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分配方案的优化解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员分配方案的优化
11112212 杨泽
摘要:本文主要利用模糊数学理论,建立公务员招聘的优化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在模型一中,对问题一(即在不考虑应聘者的志愿情况下),按“择优录取”原则,(“则优”就是综合考虑所有应聘者的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来选优,“按需”就是根据用人部门的需求,即各用人部门对应聘者的要求和评价来选择录用),得出录取分配方案。

应用了最优量化将所有实际问题全部转化为数学问题来求,以数字的运算代替模糊的选取问题。

在模型二中,对问题二(即在双方都是相互了解的前提下为双方)做出选择方案。

每一个部门对所需的人才都有一个期望要求,即可以认为是每一个部门对聘用者的公务员都有一个实际的“满意度”,同样的,每一个应聘者人员根据自己的意愿对每个部门也都有一个“满意度”,,由此可知,选取的双方要满足“满意度”,最大化的分配方案。

在第三个问题中,即N个应聘人员M个用人单位时,实际上M不会太多,当应聘者个数M大到一定程度可以分布处理。

在前两个模型建立的过程中,反复利用偏大型柯西隶属分布函数,多次将各种不同的等级进行量化。

这个方法比较直接的反应出了应聘者的能力和用人部门的需求,可以让应聘者选择到更适合自己的部门,也可以更加方便的招聘者看到应聘者的能力。

关键词:偏大型柯西隶属分布函数、量化、满意度、公务员招聘、0-1规划
1.引言
现有某市直属单位因工作需要,拟向社会公开招聘8名公务员,具体的招聘办法和程序如下:
(一)公开考试:凡是年龄不超过30周岁,大学专科以上学历,身体健康者均可报名参加考试,考试科目有:综合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三个部分,每科满分为100分。

根据考试总分的高低排序按1:2的比例(共16人)选择进入第二阶段的面
试考核。

(二)面试考核:面试考核主要考核应聘人员的知识面、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应变能力、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

按照一定的标准,面试专家组对每个应聘人员的各个方面都给出一个等级评分,从高到低分成A/B/C/D四个等级,具体结果见表1所示。

(三)由招聘领导小组综合专家组的意见、笔初试成绩以及各用人部门需求确定录用名单,并分配到各用人部门。

该单位拟将录用的8名公务员安排到所属的7个部门,并且要求每个部门至少安排一名公务员。

这7个部门按工作性质可分为四类:(1)行政管理、 (2)技术管理、(3)行政执法、(4)公共事业。

见表2所示。

招聘领导小组在确定录用名单的过程中,本着公平、公开的原则,同时考虑录用人员的合理分配和使用,有利于发挥个人的特长和能力。

招聘领导小组将7个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福利待遇、工作条件、劳动强度、晋升机会和学习深造机会等)和四类工作对聘用公务员的具体条件的希望达到的要求都向所有应聘人员公布(见表2)。

每一位参加面试人员都可以申报两个自己的工作类别志愿(见表1)。

请研究下列问题:
(1)如果不考虑应聘人员的意愿,择优按需录用,设计一种录用分配方案;
(2)在考虑应聘人员意愿和用人部门的希望要求的情况下,设计一种分配方案;
(3)此方法对于一般情况,即N个应聘人员M个用人单位时,是否可行?
表1:招聘公务员笔试成绩,专家面试评分及个人志愿
表 2: 用人部门的基本情况及对公务员的期望要求
2.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2.1模型假设与约定
(1)专家组对应聘者的评价是公正的;
(2)题中所给各部门和应聘者的相关数据是双方都知道的。

(3)应聘者的各项能力在综合评价中影响程度是一样的。

2.2符号说明及名词定义
j A 表示第j 个应聘者的初试得分;j B 表示第j 个应聘者的复试得分;j C 表示第j 个应聘
者的最后综合得分。

ij S 表示第i 个部门对第j 个应聘者的综合满意度。

ij ST 表示第j 个应聘者与第i 个部门的相互综合满意度
其中i=1,2,
,7;j= 1,2,,16.
2.3模型的准备
2.3.1应聘者复试成绩的量化
首先,由于题目中专家组所给每一个应聘者的4项条件的评分分为A,B,C,D 四个等级,
所以我们要对专家对每一个应聘者的评价的等级进行量化处理,应用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度方法,假设专家组对应聘者的4项条件的评分A,B,C,D 所对应的评语集为{很好,好,一般,差},对应的数值为5,4,3,2。

根据实际情况取偏大型柯西分布隶属函数:
21[1()],13x x αβ--+-≤≤
f(x)
ln ,35a x b x +≤≤
其中α,β,a ,b 为待定系数。

当评价为很好时,隶属度为1,则f(5)=1;当评价为一般时,隶属度为0.8,即f(3)=0.8,当评价为很差时(在本题中没有此评价),则认为隶属度为0.01,即f(1)=0.01。

于是,可以确定出α=1.1086,β=0.8942,a=0.3915,b=0.3699。

将其带入f(x)可得隶属函数为:
21[1 1.1086(0.8942)],13x x --+-≤≤
f(x)
0.3915ln 0.3699,35x x +≤≤
经计算得f(2)=0.5254,f(4)=0.9126,则专家组对应聘者各单项指标的评价{A ,B ,C ,D}={很好,好,一般,差}的量化值为(1,0.9126,0.8,0.5245)。

根据表2的数据可以得出专家组对每一个应聘者的4项条件的指标量化值。

例如:专家组对第1个应聘者的评价为(A ,A ,B ,B ),则其指标量化值为(1,1,0.9126,0.9126)。

由专家组对应聘者的评价量化值得到一个评价矩阵,记为
R=164()ji r ⨯,
则16个应聘者的综合复试得分可以表示为:
4
1
1(1,2,16).4j ji i B r j ===∑
经计算,16名应聘者的复试分数如下表1-1.
表1-1 应聘者的综合复试成绩
2.3.2应聘者初试分数和复试分数的规范化
为了便于将初试分数与复试分数做统一的比较,我们先用极差规范方法做相应的规范化
处理,初试得分的规范化:
116
'
116
116
min 273(1,2,16)max min 290273
j j
j j j
j j
j j A A A A j A A ≤≤≤≤≤≤--=
=
=--
复试得分的规范化:
116
'116
116
min 0.8093(1,2,16)
max min 0.95630.8093
j j
j j j
j j
j j B B B B j B B ≤≤≤≤≤≤--=
=
=--
经计算可得表1-2,表1-3。

表1-2 应聘者的初试分数的规范化
表1-3 应聘者的复试分数的规范化
2.3.3确定应聘人员的综合分数
由于不同的用人单位对初试和复试得重视程度存在差异,在这里用权值(01)αα<≤表
示用人单位对初试成绩的重视程度的差异。

故应聘者的综合分数为初始分数和复试分数的加权和,则第j 个应聘者的综合分数为:
''(1)j j j
C A B αα=+- (01;1,2,16)j α≤<=
本题中我们取α=0.5来计算,则可以得到应聘者的综合分数如表1-4所示:
表1-4 应聘者的综合分数
2.4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2.4.1问题一:
对第一问来说,根据每个用人部门对应聘者的特长的期望要求和每个应聘者的实际条件(应聘者复试成绩)的差异,易知每个用人部门客观的对各个应聘者都存在一个相应的评价指标,在这里我们称为“满意度”。

令用人部门对应聘者的某项指标的满意程度分为“很不满意,不满意,不太满意,基本
满意,比较满意,满意,很满意”七个等级,可以构成相对应的评语集
1234567{,,,,,,}V v v v v v v v =,并赋予初值1,2,3,4,5,6,7。

当应聘者的某项指标等级和用人部门相应的要求一致时,我们认为用人部门基本满意,
即满意程度为4v ,当应聘者的某项指标等级比用人部门相应的要求低一级时,我们认为用人部门不太满意,即满意程度为3v ,当应聘者的某项指标等级比用人部门相应的要求高一级时,我们认为用人部门比较满意,即满意程度为5v ,以此类推。

例如,专家组对应聘者1的评价指标集为{A,A,B,B},部门1对应聘者的期望要求指标为{B,A,C,A},则部门一对应聘者1的满意程度为{ 5v , 4v ,5v , 3v }。

用人部门对应聘者的满意程度的关系如图1-1:
4321543265437
6
5
4
A B C D A v v v v B v v v v C
v v v v D v v v v 图1-1 满意程度的关系图
(行表示用人部门的期望,列表示应聘者达到的要求)
为了得到满意度的量化指标,我们依然取偏大型柯西分布隶属函数:
21[1()],14x x αβ--+-≤≤
f(x)
ln ,47a x b x +≤≤
其中α,β,a ,b 为待定系数,当满意程度为“很满意”时,满意度的量化值为1,即f(7)=1;
当满意程度为“基本满意”时,满意度的量化值为0.8,即f(4)=0.8; 当满意程度为“很不满意”时,满意度的量化值为0.01,即f(1)=0.01;于是,可以确定出α=2.4944,β=0.8413,a=0.3574,b=0.3046。


21[1 2.4944(0.8413)],14x x --+-≤≤
f(x)
0.3574ln 0.3046,47x x +≤≤
可以经过计算得出f(2)=0.3499,f(3)=0.6513,f(5)=0.8798,f(6)=0.9450,则用人部门对应聘者各项指标的满意度集1234567{,,,,,,}v v v v v v v 的量化值为(0.01,0.3499,0.6513.0.800,0.8798,0.9450,1)。

根据专家组对16名应聘者四项特长评分和7个部门的期望要求,则可以分别计算得到每一个部门对每一个应聘者的各项指标的满意度的量化值,分别记为((1)
(2)
(3)
(4)
,,,ij ij ij ij S S S S )(1,2,,7;1,2,16)i j ==。

例如,部门1对应聘者1的各项指标的满意程度为(5v ,4v ,5v ,3v ),其量化值为:
(1)(2)(3)(4)
11111111(,,,)(0.8798,0.8,0.8798,0.6513)S S S S =
由于应聘者的各项综合能力在综合评价中影响程度一样。

故第i 个部门对第j 个应聘者的综合评分为:
4()
1
14l ij ij l S S ==∑ (1,2,
,7;1,2,16)i j ==
由上式算得表1-5
表1-5 各部门对应聘者的综合评分
根据“择优按需录取原则”来确定最终的录用分配方案,“择优”即选择综合分数较高的应聘者,:“按需”即为录取方案使得用人部门对应聘者的综合评分尽量高。

故可以将分配方案转化为最优化问题:
用ij X 表示决策变量,即:
1, 录用第j 个应聘者,并将其分配给第i 个部门
ij X
0, 不录用第j 个应聘者或者不将其分配给第i 个部门
(1,2,,7;1,2,16)i j ==
于是如何分配的问题就转化为求下面的优化问题的解:
71616
1
1
1
max ()j ij ij ij i j j z C X S X ====+∑∑∑
s.t.
716
11
8,ij
i j X
===∑∑
7
1
1ij
i X
=≤∑ (1,2,,16),j =
16
1
12ij j X =≤≤∑ (1,2,
,7),i =
01ij X =或 (1,2,
,7;1,2,16),i j ==
运用lingo 编程可得以下用人方案
表1-6
2.4.2问题二:
在充分考虑应聘人员的意愿和用人部门的期望要求的情况下,寻求更好的录用分配方
案。

应聘人员的意愿有两方面:对用人部门的工作类别的选择意愿和对用人部门的基本情况的看法,我们用应聘人员对用人部门的综合满意度来表示;用人部门对应聘人员的期望要求
也用满意度来表示。

可用的好的分配方案应使得二者的满意度都尽量高。

(1)确定用人部门对应聘者的满意度
确定用人部门对应聘者的满意度也可用用人部门对应聘者的综合评分表示,即满意度的
综合评价为:
4()
1
14l ij ij l S S ==∑ (1,2,
,7;1,2,16)i j ==
(2)确定应聘者对用人部门的满意度
应聘者对用人部门的满意度与用人部门的基本情况有关,如福利待遇,工作条件等,还与应聘者自己对工作类别的喜好有关。

对工作类别来说,主要看是否符合应聘者的第一、二志愿,符合第一志愿为“满意”,符合第二志愿为“基本满意”,不符合志愿的为“不满意”,即{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在这里取隶属度函数为f(x)=bln(a-x),并要求f(1)=1,f(3)=0,即符合第一志愿时,满意度为1,不符合第一和第二志愿时,满意度为0,简单计算易得a=4,b=0.9102,即f(x)=0.9102ln(4-x)。

于是算的工作类别符合第二志愿时的满意度为f(2)=0.6309,即评语集{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的量化值为(1,0.6309,0)。

这样每一个应聘者对每一个用人部门都有一个满意度权值
ji ω(i=1,2,7;j=1,2,16),即满足第一志愿取权为1,满
足第二志愿取权为0.6309,不满足志愿取权值为0。

对于反映用人部门基本情况的五项指标都可分为“优中差,大中小或多中少”三个等级,对每个等级的评语集也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先确定用人部门基本情况的客观指标值:应聘者对7个部门的五项指标中的“优多小”级别认为满意,其隶属度为1;“中”级认为基本满意,其隶属度为0.6,“差大少”级别认为不满意,其隶属度为0.1,由已给的表2可得应聘者对每个部门的各单项指标的满意度量化值,即用人部门的客观水平的评价值
12345(,,,,)(1,2,
,7)i i i i i T T T T T i ==i T ,
具体结果如表2-1
表2-1 用人部门的基本情况的量化指标
于是,每一个应聘者对每一个部门的五个单项指标的满意度应为该部门的基本情况的评价值和应聘者对该部门的满意度权值
ji ω(i=1,2,7;j=1,2,16)
的乘积,即:
__
(1)(2)(3)(4)(5)
12345(,,,,)(,,,,)ji ji i i i i i ji ji ji ji ji T T T T T T T T T T T ω==
(1,2,,7;1,2,
,16)i j ==
例如,应聘者1对部门5的单项指标的满意度为:
__
(1)(2)(3)(4)(5)
151515151515(,,,,)T T T T T T ==0.6309(1,0.6,0.6,0.6,0.6)=(0.6309,0.3785,
0.3785,0.3785,0.3785)。

取第j 个应聘者对第i 个部门的综合评价满意度为:
5()
1
1(1,2,
,7;1,2,,16)
5k ji ji k T T i j ====∑
(3)确定双方的相互综合满意度
由于每一个应聘者与每一个部门都有一个相应的单方面的满意度,而双方的相互满意度应由各自的满意度来确定,我们取双方各自满意度的几何平均值为双方的相互综合满意度,即:
1,2,
,7;1,2,,16)
ij ST i j ===
最优的录用分配方案应该是使得所有用人部门和录用的公务员之间的相互综合满意度之和最大,用人部门和应聘者之间的相互满意度如表2-2所示
表2-2 双方相互满意度
X表示决策变量,即:

ij
1,录用第j个应聘者,并将其分配给第i个部门
X
ij
0,不录用第j个应聘者或者不将其分配给第i个部门
==
(1,2,,7;1,2,16)
i j
于是如何分配的问题就转化为求下面的优化问题的解:
716
11
max ij ij
i j z ST X ===⋅∑∑
s.t.
7
16
118,ij i j X ===∑∑
7
1
1ij i X =≤∑ (1,2,
,16),j =
16
1
12ij j X =≤≤∑ (1,2,
,7),i =
11141516181,1224679,10,11,12,14,15,16378,11,13,15,1612359,10,13,140,
0,2,3,0,4,5,0,6,7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i X X X X X X X i X X X X X X X X i ===================================
01ij X =或 (1,2,
,7;1,2,16),i j ==
运用lingo 编程可得以下用人方案
表2-3 双方都满意的分配方案
2.4.3模型的检验、评价与推广
在上述模型中,模型一在不考虑应聘人员的意愿的情况下,按“择优录取”
的原则,对应聘者进行分配录用;模型二既考虑了应聘人员的意愿,同时又兼顾了用人部门的希望要求,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对应聘人员的录用分配。

故具有推广价值。

N 个应聘人员M 个用人单位时,实际问题中用人单位M 不会太大,当应聘者个数N 大到一定程度时,可以分布处理。

取所有应聘人员综合分数与用人部门综合评分的均值
11N j j c c N ==∑,11
1M N
ij
i j s s
M
===
∑∑
对于满足j c <c,或者
1
1
(1,)M
ij j s
s j N M

==∑的应聘人员淘汰掉,将剩下的应聘者重新
编号,再用上述的方法求解,确定录用分配方案。

3.总结
1、建模过程中,把用人部门对各种素质能力的要求、应聘人员的笔试成绩、面试成绩
等影响用人部门和应聘人员相互之间的因素转化为相应的权重,使问题变得简单清晰。

2、模型对各种情况都做了全面的分析,并且有很多的的参数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取一定
的值,使模型具有很强的普遍性和实用性。

3、设计的解法简单易行,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4、模型的缺点是当M,N 取值较大时,必须先用其他方法淘汰掉一部分人。

模型改进:对于权重的取值,可以通过部门对人员的需求来确定,使每个部门之间的人
员平均分配,主管部门可根据不同要求选取不同方式。

参考文献:
(1) 姜启源,谢金星;《数学建模与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 (2) 韩中庚;《数学建模方法及其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 (3) 李秀珍 ,庞常词;《数学实验》;机械工业出版社
【附录】
用matlab进行计算:
%第一问:
%对复试成绩量化的大型柯西分布隶属函数的α,β,a,b求解(其中α为A,β为B)[A,B]=solve('(1+A*(3-B)^-2)^-1=0.8,(1+A*(1-B)^-2)^-1=0.01')
[a,b]=solve('a*log(5)+b=1,a*log(3)+b=0.8')
%对应聘者复试成绩的求解
A=1;
B=0.9126;
C=0.8;
D=0.5245;
R=[A A B B
A B A C
B A D C
A B B B
B A B C
B D A B
A B C B
B A A C
B B A B
D B A C
D C B A
A B C A
B C D A
D B A B
A B C B
B A B C]
1/4*sum(R,2)
%对满意度量化的大型柯西分布隶属函数α,β,a,b求解(其中α为A,β为B)[A,B]=solve('(1+A*(4-B)^-2)^-1=0.8,(1+A*(1-B)^-2)^-1=0.01')
[a,b]=solve('a*log(7)+b=1,a*log(4)+b=0.8')
%计算第i个部门对第j个应聘者的综合评分
v1=0.01;
v2=0.3499;
v3=0.6513;
v4=0.8;
v5=0.8798;
v6=0.9450;
v7=1;
%计算第1个部门对第j个应聘者的综合评分
S1j=[v5 v4 v5 v3
v5 v3 v6 v2
v4 v4 v3 v2
v5 v3 v5 v3
v4 v4 v5 v2
v4 v1 v6 v3
v5 v3 v4 v3
v4 v4 v6 v2
v4 v3 v6 v3
v2 v3 v6 v2
v2 v2 v5 v4
v5 v3 v4 v4
v4 v2 v3 v4
v2 v3 v6 v3
v5 v3 v4 v3
v4 v4 v5 v2];
S1j=1/4*sum(S1j,2)
%计算第2,3个部门对第j个应聘者的综合评分S23j=[v4 v5 v4 v5
v4 v4 v5 v4
v3 v5 v2 v4
v4 v4 v4 v5
v3 v5 v4 v4
v3 v2 v5 v5
v4 v4 v3 v5
v3 v5 v5 v4
v3 v4 v5 v5
v1 v4 v5 v4
v1 v3 v4 v6
v4 v4 v3 v6
v3 v3 v2 v6
v1 v4 v5 v5
v4 v4 v3 v5
v3 v5 v4 v4];
S23j=1/4*sum(S23j,2)
%计算第4,5个部门对第j个应聘者的综合评分S45j=[v6 v6 v3 v3
v6 v5 v4 v2
v5 v6 v1 v2
v6 v5 v3 v3
v5 v6 v3 v2
v5 v3 v4 v3
v6 v5 v2 v3
v5 v6 v4 v2
v5 v5 v4 v3
v3 v5 v4 v2
v3 v4 v3 v4
v5 v4 v1 v4
v3 v5 v4 v3
v6 v5 v2 v3
v5 v6 v3 v2];
S45j=1/4*sum(S45j,2)
%计算第6,7个部门对第j个应聘者的综合评分S67j=[v6 v5 v4 v3
v6 v4 v5 v2
v5 v5 v2 v2
v6 v4 v4 v3
v5 v5 v4 v2
v5 v2 v5 v3
v6 v4 v3 v1
v5 v5 v5 v2
v5 v4 v5 v3
v3 v4 v5 v2
v3 v3 v4 v4
v6 v4 v3 v4
v5 v3 v2 v4
v3 v4 v5 v3
v6 v4 v3 v3
v5 v5 v4 v2];
S67j=1/4*sum(S67j,2)
%第二问:
%每个人对度i个部门(Ti)的基本情况的满意度
T1=[1 1 0.6 1 0.1];
T2=[0.6 1 0.1 1 0.1];
T3=[0.6 1 0.6 0.1 1];
T4=[1 0.1 0.1 1 1];
T5=[1 0.6 0.6 0.6 0.6];
T6=[0.6 0.6 0.6 0.6 1];
T7=[1 0.6 0.1 0.1 1];
%第j个人对第1个部门的满意度(工作类别方面)Tj1=[0
0.6309
1
0.6309
1
0.6309
0.6309
0.6309
1
1
0.6309];
%第j个人对第2个部门的满意度(工作类别方面)Tj2=[1
0.6309
0.6309
1
1
0];
%第j个人对第3个部门的满意度(工作类别方面)Tj3=Tj2;
%第j个人对第4个部门的满意度(工作类别方面)Tj4=[0.6309
1
0.6309
1
1
0.6309
1
1
0.6309
0];
%第j个人对第5个部门的满意度(工作类别方面)Tj5=Tj4;
%第j个人对第6个部门的满意度(工作类别方面)Tj6=[0
1
0.6309
1
0.6309
1
0.6309
0.6309
1];
%第j个人对第7个部门的满意度(工作类别方面)Tj7=Tj6;
%第j个人对第1个部门的综合满意度
Tj1=Tj1*T1;
Tj1=1/5*sum(Tj1,2);
%第j个人对第2个部门的综合满意度
Tj2=Tj2*T2;
Tj2=1/5*sum(Tj2,2);
%第j个人对第3个部门的综合满意度
Tj3=Tj3*T3;
Tj3=1/5*sum(Tj3,2);
%第j个人对第4个部门的综合满意度
Tj4=Tj4*T4;
Tj4=1/5*sum(Tj4,2);
%第j个人对第5个部门的综合满意度
Tj5=Tj5*T5;
Tj5=1/5*sum(Tj5,2);
%第j个人对第6个部门的综合满意度
Tj6=Tj6*T6;
Tj6=1/5*sum(Tj6,2);
%第j个人对第7个部门的综合满意度
Tj7=Tj7*T7;
Tj7=1/5*sum(Tj7,2);
%第j个应聘者对第i个部门的综合满意度
Tji=[Tj1 Tj2 Tj3 Tj4 Tj5 Tj6 Tj7];
%s为第i部门对第j个应聘者的综合满意度
s= [0.8027 0.7065 0.6503 0.7655 0.7074 0.6016 0.7456 0.7237 0.7619 0.5740 0.5949 0.7828 0.6503 0.6494 0.7456 0.7074
0.8399 0.8199 0.6703 0.8200 0.7828 0.6902 0.7828 0.8027 0.8027 0.6224 0.6016 0.7991 0.6494 0.6424 0.7828 0.7828
0.8399 0.8199 0.6703 0.8200 0.7828 0.6902 0.7828 0.8027 0.8027 0.6224 0.6016 0.7991 0.6494 0.6424 0.7828 0.7828
0.7981 0.7437 0.5462 0.7818 0.7065 0.7456 0.7065 0.7437 0.8027 0.6703 0.7256 0.7437 0.6225 0.7456 0.7065 0.7065
0.7981 0.7437 0.5462 0.7818 0.7065 0.7456 0.7065 0.7437 0.8027 0.6703 0.7256 0.7437 0.6225 0.7456 0.7065 0.7065
0.8190 0.7437 0.6149 0.7991 0.7274 0.6902 0.6016 0.7473 0.8027 0.6703 0.7256 0.7991 0.6703 0.7456 0.7619 0.7274
0.8190 0.7437 0.6149 0.7991 0.7274 0.6902 0.6016 0.7473 0.8027 0.6703 0.7256 0.7991 0.6703 0.7456 0.7619 0.7274];
%对s求转置
Sij=s';
%求双方的相互满意度
STij=Sij.*Tji;
STij=sqrt(STij);
STij=STij'
用lingo进行计算:
!择优录取方案;
model:
sets:
department/1..7/;
person/1..16/:c;
links(department,person): s,x;
endsets
!这里是数据;
data:
c= 1 0.8456 0.4412 0.7788 0.6241 0.3897 0.5359 0.6103 0.6318 0.2059 0.1471 0.5221 0.0588 0.1544 0.3594 0.3300;
s= 0.8027 0.7065 0.6503 0.7655 0.7074 0.6016 0.7456 0.7237 0.7619 0.5740 0.5949 0.7828 0.6503 0.6494 0.7456 0.7074
0.8399 0.8199 0.6703 0.8200 0.7828 0.6902 0.7828 0.8027 0.8027 0.6224 0.6016 0.7991 0.6494 0.6424 0.7828 0.7828
0.8399 0.8199 0.6703 0.8200 0.7828 0.6902 0.7828 0.8027 0.8027 0.6224 0.6016 0.7991 0.6494 0.6424 0.7828 0.7828
0.7981 0.7437 0.5462 0.7818 0.7065 0.7456 0.7065 0.7437 0.8027 0.6703 0.7256 0.7437 0.6225 0.7456 0.7065 0.7065
0.7981 0.7437 0.5462 0.7818 0.7065 0.7456 0.7065 0.7437 0.8027 0.6703 0.7256 0.7437 0.6225 0.7456 0.7065 0.7065
0.8190 0.7437 0.6149 0.7991 0.7274 0.6902 0.6016 0.7473 0.8027 0.6703 0.7256 0.7991
0.6703 0.7456 0.7619 0.7274
0.8190 0.7437 0.6149 0.7991 0.7274 0.6902 0.6016 0.7473 0.8027 0.6703 0.7256 0.7991 0.6703 0.7456 0.7619 0.7274;
enddata
!目标函数;
max=@sum(department(i):@sum(person(j):
c(j)*x(i,j))+@sum(person(j):s(i,j)*x(i,j)));
!约束条件;
@for(department(i):
@sum(person(j):x(i,j))<=2);
@for(department(i):
@sum(person(j):x(i,j))>=1);
@for(person(j):
@sum(department(i): x(i,j))<=1);
@sum(links(i,j):x(i,j))=8;
@for(links:@bin(x));
End
!考虑应聘人员意愿和用人部门期望的方案
model:
sets:
department/1..7/;
person/1..16/;
links(department,person): st,x;
endsets
!这里是数据;
data:
st=0 0.5743 0.6937 0 0 0 0.5900 0 0.7509 0.5177 0.5270 0 0.5510 0.6932 0.7428 0.5747 0.6858 0 0.4866 0 0.5259 0 0 0.6705 0 0 0 0 0.6030 0 0 0
0.7445 0 0.5283 0 0.5709 0 0 0.7279 0 0 0 0 0.6547 0 0 0
0.5677 0.6899 0 0.5618 0.6724 0.6908 0 0 0.5693 0.6550 0 0.6899 0 0.5487 0 0 0.5851 0.7111 0 0.5791 0.6931 0.7120 0 0 0.5868 0.6751 0 0.7111 0 0.5656 0 0 0 0 0 0.7371 0 0.5442 0.6396 0.5662 0 0 0.7024 0.5855 0 0 0.5717 0.7033
0 0 0 0.6690 0 0.4938 0.5804 0.5138 0 0 0.6374 0.5313 0 0 0.5188 0.6382; enddata
!目标函数;
max=@sum(links(i,j): st(i,j)*x(i,j));
!约束条件;
@for(department(i):
@sum(person(j):x(i,j))<=2);
@for(department(i):
@sum(person(j):x(i,j))>=1);
@for(person(j):
@sum(department(i): x(i,j))<=1);
@sum(links(i,j):x(i,j))=8;
x(1,1)=0; x(1,4)=0; x(1,5)=0; x(1,6)=0; x(1,8)=0; x(1,12)=0;
x(2,2)=0; x(2,4)=0; x(2,6)=0; x(2,7)=0; x(2,9)=0; x(2,10)=0; x(2,11)=0; x(2,12)=0; x(2,14)=0; x(2,15)=0; x(2,16)=0;
x(3,2)=0; x(3,4)=0; x(3,6)=0; x(3,7)=0; x(3,9)=0; x(3,10)=0; x(3,11)=0; x(3,12)=0; x(3,14)=0; x(3,15)=0; x(3,16)=0;
x(4,3)=0; x(4,7)=0; x(4,8)=0; x(4,11)=0; x(4,13)=0; x(4,15)=0; x(4,16)=0;
x(5,3)=0; x(5,7)=0; x(5,8)=0; x(5,11)=0; x(5,13)=0; x(5,15)=0; x(5,16)=0;
x(6,1)=0; x(6,2)=0; x(6,3)=0; x(6,5)=0; x(6,9)=0; x(6,10)=0; x(6,13)=0; x(6,14)=0; x(7,1)=0; x(7,2)=0; x(7,3)=0; x(7,5)=0; x(7,9)=0; x(7,10)=0; x(7,13)=0; x(7,14)=0; @for(links:@bin(x));
end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

——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

——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

——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

——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

——培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