低
C.频率变低,音调变高
D.频率变低,音调变低
1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
..的是()
A.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
B.吉他依靠琴弦的振动发声
C.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弱
D.教学楼的走道的声控开关是利用声音的音调来控制电灯的
二、填空题
13.课堂上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的_____产生的,它是通过_____传入我们耳中的。
我们能分辨出不同老师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各人发出的声音的_____不同,发出较强声音的嗽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波能传递_____。
14.如图所示,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扬声器的前方,当扬声器发出较强的音乐声时,可以看到烛焰随着音乐的节奏晃动,扬声器的纸盆由于___发出声音,声音通过空气传到烛焰处,烛焰的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
15.常见的伴奏乐器有竖琴、扬琴、二胡等。
观众可以根据乐器发出声音的____(填“音调” “响度”或“ 音色”)不同,分辨出是哪种乐器;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宇航员即使用力敲打铜锣,他也不能直接听到锣声,这是因为_______不能传声。
16.小明有一个音乐盒,他发现音乐盒主要由滚筒、音板组成,如图所示,滚筒转动时,滚筒上凸起的焊点拨动音板上的金属条发出声音,由同一块金属板切割出的长短不一的金属条,发出声音的_____不同,滚筒上凸起程度不同的焊点拨动金属条时,金属条振动的幅度不同,发出声音的_____不同.
17.一只船在海上行驶,船上发出一鸣笛声,旅客在4s后听到前方悬崖反射回来的声音,已知声速为340m/s,如果船鸣笛后马上停止行驶,求悬崖与船的距离是______ m.若鸣笛的同时,船以72km/h的速度向前行驶,悬崖与听到回声处的距离_______m
18.城区步行街上安装了如图 1 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某一时刻该装置的显示屏显示 35 的数字,这个数字的单位是_______,它__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控制噪声;其中图 2 和图 3 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则图_______(选填“2”或“3”)是噪声的波形.
19.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___;响度相同的是___.
20.“掩耳盗铃”是大家熟悉的成语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__________,又没有阻止声音的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21.地震发生时会产生次声波,已知次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若某次海啸发生的中心位置离最近的陆地距离为300km,则:
(1)岸上仪器接收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所需要的时间是多少?
(2)若海浪的推进速度是200m/s,则岸上仪器从接收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到海啸巨浪登岸还有多少时间逃生?
22.一列长为360m的火车匀速穿过一条长1800m的遂道,测得火车完全通过遂道需要108s.求:
(1)火车的运行速度.
(2)火车全部在遂道内运行的时间.
(3)穿过隧道后,列车继续前进,面对山崖鸣笛一声,2s 后听到回声,求听到回声时距山崖多远.
23.一辆汽车朝山崖匀速行驶,在离山崖700米处鸣笛,汽车沿直线向前行驶40米后,司机刚好听到刚才鸣笛的回声.已知气温是15℃,求汽车的行驶速度?
24.喜羊羊发现后方100m处的灰太狼正以54km/h的速度向自己猛扑过来,此时喜羊羊与前方的羊村相距200m.问:
(1)54km/h相当于多少m/s?
(2)喜羊羊至少要用多大的速度才能安全跑进羊村?
(3)若喜羊羊在逃跑5s钟后停下来(逃跑速度与(2)一致),灰太狼看到喜羊羊停下的同时也停下了脚步,喜羊羊转过身用一种发射声波的武器攻击灰太狼,则灰太狼需要在多长时间内做出反应,才能不被攻击?(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当时空气温度为15℃)
25.蝙蝠可以发出和接收超声波并由此确定猎物的位置。
科学家根据这个发明了声呐。
声呐不仅可以探测海洋的深度,它还可以探测冰山或暗礁的存在。
(假设超声波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为1500m/s)
(1)在探测某处海洋的深度时,声呐发出超声波后6s接收到返回的信号,则该处海洋的深度是多少?
(2)若探测船以10m/s的速度匀速前进,声呐向前发出的超声波信号遇到暗礁10s后接收到返回的波,则接收到信号时暗礁到船的距离是多少?
26.一只船在海上行驶,船上发出一鸣笛声,旅客在4s后听到前方悬崖反射回来的声音,问:
(1)如果船鸣笛后马上停止行驶,求悬崖与船的距离。
(2)若鸣笛的同时,船以20m/s的速度继续向前行驶,求悬崖与旅客听到回声处的距离?(气温为15℃)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A
【分析】
玻璃杯中装有水,用细棒敲打杯子时,是杯子和水一起振动;用嘴向杯口吹气时,是杯子里的空气柱振动;振动物体质量越大,越难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AB.用细棒敲打杯子时,杯子和水一起振动,杯子里装进水越多,杯子越难振动,杯子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故A正确、B错误;
CD.用嘴向杯口吹气,杯子中空气柱振动,杯子里装进水越多,空气柱越小,空气柱越容易振动,空气柱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杯子里装进水越少,杯子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故C、D错误。
故选A。
2.D
解析:D
由题意可知,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
这是因为用力不同时,音叉的振动幅度不同,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因此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故选D。
3.B
解析:B
A.超声雾化器是利用超声将药物(溶液或粉末)分散成微小的雾滴或微粒,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我们人类耳朵能听到的声波频率为20Hz~20kHz,当声波的振动频率大于20kHz或小于20Hz时,我们便听不见了,“超声波”高于20000赫兹,所以听不到,故B错误,符合题意;
C.超声波属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超声波属于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4.D
解析:D
A.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隔墙有耳是因为固体可以传声,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闻其声,知其人是因为不同的人说话音色不同,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如雷贯耳说明声音的响度大,不是传播速度大,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5.D
解析:D
A.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拨动时振动的频度越快,音调越高,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闹钟发出的铃声逐渐变小,故B错误;
C.戴上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因为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强的特点,所以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回声定位工作的,故D 正确。
故选D。
6.B
解析:B
A.阅览室内的絮絮细语影响了人们的阅读,属于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吸引着人们的雄辩有力的演讲声,不属于噪声,故B符合题意;
C.夜深,人们正要入睡,忽然传来弹奏很熟练的钢琴声,影响了人们的休息,属于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上物理课时,听到室外传来的唢呐声,影响了同学们的听课,属于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B
解析:B
【分析】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在同种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在真空中无法传播;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控制噪声的三条途径是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在其他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故A错误;B.用超声波可以击碎人体内结石,声音的能量传递给结石,说明声能传递能量,故B正确;
C.市区内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声音在同种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故超声波和次声波在水中的传播相同,故D错误。
故选B。
8.A
解析:A
从甲乙两图可以看到,甲的振幅较大,那么甲的响度大;还可知道它们的振动频率相同,
那么音调相同。
故选A。
9.A
解析:A
声音在铁、空气中传播18m所用的时间分别为
1
1
18m
0.003s 5200m/s
s
t
v
==≈
2
2
18m
0.053s 340m/s
s
t
v
==≈
由三次时间比较可以看出,相差不到0.1s,所以人耳是分辨不出来的只能听到混在一起的一次声音,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D
解析:D
A.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人耳能够听到军鼓的声音,而超声波是人耳听不到的,所以军鼓的声音不属于超声波,故B错误;
C.礼号和军鼓是不同的物体,不同的物体材料不同,音色不同。
故C错误;
D.礼号和军鼓产生的乐音都是通过空气传入人的耳朵的,两者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故D 正确。
故选D。
11.D
解析:D
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度拨动钢尺,钢尺振动的幅度相同,则听到的声音响度相同;振动的快慢变低了,即频率变低,则听到的声音音调变低。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2.D
解析:D
【分析】
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传播,乐音的特点。
A.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A项正确,故A项不符合题意;
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吉他依靠琴弦的振动发声,B项正确,故B项不符合题意;
C.公共场所“轻声”说话,“轻声”指声音的大小,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弱,C项正确,故C项不符合题意;
D.教学楼的走道的声控开关是利用声音的响度来控制电灯的,D项错误,故D项符合题
意。
故选D。
二、填空题
13.振动空气音色能量
解析:振动空气音色能量
[1][2]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它是通过空气传入我们耳中。
[3]我们能分辨不同老师的声音,是因为各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4]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是因为喇叭发出的声音具有能量,而声波将能量传递出去,引起烛焰跳动。
14.振动能量
解析:振动能量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扬声器的纸盆由于振动发出声音。
[2]声音让烛焰发生晃动现象,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15.音色真空
解析:音色真空
[1]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是根据音色;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声,所以他不能直接听到锣声。
16.音调响度
解析:音调响度
[1]长短不一的金属条发出声音时,越长的金属条,振动越慢,频率越低,音调也低,那么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2]声音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金属条振动的幅度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也不同.17.680m640m
解析:680m640m
[1]声音从船鸣笛处到悬崖所用时间
t=1
2
×4s=2s
由v=s
t
可得,悬崖与船鸣笛处的距离
s=vt=340m/s×2s=680m
[2]由v=s
t
可得在t=4s的时间内,船行驶的距离:
s1=v1t=20m/s×4s=80m
声音传播的距离:
s2=v2t=340m/s×4s=1360m 设司机鸣笛时船到山崖的距离为s,则:2s=s1+s2,所以
s =122s s +=80m 1360m 2
+=720m 司机听到回声时船距山崖的距离:
s ′=s −s 1=720m−80m=640m 18.分贝不能3
解析:分贝 不能 3
[1] 因为声音的强弱用分贝来表示,所以噪声监测设备上的数据的单位是分贝,符号是dB ;
[2] 噪声监测装置只能监测不能控制噪声;
[3] 结合选项中的声音的波形图可知,图3中的波形没有规律,声音杂乱无章是噪声的波形图。
19.甲和乙甲和丙
解析:甲和乙 甲和丙
从甲乙丙三幅图可以看出,甲和乙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周期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振动频率是相同的.所以甲和乙的音调是相同的;甲和丙两种波形的振幅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响度是相同的.
20.产生传播
解析:产生 传播
盗贼的目的是在盗铃的时候不让别人听见,要达到目的,就需要不让铃响,也就是不让声音产生,没有做到;或者不让声音传播,传不到别人的耳朵中,他只是把自己的耳朵捂住了,也没有达到目的.
三、解答题
21.(1)200s ;(2)1300s .
【分析】
(1)已知次声波的速度和传播的距离,则由速度公式可求得次声波传到最近陆地所用的时间;
(2)已知海浪的推进速度和传播的距离,由速度公式可求得海浪到达陆地所用的时间;由两次时间可求出时间的差值.
(1)∵v =s t
∴岸上仪器接收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所需要的时间:
t 声=s v 声 =5
3101500/m s
⨯=200s ; (2)海浪到最近陆地所用的时间:
t 浪=5
310200m/=s
s v ⨯浪=1500s , 逃生的时间:
△t =t 浪﹣t 声=1500s ﹣200s=1300s .
答:(1)岸上仪器接收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所需要的时间是200s ;
(2)岸上仪器从接收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到海啸巨浪登岸还有1300s 的时间逃生. 22.(1)20m/s ;(2)72s ;(3)320m
(1)火车完全通过隧道所走过的路程为:
11800m 360m 2160m s =+=
则火车运行速度为:
112160m 20m /s 108s
s v t ===车 (2)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走过的路程为:
21800m-360m 1440m s ==
则火车全部在遂道内运行的时间为:
221440m 72s 20m /s
s t v =
==车 (3)鸣笛后2s 内声音传播的距离为: 3340m /s 2s 680m s v t ==⨯=声声
鸣笛后2s 内火车走过的距离为:
320m /s 2s 40m s v t ==⨯=车车
则听到回声时与山崖距离为:
680m 40m 320m 22
s s s --===声车山 答:(1)火车的运行速度为20m/s ;
(2)火车全部在遂道内运行的时间为72s ;
(3)听到回声时与山崖距离为320m 。
23.10m/s
声音传播时间
1360m =
==4s 340m /s
S t v 声声空气 汽车的行驶速度 40m =
=
=10m /s 4s S v t 汽车
汽车汽车 答:汽车的行驶速度为10m/s
24.(1)15m/s ;(2)10m/s ;(3)0.22s .
【分析】 (1)根据m/s 与km/h 间的关系进行计算,其中1m/s=3.6km/h ;
(2)根据灰太狼的总路程和速度计算其时间,利用喜羊羊的路程和时间计算其速度;
(3)根据两者的速度差和时间的乘积计算路程的差值,结合原来相距的距离计算现在的距
离,根据距离和声音的速度的比值计算反应时间. (1) 154km/h 54m/s 15m/s 3.6
=⨯=; (2)灰太狼与前方的羊村距离为:
1100m 200m 300m s s s =+=+=狼羊,
灰太狼跑到羊村的时间为:
300m 20s 15m/s
s t v ===狼狼, 喜羊羊安全跑进羊村的最小速度为:
200m 10m/s 20s
s v t ===羊羊; (3) 5s 内喜羊羊和灰太狼运动的路程分别为:
10m/s 5s 50m s v t ''==⨯=羊
羊, 15m/s 5s 75m s v t ''==⨯=狼
狼, 喜羊羊在逃跑5s 后与灰太狼间的距离为:
1100m 50m 75m 75m s s s s ''=+-=+-=羊
狼, 声波攻击到灰太狼用的时间:
75m 0.22s 340m/s
s t t v ===≈攻击声声, 因此灰太狼需要在0.22s 内做出反应,才能不被攻击.
答:(1)54km/h 相当于15m/s ;
(2)喜羊羊至少要用10m/s 的速度才能安全跑进羊村;
(3)灰太狼需要在0.22s 内做出反应,才能不被攻击.
【点睛】
本题重点考查速度公式在追及问题中的应用,要求学生一定要分析清楚每个过程,并找出相等的量进行解答.
25.(1)4500m ;(2)1650m
解:(1)超声波6s 通过的路程
s 1=v 1t 1=1500m/s ×6s=9000m
该处海洋的深度
19000m 4500m 22
s h =
== (2)探测船10s 通过的路程 s 船=v 船t 2=10m/s ×10s=100m
超声波10s 通过的路程
s 声=v 声t 2=1500m/s ×10s=15000m
接收到信号时暗礁到船的距离
15000m 100m 7450m 22
s s s --===声船距 答:(1)该处海洋的深度4500m ;
(2)接收到信号时暗礁到船的距离该处海洋的深度是7450m 。
26.(1) 680m ;(2) 640m 。
(1)根据题意知道,船鸣笛后马上停止行驶,则声音从发出到到达悬崖所用时间是:
14s 2s 2
t =
⨯=, 所以,悬崖与船的距离是: s=vt=340m/s×2s=680m ;
(2)在t =4s 的时间内,船行驶的距离是:
s 1 =v 1 t =20m/s×4s=80m ,
声音传播的距离是:
s 2 =v 2 t=340m/s×4s=1360m ,
设鸣笛时船到山崖的距离为s ,则2s =s 1 +s 2 ,所以,
12807m 13602m m 022
s s s ++===, 旅客听到回声处距悬崖的距离是:
s ′=s-s 1 =720m-80m=640m 。
答:(1)如果船鸣笛后马上停止行驶,悬崖与船的距离是680m ;
(2)悬崖与旅客听到回声处的距离是640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