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月考试题及答案--2015学年湖南郴州市安仁一中高一(下)月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2015学年湖南省郴州市安仁一中高一(下)月考化学
试卷及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4分,共40分)
1.据报道,月球上有大量3He存在,以下关于3He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4He的同素异形体B.比4He多一个中子
C.是4He的同位素D.比4He少一个质子
考点:同位素及其应用;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专题:原子组成与结构专题.
分析:3He与4He质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数也相同,但中子数不同,二者互为同位素.
解答:解:A、同素异形体是指同种元素形成的结构不同单质,3He与4He互为同位素,故A错误;
B、二者质子数相同为2,4He中子数为4﹣2=2,而3He中子数为3﹣2=1,3He比4He少一个中子,故B错误;
C、二者为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为同位素,故C正确;
D、二者质子数相同,在周期表中位于同一位置,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3He与4He的同位素问题,注意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等概念的区别,题目较为简单,难度不大.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只含有共价键的物质都是共价化合物
B.共价化合物中一定没有离子键
C.凡是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离子的化合物都是离子化合物
D.离子化合物中一定没有共价键
考点: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与性质;化学键.
分析:A.只含共价键的物质可能是单质;
B.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
C.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离子的化合物可能是共价化合物;
D.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
解答:解:A.只含共价键的物质可能是单质,如臭氧、氮气等,故A错误;
B.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所以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离子键,故B正确;C.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离子的化合物可能是共价化合物,如硫酸等,故C错误;
D.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如KOH等,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键和物质类型判断,侧重考查基本概念,明确物质构成微粒及微粒之间作用力是解本题关键,采用举例法分析解答即可,题目难度不大.
3.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键类型不同的是()
A.NaCl和HNO3B.H2O和NH3C.CaF2和CsCl D.SiCl4和CH4
考点:化学键.
专题:化学键与晶体结构.
分析:一般来说,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共价键,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NaCl中含离子键,HNO3中含共价键,化学键类型不同,故A选;
B.H2O和NH3中,均为极性共价键,类型相同,故B不选;
C.CaF2和CsCl中,均为离子键,类型相同,故C不选;
D.SiCl4和CH4中,均为极性共价键,类型相同,故D不选;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键,把握化学键判断的一般规律即可解答,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特殊物质中的化学键.
4.下列各组中的性质比较,不正确的是()
A.酸性:HClO4>HBrO4>HIO4B.沸点:H2O>HF>HCl>HBr
C.非金属性:F>O>S D.稳定性:PH3<H2S<HCl
考点: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分析: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B.水、HF含有氢键,沸点较高,且水中含有的氢键较多,不存在氢键的分子,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
C.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
解答:解:A.非金属性Cl>Br>I,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故A正确;
B.水、HF含有氢键,沸点较高,且水中含有的氢键较多,不存在氢键的分子,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应为H2O>HF>HBr>HCl,故B错误;
C.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故C正确;
D.非金属性Cl>S>P,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知识,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的考查,注意元素的性质与对应单质、化合物的关系,把握元素周期律的递变规律是解答该类题目的关键,难度不大.
5.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 A2+、b B+、c C3﹣、d 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A>B>D>C B.原子序数d>c>b>a
C.离子半径C>D>B>A D.单质的还原性A>B>D>C
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分析: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 A2+、b B+、c C3﹣、d 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离子核外电子数相同,即a﹣2=b﹣1=c+3=d﹣1,原子序数A>B>D>C,A、B处于同一周期,C、D处于同一周期,且A、B处于C、D所在周期的相邻下一周期,A、B形成阳离子,则A、B为金属,C、D形成阴离子,则C、D为非金属,结合元素周期律进行解答.
解答:解: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 A2+、b B+、c C3﹣、d 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离子核外电子数相同,即a﹣2=b﹣1=c+3=d﹣1,原子序数A>B>D>C,A、B处于同一周期,C、D处于同一周期,且A、B处于C、D所在周期的相邻下一周期,A、B形成阳离子,则A、B为金属,C、D形成阴离子,则C、D为非金属.
A.A、B处于同一周期,C、D处于同一周期,且A、B处于C、D所在周期的相邻下一周期,同周期,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所以原子半径B>A,C>D,电子层越大原子半径越大,所以原子半径B>A>C>D,故A错误;
B.a A2+、b B+、c C3﹣、d 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离子核外电子数相同,即a﹣2=b ﹣1=c+3=d﹣1,原子序数a>b>d>c,故B错误;
C.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核电荷数A>B>D>C,所以离子半径:C3﹣>D﹣>B+>A2+,故C正确;
D.A、B处于同一周期,A、B形成阳离子,则A、B为金属,原子序数A>B,单质还原性B>A,C、D处于同一周期,C、D形成阴离子,则C、D为非金属,原子序数D>C,单质氧化性D>C,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及应用,根据核外电子排布确定元素所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以及把握元素周期律的递变规律是解答该题的关键,也可以确定具体的元素进行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6.下列用电子式表示的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A.B.
C.D.
考点:电子式.
专题:化学键与晶体结构.
分析:A、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
B、溴化钠是离子化合物;
C、MgF2电子式中2个氟离子在镁离子两边;
D、O原子和C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二氧化碳.
解答:解析:A、HCl为共价化合物,HCl电子式书写错误,故A错误;
B、NaBr为离子化合物,故B错误;
C、MgF2为离子化合物,镁离子与两个F﹣形成离子键,故C错误;
D、O原子和C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二氧化碳,所以其形成过程为
,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用电子式的形成过程,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7.下列反应中属吸热反应的是()
A.镁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B.Ba(OH)2•8H2O与NH4Cl反应C.硫在氧气中燃烧D.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
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根据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来判断.
解答:解:因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燃烧、所有的中和反应、金属和酸的反应、金属与水的反应、大多数化合反应、铝热反应等,所以放热反应有:A、C、D;
常见的吸热反应为:大多数的分解反应,氢氧化钡和氯化铵的反应、焦炭和二氧化碳、焦炭和水的反应等,所以吸热反应有:B.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放热反应和放热反应,掌握常见的放热反应和放热反应是解题的关键.
8.下列各组元素的性质递变情况错误的是()
A.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B.P、S、Cl元素最高正价依次升高
C.N、O、F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D.Na、K、Rb的金属性依次增强
考点: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分析:A、同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B、元素最高正价=最外层电子数;
C、同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D、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依次增强.
解答:解:A、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为1、2、3,逐渐增多,故A正确;
B、P、S、Cl元素最高正价依次为+5、+6、+7,逐渐升高,故B正确;
C、N、O、F是同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故C错误;
D、Na、K、Rb是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的金属性依次增强,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元素周期律的应用知识,可以根据所学知识来回答,难度不大.
9.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入稀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若a、b相连时,a 为负极;c、d相连时,电流由d到c;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b、d相连时,b 极上有大量气泡产生.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为()
A.a>b>c>d B.a>c>d>b C.c>a>b>d D.b>d>c>a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电化学专题.
分析:形成原电池时,活泼金属做负极,根据电极反应现象首先判断电池的正负极,再判断金属的活泼性强弱.
解答:解:形成原电池时,活泼金属做负极,若a、b相连时,a为负极,则金属活动性a >b,c、d相连时,电流由d到c,则c为负极,活动性c>d,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说明在c极上产生氢气,c极上发生还原反应,c极为正极,则活动性a>c,b、d 相连时,b极上有大量气泡产生,说明在b极上产生氢气,b极上发生还原反应,b极为正极,则活动性d>b,所以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a>c>d>b,
故选B.
点评:本题从原电池的角度比较金属性的活动性顺序,正确判断原电池负极是解本题关键,难度不大.
10.在稀H2SO4的烧杯中放入用导线连接的锌片和铜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中的SO42﹣向正极运动
B.电子通过导线由铜片流向锌片
C.正极有O2逸出
D.铜片上有H2逸出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分析:A、原电池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
b、原电池中电子由负极移向正极;
C、原电池的正极会析出氢气或金属,负极金属质量减轻;
D、原电池的正极会析出氢气或金属,负极金属质量减轻.
解答:解:Zn、Cu、硫酸构成的原电池金属锌做负极,金属铜做正极.
A、原电池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溶液中的SO42﹣移向负极,故A错误;
B、原电池中电子由负极移向正极,即由锌片流向铜片,故B错误;
C、正极上放电的是氢离子,正极有氢气逸出,故C错误;
D、金属铜做正极,正极上放电的是氢离子,有氢气逸出,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知识,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难度不大.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60分)
1)比较下列性质(用“>”、“<”填空)
①非金属性Br>I ②金属性Be<Mg ③稳定性H2S<H2O
(2)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NaOH;CaCl2
.
考点:电子式;元素周期律的作用.
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逐渐增强,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减弱,据此解答;
(2)氢氧化钠为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中需要标出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氢氧根离子需要标出最外层电子;CaCl2是离子化合物,由钙离子与氯离子构成.
解答:解:①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所以非金属性:Br>I,故答案为:>;
②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逐渐增强,所以金属性:Mg>Be,故答案为:<;
③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减弱,所以稳定性H2S<H2O,故答案为:<;(2)氢氧化钠属于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中需要标出阴阳离子所带电荷,钠离子直接用离子
符号表示,氢氧根离子需要标出最外层电子,氢氧化钠的电子式为:,CaCl2
是离子化合物,由钙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电子式为,故答案为:
;.
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律的应用以及电子式的书写知识,题目难度不大,结合物质的成键情况并根据电子式的书写规则解答.
12.A、B、C、D四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的2倍;B的阴离子和C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两元素的单质反应,生成一种淡黄色的固体E;D的L层电子数等于K、M两个电子层上的电子数之和.
(1)E的化学式为Na2O2,E中化学键的类型为离子键、共价键
(2)A与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较强的是H2SO4(写化学式)
(3)写出E和A的最高价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O2+2CO2=2Na2CO3+O2.
(4)A与D形成的化合物AD2的电子式为.
考点: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
分析:A、B、C、D为四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B的阴离子和C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两元素的单质反应,生成一种淡黄色的固体E,则固体E为Na2O2,则B为O元素、C为Na元素;A的原子序数小于B,且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的2倍,则A为C元素;D的L层电子数等于K、M两个电子层上电子数之和,则D原子M层电子数为8﹣2=6,核外各层电子分别为2、8、6,则D为S元素,据此解答.
解答:解:A、B、C、D为四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B的阴离子和C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两元素的单质反应,生成一种淡黄色的固体E,则固体E为Na2O2,则B为O元素、C为Na元素;A的原子序数小于B,且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的2倍,则A为C元素;D的L层电子数等于K、M两个电子层上电子数之和,则D原子M层电子数为8﹣2=6,核外各层电子分别为2、8、6,则D为S元素,
(1)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E的化学式为Na2O2,E中化学键的类型为离子键、共价键,故答案为:Na2O2;离子键、共价键;
(2)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越强,A为C元素,D为S元素,硫的非金属性强于碳,所以A与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较强的是H2SO4,
故答案为:H2SO4;
(3)E为Na2O2,A的最高价氧化物为CO2,它们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O2+2CO2=2Na2CO3+O2,
故答案为:2Na2O2+2CO2=2Na2CO3+O2;
(4)A与D形成的化合物为CS2,它的电子式为,
故答案为:.
点评: 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应用,侧重对化学用语的考查,比较基础,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积累掌握.
13.如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针对表中的①~⑩中元素,用化学用语回答以下问题: 族
周期 IA IIA IIIA IV A V A VIA VIIA
二 ① ② ③
三 ⑦ ④ ⑤ ⑥
四 ⑧ ⑨ ⑩
(1)在①~⑩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K ,
(2)①⑦⑧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KOH >NaOH >LiOH ,
(3)④与⑥两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l (OH )3+3H +=Al 3++3H 2O , (4)用电子式表示③和⑦元素形成化合物的过程
,
(5)②与⑨元素氢化物的稳定性相比较,较弱的是 H 2Se .
考点: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
分析: 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①为Li ,②为O ,③为F ,④为Al ,⑤为Si ,⑥为Cl ,⑦为Na ,⑧为K ,⑨为Se ,⑩为Br .
(1)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
(2)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越强;
(3)④与⑥两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Al (OH )3、HClO 4,二者该反应生成盐与水;
(4)③和⑦元素形成化合物为NaF ,由钠离子与氟离子构成;
(5)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越稳定.
解答: 解: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①为Li ,②为O ,③为F ,④为Al ,⑤为Si ,⑥为Cl ,⑦为Na ,⑧为K ,⑨为Se ,⑩为Br .
(1)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上述元素中K 原子半径最大,故答案为:K ;
(2)同主族自上而下金属性增强,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越强,故碱性:KOH >NaOH >LiOH ,故答案为:KOH >NaOH >LiOH ;
(3)④与⑥两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Al (OH )3、HClO 4,二者该反应
生成盐与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为:Al (OH )3+3H +=Al 3++3H 2O ,故答案为:Al (OH )
3+3H +=Al 3++3H 2O ; (4)③和⑦元素形成化合物为NaF ,由钠离子与氟离子构成,用电子式表示形成过程为:
,故答案为:;
(5)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越稳定,故氢化物稳定性:H 2O >H 2Se ,故答案为:H 2Se .
点评: 本题考查位置结构性质关系的应用,需要学生熟悉元素在周期表结构,注意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应用.
14.(1)把一块纯净的锌片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可观察到锌片逐渐溶解,并有气体产生,再平行地插入一块铜片(如图甲所示),可观察到铜片上没有(填“有”或“没有”)气泡产生,
(2)再用导线把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如图乙所示),可观察到铜片上有(填“有”或“没有”)气泡产生.
(3)用导线连接灵敏电流表的两端后,再与溶液中的锌片和铜片相连(如图丙所示),观察到灵敏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了偏转,说明了导线中有电流通过.从上述现象中可以归纳出构成原电池的一个条件是形成闭合回路.图丙所示原电池中,负极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电子流向为Zn→Cu.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分析:(1)金属铜不能和酸反应置换出氢气;
(2)形成原电池反应,锌比铜活泼,锌为负极,铜为正极;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有电解质溶液;形成闭合回路;原电池的正极发生得电子得还原反应,负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
解答:解:(1)将铜插到硫酸中,金属铜不能和酸反应置换出氢气,故答案为:没有;(2)再用导线把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会形成Zn、Cu、硫酸原电池,在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产生氢气,故答案为:有;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有电解质溶液;形成闭合回路,Zn、Cu、硫酸原电池中,活泼金属锌做负极,电极反应为:Zn﹣2e﹣=Zn2+,金属铜做正极,电极反应为:2H++2e﹣=H2↑,电子由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
故答案为:形成闭合回路;Zn﹣2e﹣=Zn2+;Zn→Cu.
点评:本题考查原电池知识,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基础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的考查,注意把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以及电极方程式的书写,难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