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葡萄病害种类调查及防治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敦煌葡萄病害种类调查及防治对策
摘要:近年来葡萄病害已成为制约敦煌葡萄产业发展的瓶颈。

于2006~2010年对敦煌市葡萄病害种类进行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危害敦煌葡萄的病害有23种,其中真菌性病害11种,细菌性病害2种,病毒性病害1种,生理性病害9种。

摸清了葡萄病害的危害程度及优势种类,并提出了综合防治对策。

关键词:敦煌;葡萄病害;种类;防治对策
敦煌市近几年来葡萄产业发展迅速,全市葡萄种植面积达4800hm2,结果面积达2300hm2,总产量达6600万kg,总收入1.44亿元。

1970年以前,在南湖种植的葡萄病害种类很少,葡萄白粉病危害较轻,在生产中几乎不造成危害。

从90年代开始,随着葡萄种植面积扩增,葡萄病害危害呈上升趋势,除前几年点片发生的白粉病外,又出现葡萄霜霉病、灰霉病、黑霉病、蔓割病、根癌病和生理性病害等,危害较为严重,据调查葡萄病害年损失产量40万kg,经济损失达1500万元。

但病害的优势种类及种类和危害程度尚不清楚,为有效防治各类病害,2006~2010年笔者对敦煌市葡萄病害种类进行了调查及防治研究,现将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1调查方法
1.1调查访问
深入葡萄园进行技术指导,咨询果农葡萄病害的发生时间、危害部位及危害特点,以便及时观察和标本采集。

调查采用随机取样法,在田间选择病害分布均匀或危害较为严重地块,采集病害症状典型的根、枝蔓、叶和果穗带回室内,进行分析整理。

调查方法参照方中达《植病研究方法》。

1.2种的分类及鉴定
以资料查对鉴定:把采集的病害标本与《葡萄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原色图谱》、《果树营养失调症原色图谱》、《果树病理学》、《植物病害诊断》进行比较鉴定。

组织培养鉴定:培养方法参照《果树病理学》。

对于症状不明显的,从采集的标本上选择新鲜的病组织,用清水冲洗3次,从病健交界处切取病组织。

叶部病害,在无菌条件下将病叶切成1cm2的小块,根、茎切成1cm的小段,放人烧杯中,倒入消毒液进行表面消毒,再放入灭菌水洗3次,每次约1分钟。

在无菌条件下,将病组织移入PDA平面培养基上,每皿放4~5块,置24~25°C恒温箱内培养,7~10天后,当培养基上有菌丝长出,将其纯化,将病原采用刺伤接种法和喷雾接种法接种观察,待表现症状与采集的标本症状相同时,根据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形态,查对《植物病害诊断》鉴定。

2结果与分析
2.1敦煌市葡萄病害种类调查及鉴定
通过5年的调查研究及病害种类鉴定,初步查清敦煌市危害葡萄的病虫害有23种,其中真菌性病害11种,细菌性病害2种,病毒性病害1种,生理性病害9种(表1)。

由表1可见,敦煌市葡萄真菌性病害11种,其中危害严重的有6种,白粉病、蔓割病、黑霉病、灰霉病、酸腐病和白纹羽病;危害中等的3种,霜霉病、白腐病和穗轴褐枯病;危害较轻的葡萄病害有2种,小褐斑病和大褐斑病。

葡萄细菌性病害有2种,其中危害严重的有根癌病;危害较轻的是皮尔斯病。

葡萄病毒性病害有1种,葡萄卷叶病毒,危害较轻。

葡萄生理性病害有9种,其中危害较为严重的有4种,缺铁症、水罐子病、日烧病和盐害;危害中等的有缺镁症、缺锌症、缺钙症和缺硼症;危害较轻的是缩果病。

上述病害在葡萄生长季节交替发生,危害较为严重。

2.2葡萄病害发生与气候因素的关系
葡萄病害在葡萄生长发育过程中,对环境条件表现出高度的适应性。

敦煌属于极干旱少雨地区,随着葡萄面积的迅速增加,改变了小气侯条件,加之果农缺乏标准化栽培技术,在大水、大肥条件的促使下,副梢生长过旺,叶幕层加厚,果园内湿度增加,为致病病原生长、蔓延创造了适宜的环境条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气温达25℃~30℃时病害扩展快,干湿交替易于流行。

6月中旬开始大面积发生白粉病,7月上旬为发病盛期,果实成熟期的高温闷热天气常引起流行蔓延,叶片老熟和果实着色后很少发病,9月以后逐渐停止发病。

高湿低温是霜霉病流行的气候条件,2009年7月气温偏低,降水量比往年偏多,持续时间长,
葡萄白粉病和霜霉病交替发生。

2.3葡萄病害发生与降水的关系
对易感病的葡萄品种无核白果穗进行田间接种葡萄黑霉病病菌,接种后第4天出现病穗,并且病原孢子果穗上只要保湿6小时即可发病。

经3年观察,葡萄果穗黑霉病、灰霉病危害轻重与8月份降水量多少直接相关,降水量多则病重,降水量少则病轻。

如2006年降水49.5mm,8月平均温度25.5℃,降雨量0.2mm,平均发病率13%,发病严重地块为30%;2007年降水80.15mm,8月平均温度25.1℃,降雨量0.5mm,平均发病率为15%,严重地块发病率为35%~40%。

同时在葡萄成熟季节7~8月中旬降水,引起葡萄裂果病大发生,为灰霉病和黑霉病病原侵入创造了条件。

2.4葡萄病害发生与栽培管理措施的关系
葡萄病害的发生与管理措施关系比较密切,如大水漫灌;忽视配方施肥,氮肥施用过多过量,促使副稍加速徒长;赤霉素施用次数及浓度增加,造成果穗紧密;疏花疏果及夏季管理技术落实滞后,致叶幕层厚而荫蔽,通风透光不良,小气候湿度增加,使果园白粉病、霜霉病、根癌病和蔓割病发生及加重;不合理的果园肥水等管理造成果树营养失调,导致葡萄生理性病害发生。

2.5葡萄病害发生与土壤条件的关系
葡萄病害的发生与土壤有着密切的关系,敦煌市葡萄生长在党河冲积扇缘,地势微有起伏,有不同程度的反盐现象。

土壤主要是盐化淤土、湖土和沙土。

由于地下水位的移动,盐碱随水分蒸发而上升形成次生盐渍化土壤。

葡萄适宜在pH6.5~7.5的环境中生长;据1981年《敦煌市土壤普查》结果,在次生盐碱化区pH值一般为8~8.2,比适应葡萄生长的土壤pH值高1.5~0.7。

在盐分胁迫下,葡萄栽植后表现植株矮小、叶尖和叶缘灼伤的症状;同时在土壤盐分作用下,导致葡萄发生缺素症,如葡萄黄化病和小叶病是由于缺铁和锌元素而引起。

3防治对策
3.1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葡萄生长前期病害以预防为主,后期防治结合。

生长期内每2次保护性药剂的施用间隔期尽量不要超过药剂的有效期,特别是病害发生的关键期,更不能随意拉大间隔时间,贻误喷药时机。

后期病害发生后,先用治疗剂进行控制,然后再喷保护剂。

3.2及时防治
园内要经常检查,发现病害及时对症治疗,病害发生严重时,选用特效治疗剂,例如,霜霉病选用特效剂霉多克;灰霉病选用施佳乐;白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