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水”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中的“水”趣
作者:赵丹
来源:《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2012年第08期
提到水,大家的头脑中一定会浮现出很多的画面:或水波映月,宁静致远;或一泻千里,气势恢弘;或滚滚东流,一去不返;或潺潺细流,柔肠千回……可无论怎么想象都很难与语文教学联系起来,但细细想来这其中的共性很多,“水”可以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很多的启示。

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宋代朱熹原先用这句话是想说明读书人不断地读书学习,加强修养。

引申到我们的课堂教学,可以理解为要让我们的学生爱上语文课,就要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时常保持鲜活。

一个富有新思想的语文老师是铁定会受到学生的喜欢。

试想,教者的深厚文化底蕴,准确流畅的教学语言,清新自然的教学方法,怎能不打动学生的心灵,怎能不使他们爱上语文老师,爱上语文课?我想提升自己的素质最基本的方法就是经常阅读。

阅读有很多途径,上网、读报、读刊……阅读还可以分为读文,读图。

我始终钟情于那种平心静气地读那些黑白文字,我想这也是我们阅读学习的最有效的方法。

从阅读中去感知文章中先进理念,学习专家们的最新设计。

在吸取他人经验的基础之上,多做反思,并学会创造性的运用,用最新的理念去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

二、滴水为何穿巨石在于日积月累也
当一滴水穿透坚石的瞬间,我们会惊叹于这滴水的巨大能量,会把所有的功绩都记录在这不凡的一滴水身上。

其实我们错了,我们应该更多地想到那前面一滴、十滴……千万滴水珠的功劳。

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学生能否在那关键的一两次考试中考出理想的成绩,根本就不在于考前的那几天我们怎么去复习。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平时的教学的重要性。

就比如怎样让学生写出优秀的考场作文,我们总不能等拿到考卷后指导吧。

平日里,就让他们加强词句的积累。

在语境中做积累,在文中积累段,在段中积累句,在句中积累词。

并鼓励他们在自己的作文中适当运用。

每成功地运用一处都会给他们画出来,并在综合等第中写明是几处,如“优
+4”,在讲评作文时适当地交流,长期训练的结果是他们知道怎样做积累,怎样用好词佳句,怎样写作文了。

三、云雾雨露冰霜雪万变不离其中“水”
我们都知道水有三态变化,它可以变化成不同的形态,也正是因为水的多变,才有它的多姿。

那白云悠悠、轻雾漫漫、细雨蒙蒙、晨露点点、坚冰连连、浓霜片片、飞雪飘飘,无不让我们联想联翩,甚至诗性大发。

这样的情境远比“水”这一个字给我们带来的联想多。

语文课堂上,我们也可以不时地变换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快意地学习语文,让思绪诗意地停歇在语文文字的背后,感受不同的境界。

如理解“远芳侵古道,凄凄满别情”的诗句境界时,光看词句上理解很难真正读懂,这时不妨采用想象这种形式,让学生根据诗的整体意境,联系自己的已有经验,然后在心里面用语言描述出来,完全想好后再睁开眼睛,接下来再让他们站起来说,最后再评议一下谁的想象可能更接近于原意。

四、水至清则无鱼
古语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

我们都知道养鱼的水如果过于清了,就缺少了鱼儿生存必需的物质,鱼儿会越养越小,越来越没有生气,最后就死亡了。

不如加点水草,来块鹅卵石,让鱼儿有栖身之所,藏身之地,还可以放个漂浮物,让鱼儿嬉戏玩耍,或者干脆就把鱼放到广阔的大海里去。

我们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会明显地感受到学生的疲惫,他们疲于应对的神态会让我们的教学兴趣全无。

我们做老师的要善于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学生在每篇课文的学习后,究竟得到了什么?我们的学生是否接受了纯语文知识的内容太多了,而弱化了语文素养的培养。

学生很难有自觉学习语文的行为。

就拿作文教学来说吧!在我的思想观念里,我认为学生的语文素养更多地体现在作文上,那怎样让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提高?我认为仅凭每周的一两节作文指导课肯定不行。

那种纯作文课堂就像那至清的鱼塘,我们的孩子在那样有任务感的环境下是写不好作文的,而且会很容易产生一种厌写的情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