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二章第三节教学课件共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热直至大试管中的液体不 再分层为止。
思考:如何检验产物呢? C2H5—Br + NaOH 水→△ C2H5-OH + NaBr
C2H5—Br + NaOH 水→△ C2H5-OH + NaBr
(1)Br变成Br-的检验步骤:
①取水解后上层清液少许加入过量稀硝酸酸化; 目的:中和过量的NaOH,防止生成Ag2O褐
P215、第2题
(1)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有_①__②___③__④__⑤___⑥____(填序号, 下同),其中能生成二元醇的有___②_____。 (2)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有_②___③__⑤__。 (3)发生消去反应能生成炔烃的有___②_____。
4、卤代烃的 获取方法
(1).取代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 如乙烷与 Cl2:C__H_3C__H_3_+__C_l2_―_― 光__→__C_H_3_C_H;2Cl+HCl
色沉淀,影响X-的检验。
②再加入硝酸银溶液,可观察到有淡黄色沉淀 生成。 AgNO3 + NaBr = AgBr↓+ NaNO3
(2)检验产物有乙醇的方法:
核磁共振氢谱: 有3个峰,峰面积比为1:2:3
归纳:证明卤代烃中存在卤素原子的步骤P215
①
RX
NaOH水 溶液,△
R-OH ② NaX 过量 NaOH HNO3
消去反应
反应物
CH3CH2Br
CH3CH2Br
反应条件 NaOH水溶液,加热 NaOH醇溶液,加热
生成物 CH3CH2OH、NaBr CH2=CH2、NaBr、H2O 结论 溴乙烷在不同的条件下发生不同类型的反应
卤代烃反应规律:无醇生醇,有醇生烯(炔)
ROH
NaOH/水 △
R—X
NaOH/醇 △
不饱和烃
催化剂
CH3CH2CH2Br
CH≡CH+HCl ―― △→ CH2===CHCl
卤代烃的桥梁作用P215,216
P215、第3题
消去反应
CH3CHCH3
CH2=CHCH3
Cl
加成反应
CH2–CHCH3 取代反应 CH2–CHCH3
OH OH
Br Br
P215、第4题
【归纳总结】 卤代烃在有机合成中的作用 1.联系烃和烃的衍生物的桥梁
R-OH NaX NaNO3
③
AgNO3 溶液
有沉淀产生
白色------X是Cl 浅黄色------X是Br 黄色------X是I
稀 HNO3 作用:中和过量的NaOH,防止生成
Ag2O褐色沉淀,影响Xˉ的检验。
如何设计实验使溴乙烷的消去反应发生?
液液加热型装置:溴乙烷、NaOH乙醇溶液混合加热
R—CHX—CH2X+2NaOH―H△―2O→
R—CH—CH2OH + 2NaX OH
注意:①水解条件:强碱的水溶液;加热 ②水解生成醇和卤化钠
(2) 消去反应
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
βα
1、碳原子数≥2,即有β碳;
CH3CH2Br
2、与卤素原子相连的碳的邻位碳上有氢原子,
即β碳上有氢原子。
3、反应条件:强碱的醇溶液;加热。
•
4.通过了解建国以来文学艺术事业的 蓬勃发 展,使 学生受 到爱国 主义情 感和传 统美德 的熏陶 ,培养 学生热 爱社会 主义祖 国的思 想情感 。
•
5.通过对宋词、绘画、书法艺术作品 的鉴赏 ,培养 学生的 审美感 ,提高 学生的 鉴赏力 。充分 利用多 媒体的 教学手 段创设 图文情 境,加 强课堂 的热烈 气氛和 教学的 直观性 ,给学 生提供 一个良 好的教 学情境 。
苯与 Br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2H5OH 与 HBr:__________________。
△ CH3CH2OH+HBr――→C2H5Br+H2O4、卤代烃的 获取方法(2).不饱和烃的加成反应
CH2=CH2+HBr
催化剂
△
CH3CH2Br
。
CH2===CHCH3+Br2―→CH2BrCHBrCH3
。
4.进行官能团的保护。如: 在氧化 CH2=CHCH2OH 的羟基时,碳碳双键易被氧
化,常采用下列方法保护:
CH2=CHCH2OH ―H―B→r
―氧―化→
①N―a―O②H―H/―醇 +→,△ CH=CH—COOH
P42 科学探究: 液液加热型装置:溴乙烷、NaOH水溶液混
合加热 ▪实验步骤:
▪将溴乙烷和氢氧化钠溶液按 一定的比例充分混合,观察。
卤代烃
1、卤代烃: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
后所得到的一类烃的衍生物。
卤代烃的通式:R-X (X:卤素) 饱和一卤代烃:CnH2n+1X
2、物理性质
对环境的影响:氟氯烃在大气平流层中会破
坏臭氧层,是造成臭氧空洞的主要原因。
3、化学性质 (1)水解反应
R—X+NaOH―H△―2O→_R__—__O_H__+__N__a_X__
•
6.本节课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输渠道 ,而让 学生学 会欣赏 历史上 出现的 文学作 品,通 过形式 多样的 活动、 合作和 探究等 多种方 法与途 经,实 现历史 学习三 维目标 ,从历 史的角 度来赏 析中国 古代的 文化。
•
7.我的教学设计正是基于此基本理念 之上设 计的。 另外, 本课设 计能充 分利用 信息技 术,巧 妙把多 媒体技 术与教 学内容 融合起 来,极 大地提 高了课 堂教学 效率, 也能实 现课堂 与课外 的完美 结合, 真正为 学生的 终身学 习与发 展打下 良好的 基础。
怎样检验生成产物有乙烯?
1.生成的气体通入高锰
酸钾溶液前要先通入盛
水的试管?
KMnO4(H+)
除去乙烯中的乙醇蒸 气,防止乙醇与KMnO4溶 液反应褪色而干扰实验。
2.还可以用什么方法鉴别乙烯,此时有必要先将 气体先通入水中吗? 溴水 ;不用。
P215、第1题
A.四种物质中分别加入氯水,均有红棕色液体生成 B.四种物质中加入NaOH溶液共热,然后加入稀硝酸 呈酸性,再滴入AgNO3 溶液,均有沉淀生成 C.四种物质中加入NaOH的醇溶液共热,然后加入稀 硝酸呈酸性,再滴入 AgNO3溶液,均有沉淀生成 D.乙发生消去反应得到两种烯烃
•
1.通过归纳新中国建立以来文艺事业 的发展 和成就 ,培养 学生从 文艺现 象中领 悟历史 的能力 ;
•
2.通过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文艺事业 发展的 原因、 党的十 一届三 中全会 以来文 艺园地 出现繁 荣局面 的原因 ,培养 学生正 确认识 和说明 问题、 分析问 题的能 力;
•
3.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艺 术修养 ,以及 对我国 社会主 义时期 文学艺 术作品 的鉴赏 能力。
R – CH2– CH2– X+NaOH
醇 △
R – CH = CH2+NaX+H2O
+ 2NaOH 醇 △
CH CH + 2NaX+2H2O
当与卤素相连的碳原子有两个邻位碳,且碳原子
上均带有氢原子时,发生消去反应可能生成不同 的产物。例如:
3、化学性质 溴乙烷的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
水解(取代)反应
如:
―C―光l2→
N―aO―H→/水
―O―2→醛和羧酸。 Cu
2.改变官能团的个数。如 CH3CH2Br醇―Na―,O→△H CH2===CH2―B―r→2 CH2BrCH2Br。
3.改变官能团的位置。如: CH2BrCH2CH2CH3醇―Na―,O→△H CH2===CHCH2CH3
―H―B→r
思考:如何检验产物呢? C2H5—Br + NaOH 水→△ C2H5-OH + NaBr
C2H5—Br + NaOH 水→△ C2H5-OH + NaBr
(1)Br变成Br-的检验步骤:
①取水解后上层清液少许加入过量稀硝酸酸化; 目的:中和过量的NaOH,防止生成Ag2O褐
P215、第2题
(1)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有_①__②___③__④__⑤___⑥____(填序号, 下同),其中能生成二元醇的有___②_____。 (2)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有_②___③__⑤__。 (3)发生消去反应能生成炔烃的有___②_____。
4、卤代烃的 获取方法
(1).取代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 如乙烷与 Cl2:C__H_3C__H_3_+__C_l2_―_― 光__→__C_H_3_C_H;2Cl+HCl
色沉淀,影响X-的检验。
②再加入硝酸银溶液,可观察到有淡黄色沉淀 生成。 AgNO3 + NaBr = AgBr↓+ NaNO3
(2)检验产物有乙醇的方法:
核磁共振氢谱: 有3个峰,峰面积比为1:2:3
归纳:证明卤代烃中存在卤素原子的步骤P215
①
RX
NaOH水 溶液,△
R-OH ② NaX 过量 NaOH HNO3
消去反应
反应物
CH3CH2Br
CH3CH2Br
反应条件 NaOH水溶液,加热 NaOH醇溶液,加热
生成物 CH3CH2OH、NaBr CH2=CH2、NaBr、H2O 结论 溴乙烷在不同的条件下发生不同类型的反应
卤代烃反应规律:无醇生醇,有醇生烯(炔)
ROH
NaOH/水 △
R—X
NaOH/醇 △
不饱和烃
催化剂
CH3CH2CH2Br
CH≡CH+HCl ―― △→ CH2===CHCl
卤代烃的桥梁作用P215,216
P215、第3题
消去反应
CH3CHCH3
CH2=CHCH3
Cl
加成反应
CH2–CHCH3 取代反应 CH2–CHCH3
OH OH
Br Br
P215、第4题
【归纳总结】 卤代烃在有机合成中的作用 1.联系烃和烃的衍生物的桥梁
R-OH NaX NaNO3
③
AgNO3 溶液
有沉淀产生
白色------X是Cl 浅黄色------X是Br 黄色------X是I
稀 HNO3 作用:中和过量的NaOH,防止生成
Ag2O褐色沉淀,影响Xˉ的检验。
如何设计实验使溴乙烷的消去反应发生?
液液加热型装置:溴乙烷、NaOH乙醇溶液混合加热
R—CHX—CH2X+2NaOH―H△―2O→
R—CH—CH2OH + 2NaX OH
注意:①水解条件:强碱的水溶液;加热 ②水解生成醇和卤化钠
(2) 消去反应
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
βα
1、碳原子数≥2,即有β碳;
CH3CH2Br
2、与卤素原子相连的碳的邻位碳上有氢原子,
即β碳上有氢原子。
3、反应条件:强碱的醇溶液;加热。
•
4.通过了解建国以来文学艺术事业的 蓬勃发 展,使 学生受 到爱国 主义情 感和传 统美德 的熏陶 ,培养 学生热 爱社会 主义祖 国的思 想情感 。
•
5.通过对宋词、绘画、书法艺术作品 的鉴赏 ,培养 学生的 审美感 ,提高 学生的 鉴赏力 。充分 利用多 媒体的 教学手 段创设 图文情 境,加 强课堂 的热烈 气氛和 教学的 直观性 ,给学 生提供 一个良 好的教 学情境 。
苯与 Br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2H5OH 与 HBr:__________________。
△ CH3CH2OH+HBr――→C2H5Br+H2O4、卤代烃的 获取方法(2).不饱和烃的加成反应
CH2=CH2+HBr
催化剂
△
CH3CH2Br
。
CH2===CHCH3+Br2―→CH2BrCHBrCH3
。
4.进行官能团的保护。如: 在氧化 CH2=CHCH2OH 的羟基时,碳碳双键易被氧
化,常采用下列方法保护:
CH2=CHCH2OH ―H―B→r
―氧―化→
①N―a―O②H―H/―醇 +→,△ CH=CH—COOH
P42 科学探究: 液液加热型装置:溴乙烷、NaOH水溶液混
合加热 ▪实验步骤:
▪将溴乙烷和氢氧化钠溶液按 一定的比例充分混合,观察。
卤代烃
1、卤代烃: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
后所得到的一类烃的衍生物。
卤代烃的通式:R-X (X:卤素) 饱和一卤代烃:CnH2n+1X
2、物理性质
对环境的影响:氟氯烃在大气平流层中会破
坏臭氧层,是造成臭氧空洞的主要原因。
3、化学性质 (1)水解反应
R—X+NaOH―H△―2O→_R__—__O_H__+__N__a_X__
•
6.本节课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输渠道 ,而让 学生学 会欣赏 历史上 出现的 文学作 品,通 过形式 多样的 活动、 合作和 探究等 多种方 法与途 经,实 现历史 学习三 维目标 ,从历 史的角 度来赏 析中国 古代的 文化。
•
7.我的教学设计正是基于此基本理念 之上设 计的。 另外, 本课设 计能充 分利用 信息技 术,巧 妙把多 媒体技 术与教 学内容 融合起 来,极 大地提 高了课 堂教学 效率, 也能实 现课堂 与课外 的完美 结合, 真正为 学生的 终身学 习与发 展打下 良好的 基础。
怎样检验生成产物有乙烯?
1.生成的气体通入高锰
酸钾溶液前要先通入盛
水的试管?
KMnO4(H+)
除去乙烯中的乙醇蒸 气,防止乙醇与KMnO4溶 液反应褪色而干扰实验。
2.还可以用什么方法鉴别乙烯,此时有必要先将 气体先通入水中吗? 溴水 ;不用。
P215、第1题
A.四种物质中分别加入氯水,均有红棕色液体生成 B.四种物质中加入NaOH溶液共热,然后加入稀硝酸 呈酸性,再滴入AgNO3 溶液,均有沉淀生成 C.四种物质中加入NaOH的醇溶液共热,然后加入稀 硝酸呈酸性,再滴入 AgNO3溶液,均有沉淀生成 D.乙发生消去反应得到两种烯烃
•
1.通过归纳新中国建立以来文艺事业 的发展 和成就 ,培养 学生从 文艺现 象中领 悟历史 的能力 ;
•
2.通过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文艺事业 发展的 原因、 党的十 一届三 中全会 以来文 艺园地 出现繁 荣局面 的原因 ,培养 学生正 确认识 和说明 问题、 分析问 题的能 力;
•
3.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艺 术修养 ,以及 对我国 社会主 义时期 文学艺 术作品 的鉴赏 能力。
R – CH2– CH2– X+NaOH
醇 △
R – CH = CH2+NaX+H2O
+ 2NaOH 醇 △
CH CH + 2NaX+2H2O
当与卤素相连的碳原子有两个邻位碳,且碳原子
上均带有氢原子时,发生消去反应可能生成不同 的产物。例如:
3、化学性质 溴乙烷的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
水解(取代)反应
如:
―C―光l2→
N―aO―H→/水
―O―2→醛和羧酸。 Cu
2.改变官能团的个数。如 CH3CH2Br醇―Na―,O→△H CH2===CH2―B―r→2 CH2BrCH2Br。
3.改变官能团的位置。如: CH2BrCH2CH2CH3醇―Na―,O→△H CH2===CHCH2CH3
―H―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