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
1.下列对《滕王阁序》中有关典故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表明自己怀才不遇,有似屈原和贾谊。

B.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表明自己生不逢时,有对皇帝的怨恨之情。

C.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表明自己虽身处逆境,仍能达观看待。

D.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表明自己不会怨世恨俗而放任自流。

【答案】B
【解析】B项,“有对皇帝的怨恨之情”错,从“非无圣主”的表述可以判断出来。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
2.
诗人艾青以诗歌的形式深情地歌咏了保姆大堰河给予“我”的无私的母爱,季羡林用散文的形式深情地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愧疚之情,而当今很多人喜欢在母亲节或其他节庆时用短信的方式来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请根据下列短信的内容和句式特点,将其补充完整。

天,没有母亲的爱广阔;地,没有母亲的爱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母亲您是伞,我们是伞下的孩子;母亲您是豆荚,我们是豆荚里的豆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海,没有母亲的爱浩瀚。

(或:太阳,没有母亲的爱温暖;云朵,没有母亲的爱洁白), 母亲您是大海,我们是大海里的浪花。

(或:母亲您是天空,我们是天空里的云朵;母亲您是大树,我们是树下的小草)
【解析】解答本题时注意句式保持一致,运用修辞手法,注意喻体之间的关系,使内容衔接恰当。

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
3.(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2)以下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反映推行古文十分困难的一项是()
①斯文,金玉也,弃掷埋没粪土,不能销蚀
②后百有余年,韩、李之徒出,然后元和之文始复于古
③又几百年,而古文始盛于今
④何其难之若是欤
⑤时人颇共非笑之
⑥而子美独不幸死矣
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趋舍,可谓特立之士也。

②赖天子聪明仁圣,凡当时所指名而排斥,二三大臣而下,欲以子美为根而累之者,
皆蒙保全,今并列于荣宠。

A. 自古治时少而乱时多治:国家安定
B. 见时学者务以言语声偶擿裂务:致力
C. 讽勉学者以近古讽:讽刺
D. 望之昂然,而即之温温即:接近
【答案】C
【解析】
【答案】C
【解析】
【答案】D
【解析】
【答案】①唯独子美在举世不作的时候作古文,始终坚守自己的主张,不被世俗好恶
向背所转移,真可称得上是个与众不同的有独立见解的士人啊。

②幸赖天子聪明仁爱
圣哲,凡是当时被点名而遭受排斥的,从执政大臣杜衍、范仲淹等人以下,以及因为
子美而受牵累的人,都得到保全,现今都一起在荣耀宠幸之列。

【解析】
四、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
4.(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2)这首诗标题点明“喜会”,实际上抒发的感情不只喜悦,请结合全诗分析。

A. 诗歌首联回忆昔日在江汉作客期间与故人相逢的乐事,与颔联抒发十年阔别的伤感
形成对比。

B. 颔联中的“浮云”“流水”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方法,描写出别后的人生境况,表达了人
生感慨。

C. 颈联写两鬓萧疏的衰老形象,漂泊之感尽在其中。

一喜一悲,笔法跌宕;一正一反,交互成文。

D. 末联以反诘作转,诗人因留恋秋光中的满山红树而不想回到故乡,表现了对淮上风
光的喜爱。

【答案】B
【解析】(1)B项,“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方法”错误,“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的意思是:离别后如浮云漂泊不定,岁月如流水一晃过十年。

这里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抒
发了作者对时间流逝,人世沧桑的感慨。

【答案】(2)①昔日相逢醉饮的追忆;②别后多年漂泊的感慨;③今朝又得相会的
欣喜;④刚见面又别离的悲哀;⑤岁月流逝人易老的喟叹。

【解析】(2)分析诗人的情感,注意诗歌的标题,诗歌的内容,如果有注释,还需要
看注释。

题目“淮上喜会梁州故人”表达出与故人相会的欣喜;“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追忆昔日的相逢醉饮;“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流露出别后多年漂泊的感慨;“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是对岁月流逝人易老的喟叹;“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抒
发了刚见面又别离的悲哀。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
5.(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的是()
5.(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5.(3)请结合全文,分析最后一段画线句子的作用。

5.(4)印度诗人泰戈尔曾说“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请结合本文谈谈文章是
怎么体现这点的。

A. 散养的牛羊马驼,需要有专人看管。

早先生产队集体那会儿,队长可以直接派人去;现在都承包单干,谁家也不愿意出个人去那里住“套卜”放牧管理。

B. “腾罗,哦,他大爷,你行吗?”称呼的变化,明显看出村主任对“腾罗锅”态度的变化,这种变化更多的原因是“腾罗锅”愿意接受看管牲畜的事。

C. “腾罗锅”自告奋勇挺身而出担当起看管牲口的责任,吃得了别人吃不了的苦,全村
人都觉得“腾罗锅”“可是救了大家伙儿啊”,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D. 腾罗锅提出两个条件:一是请大伙儿帮着轮流料理那几亩地,二是每家每月每头牲
口一元钱作报酬,可以看出他精于算计的性格特征。

【答案】D
【解析】(1)D项,“可以看出他精于算计的性格特征”错误,腾罗锅希望村民解决其
后顾之忧,另外,报酬也少得可怜,算不上“精于算计”。

【答案】C
【解析】(2)C项,“运用外貌、语言、心理、神态等描写手段”错误,没有外貌、心理描写。

【答案】(3)①结构上,照应上文内容。

照应上文关于环境描写“屋里昏暗而模糊”“黑乎乎的墙角”等内容,照应上文关于气氛描写“争论不休”“活跃起来,开始变得热烈”等
内容。

②人物上,强化了人物形象。

结尾暗示“腾罗锅”自告奋勇看管牲口的举动给村民以暖
意和开心,以此来反映其虽身残但有着为他人着想的善良。

③主题上,深化了主旨。

主人公虽然处在社会最底层,虽然是残疾,却做别人不愿做
的事,承担别人不愿承担的责任。

作者借此表达对底层百姓的同情和对人性美好的赞扬。

【解析】(3)分析句段作用,可以从结构、人物、主题等角度考虑。

从结构上看,“昏
暗的队部土房”与上文关于环境描写“屋里昏暗而模糊”“黑乎乎的墙角”等内容相照应,
同时“畅快无比”与上文关于气氛描写“争论不休”“活跃起来,开始变得热烈”等内容相照应。

从人物上看,“大家突然感到昏暗的队部土房顿时亮堂了许多,如压在胸口的大石
搬开一样,畅快无比了”说明“腾罗锅”自告奋勇看管牲口的举动解决了村民们的大难题,给村民们带来了暖意和开心,以此来反映出“腾罗锅”虽身残但有着为他人着想的善良。

从主题上看,“腾罗锅”身体残疾,孤独一人,生活困难,但他却主动承担起这个“吃力
不讨好出事还担责的脏活儿、累活儿、苦活儿”,表现出“腾罗锅”的善良有担当。

作者
借此表达了对底层百姓的同情和对人性美好的赞扬,深化了主旨。

【答案】(4)①“生活以痛吻我”是指生活用痛苦折磨老罗锅。

腾拉嘎的痛具体表现为:小学后身体饱受摧残,变成“腾罗锅”;年纪大些的人常拿小时候的事逗老罗锅,不顾
他的惆怅、忧伤、落寞;是个老光棍儿,老无所依,孤身一人。

②“我却报之以歌”是指老罗锅没有以消极态度面对这些痛。

腾拉嘎的报之以“歌”具体
表现为:别人拿他的生理缺陷、小时的尴尬事开玩笑,他自嘲,不以为意,坦然面对;自告奋勇,任劳任怨,“累肯定是累点儿,操心肯定是多点儿,那也没啥嘛,也能吃得消”;做别人不愿做的事,只提微薄的条件。

【解析】(4)“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的意思是生活用苦难折磨我,我却用歌
声回报它。

人自降生到这个世界,在被赋予了最真最宝贵生命的同时,也会遭受到无
尽意想不到的磨砺。

也许我们在一些事情上无可避免地受到了深深的伤痛,但是任何
人都没有免除“痛吻”的权力或超越“痛吻”的法力。

我们惟有把这些苦难当成历练成长的
机会,以积极阳光的态度来面对,慢慢体味这份“痛吻”,并用美好的歌声来回应。

腾拉嘎是个老光棍儿,孤身一人,身体有残疾,“干不了重体力活儿”,被别人嘲讽称
为“腾罗锅”。

一些年纪大些的人经常拿小时候的事逗老罗锅,不顾他的惆怅、忧伤、
落寞。

这些都是生活对腾拉嘎的“痛吻”。

但腾拉嘎心态乐观积极,别人拿他的生理缺陷、小时的尴尬事开玩笑,他自嘲,不以
为意,坦然面对。

他还自告奋勇,主动承担起村里“吃力不讨好出事还担责的脏活儿、
累活儿、苦活儿”,并且任劳任怨,“累肯定是累点儿,操心肯定是多点儿,那也没啥嘛,也能吃得消”。

不顾计回报,做别人不愿做的事,只提微薄的条件:“一是,我个
人的村里那几亩地,请大伙儿帮着轮流料理,住野外窝棚就没空了;二是,每家每月
一头牲口拿出一元钱作为报酬,当是劳务费了。

”这些都是腾拉嘎面对生活的“痛吻”报
以的歌声。

6.(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6.(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6.(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徽墨制作范畴的一项是()
6.(4)请结合两则材料内容,给“徽墨”下一个简要定义。

6.(5)“千古墨脉从未断绝”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说明。

A. 徽墨得名于其产地徽州,能在墨林中独树一帜,成为中国墨的唯一代表,关键在于
徽州地区有着优质的松烟和桐油烟。

B. 《野获篇》中所描写的“今徽人家传户习”“新安人例工制墨”等景象,足以说明大宋
政权对徽墨有着强劲的需求。

C. 明代徽墨生产因社会需求量增大,逐渐改变了五代和两宋时期的状况,不再以进贡
和满足官府需要为主,转以满足市场需求为主。

D. 后人有“黄金易得,李墨难求”的说法,这从史料《新安志》对李氏父子制墨“遂以墨
名家”的记载中可以得到印证。

【答案】C
【解析】(1)A项,“关键在于徽州地区有着优质的松烟和桐油烟”错误。

结合材料一第一段“在徽州地区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双重滋养下”可知,“松烟和桐油烟”属于自然资源,除此之外还有“丰富的文化资源”的因素;
B项,“足以说明大宋政权对徽墨有着强劲的需求”错误。

结合材料一第三段“为徽墨提
供了广阔市场,徽墨业得以蓬勃发展。

正如《野获篇》所描写……”可见,《野获篇》中
描写的该景象体现的是徽墨的蓬勃发展;
D项,“黄金易得,李墨难求”与“遂以墨名家”无关联。

材料二第一段中“无度地使用和
挥霍”是“黄金易得,李墨难求”的原因。

故选C。

【答案】C
【解析】(2)C项,“很大程度上是有赖于李氏父子对早期造墨理论的坚守与传承”错误。

材料二第一段中表述了李氏父子制出的墨能做到“墨寿千年”的原因是“李氏父子制墨没
有拘泥于早期造墨理论的束缚,开创性地运用胶法、药法改善墨质”。

【答案】B
【解析】(3)A项,是原材料使用情况;
B项,是宣歙之地徽墨的典型代表,不属于徽墨研究范畴;
C项,是配料添加情况;
D项,是制作流程与方法。

故选B。

【答案】(4)徽墨是一种起源于南唐,昌盛于清朝,因产于徽州而得名,有着制作原
料和方法多样、制作工序繁复、质地坚硬、光泽如漆、历史悠久等特点,可以用于绘
画、书法、雕刻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墨锭。

【解析】(4)下定义必须抓住被定义事物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多采用判断单句的
形式。

其格式多为“×××(种概念)是×××的×××(属概念)”。

材料一第一段可提取关键
信息“因产于徽州而得名”;第二段“徽州地区的制墨史最早有文献记载:‘南唐李廷珪,
易水人,本姓奚,父超,唐末渡江至歙,以邑多松,留居造墨’”可概括出“起源于南唐”;第四段“清初政府重视经济的恢复发展,对汉文化采取包容政策,促进了徽墨需求市场
的恢复和发展。

尤其是清初几任帝王皆崇尚汉学、才学俱佳,对书画不仅喜爱而且有
着非常深厚的造诣,这样的社会导向,使徽墨业的昌盛顺理成章”可概括出“昌盛于清朝”;“在这样的背景下,徽州墨业呈现出一些不同的情形:一是在原料上,从普遍使
用‘松烟’转而使用‘桐油烟’和‘漆烟’制墨……同时,由于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徽墨在这一
时期逐渐发展成集绘画、书法、雕刻等多种形式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可概括出“制作
原料多样”“可以用于绘画、书法、雕刻等多种艺术形式”;材料二第一段“李氏父子在易水制墨法的基础上,利用黄山、松萝山之古松取烟,并改进配料、和胶、杵捣等技术,制造出前世无法企及的佳墨”可概括出“制作方法多样”;结合“墨色黝黑有漆光,质坚实如玉”“从实物的现存状况来看,确如史料评价的具有‘丰肌腻理、光泽如漆’(宋代李孝
美《墨谱》)、‘其坚如玉,其纹如犀’和‘历久弥新’的鲜明特点”可概括出“质地坚硬、光
泽如漆、历史悠久”;结合“《墨经》则记录了李廷珪制墨善用重胶,并添加藤黄、犀角、真珠、巴豆等十二味中药,及少量的生漆和熟漆和制,使解胶和胶力持久两个矛
盾的命题完美统一。

再通过数万次的均匀杵捣、揉捏和压制,使胶和松烟颗粒充分融合,从而做到了‘墨寿千年’”可概括出“制作原料和方法多样、制作工序繁复”。

结合以
上信息,按照下定义的形式整理排列顺序即可。

【答案】(5)①五代时期,全国制墨中心南移至徽州,标志着徽墨的兴起;
②大宋王朝经济、商业、文学艺术活动及读书风气的大好形势,使徽墨业得以蓬勃发展;
③明清时期经济文化的空前发展及形成的社会导向,使徽墨的生产规模、质量及艺术
形式都得以拓展直至昌盛;
④几任帝王及李氏父子等一代代徽墨传承者的努力。

【解析】(5)分析“千古墨脉从未断绝”的原因主要从社会环境的角度以及帝王的重视、工匠的努力等不同角度分析概括。

首先看社会环境。

结合材料一第二段“五代时期……全国制墨中心至此南移至徽州。


晓天先生曾说:‘制墨业的繁荣,可以说是南唐地区文化艺术繁荣的显著标志。

’”可概
括出“五代时期,全国制墨中心南移至徽州,标志着徽墨的兴起”;结合材料一第三段“大宋王朝经过初期的休养生息,经济快速发展,商业逐渐活跃,文学艺术活动日益繁荣,科举制度影响下的读书风气日盛,为徽墨提供了广阔市场,徽墨业得以蓬勃发展”
可概括出“大宋王朝经济、商业、文学艺术活动及读书风气的大好形势,使徽墨业得以
蓬勃发展”;结合材料一第四段“经过长期动荡、分裂后统一安定的明王朝经济文化空
前发展,促进了墨业更大规模生产并追求更高质量”“清初政府重视经济的恢复发展,
对汉文化采取包容政策,促进了徽墨需求市场的恢复和发展。

尤其是清初几任帝王皆
崇尚汉学、才学俱佳,对书画不仅喜爱而且有着非常深厚的造诣,这样的社会导向,
使徽墨业的昌盛顺理成章”可概括出“明清时期经济文化的空前发展及形成的社会导向,使徽墨的生产规模、质量及艺术形式都得以拓展直至昌盛”。

再看帝王及工匠的作用。

结合材料一第一段“徽州墨业几经浮沉,但在一代代徽墨传承
者的努力下,千古墨脉从未断绝”,第二段“五代时期,南唐的李姓皇帝耽心翰墨,对
李氏父子制墨倍加称赏,后又招易水墨工张遇,张遇利用徽州的优质松烟、桐油烟制墨,将徽州墨从单纯的松烟墨推向与油烟墨并举发展的时期”,第三段“宋徽宗爱好翰墨,又亲予研制,更促进墨业的大振”,材料二第一段“李氏父子在易水制墨法的基础上,利用黄山、松萝山之古松取烟,并改进配料、和胶、杵捣等技术,制造出前世无
法企及的佳墨,史称‘李墨’”“这锭‘李墨’历经千年仍有如此优异的表现,在于李氏父子
制墨没有拘泥于早期造墨理论的束缚,开创性地运用胶法、药法改善墨质”等,可概括
出“几任帝王及李氏父子等一代代徽墨传承者的努力”。

六、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
7.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汉语中的新词层出不穷。

请参照示例,从所给的三个词
语中任选一个,说明该词有怎样的含义,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

文明互鉴地摊经济奥利给
示例:秒杀,意思是瞬间击杀,引申为“以极快的速度抢购商品”,反映了当今世界信
息技术和商品经济迅猛发展的社会现实。

【答案】示例:文明互鉴,意思是世界上不同文明之间加强交流,互相借鉴,反映了
当今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趋势和呼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新词语含义的能力。

也考查学生仿用句式的能力。

(1)分析事例:先解释所给词语含义,再重点介绍词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然后指出
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

句式特点:词语
+含义+现代社会意义。

(2)①文明互鉴:即世界上不同文明之间加强交流,相互借鉴。

网络流行词,文明
互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是
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2014年
3月27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总部发表演讲时提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②地摊经济:是指通过摆地摊获得收入来源而形成的一种经济形式。

2020年6月1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山东烟台考察时
表示,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

地摊经济虽为边缘经济却
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体现了中国市场经济多元化与生机。

③奥利给:是“给力噢”的倒读,作为感叹词,包含了赞美、加油打气等多种感情色彩,属于网络流行词,反映了年轻人独特的自
我激励方式。

8.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8.(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8.(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摄入这种物质的天蛾幼虫,蛋白消化障碍和生长停滞等问题就会发生,从而无力继
续为非作歹。

B. 天蛾幼虫只有摄入这种物质,才会出现蛋白消化障碍和生长停滞等问题,因而无力
继续为非作歹。

C. 这种物质一旦被天蛾幼虫摄入,就会出现蛋白消化障碍和生长停滞等问题,从而无
力继续为非作歹。

D. 天蛾幼虫一旦摄入这种物质,就会出现蛋白消化障碍和生长停滞等问题,从而无力
继续为非作歹。

【答案】D
【解析】(1)A项,错误同画线句子一样,都属于结构混乱。

B项,错误出在关联词语使用不当上,“只有……才……”是条件关系,同上文不相衔接。

C项,错误是全句主谓搭配不当,主语是“这种物质”,同谓语“出现……问题”不搭配。

故选D。

【答案】D
【解析】(2)上文的叙述主体是“有些植物”,因此括号内应填的语句也应以“有些植物”作为叙述主体,据此可排除A、C两项,这两项的主语都换成“周围的食虫族们”。

B项,“群发”同叙述主体搭配不当,且“静悄悄的化学求救信号”说法不通,应予排除。

故选D。

【答案】C
【解析】(3)“居安思危”,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

指要提高警惕,防止祸患。

“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预防意外的事发生。

第一处,前面
说“它们早就……”,这说明应是事先做好工作,应使用“未雨绸缪”。

“大快朵颐”,形容大饱口福、痛快淋漓地大吃一通、非常快活的享受美食。

“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第二处,是说烟草天蛾幼虫在野烟草叶子上大饱口福,
应使用“大快朵颐”。

“后顾之忧”,来自后方的忧患。

指在前进过程中,担心后方发生问题。

“燃眉之急”,形容事情非常急迫。

第三处,是说解除了野烟草的后方忧患,应使用“后顾之忧”。

“猝不及防”,形容事情来得突然,来不及防备。

“措手不及”,指事情突然出意外,一时无法对付。

第四处,是说避免危险来临时无法应付,应使用“措手不及”。

故选C。

9.弗罗姆的理论充满了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请你从课文中举一两个例子,说说这一
特点。

【答案】(1)弗罗姆认为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这观点一反传统的认为爱就是如何惹
人爱,即把爱作为别人恩赐的情感的看法,也彻底抛弃了富有宗教色彩的关于丘比特
和月下老人的传说带给人们姻缘注定的世俗的宿命论观念。

这种思想具有进步意义。

人们爱的失败,不能总在客观领域里找原因,怨天尤人不但不能很好地生活,而且只
能更加远离爱的绿洲而走向爱的荒漠。

(2)弗罗姆提出,一个人的成熟就应该“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这样才
是一个完美的人,因为这样的生命个体既秉承了父爱与母爱的优点,又在综合的过程
中懂得这两种情感各自发挥作用的领域。

在这里弗罗姆不同意弗洛伊德的关于合并父
爱与母爱而产生一个新的心智结构的观点,而是强调了父爱与母爱是在人的心智里的
不同领域发挥作用的,是一种综合而不是“融合”或者“结合”。

弗罗姆是对弗洛伊德的观点的创新。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分析题,旨在启发我们的创新意识,培养我们的创新精神。


习主要是继承,但继承不是目的,继承是为了创新。

因此,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培
养自己的创新精神。

怎样培养创新精神?学习别人如何创新,这是培养自己创新精神
和创新意识的最好途径,考生可据此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