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课前预习指导的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课前预习指导的策
略
摘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课前预习活动的开展,能够让学生对教
材中的内容有初步了解,使学生更加有针对性地听讲,从而提高教学活动的成效。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英语预习,不仅能够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效率,还可以帮
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然而,从实
际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实效来看,有很多教师在导入环节往往导而不入,既
不能引导学生们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内容上,也无法构建起导入内容与新授
知识间的紧密联系。
基于此,本文针对初中英语教学中课前预习指导的策略进行
分析。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课前预习;策略
引言
课前预习在初中英语学习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掌握新课知识内容的
基础,帮助学生了解新课词汇,提前掌握新知识内容重难点的主要途径。
在预习
中应引导学生做好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关联,在夯实旧知识的过程中打开新知
识学习的大门。
有效的课前预习有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思维,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必须要重视课前预习的环节,找到有效的课前预习方法,帮助学生有效提高英语学习的策略,培养出学生有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
1核心素养下初中英语预习现状
1.1 导入环节被忽视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很注重课堂新授内容的讲解和探究,而课堂
导入部分,一般被教师忽视,仅仅通过几句话的陈述来完成,学生还没有对课堂
导入部分做出反应,教师已经结束导入环节,直接进入新课教学,这样既没有提
高学生注意力,又没有起到课堂激趣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间接引语和直接引语
的相互转换时,教师通过游戏活动导入新课,将写有英文句子的卡片发给一名学生,让该学生将卡片中的英文句子读给同桌听,然后同桌将听到的句子又说给下
一名学生……在活动中,学生表现得很兴奋,对传话游戏很感兴趣,都积极参与
到游戏中。
该游戏紧扣课文内容——间接引语和直接引语的相互转换,作为新课
导入环节是非常合适和有创意的。
但是遗憾的是,教师没有很好地对这一导入环
节因势利导地加以利用。
如果教师在导入环节中,将传话游戏和课文有机地结合
起来,引导学生用“he(she)said”来完成传话游戏,就能为新课的学习进行
有效铺垫。
这样,课堂导入既起到了预热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又衔接课文,使新课学习内容在游戏活动中变得有趣而易懂。
忽视导入环节,就
无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无法引导他们积极开展英语学习,导致教学
效率得不到提高。
一旦课堂教学导入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学生失去对
英语学习的兴趣,其课堂学习效率也会降低,从而阻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1.2 不注重培养学生预习习惯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没有重视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也没
有指导学生的良好预习方法。
教师对学生的分析不足,无法判断学习情况,自然
也不能结合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同时,再加上教师
教学过程管理不到位,没有进行量化考核与评价激励,学生课前预习的自主性不高,导致学生之间预习的质量存在较大差异,英语课前预习低效甚至无效。
1.3 没有合理设计预习任务
初中英语教师课业繁重,加上升学压力的影响,多数教师将有限的精力和时
间全部投入到日常教学工作中,无暇思考如何合理设计预习任务,在布置预习内
容时缺乏目的性。
对于课前预习应怎样进行,需要起到哪些作用,教师自身认知
较为模糊,通常利用布置大量习题或课后作业的形式,学生疲于应对,久而久之
产生了消极的学习心理,逐渐失去了英语学习的兴趣。
2初中英语教学中课前预习指导的策略
2.1 营造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氛围,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
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促使其向着多元化构建的方向发展,就要重视课堂氛
围的培养,借助这样的方式促使初中生学习兴趣的提升,最终实现促使学生英语
能力提升的目标。
例如,在进行“Don’t eat in class”这个单元的内容时,
课本里面的教学内容涉及食物、课堂等。
因此为了保障教学效果,老师可以借助
多媒体播放类似的视频片段。
借助该方式不但可以使得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改变,同时还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学科的积极性,而且使得英语教学的效果得到保障,因此这也
就体现多媒体教学模式向着多元化构建方向发展的意义。
2.2 合理布置预习任务
每个学生的英语水平都存在细微差异,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预习指导的过
程中,要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来安排英语预习作业,这一点非常重要。
如果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一问题缺乏必要的重视,就会使其开展的教学活动失去针对性。
只有教师认真对学生进行分层,并积极对每个学生的英语预习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才能使他们逐渐掌握英语学习的方法,并学会独自展开英语预习,适应英语
教师开展的教学活动。
例如,在学习“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这一单元时,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入地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可以为不同
层次的学生安排预习作业,并力求达到以下目标:学生能够根据汉语词义写出英
语单词;对过去式形成正确的认识;对自己学习过程中的疑问进行标注,以便在
课堂学习中更加有针对性地听讲。
教师要保证课堂教学能够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学
习需要,这样才能使学生通过有针对性的预习,不断提升个人的学习能力。
2.3 分组合作预习,及时反馈预习问题
以分组合作的方式开始预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团队意识,还可以促进学生
之间互相监督,及时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学生分组合作预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
可以在小组间互相讨论,当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及时进行指导。
师生之间
应该建立良好的反馈渠道,这样既方便教师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在课堂中重点
讲解,又有利于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以人教版初
中英语《Don't eat in class》模块教学为例,教师可为学生布置如下教学任务:其一,熟练拼读本单元单词;其二,掌握“Don't eat in class”“You must
be on time”“Eat in the dining hall”等短句;其三,思考生活中不同场景中的标志和短语,对其进行归纳。
在解决前两个问题时,小组内成员可以互相协作,互相监督,确保每个人都能熟练掌握词汇和短语。
而在完成第3个预习任务时,小组内成员则可以进行分工合作。
比如说,一名成员负责搜索与环境相关的标语,一名成员负责与校园制度相关的标语,其他同学进行归纳和整理。
由于问题难度系数并不高,每一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从而在无形之中营造轻松而自由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在预习阶段产生学好英语的自信。
3结束语
初中英语教师要认真研究目前教学中预习活动开展的现状,从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出发,深入研究课前预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帮助学生合理安排预习目标、设计预习作业、充分利用早读时间和微课指导,以引导学生熟练掌握预习策略,对课文内容展开有效预习,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成就感。
只有这样,才能借助系统全面的引导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使其更加适应初中英语学习,更好更快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金凤.初中英语课前预习策略研究[J].文理导航(上旬),2020(07):34-35.
[2] 肖丽华.指导初中生英语课前有效预习的研究与实践[J].校园英
语,2020(18):77-78.
[3] 高云云.初中英语课前有效预习的策略研究[J].科普童话,2019(44):160.
[4] 许娜.微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
育,2019,5(17):133+135.
[5] 李峰.微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校园英语,2019(29):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