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9年七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2019年七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汉字积累——下列词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脸颊.(jiá) 窠巢
美不胜.收(shèng) 花枝招展
B.婉转.(zhuǎn) 抚摸
神采奕.奕(yì) 惊慌失错
C.黄晕.(yùn) 粗广
载.歌载舞(zài) 淅淅历历
D.酝酿.(niàng) 应和
咄.咄逼人(duó) 拈轻怕重
2.词语积累——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古代劳动人民的娱乐生活颇为贫乏,洛阳城东出了这样一件新鲜事,不免有不
少人一路小跑回家,然后呼朋引伴
....又跑回来接着看热闹。
B.挑着花篮灯的姑娘们,打扮得花枝招展
....、艳丽俊俏。
C.读书如果草草而过,不求甚解
....,那到用时,也不会得心应手。
D.王宁一向不认真学习,这次考试竟然考了九十分,真是怪诞不经
....。
3.文化积累——下列有关名著和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的《论语》与《大学》《中庸》《春秋》并称为“四书”。
B.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女作家,诗集《繁星》《春水》除了表现母爱外,还记录了作者零星的感受和玄想,文笔隽逸,艺术精巧。
C.唐僧在五行山救悟空,高老庄收悟能,鹰愁涧收白龙马,流沙河收沙悟净。
D.《朝花夕拾》中衍太太曾鼓励小孩子吃冰,唆使“我”偷母亲的珠子卖钱,是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自私自利、爱推卸责任的典型的市侩形象。
4.语言运用——下列填入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学习知识要一点一滴,善于积累, ;平凡的努力虽不惊人,却能攀登万仞高峰。
A.能铺出千里路的是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
B.不显眼的细小的石子,却能铺出千里路
C.千里路的铺成,是有了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
D.细小的石子虽不显眼,却能铺千里路
5.(2019成都)语言运用——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通过阅读刘慈欣的作品,使我们看到恢弘的科幻世界,感受到诗意的英雄主义情怀。
B.成都市申办2025年世运会,无疑不是成都积极创建世界赛事名城的重要举措之一。
C.为了后代能遥望星空荡舟碧波,我们应该坚持绿色生活理念,增强低碳生活方式。
D.市教育局推动的“研学旅行”项目,在丰富学生见闻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6.语言运用——下列句子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 )
A.“抱歉打扰您了!我想跟您垂询一下如何解压,尽快消除心理阴影的问题。
”——记者小王采访心理学家张教授。
B.银行营业厅服务员对张小明说:“你想干什么?”——张小明来到银行营业厅,正选择要到哪个窗口办业务。
C.“不要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枪的。
”——中国政府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针对解决地区间矛盾问题时表达自己的意见。
D.“好吧,既然诸位如此客气,那么这件事就由老朽做主了!”——某大学工会讨论高龄退休干部活动方案时,75岁高龄的前院长刘伟说。
7.句子积累——按要求默写句子。
(12分)
①《观沧海》: ,以观沧海。
②《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 。
③《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闻道龙标过五溪。
④《次北固山下》:潮平两岸阔, 。
⑤《观沧海》:幸甚至哉, 。
⑥《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 。
⑦《天净沙·秋思》: , ,古道西风瘦马。
⑧《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荡漾、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 , 。
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明月寄愁,饱含了诗人深切的同情和关怀的句子是: , 。
二、阅读(50分)
(一)(11分)
【甲】春
朱自清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乙】春至(节选)
思果热爱生活的人,对待春天就像珍惜自己的生命般真挚而执着。
一丝毫不起眼的绿,一抹微不足道的青,都会使他眸子闪亮,盈满青春的光彩;心湖生辉,荡漾幸福的涟漪。
春天对于热爱它的人,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股股神奇的魔力和生命力。
春在田畴,松软的泥土散发着清新湿润的气息,冬憩后醒来的麦苗儿精神焕发,展现出一派蓬勃盎然的生机;渠水欢唱,如母爱的乳汁,与土地和麦苗的血液
水乳交融。
春在河畔,碧波清荡,鱼虾畅游,蛙鼓抑扬弄喉嗓,柳丝婆娑舞倩影,阳
光水波交相辉映,洒落捧捧金和银。
春在天空,燕语呢喃,蝴蝶翩跹,风筝高飞,浓浓春意弥漫洁白的云朵间,甜脆笑声穿梭浩淼九天。
春在果园,红杏流水,桃花漫霞,梨树飞雪,蜂蝶追逐喧嚷,酝酿生活的甘甜和芬芳。
春天是一缕轻轻吟唱的和风,一捧温暖明亮的阳光;春天是声声婉转清脆的鸟语,片片馥郁醉人的花香;春天是青青草尖上的一颗露珠,红红花朵上的一抹彩霞;春天是种子破土而出时拱动的力,树木拔节时喧响的节奏;春天是透明纯净的梦,火热沸腾的歌,灵感流溢的诗;春天是孩子脸蛋上的天真无邪,姑娘面颊上的秀美羞怯;春天是我们用汗水、勤劳和智慧栽种的一茬茬的希望、梦幻和理想。
热爱春天,播种春天,采撷春天吧!用我们的言传身教去呵护春天,关心春天;用我们的心血精力去编织春天,灌溉春天。
呵护关心春天的风吟鸟啼柳绿花红,编织灌溉春天的田园风光妖娆风情,让春天常驻我们身边,永驻我们心灵深处的爱心家园。
8.这两个文段在体裁上都属于,但在表达方式上,【甲】文侧重
于,【乙】文侧重于。
(3分)
9.【甲】【乙】两文段抒发了同样的情感,但【乙】文还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2分)
10.【乙】文的第2自然段依次描绘了、、、四幅图景。
(2分)
11.请赏析【甲】文中“小草偷偷
..地从土里钻出来”和【乙】文中“春天是种子
破土而出时拱动
..的力”两句话里加点词的意思和作用。
(2分)
12.【乙】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春天”还蕴含着另一种意思,请加以辨析说明。
(2分)
(二)从春天出发(12分)
丁立梅
①风,暖起来了;云,轻起来了。
雨也变得轻盈,像温柔的手指,抚到哪里,哪里就绿了。
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奇妙就在这里。
你追着一片绿色去,那些毛绒绒的绿,多像雏鸡身上的毛啊。
可是,等你到了近前,突然发现,它不见了。
你一抬眼,却又看见它在远处绿着,一堆儿一堆儿的,冲你挤眉弄眼。
春天的绿,原是个调皮的小伙伴,在跟你捉迷藏呢,而你知道,春天,真的来了。
②那么,我们出发吧,从春天出发。
③先去问候
..一下河边的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真的是这样啊,你须微仰了头,看它们在春风里舞蹁跹,毫无疑问,柳是春天最美的使者,它一抬胳膊,燕子飞来了,它一扭腰肢,光秃秃的枝条上,就爬满翠色的希望。
采下一枝柳吧,装进我们的行囊,在春天,我们学会收藏希望。
④去问候一些花儿。
桃花、梨花、菜花,它们偷了春天的颜料,把自己装扮得鲜艳明媚。
粉红,莹白,鹅黄,晃花人们的眼。
河边的小野花们,也不让春天,它们在春风里,争相张开了笑脸,星星点点。
它们没有桃花的艳,没有梨花的白,没有菜
花的恢宏,可是,它们也一样开出生命的美丽。
万紫千红总是春呢,它们一样是春的主人。
摘下一朵小野花吧,装进我们的行囊,在春天,我们学会收藏美丽。
⑤去问候一些小生灵。
蜜蜂、蝴蝶、蟋蟀、蚂蚱……一个冬天过去了,它们过得好吗?侧耳倾听,我们会听到它们拨动泥土的声音,它们就要出来了,带着它们的歌声。
那好,就让我们静静坐一会吧,坐在小河边,坐在山坡旁,或者,就坐在一棵树下,等待着那些歌声响起,那些来自大自然的声音,美妙,纯洁,是天籁之音。
用心记下那些旋律吧、放进我们的行囊,在春天,我们学会收藏歌声。
⑥去问候飘荡的春风。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其实,它何止是吹在手中?它是吹在心里面。
于是,草绿了,花开了,人的脸上,荡起微笑。
严冬终于过去了,所有的生命,在春风里欣欣向荣。
请与春风相握吧,在春天,我们学会感恩与珍惜。
⑦去问候一些种子。
葵花,玉米,棉花……那些香香的种子,它们的身体里,积蓄着阳光和梦想。
泥土的怀抱,已变得湿润柔软,它们迫不及待地扑进泥土里,那里,很快会生长出一片葳蕤(wēi ruí)。
而到了夏秋,会有果实累累的喜悦。
⑧只有在春天种下梦想,才能在夏秋收获。
那么,让我们学会播种吧,在春天,跟着一粒种子一起成长。
13.第②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我们出发”去哪里?(3分)
14.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
毫无疑问,柳是春天最美的使者,它一抬胳膊,燕子飞来了,它一扭腰肢,光秃秃的枝条上,就爬满翠色的希望。
15.第⑤段中,“就让我们静静坐一会吧,坐在小河边,坐在山坡旁,或者,就坐在一棵树下”。
假如你在那里静静地坐,会想什么呢?请结合文段展开想象,把你的心理活动描写出来。
(40字以内)(4分)
16.作者在文章结尾说“让我们学会播种吧,在春天,跟着一粒种子一起成长”,这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3分)
(三)听雨(12分)
季羡林
①从一大早就下起雨来。
下雨,本来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这是春雨,俗话说:“春雨贵似油。
”而且又在罕见的大旱之中,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
②“润物细无声”,春雨本来是声音极小极小的,小到了“无”的程度。
但是,我现在坐在隔成了一间小房子的阳台上,顶上有块大铁皮。
楼上滴下来的檐溜就打在这铁皮上,打出声音来,于是就不“细无声”了。
按常理说,我坐在那里,同一种死文字拼命,本来应该需要极静极静的环境,极静极静的心情,才能安下心来,进入角色,来解读这天书般的玩意儿。
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是必欲去之而后快的。
③然而,事实却正相反。
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此时有声胜无声,我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
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断时续。
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
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
死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
我平生很少有这样的精神境界,更难为外人道也。
④在中国,听雨本来是雅人的事。
我虽然自认还不是完全的俗人,但能否就算是雅人,却还很难说。
我大概是介乎雅俗之间的一种动物吧。
中国古代诗词中,关于听雨的作品是颇有一些的。
最有名的一首听雨的词当然是宋朝蒋捷的《虞美人》,词不长,我索性抄它一下: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
天明。
⑤蒋捷听雨时的心情,是颇为复杂的。
他是用听雨这一件事来概括自己的一生的,从少年、壮年一直到老年,达到了“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
而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鬓边早已不是“星星也”,顶上已是“童山濯濯”了。
要讲达到“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我很有资格。
我已经能够“纵浪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了。
⑥可我为什么今天听雨竟兴高采烈呢?这里面并没有多少雅味,我在这里完
全是一个“俗人”。
我想到的主要是麦子,是那辽阔原野上的青青的麦苗。
我生在乡下,虽然六岁就离开,谈不上干什么农活,但是我拾过麦子,捡过豆子,割过青草,劈过高粱叶。
我血管里流的是农民的血,一直到今天垂暮之年,毕生对农民和农村怀着深厚的感情。
农民最高希望是多打粮食。
天一旱,就威胁着庄稼的成长。
即使我长期住在城里,下雨一少,我就望云霓,自谓焦急之情,决不下于农民。
北方春天,十年九旱。
今年似乎又旱得邪性。
我天天听天气预报,时时观察天上的云气。
忧心如焚,徒唤奈何。
在梦中也看到的是细雨。
⑦今天早晨,我的梦竟实现了。
我坐在这长宽不过几尺的阳台上,听到头顶上的雨声,不禁神驰千里,心旷神怡。
麦田里,每一个叶片都仿佛张开了小嘴,尽情地
吮吸着甜甜的雨滴,有如天降甘露,本来有点黄萎的,现在变青了。
本来是青的,现在更青了。
宇宙间凭空添了一片温馨,一片祥和。
⑧我的心又收了回来,收回到了燕园,收回到了我楼旁的小山上,收回到了门前的荷塘内。
我最爱的二月兰正在开着花。
它们拼命从泥土中挣扎出来。
在荷塘中,冬眠刚醒的荷花,正准备力量向水面冲击。
⑨我的心又收近了一层,收到了这个阳台上,收到了自己的脑子里,头顶上叮当如故,我的心情怡悦有加。
但我时时担心,它会突然停下来。
我潜心默祷,祝愿雨声长久响下去,响下去,久久不停。
17.作者为什么说“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18.文章引用了蒋捷的《虞美人》一词,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2分)
19.第⑥段中“这里面并没有多少雅味,我在这里完全是一个‘俗人’”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2分)
20.作为一代大儒,季羡林先生身上有着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的哪些特点?结合全文简要回答。
(4分)
(四)垃圾分类(9分)
材料一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天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
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蔓延。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
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
源得到重复利用,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
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
有效果。
材料二
(摘编自《垃圾变资源!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 新华网)
材料三笔者所在的小区,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表示出应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
可是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一扔了之。
问及原因时,有人说:“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
这种现象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
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
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
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
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
但是,这一方案即使再科学合理,如果缺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也难以由蓝图变为现实。
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
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
垃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本责任,责无旁贷。
当然,各地政府同样不能以“居民没有分类”“缺乏资金”等理由拖延、观望,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垃圾处理设施的进步,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
重要的是,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的“门前雪”打扫干净吧!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形成合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垃圾分类前景可期。
(摘编自刘毅《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
《人民日报》) 21.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3分)
22.分别概括材料一、材料二的主要信息。
(3分)
23.下列关于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大多数民众都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而50.9%的民众“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
B.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吻合,基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的都是少数。
C.有些居民不是缺乏垃圾分类意识,而是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挫伤了他们分类的积极性。
D.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是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因。
(五)观沧海(6分)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25.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领
全篇。
B.“水何澹澹”描写了大海的近景,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
C.“洪波涌起”中的“涌”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D.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三、综合性学习(10分)
巍巍凤凰山,依依湘江河,承载着遵义大地厚重的历史与文化,孕育出淳朴的民风和民俗。
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遵义,了解遵义,文学社举行了“美丽遵义”的宣传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到这项活动中去吧!
26.(1)舌尖上的美味(2分)
遵义美食品种丰富,历史悠久。
下面两句是用来赞美遵义美食的,请你运用对偶知识写一写下句。
上句:羊肉粉传千年八方享誉
下句:
(2)视觉上的仙境(4分)
遵义大地美景无数,令人流连忘返。
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一处你熟悉的遵义景点。
(要求:抓住景物主要特点进行描绘,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
(3)遵义旅游节将于4月25日召开,想邀请拳击冠军邹市明担任嘉宾,为旅游节开幕式剪彩,请你以旅游节筹备组的名义写一封邀请函。
(4分)
四、作文(60分)
27.根据下面的题目和要求写一篇文章。
(书写5分,作文55分)
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欢笑,有感动,当然也会有泪水,有悲伤……这
些都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体验,一点一滴都是生命中宝贵的财富。
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有什么经历让你深受触动,难以忘怀?回忆一下,把它写下来。
要求:①请任选一个方面,自拟题目;②不少于500字。
第一单元检测卷
1.A B项,“惊慌失错”应为“惊慌失措”;C项,粗犷,“淅淅历历”应为“淅淅沥沥”;D项,“咄”应读作duō。
2.D D项,“怪诞不经”指言语奇怪荒唐,不合常理。
用于此处,不合语境。
3.A A项,“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4.D
5.D A项,缺少主语,可删去“通过”或“使”。
B项,不合逻辑,可删去“不”。
C项,“增强低碳生活方式”搭配不当,应是“增强……意识”或“培养……的生活方式”。
6.D A项,“垂询”中的“垂”为敬语,此处不合语境。
B项,不符合说话者的身份及所处的场合,可改为“我能帮助您吗,先生?”C项,语体色彩不当,“不要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枪的”是口语化的表达,不适合用于新闻发布会这种正式场合。
7.①东临碣石②断肠人在天涯③杨花落尽子规啼④风正一帆悬⑤歌以咏志⑥归雁洛阳边⑦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⑧水何澹澹山岛竦峙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8.抒情散文描写议论
9.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热爱生活的人才会珍惜春天,用心血精力去编织春天,灌溉春天。
10.田畴春意河畔春光天空春景果园春色
11.【甲】文中的“偷偷”形容小草在人们不知不觉中长出地面;【乙】文中的“拱动”形容春天是种子萌发的动力。
12.生活中美好的事物。
13.承上启下,从上文的“春天来了”到下文的“去探访春天”的自然过渡。
去寻访探访春天。
14.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柳的优美姿态,同时在它身上,我们发现了新生的希望。
15.(示例)那些风声、鸟鸣声、花儿开放的声音、种子从泥土里拔节的声音是多么悠扬动听。
16.(示例)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只有在春天播下种子,才能在秋天有所收获。
人生亦如此,只有今朝播种梦想,再经过汗水的浇灌与艰辛的努力,才能收获人生的硕果。
17.从常理角度看,作者研究学问、写作文章需要安静的环境,雨声应该是讨厌的;为下文写作者听雨不烦反乐做铺垫,通过对比突出作者听雨的快乐。
18.作者与蒋捷两人年龄不同,听雨的心境也不同。
蒋捷是中年听雨就谈“悲欢离合总无情”,作者已到望九之年听雨却“兴高采烈”。
通过对比,突出作者听雨的喜悦,表现他心系农民(或“关注民生”等)的情怀。
19.作者听雨并不是像古代文人那样追求雅致(或借雨抒发个人情感),而是为麦田久旱后喜逢甘霖感到高兴,他想到的是“俗事”。
20.(示例)①作者关注民生,心系农民,心忧天下,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②老当益壮,年近九旬还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有着高尚的精神追求;③对景物之美和人生之美有着细腻的感受。
(任选两点)
21.①从居民来说,要提高认识,掌握分类方法,养成良好习惯;②从政府来说,要
完善处理设施,建立配套系统,制定奖惩措施。
22.材料一揭示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材料二对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情况作了统计,分析了垃圾分类难以有效推进的原因并提出破解之道。
23.D 根据“材料三”“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的说法可知,D项说法错误。
24.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或表达了诗人宏伟的政治抱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
或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开阔胸襟、宏大的抱负。
)
25.B B项,“描写了大海的近景”理解错误,应为“描写了大海的远景”。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轮廓。
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
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26.(1)鸡蛋糕烩百味四海闻名
(2)(示例一)赤水十丈洞瀑布:峡谷间的泉流飞湍急下,或冲砸在突兀的崖石上,
或跌落在探幽的碧潭间,或激荡在险峻的大峡谷中,发出一阵阵高高低低的不同
爆鸣声。
(示例二)凤凰山:山上烟雾缭绕,宛如一个披着轻纱的仙女翩翩而至。
古朴的宝塔在袅袅的仙雾中,若隐若现。
沉沉的暮霭中,微风传来悠远的钟声,让人不由得想起常建的诗句“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