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辣椒新品种应用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 技 推 广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9年第8期
摘要:辣椒作为我国广受人们喜爱与欢迎的重要蔬菜品种,栽培种植面积与范围相对较广。

与此同时,我国地理环境符合辣椒生长发育的标准要求,并且还可用设施栽培技术进行辣椒种植,因此,人们对辣椒新品种的研发与应用以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做了大量深入研究,使辣椒品种与产量得到不断更新升级。

基于此,对设施辣椒新品种应用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设施辣椒;新品种;栽培技术
0 引言
随着农业机构调整与改革的变化发展,辣椒种植面积与范围不断增加。

辣椒属于茄科类作物,使茄果类蔬菜的一种,不但具有丰富充足的营养,同时还具备可观的药用机制,成为广受人们喜欢与欢迎的蔬菜品种与调味品,部分区域人们的偏爱,使辣椒成为独特的城市象征。

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地理环境符合辣椒生长发育的标准要求,因此全国范围内均有栽培。

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设施栽培技术进行种植,因此,人们对辣椒新品种的研发应用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不断研究,为辣椒栽种提供可靠保障。

1 设施辣椒新品种应用
某市作为辣椒重要主产区,当地主要通过大棚春提早与日光温室越冬栽培的方式进行辣椒栽培种植,能够实现辣椒的连续供应。

设施辣椒栽培种植阶段,当地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同当地相关部门开展技术合作,在蔬菜示范产业园进行设施辣椒新品种的引入、示范与栽培技术的示范应用等各项工作,对众多新品种进行示范种植,其中苏椒系列品种的栽培面积在地区辣椒种植面积的一半以上。

辣椒种植初期阶段,主题品种较为明确,主要以苏椒5号进行大量种植,超过区域辣椒种植总体面积的8成。

该品种辣椒成熟时间较早,皮薄且辣度适中,奶低温环境,且具备优质高产的优势特点,受到辣椒种植户以及人们的认可与喜爱。

随着辣椒新品种的不断研发,并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辣椒种植面积发生较大变化,苏椒5号博士王种植面积占比达到30%,苏椒5号种植面积减少,仅为50%,苏椒11、13、14、15、16全新辣椒品种种植面积均占比10%。

基于市场实际需求分析,皮薄、辣度适中、果实较大、优质高产成为重点需求目标,因此,后期辣椒种植主要以苏椒17号新品种为主,不断增加栽种面积,并作为辣椒种植生产的重点品种,获得人们的肯定与认可[1]。

2 设施辣椒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2.1 播种育苗
2.1.1 种子处理
种子使用干净清水浸泡处理,时间为4~5 h,并使用浓度为1%硫酸铜溶液进行浸泡处理,时间为5 min,之后使用清水完全清洗,方可进行播种。

或是位于播种前一天,使用55℃温水浸泡,时间控制在15 min左右,并通过持续搅拌,待水温达到30℃标准时,静置浸泡处理,时间为8~10 h,之后将种皮外层粘液洗净,使用清水完全清洗并阴干备播。

2.1.2 营养土配制
取长期未种植茄果蔬菜的大田土,将大田土与草炭灰以及腐熟猪粪和三元复合肥按适当比例进行调配,配制成营养土。

为使土壤所含病菌能够全部杀灭,每立方营养土添加甲基托布津以及代森锰锌,浓度均为70%,使用量均为3 g,充分混合调配[2]。

2.1.3 适期播种
早春栽培应位于1月份中上旬进行播种,秋延迟栽培应位于7月中上旬进行播种。

种子出现大部分露白现象则可以进行播种,使营养钵浇灌充足水,之后将种子播种至其中,并位于上部覆盖少量营养土。

春冬季节播种阶段,需采取必要的覆膜保湿,夏秋季节播种阶段,需设置必要的遮阳网。

2.1.4 苗期管理
播种至出苗前期阶段,应对苗床温度采取合理控制,昼夜维持在25℃~30℃为宜。

出苗之后,日间温度控制在23℃~30℃范围区间,夜间温度控制在15℃左右,地温控制在20℃左右,确保环境条件为高温、高湿状态。

幼苗生长发育出2片真叶情况下,需重视通风排湿处理。

若外界环境温度超过15℃,可将棚膜保持全天揭开处理。

育苗期,需确保土壤足够湿润,并增加浇水频率,且对浇水量进行严格控制。

夏秋育苗阶段,早晚采取灌水处理,冬春育苗阶段,晴天上午采取灌水处理。

2.2 定植
2.2.1 温室消毒
对室内前茬存在的杂物进行全部处理,使用硫磺粉30~45 kg/ hm2,搭配敌敌畏乳油3.75 kg/hm2,同锯末进行均匀搅拌,位于室内进行分堆点燃,密闭环境下,熏蒸24 h,减小病虫基数。

2.2.2 适期定植
当土壤温度升至15℃、温室温度升至30℃时,在晴天进行定植,行距与穴距分别为60、30 cm,每穴栽种2株,苗定植位于垄上或是垄肩2/3位置,并浇灌适量定植水[3]。

2.3 定植后管理
2.3.1 遮阳防雨
夏秋季节栽培定植完成后,需设置遮阳网,达到遮阳降温的效果,并在晴天环境条件下遮盖遮阳网,阴天情况下选择揭开。

下雨天气情况下应设置薄膜,起到挡雨的效果,避免大棚内部进入大量雨水,从而产生病害。

2.3.2 温度管理
缓苗期对日间与夜间温度进行准确合理控制,有利于幼苗生长发育。

定植后缓苗结束需对温度进行减少调整,有利于壮秧。

开花结果初期阶段,对日间与夜间温度进行严格控制,有利于果实良好生长发育。

深冬季节需对温度进行适当的提高,当棚内温度达到28℃情况下,需采取通顶风处理,待室温达到20℃采取关闭处理,还需确保夜间温度超过10℃,采取保温覆盖避免温度过低。

春夏季节时期,辣椒结果盛期阶段,需对日间与夜间温度进行合理控制,夜间温度保持超过15℃,无需放苫处理[4]。

2.3.3 水肥管理
土壤湿度维持80%范围较为适宜,通常选取滴灌系统便于辣椒生长。

在无法确保滴灌条件的情况下,生长先期阶段,使用塑料水管对每株种苗进行定期适量的浇灌。

待门椒开花超过7天时间,追施磷酸铵以及硫酸钾与硫酸二胺。

首次采收完成之后,通常单次采收,需追施适量三元复合肥,确保辣椒良好生长发育。

2.3.4 植株调整
门椒开花前后,位于定植垄上部为止设置两道南北走向铁
设施辣椒新品种应用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彭明清1,吴良勇2
(1.龙山县桂塘镇农技和农村合作经济服务站,湖南龙山 416817;
2.龙山县大安乡农技和农村合作经济服务站,湖南龙山 416808)
·158·
农 技 推 广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9年第8期
丝。

将绳子一端绑固在两主枝分支点位置,另外一端则与铁丝进行绑固。

对于每株辣椒,通过掉线进行牵引,便于主枝良好生长。

对门椒下部主茎叶片之间存在的腋芽采取合理摘除,对接口下部萌发枝条进行及时摘除,对老病叶片以及生长发育不良枝条进行及时处理。

辣椒完成采收之后,对量多的细弱枝条采取彻底减除,避免早春生长的枝条过多,产生拥挤现象,需对弱枝以及徒长枝进行有效疏剪,确保辣椒生长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环境。

2.4 病虫害防治
2.4.1 农业防治
1)选择抗病品种,运用轮作倒茬种植模式。

2)采取科学合理的施肥方式。

3)保证良好的生长发育条件。

4)培育无病虫害壮苗。

5)对温湿度进行合理控制。

6)对肥水进行合理管理。

7)运用先进科学灌溉方式,对浇水量进行严格合理控制。

8)加强通风排湿处理,运用深沟高垄栽培技术。

9)设置防虫网以及遮阳网等保护性设施。

2.4.2 物理防治
1)设施防护。

位于防风口位置设置防虫网,夏季种植应覆盖地膜进行栽培,避免病虫害的威胁。

2)黄板诱杀。

设置黄板,对规格与悬挂密度进行合理控制,对害虫进行有效诱杀。

3)高温消毒。

夏秋季节进行种植栽培,需进行高温闷棚处理。

2.4.3 化学防治
病虫害情况较为严重,且达到防治指标情况下,需要及时用药处理,使用毒性相对较低、效果较为明显、残留相对较少的农药以及生物制剂进行科学合理防治。

严格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避免对种植造成影响;保护地区域,应尽量选取烟剂以及粉尘剂。

重视轮换用药,科学搭配混用,对于各不相同病害应运用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3 结语
综上所述,辣椒是人们生活所必需的重要蔬菜品种之一。

为满足人们对辣椒的实际需求,有效提高辣椒的经济价值,需重视对设施辣椒新品种的研发与应用,并通过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科学合理应用,提高辣椒的品质与整体产量;还要重视有关工作,防止辣椒新品种在应用以及栽培阶段遭受不必要的灾害影响,促进辣椒良好生长发育。

参考文献
[1] 孙月轩,董莉,王统源.设施辣椒新品种应用及高产高效栽培
技术[J].上海蔬菜,2016,22(3):21.
[2] 隋伟.温室大棚辣椒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
2016,15(5):29.
[3] 隆宗娟.论设施农业中辣椒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J].山西农
经,2016,12(5):121-122.
[4] 姚焕德,成英,陈迪娟.探析设施辣椒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
新农村(黑龙江),2016,38(22):151.
5.2 土质因素
大田的土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插秧机动力消耗,在使用乘坐式插秧机时,需要考虑使用较大功率的发动机。

砂质土壤要比黏质土壤沉降好,插秧机行走负荷较低;黏质土壤对机械底盘黏着导致机器行走负荷较大,严重的将直接影响效率及诱发机器故障。

5.3 合理配置栽秧台平衡装置
栽秧台平衡装置有机械平衡、电动平衡、电子液压平衡3种方式。

由于田块平整度与泥脚深度的不同,插秧机在行走作业时,栽秧台左右起伏的抖动易造成左右插秧深度不匀,影响作业质量。

3种平衡装置中根据购机用地、旋田后泥基与泥面的情况,合理选购配置。

6 栽后大田管理
1)水浆管理。

栽插后,及时灌水护苗(阴雨天除外),前三天为促使小苗发根通常采取日灌夜露的方式;插后3~4 d,进入灌水层管理,不可长时间深水;栽后10天左右,小苗进入分蘗期,此时应浅水勤灌;在总茎蘗数达25万穗时,开始搁田,为避免有效分蘗死亡,搁田强调应轻搁田,多次搁田,不可一次性重搁;搁田后干干湿湿,以湿为主;抽穗开花期以浅水层为主;后期间隙灌溉,迟断水。

2)施肥管理。

分次施分蘗肥:一般在栽后7~10天结合小苗除草剂,施5~7.5 kg/667m2尿素,栽后15天施5 kg尿素,栽后20天视苗情用好平衡肥,平衡肥建议用量为5~7.5 kg/667m2尿素。

穗肥:促花肥一般在7月底8月初(叶龄余数3.5叶)时施用,用尿素12~20 kg/667m2,保花肥在8月中旬(叶龄余数1.5叶)时,视苗施用5~7.5 kg尿素。

7 结语
为了推广水稻插秧机,国家农机购置补贴力度越来越强,水稻插秧机已逐步被农户所接受。

选购功能齐全、适应性强、性价比高的水稻生产机械成为农机管理部门与农户共同关心的环节。

插秧机的各类规格是根据特定使用条件的要求设计生产的,受产地、质量与功能配置的影响,产品价格差异较大,以上的选型介绍可以帮助大家提高对机型的认识,选购符合自身需求的插秧机。

参考文献
[1] 梁斌.插秧机的选型与使用中的注意事项[J].农机质量与监
督,2012,
(3):36-37.
[2] 梁斌.插秧机选型与使用中的注意事项[J].农业机械,2012,
(7):70-72.
[3] 王翟.机械化插秧技术要点[J].农家顾问,2008,
(3):61.
(上接第154页)
·15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