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装备论证的功能级仿真模型可信度评估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技术创新2020.01
或培训,综合提高机电运输设备的管理、
使用以及检修工作的质量水平;同时还可以通过科学合理地制定奖惩机制,来实现对金属矿山机电运输设备安全作业的量化考核,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
落实,以此规范工作人员操作标准,
提升其警惕性,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从而获得更加可靠的技术保障支持。

3.2.2做好机电运输设备操作安全技术保障
要保证机电运输设备的操作安全,主要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内
容:第一,在安装相关机电运输设备时,
要让设备保持在作业现场淋水点的安全距离以外,同时还要做好通风管理工作,
保持设备干燥,避免受潮发生故障。

第二,在安装过程中要将容易漏电的构件部位放置在相对安全的位置,比如电缆线、电源开关等,避免启动或运行时发生漏电造成严重后果。

第三,在正式启动设备之前还要
再次进行设备检修,尤其是关键部位和容易发生损耗的地方,
以提高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坚决不可存在麻痹大意和侥幸心理。

除此之
外,还应当全面检查设备运行轨道的环境,
确认运送槽内没有人员滞留方可启动设备,避免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第四,
在金属矿山机电运输设备开始工作之后,设备操作人员会存在一定的视野盲区,此时管理人员应当安排专门的看守人员对设备运行周围进行监
督,避免有不知情人员进入设备运行区域随意走动,
引起不必要的损失。

第五,设备运行过程中操作人员要随时做好停机检查准备,因为金属矿山开采工作的范围比较大,机电运输设备经常要运送大体积、大重量的矿石物质,难保不会由于矿石过大而造成设备故
障,一旦发生问题要立刻停机检查和维修,
待设备恢复正常后方可再次启动运行。

3.2.3做好轨道运输安全技术保障
轨道运输安全技术保障工作,主要是通过对绞车的控制和管理实现安全作业。

首先,安装和操作绞车时都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执行操作,必要时应当安排相应的监督检查人员进行操作稽
核。

其次,要对操作绞车的技术人员上岗资质进行核实,
确认其具备绞车操作资格方可交由其操作。

再者,在正式开始运行绞车之
前,同样要对设备各构件进行检查,
比如制动闸性能是否正常,压车柱是否完整等,以确保绞车保持安全运行状态。

另外,
绞车运行途中要时刻关注运行效果,发现异常要及时停机处理。

4结论
综上所述,机电运输设备的安全管理和技术保障措施落实,
对于保证金属矿山的作业安全是十分重要的,而且由于金属矿山作业环境和作业流程相对复杂,所以在机电运输设备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原因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所以相关作业人员必须对此
引起重视,提高安全防护意识以及自身综合职业素质水平,
加强安全管理力度,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标准进行设备操作,
为金属矿山开采工作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刘新运.浅谈矿山机电设备现代化安全管理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7):112.
[2]王学栋.矿山机电安全管理常见问题及措施[J].山东工业技术,2016(19):161.
[3]康旭花[1].试论矿山机电安全管理常见问题及措施[J].机电工程技术,2015(9):171-172.
[4]席晓明.矿山机电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8(1):110.
面向装备论证的功能级仿真模型可信度评估探讨
廖咏一李兴国康丽
(江南机电设计研究所,
贵州贵阳550000)体系对抗仿真涉及复杂战场环境、攻击方装备、防御方装备以及双方作战行为等一系列模型,实体数多、交战链路复杂。

目前,作战概念研究与装备论证阶段,往往利用粗粒度的功能级模
型构建体系对抗仿真模型体系,
开展基于仿真试验的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以支撑装备论证与优化。

然而,
因功能级仿真模型简单、支撑装备论证的功能级体系仿真可信度评估标准尚未形成,使得易面临体系仿真试验结果的可信性易受质疑的尴尬局
面。

需要研究作战概念研究、装备论证阶段,
如何确保基于功能级仿真模型体系的仿真可信度问题,
提升体系仿真试验推动新装备、新作战概念创新发展的能力。

1装备论证阶段的体系仿真目的及模型体系分析
新型装备论证阶段的体系对抗仿真主要是结合作战能力需
求和作战任务,构建典型作战场景,
建立装备及其行为模型,设计其主要行动样式,基于典型作战场景开展面向作战任务的体
系对抗仿真与体系贡献率评估,
给出不同作战条件新型装备对作战能力影响的定量结果。

主要立足作战能力角度,围绕作战
体系的杀伤链各环节能力,从探测、指控、火力等环节评价新型
装备的体系贡献率(图1)。

体系对抗仿真模型体系一般采用组件化建模思想,模型具备参数化、层次化、模块化,通过组装关联功能的多个模型生成组合模型,并通过快速参数化调整共同表征所需的装备模型。

总体看来,体系仿真模型体系中装备模型主要以功能建模为主,以组合模型方式存在。

结合具体的仿真应用目的、选择相应模
型组件动态组合而成,并需构建模型组件间相互联系、
内外部信息交互关系使其成为统一整体。

(图2)论证之初,装备模型是粗粒度的以战技指标为主的参数化模型,对装备作战流程、作战逻辑及主要系统功能进行一定程度的描述,基本以期望的对抗概
率和拦截概率表征,依托主要战技指标反应其系统能力,
并可通过快速的参数化调整,改变装备模型性能以适应快速论证需求。

在论证中围绕重点关注的某一性能,如探测性能、摘要:针对面向作战概念研究与装备论证阶段如何保证体系对抗仿真的装备功能级模型可信度问题,
从支撑装备论证的体系对抗仿真目的、仿真模型体系分析入手,分析影响功能级体系仿真模型可信度的因素,
研究提出了结合仿真目的,从组合模型所表征的能力特征角度,对功能级仿真模型进行可信度评估的思路。

关键词:体系仿真;功能级模型;
作战能力;可信度评估中图分类号:TP391.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390(2020)01-0192-02(转下页)
192--
2020.01科学技术创新
毁伤能力或作战行为,对体系仿真中相应的敏感性部分进行细
颗粒度建模。

同时,为了提高仿真可信度,
往往还借鉴相关项目的模型、数据经验。

2影响功能级体系仿真模型可信度的因素分析
从装备论证阶段的体系仿真目的及模型形式来看,影响功
能级体系仿真模型可信度的因素主要为:
体系对抗仿真目的与模型粒度的匹配性、功能级组合模型可信度。

体系对抗仿真试
验目的与模型粒度的匹配性是制约仿真可信度的基础。

不同体系对抗仿真目的所对应的模型体系需求不同。

首先需要明确体系对抗仿真试验的具体应用目的,当前仿真试验特定的目标,基于此才能明确待评价装备模型的功能性能、
信息交互关系及精度等具体内容,确保构建满足仿真需求、
相应粒度的功能级模型。

功能级组合模型可信度是影响仿真可信度的关键。

组合
模型是否合理表征装备作战性能,装备在体系对抗过程中的信息交互关系、指挥关系至关重要。

一方面,需要建立合理表征装备作战能力的参数化和概率模型;一方面,需要结合体系对抗作战流程和信息交互关系,建立合理表征装备组合模型内外部
信息交互关系等属性(图3)。

3面向装备论证功能级仿真模型可信度评估思路
体系对抗仿真主要用功能级模型进行快速大规模仿真,不同仿真目的对应的模型粒度和功能存在差异,
仿真模型可信度评估需紧密结合仿真目的。

同时,对能力评估与作战运用研究而言,精细化的模型将存在大量未使用功能且不利于快速灵活的动态博弈战法研究,对功能级仿真模型进行评估需要考虑模型粒度与仿真目的匹配性,选择适合的模型体系。

评估思路为:
a.建立可信度评估任务、确定评估目标:
明确仿真系统仿真目标、当前仿真特定目标,确定待评估模型、
模型内外部关系、模型功能性能要求,确定评估目标;b.模型粒度与仿真目的匹配的分析与筛选:结合仿真目的,基于体系对抗作战活动、作战能力对模型功能性能分析与匹配性筛选;c.综合考虑能力和性能的模型进行可信度评估:重点建立综合考虑能力和性能的层次化、一体化模型评估指标体系,结合仿真目的对组合模型涉及的交
互关系、功能属性,从组合模型所表征的能力特征角度,建立其可信度度量指标,并以组合模型为一整体进行评估(图4)。

4结论
随着分布式作战、穿透型制空等作战概念和作战模式的提
出与发展,未来战争将呈现在复杂战场环境下的体系化动态对抗博弈,从体系对抗仿真角度推动装备创新发展将极为重要,基于作战概念研究、装备论证阶段的功能级模型的体系对抗仿
真的可信度将直接影响未来新型装备的发展,
需要从可信度评估标准、高可信度的功能级模型体系构建等多角度开展研究,提升面向装备论证的功能级模型的可信度。

参考文献
[1]陆国通,李加祥,王严辉.舰艇作战指挥决策模型可信度评估流程分析.指挥控制与仿真,2016,38(5).
[2]邓科,王小文,毛少杰.面向复杂体系仿真系统的可信度评估指标构建方法,兵工自动化,2018(8).
[3]谭亚新,王立国,杨学会等.作战仿真可信性[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4.
[4]张忠.仿真系统可信度评估方法研究[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
大学,2014:3-12.
[5]翟慎涛,顾健,占科鹏.仿真模型可信度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系
统仿真学报,2011(23):26-29.
图1体系对抗仿真模型体系图2体系对抗仿真装备模型组成及模型关系
图3功能级体系仿真模型可信度的影响因素分析图4论证阶段功能级仿真模型可信度评估思路
1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