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市高三语文第一次综合测试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池州市高三语文第一次综合测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20高三上·西安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脱发越来越成为人们______________的话题。
近期一项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调查显示,我国脱发人群呈现低龄化和认知低等。
还有媒体日前对全国643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5成大学生有脱发困扰,超7成学生处于轻微脱发状态,超6成学生曾采取措施缓解脱发。
这些信息的确令人______________。
专家说,病理性脱发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头发就会越来越少,最终则______________ ,所以有脱发现象应尽早到医院就诊,查出原因后______________。
此外,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要尽量避免熬夜,饮食要健康而且一定要有规律,坚持体育锻炼;还要保持心情愉悦。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谈虎色变叹为观止盖棺定论对症下药
B . 岌岌可危唏嘘不己盖棺定论对号入座
C . 岌岌可危叹为观止木已成舟对号入座
D . 谈虎色变唏嘘不己木已成舟对症下药
(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一项近期调查显示,我国脱发人群呈现低龄化和认知低等
B . 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近期一项调查显示,我国脱发人群呈现低龄化和认知低等特点
C . 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近期一项调查显示,我国脱发人群涌现低龄化和认知低等特点
D . 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一项近期调查显示,我国脱发人群涌现低龄化和认知低等
(3)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与文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要尽量避免熬夜,饮食要健康而且一定要有规律,坚持体育锻炼”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后来?——起来了。
他到年底就生了一个男孩,男的,新年就两岁了。
B . 任何一门理论科学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
C . 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D . 人们会想:也许我并没有给那个应该爱我的人带来欢乐,也许会节外生枝——总而言之人们害怕这种爱会消失。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 (2016高二下·遵义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黑箱”是控制论中的概念,意为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的对象。
“科技黑箱”的含义与此有所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使用者如同面对黑箱,不必打开,也不必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
例如电脑、手机、摄像机、芯片,以及药品等,可以说,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和最终成果都是科技黑箱。
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基础,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
除此以外,科技黑箱中还整合了大量人文的、社会的知识,并且或多或少渗透了企业文化和理念。
这样,在电脑或手机中就集成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美学,以及对市场的调研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等知识。
科技黑箱是特殊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媒体,具有三大特点。
首先,它使得每一个使用者——不仅牛顿,都能直接“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
试想,如果要全世界昀电脑使用者都透彻掌握电脑的工作原理,掌握芯片上的电子理论,那需要多少时间?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
如今,计算机天才、黑客的年龄越来越小,神童不断出现,他们未必理解计算机的制作过程就能编写软件、破译密码。
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
其次,处在相对低端的科技黑箱往往与语境和主体无关,而处于高端的科技黑箱则需满足特定主体在特定场合乃至心理的需要。
人们很少能对一把锤子做什么改进,而使用一个月后的电脑则已经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这就说明,在认识变得简单易行之时,实践变得复杂和重要。
最后,当科技为我们打开一扇又一扇门的时候,我们能拒绝它的诱惑不进去吗?而一旦进去,我们的行为能不受制于房间和走道的形状吗?表面上是使用者在支配科技黑箱,然而科技黑箱却正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使用者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就是说使用者被生产方对象化了。
值得注意的是,科技黑箱在使科技知识被使用者广泛共享之时,也往往使这部分知识因共享而贬值甚至被人遗忘。
那么还要不要学习集成于科技黑箱中已经贬值的科技知识,例如电磁理论、牛顿力学,甚至四则运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技术所构成的平台还有一个历史维度。
时至今日,历史上的很多技术已经失传或过时,但是也有相当多的技术流传至今,例如中国的针灸,以及散落在各古老民族中的特殊技法等科技黑箱都是如此。
这提示我们,对于历史上存在过的知识应予宽容。
此外,由于使用者不必从头学起即可操作科技黑箱,于是就可能发生对科
技黑箱的滥用。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技黑箱无疑会使得双刃剑的哪一刃都变得更为锋利。
(摘编自吕乃基《行进于世界的技术》)
(1)下列对于科技黑箱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黑箱,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而科技黑箱,则至少它的设计者理解和掌握其中所含有的知识。
B . 与黑箱不同,科技黑箱的操作是可控的,使用者不必透彻掌握其工作原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
C . 科技黑箱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对科学知识进行了修正。
D . 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成果和最终成果,如电脑、手机,都集成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等知识,可以说,是科技造就了科技黑箱。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在当今世界,每一个科技黑箱的使用者都能像牛顿一样“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这个“巨人”就是科技黑箱。
B . 知识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这是现在计算机天才、黑客和神童不断出现的根本原因。
C . 越是高端的科技黑箱,主体对它的干预就越大;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上,实践也随之变得更加复杂和重要。
D . 使用者表面上是在支配着科技黑箱,但实际上他们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受到了科披黑箱潜移默化的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新的科技黑箱能够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提供崛起和赶超的机会,他们即使没有掌握科技黑箱中的知识,也可以享用这些知识。
B . 要不要学习集成于科技黑箱中已经贬值的科技知识,作者并没有给出直接答案,但提示我们,应当对这些知识予以宽容。
C . 科技黑箱不仅包括当代的高科技成果,也包括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很多技术,如中国的针灸以及各古老民族中的特殊技法。
D . 由于科技黑箱使用简单方便,于是就可能发生滥用的现象,其直接后果就是科技这把双刃剑的哪一刃都变得更加锋利。
3. (9分) (2019高一下·大庆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由郭帆导演、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流浪地球》自今年大年初一上映以来,截至2月20日,国内票房已突破40亿元,观影人次超过8500万,海外票房突破500万美元,创下了近5年来中国电影在海外的最好成绩。
该片已经成为中国电影市场和中国科幻电影史上的现象级大片。
2月20日,国家电影局主办的《流浪地球》研讨会在京举行。
研讨会上,科幻作家韩松说,《流浪地球》的成功因素之一是从一开始,就考虑了与世界的对话。
它不仅传达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理念,还反映了人类的共同价值。
影片所传达的理念与西方虽有不同却又具备巨大说服力和感召力。
科幻电影必将是传播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
科幻能够超越国家与民族,成为人类文明交融互鉴的一种方式。
影片通过凝聚全人类的共识来解决地球的生存危机,凸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展示了中国价值观念的伟大力量。
(摘编自《影片<流浪地球>研讨会发言摘编》,《人民日报》2019年2月21日)
材料二:
材料三:
国家航天局新闻办副主任孟华认为,《流浪地球》在硬科技的故事框架下,润物细无声地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一百代人的流浪地球计划投射出中国人自古崇尚的愚公移山精神;“饱和式救援”体现了全人类“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理念;父子情、兄妹情、祖孙情、战友情突出了中国人对仁义礼智信的坚守;对地球未来命运的思考具有未雨绸缪的现实意义,显示出一种中国思考与中国担当。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则看到了《流浪地球》的另一种意义。
他认为中国有尚古的文化传统,重视温故知新、以古鉴今。
在影视创作中,历史剧、古装剧一直是最有影响的题材之一,即便是不少幻想类、穿越类的作品,也往往向过去穿越、向古代穿越,缺少面向未来、基于科学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而《流浪地球》借助刘慈欣小说的建构,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科学幻想基础上的未来世界。
人类未来2500年的伟大救赎行为,使这部电影有了全新的时间观和空间观。
想象未来、想象宇宙,地球流浪的故事让中国电影开启了一个新的维度,一种新的想象,展开了想象和创新的文化精神。
即便影片对未来的设计、对科学的假设、对人物的呈现还有瑕疵和遗憾,但是它所开启的绚丽而宏大的科学与想象的未来,对中国电影来说如同空谷足音般珍贵。
(摘编自《流浪地球》:硬科技与软文化打造中国科幻大片》,《光明日报》2019年2月27日)
材料四:
“《流浪地球》中,人类作为整体出现——不是不同个体、种族之间的冲突——即‘人类命运共同体’。
”刘慈欣说,“我是在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下创作的,地球是全部历史、文化、文明之根的一个象征。
带着地球一起在太空航行,表达了中国人对故土、对家园的感情和情怀。
我在宇宙的大背景下去表现这种情怀。
”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说,影片摆脱了美式科幻片主导的“逃离地球”范式,独创出崭新的“流浪地球”范式,体现了对地球家园的深厚感情。
“这种范式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深层,传承了由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等神话所代表的保卫自身家园的传统,体现了中国文化对未来世界科幻命题的一种独特的想象和解决方式。
”
(《<流浪地球>票房过40亿元:开启中国科幻电影创作新征程》,新华网2019年2月21日)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根据2017年、2018年上半年的整体产值,科幻电影是中国科幻产业的主力军之一,中国科幻产业发展迅速,2018年有超越2017年的势头。
B . 2018年上半年在国内科幻电影整本票房中,占比最大的依然是从海外引进的影片,占比超过九成,国产科幻电影的票房比例不足一成。
C . 《2018中国科幻产业报告》说明中国科幻产业布局并不合理,过于依赖海外引进科幻电影的发展,《流浪地球》的热映将加重科幻产业的这一依赖。
D . 《流浪地球》票房的不断突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2018中国科幻产业报告》中对2019年本土科幻电影票房将大幅增长的预测的准确性。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流浪地球》海外票房突破500万美元创下了近5年来中国电影在海外的最好成绩的一大原因是,它在传达中国的传统文化理念的同时反映了人类的共同价值。
B . 材料三中,孟华和尹鸿对电影《流浪地球》的解读,虽然角度不同,但都着眼于影片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展现和传承方面。
C . 尹鸿认为《流浪地球》开启了新的维度、新的想象,展开了想象和创新的文化精神,这一意义弥补了影片在科学假设、人物塑造上的瑕疵和遗憾。
D . 比起美式科幻片主导的“逃离地球”范式,《流浪地球》的小说和电影创造的“流浪地球”范式更能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
(3)科幻影片《流浪地球》的成功,对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和弘扬有何启示?请联系材料简要说明。
4. (12分) (2016高三上·钦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隐瞒
石磊
中午时分,忽然,一辆宝马名车停在我的铺门口,下来一位四十多岁的贵妇人。
这人我认识,住在我的楼上,叫尚海英。
海英一进来就对我说:“老王,我想为我妈镶一口牙,好的牙多少钱?差的又是多少?”
“海英,好的牙有五千多,也有六千多的,那差的一两百元。
”我回答海英说。
“老王,你看这样行吗?我想给我妈镶一两百元的,你当她的面说是五千多元的。
”海英对我说。
我看了看海英,非常不解地问:“海英,你家有的是钱,干吗这样做?”
“老王,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妈已六十多岁,镶那么好的牙干吗?说不定,镶上不几天她就……”
海英后面的话没有说出来,但我知道她后面想说的是什么话。
我用有点鄙视的眼光看了她一眼,很不情愿地说:“好……好吧!”
“老王,就这么说,咱们是好邻居,你可得替我隐瞒。
下午,我带她来做牙模。
”海英说完就走了。
海英走了不久,住在我楼下的夏玉莹骑着一辆单车来了。
玉莹笑着问我说:“王医生,我想为我妈镶一口牙。
我妈这人真是的,怎么叫她,她都不来。
好的牙多少钱?最差的又多少钱?”
我看了看玉莹心想,你也和海英一样?但我转念一想,玉莹一家不容易,夫妻都是小学教师,两个儿子都在读大学。
于是,我还是很和气地说:“林老师,好的有五千多元,差的有一百来元。
”
“王医生,妈为我们操劳了一辈子,每次看到她吃东西,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你帮我镶一口最好的牙给她吧,我妈很心疼钱,但你得跟她说是一百来元的,要不,她肯定不镶。
”玉莹十分认真地对我说。
我听到玉莹这话,内心很是感动,但故意用海英的话对她说:“林老师,你妈不都七十多岁了吗,镶那么好的干吗?说不定,镶上不几天她就……”
玉莹用惊讶的目光看着我,不满地说:“王医生,你怎么说这话?”
我知道我说错了,歉意地对她说:“夏老师,我是跟你开玩笑的。
”
玉莹走时,又郑重对我说:“王医生,这事就拜托你了,千万别让我妈知道。
她要是知道了,她是不会来的。
”
真是无巧不成书。
几天后,尚海英带着妈妈来了,夏玉莹也带着妈妈来了。
尚海英的妈妈叫她尚妈妈,夏玉莹的妈妈叫她夏妈妈。
因为是同一栋楼,彼此都认识。
尚妈妈问夏妈妈:“大姐,你镶多少钱的牙?”
“我……我……我……本来不想镶牙,都七十多了,还镶什么牙,可玉莹就是不肯。
”夏妈妈回答说。
“我是问你镶多少钱的?”尚妈妈又问了她一句。
“一……一百多块的就行了,都这把年纪了。
”夏妈妈有点不好意思地回答说,她不是钱少不好意思,是怕媳妇在他们的面前没有面子。
“什么?一百多块的?一百多块的还不跟纸糊的一样,我的儿媳妇就给我镶五千多的!”尚妈妈颇为得意地说。
海英有点用质问的口气,对玉莹说:“夏老师,你怎么给夏妈妈镶这种牙,你要是没钱,跟我说一声。
老王,你说是不是?”
海英的话,我装着没有听见。
玉莹理了理刘海,有点尴尬地说:“将、将就一下吧。
”
我自言自语说了一句:“真作假时假作真。
”
海英婆媳走了,夏妈妈却安慰儿媳说:“莹,她们的话,你别往心里去。
她家有的是钱,咱们一百元要相当她们的五十万元。
”
我想了很久,也不知道对她们婆媳说什么好。
我精神十分集中,想把这口牙镶好,不然,我就对不起玉莹的那份孝心。
一个星期后的中午,天下着雨,我在房里休息。
尚妈妈和夏妈妈到我家来跟我的妈妈聊天。
聊来聊去,她们聊起了牙。
尚妈妈问夏妈妈说:“大姐,你的牙好使吗?”
“哎呀,我的牙好得很,跟年轻时的牙齿一样。
”夏妈妈喜形于色地说。
“这就怪了,你一百多块的牙那么好,我五千多元的牙却差得很。
会不会给小王搞错了?”尚妈妈有点怀疑地说。
“让我给你看一看就知道了。
”妈妈对尚妈妈说。
妈妈一看到尚妈妈那口牙,就肯定地说:“错了,这牙是便宜的牙。
”妈妈说完又对夏妈妈说:“你的牙,我也看一下吧。
”妈妈一看到夏妈妈的牙又说:“你这口牙可是好牙,搞错了,搞错了。
”
妈妈走进我的房里,把我叫了出来,当着她们的面质问我:“她们的牙是怎么回事,会不会搞错了?”
我本想为她们继续隐瞒,现在看来,不说出实情不行了。
于是,我只好把真相告诉她们。
三位老人听后,都十分吃惊……
(选自2014年第3期《北京文学》)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小说以朴实的语言叙述了两个儿媳妇各为自己的婆婆镶牙的故事,表现了儿媳妇对婆婆的孝心,反映了当前的一些社会风尚。
B . 小说善于通过人物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虽然海英和玉莹的言语有些地方是相似的,但表达的内心情感却完全不同。
C . 说“真作假时假作真”这句话,是因为“我”实在看不惯海英和玉莹的做法,包含着“我”对海英的强烈不满和对玉莹的无限同情,
D . 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印证了“真是无巧不成书”这句话,文中的几次巧合,增加了小说情节的真实性,使故事情节顺理成章。
E . “我”本想替海英和玉莹永久地保存秘密的,但妈妈当着两位老人的面质问“我”原因,“我”只好违背着自己的良心说出了真相。
(2)小说中的“我”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
(3)小说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找出并简要分析。
(4)本文标题为“隐瞒”,有人认为也能以“真相大白”为标题,你认可哪一个?请阐明理由。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 (2020高一下·济宁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宣)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则王许之乎?”
曰:“否。
”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
’是诚不能也。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
’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技之类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言举斯心如诸彼而已。
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王请度之!”
(齐宣)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
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
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孟子•梁惠王上》)
孟轲,驺人也。
受业子思之门人。
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
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
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
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注释】唐、虞、三代:唐尧、虞舜以及夏、商、周三代。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B . 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C . 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D . 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诗,这里就是《诗经》,《诗经》也叫《诗》《诗三百》,儒家经书之一。
B . 钧是古代的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而锱铢是相对很小的重量单位。
C . 北海,古人认为天下有四个大海,北海居其一,指齐国北边的大海。
D . 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与《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太学”一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齐宣王富有一定的同情心。
通过对话可以看出,齐宣王很同情禽兽,但不大同情老百姓,不能分清轻重、长短。
B . 齐宣王先听进劝谏后又悔而弃之。
齐宣王好像谦恭,能听从孟子的劝谏,但最终没能采用孟子主张,也没有任用他。
C . 孟子的社会理想是美好的。
孟子把其社会理想描述为: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 . 当时的诸侯国多崇尚攻伐。
秦楚魏齐等国皆务于合从连衡,把能攻善伐看作贤能,而这与孟子的主张背道
而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②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
(5)“唐、虞、三代的德政”在文中体现在哪些方面?请进行概括。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 (7分) (2020高一下·成都开学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注)①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②写此诗后两年,作者出任彭泽令。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孔子“忧道不忧贫”,但诗人认为那难以企及。
他只喜欢“耕种有时息”,效法长沮、桀溺隐士的生活。
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
B . 农耕生活、初春的田园风光让诗人愉悦欢欣。
诗人手拿农具高兴地去干活,笑语勉励农民从事耕作。
远处平旷田野上吹来的微风轻拂禾苗,禾苗长势良好,焕发出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