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乡村三十年 无怨无悔写青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扎根乡村三十年无怨无悔写青春
发表时间:2020-08-10T17:09:40.227Z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9月作者:蒋青山
[导读]
蒋青山衡阳县第六中学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9-108-02
有的人希望用轰轰烈烈的方式来宣示生命的高度,有的人习惯用浓墨重彩的成绩来表达生命的厚度,也有的人执著用平凡的坚守来诠释生命的温度。
蒋青山老师就是这样一个坚守初心,扎根农村中学,平凡中见伟大的乡村教师。
蒋青山老师出生于1968年,汉族,大学本科文凭,中共党员,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现为衡阳县第六中学副校长。
少年时,受家庭熏陶,对教书育人这份职业就带着无限的向往与崇拜。
高考那年,不顾班主任老师的“谆谆教导”,放弃了更好的志愿选择,毅然填报了衡阳师院。
1989年毕业后,如愿走上了讲台,成为衡阳县农村中学一名语文教师。
只不过,那时的工作单位远在衡阳县最边远的长乐大云山区,交通极不便利,学校各项设施和条件也极为简陋。
后来,有不少的同伴相继利用各种机会离开了那个地方,甚至离开了教育战线。
面对此情此景,蒋老师也曾心动过,但,当他面对大山里的父老乡亲们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仍然络绎不绝、义无返顾地送子读书时,他明白,“走出大山,走向更广阔的世界”那可是山里人一直的梦想啊。
他觉得自己有责任帮助这些孩子和家长们实现这个朴素的愿望。
所以,他坚决地留了下来,并发誓要“三尺讲台著文章,一枝粉笔写春秋”,谁知这一写就是30多年。
在从业的生涯中,他致力于成为一个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把“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作为职业追求。
后来,社会发展的进程加快,物质生活不断富足。
然而,一些自由的和新价值观念也裹挟而来,不断地考验着中国知识分子,特别是老师们的精神境界。
青山老师是“任尔东南西北风”,我自岿然不动。
还记得,1999年、2000年,衡阳市铁一中学、衡阳市第一中学先后招聘骨干教师,青山老师笔试通过,面试过关,特别是铁一中学调动手续都为他办好。
最后他不想离开县六中、不想离开教他育他的乡村教育这方舞台。
原因很简单,只因对这母校这片农村教育土地“爱得深沉”。
从事教育事业的人都知道,要让学生亲其师、敬其行、听其言、信其道,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品质。
入职以来,青山老师坚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牢牢把握住“师德”这根主线,自觉革命,锤炼品行。
并坚持把言传身教放在学生教育的第一位,引导学生正确地做人,做正确的事。
在他的熏陶与潜移默化之下,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健康成长,有不少成为祖国各条战线的精英。
特别突出的2018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唐朝生,年纪轻轻,就是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等。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有这样的老师才能带出这么优秀的学生。
同时,作为多年的班主任老师,他关注着学生的身体、心理、教导学生如何做人、如何求知。
很多学生在别的老师手下是潜能生,到他的班里就变成了进步生、希望生,他用的不是打、骂,而是情、心,着力构筑有温度的教育。
在这方面,他也作了很多的探索,如在问题生的培养方面、如何成为优秀的班主任等方面有了自己的心得。
他在帮助学生方面可以说是无微不致,从精神到物质从不吝啬。
偏远的农村中学,家庭困难的学生有很多,但凡蒋老师知道的他一定会帮助,且不计回报。
如后来考上哈工大的洪长桥、毕业于人大的刘强,考上科大的文仕学,以及考上南京大学的魏俊伟等同学都得到过老师无私的关爱,所以至今他们对蒋老师还念念不忘。
当然,作为“立德树人”的老园丁,他更知道,扶贫在于扶志,所以他更注重于对学生精神上的熏陶和人格上的引导。
要做“叶的事业”就得付出千百倍的努力。
刚参加工作,不谙教学业务,他便谦虚地到处学艺,日复一日地跟班听课,听得甚至有些老老师发脾气,嫌他烦,他还是态度诚恳地坚持学习。
那时候,一个学期下来,光是听课本就足足4本之多,字数在几万字以上。
正是凭着这样一股韧劲,历时3年,他在高中的讲台上站稳了脚跟。
但他深知:距离名师的目标还很远。
所以,他自我加压,选取语文教学中一些重要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探索,希望能以此实现教学技术向着“教学艺术”的转变,并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其中,作文教学和文言文教学就是他最钟情的目标。
经过长期的摸索、实践,与同事反复的交流、切磋,逐步形成了具有个性化色彩的“作文三步教学法”、“作文评改新模式”,并编订了《高中新课标文言文完全解读必修+选修合订本》一书作为同组教师文言文教学的蓝本,成为青年教师辅导教学的有益的工具,后来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
生在乡村,长在乡村。
浓浓乡村情,悠悠知我心。
他深知,“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当自己具备较扎实的专业功底之后,他便不断地帮助身边的青年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如县六中的语文老师刘芳、凌永生、姚兰梅等都是他手把手教出来的,姚兰梅老师还在2019年获得了“衡阳市十佳教学能手”的称号,凌永生老师被评为县“优秀党外知识分子”。
这些年青教师在他的帮助下不仅脱颖而出,也受“师傅”影响,一直默默耕耘在乡村教学一线。
2019年六中语文组被评为“市优秀教研组”,青山同志功不可没。
在教学上蒋青山同志不遗余力奖掖后进,在主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岗位上,还着力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乡村青年班主任,像杜伍阳、欧阳碧、刘雁鸣、何中红、刘伟、杜剑骅、尹劲松等,他们当中绝大部分都已走上衡阳县各高中的领导岗位。
走上领导岗位后,他的勤劳的本质并没有发生改变,不仅担负着班级的语文教学任务,还要进行管理,坚持“推门听课”等。
特别是近些年还担任多届年级组组长,做到了与师生同起床、同就寢,忧乐与共,祸福相依。
每当学校有难时,他挺身而出,勇于担当,知人任事。
正因为这种勤勉务实的工作态度,他先后获得了衡阳县教育基金会院士奖励基金“突出贡献奖”、衡阳市师德先进个人、衡阳市优秀乡村教师、衡阳市骨干教师、县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从1994-2019年的年终考核中共14次评为优秀,6次立功。
2002年、2006年、2007年、2019年先后被衡阳县直机关工委评为优秀党员。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经过自身不懈的努力和几十年的浸润,在乡村教育教学上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青山老师在教育教学中一直追逐个性化的模式,他习惯于把语文课堂变成试验田,希望把学习习惯与方法及能力的形成潜移进“试验田”中,让学生自己去体味、去把握,最终获取。
比如前文所讲的语文“五环”导学法、作文三步教学法等就是他试验的品种之一。
他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再提升,形成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如《优化作文教学环节提高作文教学效率》、《优化作文教学三环节》、《语文课堂中的“五环”学导教学法初探》等10余篇专题教学论文,先后获得了多个省级和市级一等奖,或发表在国家级刊物《语文报》、
《衡阳师院学报》上。
撰写的《抓住重点精准发力课业改革行稳致远》在2019年第八届全国基础教育质量论坛暨课业改革实验成果认证推广会上做交流发言。
正因为,他把课堂变成了研究的“实验室,追求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转变,所以,他的语文课堂特别受追捧,课堂教学效率自然水涨船高。
如:2014-2015年度任教高三理科502班语文,该班高考本科上线54人,居全县理科班上线人数之最,语文人平108.698分,远高于省平线;同时担任文科498班班主任,高考二本上线12人,任教该班语文,单科班平分108.9分,都居全校文科班之最。
2016-2019年所带的567班、568班,其中567班40人在高考中全部一本录取,双一流大学11人,人平成绩列全省2000强有6人(他们是:王著、祝雨珂、朱川、曾正、成佳欣、汤孟珂)。
青山老师在课堂教学之余,还非常重视拓展学生的视野,积极开辟语文学习的第二课堂。
比如,举办创作兴趣小组、创办文学社团等,也收获颇丰。
曾先后两次获“全国中学生文学社团活动优秀指导老师”称号、辅导学生参加“寻找中国协作之星”2017年潇湘少年榜创文大赛被评为衡阳市赛区优秀指导老师一等奖、举办学校“新民文化社”指导学生写作获市优秀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刘建锋获“中经杯”《家在衡阳》征文全市二等奖。
创办学校文学校刊《新民文学》,担任新民文学社社长,该文学社评为“全国百强”文学社团;指导学生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54篇,其中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上有7篇,如胡娟《我的妈妈》;指导文学社团的骨干学生禹恒被评为首届衡阳市“十佳文学少年”。
在教育工作中,青山老师作为资深的班主任老师,就学生的管理和“立德树人”的总体目标,作了许多探索。
《农村高中学生思想状态分析及对策》在国家级中文学术核心期刊杂志《科学教育研究杂志》2009年第二期上发表;《“潜能学生”的教育方法探微》编入《全国中学教育教学创新经验论文集》;《浅谈高中学校的班主任队伍建设》一文获省2015年教研论文二等奖。
一个教育工作者要想脱离“教书匠”的角色而实现境界的极大提升,就必须进行教育科学研究。
青山老师如是想,也是如是做的。
事实上,他的教育教学的过程,也就是自我命题,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
前面所述的教育、教学方面的探索,正是他课题研究的一个缩影。
此外,他还进行了多个专题的课题研究工作。
如:2011年被聘为国家级《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四个学会与教师素质》课题实验学校研究组研究员,参与了县六中申报的省级课题《新时期农村高中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方法途径改革和创新研究》(该课题已于2011年10月结题并获省二等奖);主持国家级课题《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研究》(课题编号JKSC0285,于2019年8月顺利结题,并获国家级一等奖)、国家级课题《新课改背景下的高效高中语文构建研究》(获一等奖)。
参研国家级课题《导学——自学——互学模式研究》研究,获一等奖。
因教研能力突出,成果颇丰,2019年10月被华中师范大学考试研究院特聘为研究员。
同年,被评为“十三五”全国基础教育课业改革先进工作者。
一个成功的教育者,必定也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
青山老师的实践经历再次证明了这句话的真理性。
在成为县六中副校长之后,他把教育教学上的那股韧劲,那种不懈的探索又搬到了学校管理上来。
在主管学生工作时,他主持研究制订了《衡阳县六中入学教育材料》,该书不仅成为本校规范学生行为的标杆式教育材料,并被县一中、四中、五中作为学生教育蓝本。
在负责学校卫生管理工作时,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学校2013年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学校”,此殊荣在我市是第一次。
在负责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时,编写了《衡阳县六中安全教育读本》,广泛进行安全宣传教育,并于2011、2013年先后被评为“衡阳市安全文明校园”,2015年被评为“湖南省安全文明校园”。
近几年多次兼任高三年级组长,所管年级高考成绩优异,每年都超额完成县局下达的学考、高考任务。
其中2013年度高二学业水平考试校合格率98.5%,居全县第二;2014年度高考录取人数完成县局下达的指标任务168%。
2019年高考录取人数完成县局下达的指标任务数的258.9%。
负责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和政法综治管理工作,学校校风纯正、秩序井然,2010、2013、2014、2016年先后被蒸湘区政府、衡阳县政府评为综治工作先进单位,自己也被蒸湘区政府评为“普法先进个人”。
“让我们来做叶的事业吧, 把花顶过自己的身躯。
让我们来做根的事业吧, 把养分输送给叶和花;让我们来做土的事业吧, 把千万朵花孕育得根深叶茂。
让我们来做草的事业吧, 将顽强的生命张显”!从教30多年的蒋青山老师就是绿叶、是根、是土、是草,他把绚丽都奉给了花,他却也因此获得了一片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