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八校联盟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5届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八校联盟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向一定质量的AgNO3、Fe(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agZn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称量,所得质量仍为a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滤液一定呈无色B.滤液中一定含Fe(NO3)2和Zn(NO3)2
C.滤渣中一定含Fe D.滤渣滴加稀盐酸一定无气泡产生
2.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滴加液体
B.熄灭酒精灯
C.取用固体药品
D.氧气验满
3.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
C.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D.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4.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选项归类内容
A 金属材料黄金、硬铝、不锈钢
B 常见单质氦气、氨气、液态氧
C 磨砂仪器滴瓶、烧杯、广口瓶
D 可燃气体氢气、氧气、天然气A.A B.B C.C D.D 5.下列微粒符号中,对“2”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
A.2Cu中的“2”表示2个铜元素
B.Fe2+中的“2”表示每个亚铁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
C.H2S中的“2”表示1个硫化氢分子中含有2个硫原子
D.-2
Al(SO)中化学式上方的“2”表示硫元素为-2价
4
23
6.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Na+和Al3+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B.第二周期的三种元素都属于金属元素
C.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等于其原子的电子层数
D.Li与Na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7.燃烧前常将汽油(含C8H18等)喷成雾状,可以
A.减少O2消耗量B.增大汽油与空气的接触面
C.减少CO2生成量D.使C8H18等分子变得更小
8.下列化学用语所表达的意义正确的是( )
A.Al3+——铝离子B.2K——2个钾元素
C.F2——2个氟原子D.2SO3——3个二氧化硫分子
9.小林从冰箱里拿出冰冻的饮料,用干布擦净瓶外壁的水,放置于桌面片刻,发现瓶外壁又挂满水珠,这说明空气中有()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
10.向如图装置的试管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是()
A.硝酸铵
B.氯化钠
C.氢氧化钠
D.冰块
11.水的状态除了气态、液态和固态外,还有玻璃态,它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的-108℃时形成的。

玻璃态水无固定形状,不存在晶体结构,且密度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

有关玻璃态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化学性质与普通水不同,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B.它的一个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C.分子间的间隔比普通水大
D.分子不再运动
12.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2H4),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8H2C2H4+4H2O+2H2 B.二氧化碳和乙烯均属于氧化物
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数目均不变D.该反应中氢气过量
13.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到含有Cu(NO3)2和AgNO3的废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滤渣中一定含有Ag和Cu,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
B.滤渣中一定不含Fe,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和Cu(NO3)2
C.滤渣中一定含有Ag,滤液中可能含有Cu(NO3)2和AgNO3
D.滤渣中一定含有Ag和Cu,滤液中可能含有Cu(NO3)2和AgNO3
14.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B.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15.次氯酸(HC1O)是一种强氧化性物质,可以用来消毒杀菌,下列有关次氯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氧化物B.氢、氯、氧三种元素质量比是1:35.5:16
C.氯元素化合价为-1 D.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6.实验室部分装置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KMnO4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图1的字母编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装置C收集氧气时,当观察到X_______(填仪器名称)的水排完以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X的口,移出水槽,正放在桌子上。

停止加热时,先要把________,然后熄灭酒精灯。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2时,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填图1的字母编号)。

(3)按图2操作步骤进行实验
①取块状木炭时,应先把瓶塞____________,然后用_________(填一种仪器的名称)取出。

②能说明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生成物为二氧化碳的现象是_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17.(8分)食醋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它的主要成分是乙酸,乙酸分子的模型如图所示,其中“”代表一个碳原子,“”代表一个氢原子,“”代表一个氧原子,请计算:
(1)乙酸分子中的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_。

(2)乙酸中酸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18.(8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早在西汉时期《淮南万毕术》一书中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这是我国现代“湿法炼铜”的先驱。

某工厂利用此原理处理含硫酸铜的废液回收金属铜时,向1000kg的废液中加入足量的铁粉,得到金属铜64kg。

(1)计算废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步骤)
(2)废旧金属很可能会造成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回收废旧金属的意义有利于金属资源的再利用,还有利于什么(写一条即可)?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19.(8分)铁、铜和银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三种金属。

(1)若要证明铁、铜和银的活动性顺序,需要进行的实验有____(填序号)。

A 将铁片放入盐酸中
B 将铜片放入盐酸中
C 将铁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D 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2)下列铁制品的用途中,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____(填字母)。

(3)汽车表面喷漆不仅美观,而且可有效防止铁与____和____接触而生锈。

(4)氧化铁是一种红褐色的固体粉末,请据图回答问题(X、E为不同物质)。

①写出气体X与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②Y溶液中含有的物质为____(写出一种组合即可).
③写出生成紫红色固体C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C
【分析】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银和硝酸亚铁混合溶液中加ag锌粉,可能发生的反应为:①Zn+2AgNO3=Zn(NO3)2+2Ag,②Zn+Fe(NO3)2=Zn(NO3)2+Fe。

反应①中固体质量增加,反应②中固体质量小,由于反应前后固体质量不变,因此两个反应一定都发生。

【详解】A、根据金属和金属盐溶液的优先置换原理,Zn先置换出Ag,再与硝酸亚铁反应置换出Fe,因此无法确定锌和硝酸亚铁是否完全反应,故滤液不一定呈无色,选项A错误;
B、滤液中定含有硝酸锌,可能含有硝酸亚铁,选项B错误;
C、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铁,可能有锌,选项C正确;
D、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铁,可能有锌,因此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选项D错误。

故选C。

【点睛】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在氢元素前面的金属能将氢元素从稀硫酸或盐酸中置换出来;除钾、钙、钠外,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将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而且活动性最强的优先置换活动性最弱的金属。

2、D
【详解】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
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熄灭酒精灯的方法:不可用嘴吹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实验室中的药品可能有毒或有腐蚀性,不能用手接触,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熄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符合题意,故选D。

3、B
【详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符合题意;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符合题意;
C、碳在空气中燃烧,红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不符合题意;
D、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只能发生红热现象,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A
【详解】A、黄金、硬铝、不锈钢都属于金属材料,归类正确;
B、氨气不属于单质,归类错误;
C、烧杯不属于磨砂仪器,归类错误;
D、氧气不属于可燃气体,归类错误。

故选A。

5、B
【详解】A. 2Cu中的“2”表示2个铜原子,选项错误;
B. Fe2+中的“2”表示每个亚铁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选项正确;
C. H2S中的“2”表示1个硫化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选项错误;
D. -2
Al(SO)中化学式上方的“2”表示硫酸根的化合价为-2价,选项错误,故选B。

4
23
【点睛】
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
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数目;
元素符号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
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带的电荷的数目;
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某原子的数目;
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数目。

6、B
【详解】A. Na+核外电子排布为,Al3+核外电子排布为,核外电子排布相同,说法正确;
B. 第二周期的锂和铍属于金属元素,硼属于非金属元素,说法错误;
C. 原子有几个电子层数,则该元素位于第几周期,说法正确;
D. 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Li原子与N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说法正确。

故选:B。

7、B
【详解】燃烧前常将汽油(含C8H18等)喷成雾状可以增加汽油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汽油充分燃烧。

故选B。

8、A
【解析】A、离子的表示方法是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Al3+可表示铝离子,正确;B、原子的表示方法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K可表示2个钾原子,元素只讲种类不论个数,错误;C、F2可表示1个氟分子,1个氟分子中含有2个氟原子,错误;D、分子的表示方法是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SO3可表示2个三氧化硫分子,不是表示3个二氧化硫分子,错误。

故选A。

9、D
【解析】试题分析:为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结为小水珠,该现象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考点:空气的组成
10、C
【分析】向如图装置的试管中加入某种物质后,装置内压强变大,U形管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
【详解】A、硝酸铵遇水吸热,装置内温度降低,压强变小;故选项错误;
B、氯化钠遇水没有明显的吸放热现象,装置内的温度不变,压强不变;故选项错误;
C、氢氧化钠遇水放热,装置内温度升高,压强变大;故选项正确;
D、冰块遇水开始缓慢熔化,需要吸热,装置内温度降低,压强变小;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1、B
【详解】A、“玻璃态水”与水都是有水分子构成,分子相同,物质的化学性质相同,故错误;
B、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故正确;
C、“玻璃态水”密度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则分子间的间隔和普通水相同,故错误.
D 、分子在各种状态下都会运动,故错误;
故选:B 。

12、D
【解析】据微观示意图可知:CO 2和H 2在条件下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C 2H 4)和水,配平即可,故其化学方程式为:2CO 2+6H 2C 2H 4+4H 2O ,因此:A 、由上述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 2+6H 2C 2H 4+4H 2O ,错误;B 、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乙烯不含有氧元素,不是氧化物,错误;C 、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数目均发生了变化,错误;D 、由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可知,该反应中氢气有剩余,正确。

故选D 。

点睛:解题中将微观示意图转化为化学方程式,能解题变得简洁、方便。

13、C
【详解】向含有Cu(NO 3)2和AgNO 3的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由于金属的活泼性是铁>铜>银。

则铁粉首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硝酸银全部参加反应后硝酸铜与铁反应。

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没有Fe ,一定有Ag ,可能有Cu .滤液中一定有Fe(NO 3)2,可能含有AgNO 3、Cu(NO 3)2,故选C 。

14、D
【详解】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没有雾,不符合题意;
B. 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不符合题意;
C.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不符合题意;
D.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符合题意;
故选:D
15、B
【分析】根据次氯酸的化学式HC1O 分析,选择正确的说法。

【详解】A 、次氯酸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B 、氢、氯、氧三种元素质量比是1:35.5:16,符合题意;
C 、设氯元素化合价为X ,利用正负化合价为0列式:+1+X-2=0 ,X=+1,不符合题意;
D 、次氯酸由氢、氯、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6、A 42422Δ2KMnO K MnO +MnO +O ↑ 集气瓶 导管撤离水槽 BE 倒放在桌面上 镊子或坩埚钳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1)实验室用4KMnO 制取氧气,加热高锰酸钾固体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选择固固加热型发生装
置,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2422Δ2KMnO K MnO +MnO +O ↑。

用装置C 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观察到X 集气瓶的水排完以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X 的口,移出水槽,正放在桌子上。

停止加热时,先要把导管撤离水槽,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发生倒吸造成试管炸裂。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 2时,选择固液不加热型发生装置,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溶于水且与水反应,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装置,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BE 。

(3)按图2操作步骤进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①取块状木炭时,应先把瓶塞倒放在桌面上,然后用镊子或坩埚钳取出。

②能说明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生成物为二氧化碳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17、 (1)1:2:1;(2)40%
【分析】根据图可知,乙酸的化学式为C 2H 4O 2。

【详解】(1)乙酸(化学式为C 2H 4O 2)分子中的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2:4:2=1:2:1;
(2)乙酸(化学式为C 2H 4O 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2122+14+162
⨯⨯⨯⨯×100%=40%。

18、16%;保护环境 (合理即可)
【分析】本题是利用含硫酸铜的废液制取金属铜的相关计算,先用金属铜64kg 应用反应方程式求出硫酸铜的质量,再求出废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

【详解】(1)解:设废液中CuSO 4质量为X .
44
Fe+CuSO =Cu +FeSO 16064
X 64kg 160X =6464kg
X=160kg 废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160kg 100%16%1000kg
⨯= 答:废液中CuSO 4质量分数为16%。

(2)废旧金属很可能会造成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回收废旧金属的意义有利于保护环境。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19、ABD B 氧气水Fe2O3+3CO 高温
2Fe+3CO2稀硫酸和硫酸铜Fe+CuSO4=FeSO4+Cu
【详解】(1)要证明铁、铜和银的活动性顺序,需要进行的实验有
A、将铁片放入盐酸中,能产生氢气,说明:Fe>H;故选项正确;
B、将铜片放入盐酸中,不能产生氢气,说明H>Cu;故选项正确;
C、将铁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属于多余操作;故选项错误;
D、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能发生置换反应,说明:Cu>Ag;故选项正确;故选:ABD。

(2)
A、铁锤,利用其硬度大的性质;故选项错误;
B、铁锅,利用其导热性好的性质;故选项正确;
C、铁丝,利用其延展性;故选项错误;
D、水龙头,利用其抗腐蚀性;故选项错误;
故选:B。

(3)汽车表面喷漆不仅美观,而且可有效防止铁与氧气和水接触而生锈。

(4)氧化铁是一种红褐色的固体粉末,
①写出气体X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Fe2O3+3CO 高温
2Fe+3CO2
②A是二氧化碳,B是金属铁,铁与Y溶液反应产生紫红色固体C,则C是铜;浅绿色溶液中含有亚铁离子,无色气体是氢气;所以Fe+CuSO4=FeSO4+Cu,铁与稀硫酸反应原理:Fe+H2SO4=FeSO4+H2↑;Y溶液中含有的物质可以为:稀硫酸和硫酸铜;
③写出铁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紫红色固体C的化学方程式:Fe+CuSO4=FeSO4+C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