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下册第6单元《溶解现象》测试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单元《溶解现象》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以下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冬天为防止汽车水箱中的水结冰,常在水箱中加入乙二醇
B.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溶液的溶质只能是固体
D.溶液中一定只能含有一种溶质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净水过程中,明矾与活性炭的作用相同
B.燃烧发光发热,有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属燃烧
C.将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D.高炉炼铁中焦炭不仅提供高温,还能产生还原剂CO
3.溶液在生活中有重要用途,研究人员利用短时间浸入氨水溶液的简单手段,成功使GIGS类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率翻倍。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B.溶液中都只含一种溶质和一种溶剂
C.相同压强下,温度越高,水中溶解的氨气越少
D.同一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4.现有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某溶液,使其浓度增大一倍,采用的方法达不到目的是(假设蒸发溶剂时没有晶体析出)()
A.将溶剂的质量蒸发掉一半
B.再加入溶质12.5g
C.蒸发掉的溶剂的质量等于溶液质量的一半
D.加入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此溶液
5.配制490g10%稀硫酸需要98%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的体积为
A.29.4mL B.27.2mL C.30.8mL D.25.3 mL
6.盐场晒盐后得到的卤水中含有MgCl2、KCl和MgSO4等物质,它们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MgSO4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
B.t2℃时,200gMgCl2的饱和溶液中含有100gMgCl2
C.t1℃时,等质量的KCl和MgSO4的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D.将t1℃时KCl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
7.下列实验方法无法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B.用适量氯化钙溶液除去氢氧化钠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钠
C.可用水鉴别氢氧化钠和硝酸铵两种白色固体
D.用紫色石蕊试液鉴别稀硫酸和蒸馏水
8.R 是硝酸钾或氯化铵中的一种,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 所示。
某化学小组进行了如图2 所示实验。
关于图2 中烧杯内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使℃中的固体溶解,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C.℃、℃、℃中,只有℃中溶液是饱和溶液
D.℃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
9.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0℃时,甲、乙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相同
B.保持20℃,蒸发溶剂可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30℃时,将40g 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80g D.10℃ 时,将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30℃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增大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B.溶液的体积等于溶质体积和溶剂体积之和
C.凡是无色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D.溶质只能是固体和气体
11.如图是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1℃时,a、c 的溶解度相等
B.t1℃时,a 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比为1:5
C.t2℃时,a、b、c 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a、c 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t2℃时,30 g a 物质的饱和溶液稀释成20%的溶液需加入水的质量为20 g 12.物质分散在水中,经搅拌过滤后,所得溶液名称正确的是
A.氧化钙溶液B.胆矾溶液
C.纯碱溶液D.食盐溶液
1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
...是
A.煮沸的汤比煮沸的水温度高
B.氯化钠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少量硝酸钾晶体
C.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因为溶液中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14.KNO3、NaNO3、NaC1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KNO3的溶解度最大
B.0℃时,100 g NaNO3饱和溶液中含73 g NaNO3
C.从NaCl溶液中获取NaCl晶体时,必须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D.分别将20℃的KNO3、NaNO3饱和溶液加热至80℃时,NaNO3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KNO3溶液
15.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5℃时,向50g水中加入20g的a,所得溶液质量为加70g
B.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b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C.将30℃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5℃,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30℃时将a、b饱和溶液同时降温到15℃,a析出的晶体更多
二、填空题
16.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1)当A中混有少量B时,可采用_____________方法提纯A物质。
(2)t2℃时,将15gA的饱和溶液稀释成10%,需加水______________g。
(3)将t2℃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则此时A、B、C三种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A、B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为_____℃;若A中含少量B,要提纯A,宜采用的结晶方法是_____;50℃时,若A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8,则A溶液是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40℃时,将70gB的饱和溶液稀释为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_____g。
18.下表是氯化钾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图中表示KC1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_______(填“甲”或“乙”);KCl和KNO3在t℃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m),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g;60℃时,将105gKNO3的饱和溶液与115g水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
19.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t2℃时,比较两物质的溶解度_______________。
(2)t1℃时,100 g 水中溶解20 g 甲,溶液刚好饱和;那么,50 g水中溶解____________g 乙,溶液达到饱和。
(3)t1℃时,若要将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写出一种即可)
(4)t2 ℃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各W g,冷却至t1 ℃时,有晶体析出的是___________,没有晶体析出的是_________________。
(5)若要从含有少量乙的混合溶液中提纯甲,可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20.如图1是A、B、C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P点的含义是_____。
(2)t3° C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
(3)A物质中含有少量的B物质,要提纯A.物质,通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
(4)如图2,取t1°C时等质量的A和C的饱和溶液于试管中,并将两支试管放入盛有t1°C水的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硝酸铵固体,则有固体析出的试管为_____(填字母),
三、推断题
21.A-H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略去),已知G是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常温下A、C为无色液体,且A 是实验室常用的燃料,B、D、E均为气体,F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G的化学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
(3)写出℃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在实验室常用于
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是中和反应,写出符合条件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柠檬酸亚铁是重要的含铁试剂,兴趣小组制取柠檬酸亚铁溶液的实验流程如图:
(1)写出反应1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操作1的名称为__________;
(3)反应3中会有气体生成,该气体是_________;
(4)柠檬酸亚铁的化学式为FeC6H6O7,柠檬酸亚铁中铁元素和碳元素质量比为
________;
(5)若选用的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2%,则用100mL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g/cm3)配制该稀硫酸,需加水________g。
四、实验题
23.根据下图回答:
(1)写出所标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发生装置应选___________(填序号);若用E装置收集O2,则O2应从________(“a”或“b”)端通入。
(3)若用D装置收集O2,验满方法是____________。
(4)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备氧气,实验时需要1.6g氧气,至少需要加入多少克5%的过氧化氢溶液_________?
24.完成下列基础学生实验。
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应该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分别是_______。
检验二氧化碳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3)如果选择KClO3与MnO2的混合物作为制备O2的药品时,则反应过程中,MnO2的质量将___(填“增加”、“减小”或“不变”等)。
(4)下图装置可用于气体的收集、检验、除杂和体积的测量等,用该装置不能完成的实验是______(填序号)。
A.气体从b端通入,收集二氧化碳。
B.瓶内装有澄清石灰水,气体从a端通入,检验氧气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
C.瓶内装有氢氧化钠溶液,气体从a端通入,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的二氧化碳。
D.瓶内装满水,在b端接量筒,气体从a端通入,测量气体的体积。
II.对含有固体不溶物的粗盐进行初步提纯并计算纯度。
(1)实验主要步骤:称量一定质量的粗盐、__________、称量剩余粗盐、过滤、蒸发、称量精盐。
蒸发操作时,待蒸发皿中出现____________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滤液蒸干。
(2)下列因素会导致获得的精盐质量偏小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A.粗盐中加入过量的水B.过滤时,滤纸破损
C.过滤后,滤纸上的泥沙未用水洗涤D.蒸发时,液滴溅出
五、计算题
25.73g 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与足量大理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26.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它在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小强同学在做中和反应实验时,向盛有40克10%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滴加过程如图所示,求所加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A 2.D 3.B 4.A 5.B 6.C 7.B 8.D 9.D 10.A 11.C 12.D 13.B 14.D 15.C 16.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35 C>B>A
17.40 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不饱和 130
18.乙 34~37 25%
19.甲>乙 10 加溶剂或升高温度 甲 乙 降温结晶
20.t 2° C 时,A 、B 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A> B>C 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A 21.C 2H 5OH Fe 置换反应 2232=CO Ca(OH)CaCO H O +↓+ 检验CO 2气体 2222HCl Ca(OH)=CaCl 2H O ++
22.Fe + H 2SO 4 = Fe SO 4 + H 2↑ 过滤 CO 2 7 : 9 1290
23.长颈漏斗 2KMnO 4 △K 2MnO 4+MnO 2+O 2↑ A b 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收集满氧气 68g
24.试管 集气瓶 CaCO 3 + 2HCl=CaCl 2+ H 2O + CO 2↑ BC 将燃着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处...,木条熄灭..
,证明已经集满二氧化碳。
不变 AD 溶解 较多固体 CD
25.8.8g
2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