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衡的知识点整理 (细选2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衡的知识点整理
(细选2篇)
高二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衡的知识点整理1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及其定量表示方法。

2、了解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与活化能有关。

3、知道焓变和熵变是与反应方向有关的两种因素。

4、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和化学衡。

5、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对化学反应速率和衡的影响规律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衡理论的初步知识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基本理论。

考查的知识点应主要是:
①有关反应速率的计算和比较;
②条件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判断;
③确定某种情况是否是化学衡状态的特征;
④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⑤衡常数(浓度衡常数)的含义及其表达式
⑥利用化学衡常数计算反应物转化率或比较。

从题型看主要是选择题和填空题,其主要形式有:
⑴根据化学方程式确定各物质的反应速率;
⑵根据给定条件,确定反应中各物质的均速率;
⑶理解化学衡特征的含义,确定某种情况下化学反应是否达到衡状态;
⑷应用有关原理解决模拟的实际生产问题;
(5)衡移动原理在各类衡中的应用;
⑹根据条件确定可逆反应中某一物质的转化率、衡常数、消耗量、气体体积变化等。

从考题难度分析,历年高考题中,本单元的考题中基础题、中档题、难题都有出现。

因为高考中有几年出现了这方面的难题,所以各种复习资料中高难度的练习题较多。

从新课标的要求来看,这部分内容试题应较基础,复习时应多关注生产实际,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

一、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1、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通常用单位时间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是一段时间内的均速率。

固体或纯液体(不是溶液)的浓度可视为不变的常数,故一般不用固体或纯液体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用不同物质表示同一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时,其数值可能不同(因此,必须指明具体物质)。

但各种物质表示的速率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相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2、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性质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也有影响。

(1)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只适用于气体反应或溶液中的反应;
(2)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只适用于气体参加的反应;
(3)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测得,其他条件不变时,
温度每升高10℃,化学反应速率通常增加原来的2—4倍,经验公式:;
(4)使用催化剂,使原来难以进行的化学反应,分步进行(本身参与了反应,但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从而大幅度改变了化学反应速率。

(5)此外,光、电磁波、超声波、反应物颗粒的大小、溶剂的性质等也会对化学反应速率产生影响。

3、浓度和压强的改变仅仅改变了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目,温度的改变和催化剂的存在却能改变单位体积内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所占的百分数。

高二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衡的知识点整理2
1、SO2能作漂白剂。

SO2虽然能漂白一般的有机物,但不能漂白指示剂如石蕊试液。

SO2使品红褪色是因为漂白作用,SO2使溴水、高锰酸钾褪色是因为还原性,SO2使含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是因为溶于不生成酸。

2、SO2与Cl2通入水中虽然都有漂白性,但将二者以等物质的量混合后再通入水中则会失去漂白性。

3、往某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出现浑浊的物质:
第一种可能为与Cl-生成难溶物。

包括:①AgNO3
第二种可能为与H+反应生成难溶物。

包括:
①可溶性硅酸盐(SiO32-),离子方程式为:SiO32-+2H+=H2SiO3↓
②苯酚钠溶液加盐酸生成苯酚浑浊液。

③S2O32-离子方程式:S2O32-+2H+=S↓+SO2↑+H2O
④一些胶体如Fe(OH)3(先是由于Fe(OH)3的胶粒带负电荷与加入的H+发生电荷中和使胶体凝聚,当然,若继续滴加盐酸至过量,该沉淀则会溶解。

)若加HI溶液,最终会氧化得到I2。

⑤AlO2-离子方程式:AlO2-+H++H2O==Al(OH)3当然,若继续滴加盐酸至过量,该沉淀则会溶解。

4、浓硫酸的作用:
①浓硫酸与Cu反应——强氧化性、酸性②实验室制取乙烯——催化性、脱水性
③实验室制取硝基苯——催化剂、吸水剂④酯化反应——催化剂、吸水剂
⑤蔗糖中倒入浓硫酸——脱水性、强氧化性、吸水性
⑥胆矾中加浓硫酸——吸水性
5、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不一定是醛.可能是:
①醛;②甲酸;③甲酸盐;④甲酸酯;⑤葡萄糖;⑥麦芽糖(均在碱性环境下进行)
6、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
①显两性的物质:Al、Al2O3、Al(OH)3
②弱酸的铵盐:(NH4)2CO3、(NH4)2SO3、(NH4)2S等。

③弱酸的酸式盐:NaHS、NaHCO3、NaHSO3等。

④氨基酸。

⑤若题目不指定强碱是NaOH,则用Ba(OH)2,Na2CO3、Na2SO3
也可以。

7、有毒的气体:F2、HF、Cl2、H2S、SO2、CO、NO2、NO、Br2(g)、HCN。

8、常温下不能共存的气体:H2S和SO2、H2S和Cl2、HI和Cl2、NH3和HCl、NO和O2、F2和H2。

9、其水溶液呈酸性的气体:HF、HCl、HBr、HI、H2S、SO2、CO2、NO2、Br2(g)。

10、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NH3。

有漂白作用的气体:Cl2(有水时)和SO2,但两者同时使用时漂白效果减弱。

检验Cl2常用淀粉碘化钾试纸,Cl2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高二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衡的知识点整理(菁选2篇)扩展阅读
高二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衡的知识点整理 (菁选2篇)(扩展1)——化学反应速率知识点3篇
化学反应速率知识点1
(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①单位:l/(Ls)或l/(Lin)
②B为溶液或气体,若B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

③重要规律: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外因:①温度:升高温度,增大速率
②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
③浓度:增加C反应物的浓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
④压强:增大压强,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⑤其它因素:如光(射线)、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反应物的状态(溶剂)、原电池等也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高二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衡的知识点整理 (菁选2篇)(扩展2)——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知识点3篇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知识点1
1、化学反应的速率
(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计算公式:
①单位:mol/(L·s)或mol/(L·min)
②B为溶液或气体,若B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

③以上所表示的是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④重要规律:
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
变化量比=方程式系数比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外因:①温度:升高温度,增大速率
②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
③浓度:增加C反应物的浓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
④压强:增大压强,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⑤其它因素:如光(射线)、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反应物的状态(溶剂)、原电池等也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2、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衡
(1)在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向反应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衡状态”,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衡状态。

化学衡的移动受到温度、反应物浓度、压强等因素的影响。

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化学衡无影响。

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向正、逆两个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

通常把由反应物向生成物进行的反应叫做正反应。

而由生成物向反应物进行的反应叫做逆反应。

在任何可逆反应中,正方应进行的同时,逆反应也在进行。

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即是说可逆反应无论进行到何种程度,任何物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都不可能为0。

(2)化学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

①逆:化学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动:动态衡,达到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

③等:达到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

即v正=v逆≠0。

④定:达到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⑤变:当条件变化时,原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建立新的衡。

(3)判断化学衡状态的标志:
①VA(正方向)=VA(逆方向)或nA(消耗)=n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质比较)
②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
③借助颜色不变判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色的)
④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前提: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即如对于反应)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知识点2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一、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
1、金属的存在:除了金、铂等少数金属外,绝大多数金属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

2、金属冶炼的涵义:简单地说,金属的冶炼就是把金属从矿石中提炼出来。

金属冶炼的实质是把金属元素从化合态还原为游离态,即
3、金属冶炼的一般步骤:
(1)矿石的富集:除去杂质,提高矿石中有用成分的含量。

(2)冶炼: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在一定条件下,用还原剂把金属从其矿石中还原出来,得到金属单质(粗)。

(3)精炼:采用一定的方法,提炼纯金属。

4、金属冶炼的方法
(1)电解法:适用于一些非常活泼的金属。

(2)热还原法:适用于较活泼金属。

常用的还原剂:焦炭、CO、H2等。

一些活泼的金属也可作还原剂,如Al,
(3)热分解法:适用于一些不活泼的金属。

5、(1)回收金属的意义:节约矿物资源,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2)废旧金属的最好处理方法是回收利用。

(3)回收金属的实例:废旧钢铁用于炼钢;废铁屑用于制铁盐;从电影业、照相业、科研单位和医院X光室回收的定影液中,可以提取金属银。

二、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1、海水是一个远未开发的巨大化学资源宝库。

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其中Cl、Na、K、Mg、Ca、S、C、F、B、Br、Sr 11种元素的含量较高,其余为微量元素。

常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并在传统海水制盐工业基础上制取镁、钾、溴及其化合物。

2、海水淡化的方法: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等。

其中蒸馏法的历史最久,蒸馏法的原理是把水加热到水的沸点,液态水变为水蒸气与海水中的盐分离,水蒸气冷凝得淡水。

3、海水提溴
有关反应方程式:
①2NaBr+Cl2=Br2+2NaCl
②Br2+SO2+2H2O=2HBr+H2SO4
③2HBr+Cl2=2HCl+Br2
4、海带提碘
海带中的碘元素主要以I-的形式存在,提取时用适当的氧化剂将其氧化成I2,再萃取出来。

证明海带中含有碘,实验方法:
(1)用剪刀剪碎海带,用酒精湿润,放入坩锅中。

(2)灼烧海带至完全生成灰,停止加热,冷却。

(3)将海带灰移到小烧杯中,加蒸馏水,搅拌、煮沸、过滤。

(4)在滤液中滴加稀H2SO4及H2O2然后加入几滴淀粉溶液。

证明含碘的现象:滴入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

2I-+H2O2+2H+=I2+2H2O
高二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衡的知识点整理 (菁选2篇)(扩展3)——高二化学衡知识点归纳总结 (菁选3篇)
高二化学衡知识点归纳总结1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
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1)原电池的概念:
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称为原电池。

(2)Cu-Zn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如图为Cu-Zn原电池,其中Zn为负极,Cu为正极,构成闭合回路后的现象是:Zn片逐渐溶解,Cu片上有气泡产生,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

该原电池反应原理为:Zn失电子,负极反应为:Zn→Zn2++2e-;Cu得电子,正极反应为:2H++2e-→H2。

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总反应为:Zn+CuSO4=ZnSO4+Cu。

(3)原电池的电能
若两种金属做电极,活泼金属为负极,不活泼金属为正极;若一种金属和一种非金属做电极,金属为负极,非金属为正极。

2、化学电源
(1)锌锰干电池
负极反应:Zn→Zn2++2e-;
正极反应:2NH4++2e-→2NH3+H2;
(2)铅蓄电池
负极反应:Pb+SO42-PbSO4+2e-
正极反应:PbO2+4H++SO42-+2e-PbSO4+2H2O
放电时总反应:Pb+PbO2+2H2SO4=2PbSO4+2H2O。

充电时总反应:2PbSO4+2H2O=Pb+PbO2+2H2SO4。

(3)氢氧燃料电池
负极反应:2H2+4OH-→4H2O+4e-
正极反应:O2+2H2O+4e-→4OH-
电池总反应:2H2+O2=2H2O
3、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1)金属腐蚀
金属表面与周围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或因电化学作用而遭到破坏的过程称为金属腐蚀。

(2)金属腐蚀的电化学原理。

生铁中含有碳,遇有雨水可形成原电池,铁为负极,电极反应为:Fe→Fe2++2e-。

水膜中溶解的氧气被还原,正极反应为:O2+2H2O+4e-→4OH-,该腐蚀为“吸氧腐蚀”,总反应为:2Fe+O2+2H2O=2Fe(OH)2,Fe(OH)2又立即被氧化:4Fe(OH)2+2H2O+O2=4Fe(OH)3,Fe(OH)3分解转化为铁锈。

若水膜在酸度较高的环境下,正极反应为:2H++2e-→H2↑,该腐蚀称为“析氢腐蚀”。

(3)金属的防护
金属处于干燥的环境下,或在金属表面刷油漆、陶瓷、沥青、塑料及电镀一层耐腐蚀性强的金属防护层,破坏原电池形成的条件。

从而达到对金属的防护;也可以利用原电池原理,采用阳极保护法。

也可以利用电解原理,采用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

高二化学衡知识点归纳总结2
化学衡
1、化学衡状态
(1)溶解衡状态的建立:当溶液中固体溶质溶解和溶液中溶质分
子聚集到固体表面的结晶过程的速率相等时,饱和溶液的浓度和固体溶质的质量都保持不变,达到溶解衡。

溶解衡是一种动态衡状态。

小贴士:
①固体溶解过程中,固体的溶解和溶质分子回到固体溶质表面这两个过程一直存在,只不过二者速率不同,在宏观上表现为固体溶质的减少。

当固体全部溶解后仍未达到饱和时,这两个过程都不存在了。

②当溶液达到饱和后,溶液中的固体溶解和溶液中的溶质回到固体表面的结晶过程一直在进行,并且两个过程的速率相等,宏观上饱和溶液的浓度和固体溶质的质量都保持不变,达到溶解衡状态。

(2)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①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称为可逆反应。

前提:反应物和产物必须同时存在于同一反应体系中,而且在相同条件下,正、逆反应都能自动进行。

②不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几乎只能向一定方向(向生成物方向)进行的反应。

(3)化学衡状态的概念:化学衡状态指的是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理解化学衡状态应注意以下三点:
①前提是“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一定条件”通常是指一定的温度和压强。

②实质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由于速率受外界条件的影响,所以速率相等基于外界条件不变。

③标志是“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

浓度没有变化,并不是各种物质的浓度相同。

对于一种物质来说,由于单位时间内的生成量与消耗量相等,就表现出物质的多少不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2、化学衡移动
可逆反应的衡状态是在一定外界条件下(浓度、温度、压强)建立起来的,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就会影响到化学反应速率,当正反应速率不再等于逆反应速率时,原衡状态被破坏,并在新条件下建立起新的衡。

此过程可表示为:
(1)化学衡移动:可逆反应中旧化学衡的破坏、新化学衡的建立过程。

(2)化学衡移动的原因:反应条件的改变,使正、逆反。

应速率发生变化,并且正、逆反应速率的改变程度不同,导致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衡受到破坏,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发生相应的变化。

①若外界条件改变,引起υ正>ν逆时,正反应占优势,化学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各组分的含量发生变化;
②若外界条件改变,引起υ正200>t3 ③单位时间内消耗的锌的质量mG>mF>mB
A、①
B、①②
C、只有②
D、全部正确
4、将4 mol A气体和2 mol B气体在2 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
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 2C(g)。

若经2 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 molL-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均速率为0.3 molL-1s-1
②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均速率为0.6 molL-1s-1
③2 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
④2 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 molL-1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从下列实验事实所引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实验事实结论
A 其他条件相同,Na2S2O3溶液浓度越大,析出硫沉淀所需时间越短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B 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发生改变催化剂一定不参与化学反应
C H+浓度相同的盐酸和醋酸分别与等质量的形状相同的锌粒反应反应开始速率相同
D 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H2(g)+
I2(g) 2HI(g),把容积缩小一倍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不变
6、在一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化学反应:2A(g) B B(g)+C(g)。

当物质A的起始浓度为1.0 molL-1、物质B、C的起始浓度为0时,物质A的浓度、转化率以及物质B的浓度随反应时间的
变化如下列各图所示:
则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条件I、条件II时的反应温度不同,压强相同
B.条件I时可能未使用催化剂,条件II时可能使用了催化剂
C.条件III时的衡混合物中,物质C的浓度等于0.6 molL-1
D.条件IV和条件II相比较,条件IV时可能缩小了容器体积
7、合成氨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反应:N2(g)+3H2(g) 2NH3(g) △H
C、滴加少量硫酸铜溶液
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
10、NO和CO都是汽车尾气里的有毒气体,他们之间能缓慢反应生成N2和CO2,,对于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时 ( )
A、降低压强能增大反应速率
B、使用适当催化剂增大反应速率
C、升高温度能增大反应速率
D、增大压强对该反应速率无影响
二、填空题
1、二氧化氮在加热条件下能够分解成一氧化氮和氧气。

该反应进行到 45s时,达到衡(NO2浓度约为 0.0125molL-1)。

右图中的曲线表示二氧化氮分解反应在前 20s内的反应进程。

(1)请计算前 25s内氧气的均生成速度。

(2)若反应延续至 70s,请在右图中用实线画出 25s至 70s的反应进程曲线。

(3)若反应开始时加入催化剂(其他条件都不变)请在图上用虚线画出加入催化剂后的反应进程曲线。

2、.在溶液中进行某化学反应 2A B + D 在四种不同条件下进行,
B、D 起始浓度为零,反应物 A 的浓度(mol/L)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根据上述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1)在实验 1,反应在 10至 20分钟时间内均速率(VA)为mol/(Lmin)。

(2)在实验 2,A 的初始浓度 C2= mol/L,反应经 20分钟就达到衡,可推测实验 2中还隐含的条件是。

(3)设实验 3的反应速率为 v3,实验 1的反应速率为 v1,则 v3 v1(填“ > ”、“ = ”、“”、“ = ”、“,> ;(4)吸热,温度升高时,衡向右移动。

本题有关化学反应速率、化学衡的图表分析,主要是考查对表中所隐含信息的观察能力。

对于问题(1)只要从化学速率的定义出发,从表中找出反应在 10至 20分时间内的 A 浓度变化值,即可求出 A 的均速率为(0.80molL-1- 0.67molL-1)/10min= 0.013molL-1min-1。

对于问题(2)的解答,首先要从计算 800℃该反应的衡常数(K = 1)入手,查出实验 2中 A 的衡浓度,代入有关衡表达式即可求出 B、C 的衡浓度,进而得出 A 的初始浓度。

比较实验(1)、(2)的条件,温度、浓度相同,达到衡的时间不相同,从中推测出实验 2 中还存在着催化剂这一隐含条件。

对于问题(3)的解答,也要以 K = 1入手,求算出 40min后 B、C 的衡浓度为 0.6molL-1,进而求出A 的初始浓度为 1.3molL-1;然后根据浓度越大,反应速率也越大,得出3大于1的结论。

对于问题(4)的解答,亦是根据观察
表格中的数据入手,实验 1到实验 4属温度升高,A 的衡浓度减小,说明衡向着正反应方向移动,该方向为吸热反应。

3、(1)放热; 需要; -(E1 - E2) kJmol-1
(2)409 kJmol-1; (3)使用了催化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