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根火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1、能够参照生字表读通课文,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层层深入地理解科考队员面临的处境以及他
们的表现。

理解最后一根火柴点燃了篝火,那又是什么点燃了这
最后一根火柴?
3、让学生意识到:在危急时刻,只有坚强、镇定和指挥才能创造化
险为夷的奇迹。

4、建立学生的危机意识,培养学生的生存意识。

教学重点:1、在朗读中理解课文。

2、认识11割绳子,会写8个字,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揭示的道理:在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往往要用百折不挠的意志和聪慧的头脑来化险为夷,达到自我拯救的目的。

引导学生认识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总是风平浪静,一旦处于危急时刻,这是生存的最好态度和最好办法。

教学准备:可可西里暴风雪图片、课件。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质疑导入:同学们看到过山么?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领略一下可可西里山的风采。

1、播放课件:可可西里山,又名可可稀力山。

蒙语意为“青色的山梁”,藏语意为“美丽的少女”。

它南临昆仑山脉,蔓延在青海与西藏境内,这里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气候寒冷、空气稀薄,含氧量只有海平面的一半,被称为“人类生存的禁区”。

它是世界上第三位、中国第一位的无人区。

我国科学考察队员在这里突然遇到了暴风雪。

(板书:可可西里无人区)
2、将课件的画面停止,试着猜想后面发生的故事?
3、幻灯片出示第7、8自然段内容。

和你猜想的结果是否一致?科考队员的性命和什么联系在一起?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关乎六条性命的生死攸关的一晚和火柴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6课《最后一根火柴》(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发生了一件怎样的故事?
3、反馈,概括的介绍故事的梗概。

4、快速的浏览课文标出自然段落。

三、精读感悟、明白道理。

过渡语:是什么原因,让六位科学考察队队员被迫与死神对峙?
教师范读一二自然段,学生画出我们遇到了怎样的困境?学生边听边思考边画。

1、反馈
2、指导学生朗读感悟。

科考队员遭遇的险恶环境和危机。

(……无人区……突然遇到暴风雪,迷失了方向。

天渐渐黑下来……营救的队伍无法到达这里……这里夜间温度将达零下37°c……在野外熬过一个晚上几乎是不可能的。


3、身处绝境,队员们的心情怎么样?你能用文中的句子或词语告诉大家么?
过渡语:天无绝人之路,一个队员的偶然发现,给大家带来了希望……
请同学们找找第三自然段描写心情的词语。

4、学生反馈(理解激动不已)
师:几根火柴。

六个生命,上演着与死神对峙的悲壮一目,说他悲壮是因为火柴盒里———生接读:仅剩几根火柴了。

说它悲壮,是因为在海拔数千米的可可西里,要点燃一根火柴,有多么的不容易。

5、请同学们默读第三、四、自然段,体会老队长拿火柴的手为什么开始颤抖?
(因为他深深地懂得他手上拿的不再是一根微不足道的火柴,而是六个人的生命,他的内心无比沉重。


过渡语:一根火柴,六个生命,上演着与死神对峙的悲壮一幕,老队长的手在颤抖,老队长是怎么做的?
1)带着问题:默读六自然段。

a、“老队长沉默了一会儿”,他想了些什么?他命令大家怎么做?(命令大家把厚厚的外衣脱下,拥在各自胸前。

然后用身体围成一个圈,将老队长划火柴的手围得密不透风。


b、他自己是怎么做的?(“哧的一声,火柴绽开一朵绚丽的火花,将浓重的夜幕撕开一角。

老队长忙将自己的帽子点燃,放在树枝下。

一堆篝火欢快地燃烧起来!”)
2)讨论:
你认为这最后一根拯救生命的火柴是怎样燃烧起来的?
你感觉老队长是个什么样的人?你从哪里知道的?(有坚强意志、镇定,聪颖)
(火柴是“死物”,人是活的。

火柴能够熄灭,也能够点燃,关键在于人怎么使用它。

有不放弃希望,具有坚强意志的人才敢于划燃最后一根火柴。


四、拓展交流,讨论:
1、你遇到过什么危机或困境吗?当时你是怎么做的?
2、在以后的生活中,如果你遇到危机和困境,你应该如何面对?
五、作业
1、将好词佳句收入你的词语库。

2、课下搜集有关可可西里的资料或图片,办一个“走进可可西里”的主题活动。

六、板书设计:
16、最后一根火柴
可可西里无人区→天气恶劣迷失方向→老队长(坚强、镇定、聪颖)→创造奇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