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物理公式时要注意的_六性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用物理公式时要注意的“六性”
(523005) 东莞市东莞中学 黄式英
许多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将相应的数据代入公式时,明明公式用对了,为什么总是容易出错呢?笔者认为关键是没有注意到使用公式时要注意的“六性”。
一、 同物性
所谓的“同物性”,就是指公式中所有的物理量都必需是针对同一个物体(研究的对象),或是同一个物体系(研究的系统)中相对应的物理量。
例如:在右图所示的电路中,如果是求小灯中的电流强度,
在使用欧姆定律R L ,即L
L
L R U I =。
公式R
U
I =时,就应该用小灯两端的电压U L 来除以小灯的电阻
在这里U L 往往是未知的,要通过其它途径先求出U L ,有的人为了省事,就随便用其它地方的已知U 来代入计算,这样的“张冠李戴”就必然
导致出错。
而在
求干路中的总电流时,就一定要用整个电路的电动势ε,除以整个电路的总电阻(包括总外电阻R 和内电阻r),也就是要采用全电路的欧姆定律r
R I +=
ε。
换句话说,在求一个系统中的某个物体的某一物理
量时,我们通常采用的是“隔离法”,即单独分析这一物体中各个相对应的物理量;而在求整个系统的某一物理量时,我们往往采用的是“整体法”,即把整个系统看成是一个大物体,公式中就应该是整个系统总的各相对应的物理量。
我们可把它们称之为“一一对应”的原则。
在物理公式、物理定律的运用中,最忌讳的就是不讲“同物性”,不讲“一一对应”的原则,胡乱“张冠李戴”。
当然,如果正好我们有已知的物理量与我们要求的对应物理量相同,就可以用“等量代换”的法则。
如在上例中,因为U L = U R2(并联),I = I 1(串联),如果先能把U R2和I 1求出来,一代换就可求出小灯的I L 和总电流I 了。
二、 同时性
所谓的“同时性”,就是指公式中所有的物理量都必需是针对一个物体(或物体系)在同一时刻,或同一时段所对应的物理量。
在运动或变化的过程中,当某一物理量发生了变化,与之相对应的物理量也可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如果我们仍采用变化前原来物理量来计算,当然就会出
错了。
还是在上例中,如果增加一条R 3支路(如右图),在将电键S 2由初始的断开再到闭合后,就不能再用初始的U L /R L 来求电键S 2闭合后的
电流I L ’。
而应先
R
R
求出电键闭合后的小灯两端的电压U L ’,再用式L
L
L
R U I ''='求电键闭合后的电流I L ’。
当然这里要注意到一般情况下都可认为小灯的电阻是不变的,即R L = R L ’。
由于要讲究“同时性”,就必须要注意在一个运动或变化的过程中,哪些物理量是恒定不变的,又有哪些是相应变化的。
在实际解题的过程中,我们常常设法把那些不变的常量先求出来,这样做是为求以后那些变化的量铺平道路。
就是求平均值,也要讲究“同时性”,只不过这里讲的不是同一“时刻”,而是指同一“时间段”。
例如求小车在前5秒内的平均功率,就必须用小车在前5秒内做的总功,比上5 秒的时间,就得到小车在前5秒内的平均功率。
如果用的是在其它时间段小车做的功来比上5秒钟,得到的就不是这5秒内的平均功率了。
如果用整体法解题,所用的时间是全过程的时间,那么其它物理量也必须是在这全过程时间内的相应物理量。
三、 同系性
在较复杂的运动中,常常有几个不同运动的物体组成的物体系,在列式求解中,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参照系。
在同一个公式中的各物理量,都必需是相对这一参照系的对应值。
例如:在湖面静止的小船上有一个人,当人以相对小船的速度为v 向前运动了s 的距离,已知人和小船的质量分别为m 和M ,问小船的移动速
度u 及位移x 分别为多少?
这里小船的速度和位移都是相对地面的,如果直接将人的速度v 代入动量守恒式0 = Mu + mv 就会出错。
原因就在于u 和v 不是处于同一参照系的速度,因人在小船上运动,他相对地的速度v’就是小船的速度u 和人相对船的速度v 的矢量叠加,即:v’= v + u。
同理,人相对地的位移s’也是人相对小船的位移s 与小船相对地的位移x 的叠加,即s’= x + s 。
那么,相应的动量守恒式应列为:
0 = Mu + m(v + u) 及 0 = Mx + m(x + s)。
还有在一些追赶运动的习题中,为了解题的简便,常用相对运动来解题,选取某一运动物体为参照系,另一物体的运动都可以用相对于该物体的相对速度、相对位移、相对加速度来描述及求解。
列式中都要采用统一参照系的相对值,绝不能混淆,这就是对同系性的要求。
四、 同制性
所谓“同制性”,就是在一个公式中,最好是在整个解题的过程中,在给各物理量代入具体数值时,要采用统一的单位制。
我们知道,物理公式在确定各物理量的数量关系的同时,也确定了各物理量间的单位关系。
如果不采用统一的单位制,计算的结果就必然出错。
为了避免多种单位制并存带来的混乱,国际上制定了统一的国际单位制(SI)。
如果我们在解题的首先,就把各物理量的数值都换算成国际单位制(SI),可
K = 9.0
×
109N.m 2/C 2,万有引力常量G = 6.67×10-7N.m 2/kg 2,摩尔气体常量R = 8.31J/mol.k ……。
它们都是在SI 制下由实验测得的量值。
所以,在使用包含有这些常量的公式、定律时,其它各物理量的数值一定要换算成国际单位制(SI)。
然而,在一些形如比例的式中,因为公式两边的物理量完全对应,这样各物理量的值就不一定要采用国际单位制,而只要相对应的物理量采用相同的单位制就行了。
例如: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2
2
2111T V P T V P =中,气压P 的值就不一定要采用“Pa ”做单位,气体的体积V 也不一定要采用“m 3”做单位。
在实用中,两边的压强多同采用“大气压(atm)”或“厘米汞柱(cmHg)”;两边的体积单位多同采用“升(L)”,这样处理可使问题简便许多。
五、 统向性
在所用的公式及定律中,有许多物理量都是矢量,在应用它们时,要特别注意矢量的方向性。
在同一个公式或方程中,一定要统一规定某一方向为选定的正方向,则有凡与该方向同向的矢量均为正值,与该规定的方向相反的矢量均为负值。
这就是“统向性”。
例如用运动学公式求解竖直上抛物体的运动时,就有初速度v 0、末速度v t 、位移h 、加速度g 等矢量,在解题之前,一定要事先规定某一方向(向上或向下)为正方向,再由此来确定其它各矢量的正负。
如右图所示,一个小球竖直上抛,落到下方h 的地方。
在运动学中,我们习惯多以初速度的方向规定为正方向。
在这里,v 0为正值,而h 、g 、v t 都为负值。
在动力学中,一般多以合外力的方向,即加速度的方
向为正方向。
正方
向的选取当否,虽不会影响解题的对错,但正确的选取可以令解题方便许多。
在同一个题的另一个方程中,可以视需要重新选取正方向。
六、 适应性
每一个定律或公式都有它的适用范围,如果不注意它们的适用范围及使用的条件,一味地套用公式,就会出错。
例如:库仑定律的适应条件是“真空中”的两“点电荷”,牛顿定律的适应范围是“低速的宏观物体”,气态方程适用的是“理想气体”。
例如,有的同学就根据公式2
2
1r q q k
F =得出错误的结论:当两个带电小球的距离等于零时,它们的库仑力将为无穷大。
他们是没有考虑到当两个小球的距离非常接近时,它们已经不是“点电荷”了,因而库仑定律此时已经不适用了。
还有的同学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式q
F
E =
,由数学规律得出:“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跟电场中的检
验电荷所受的电场力成正比,跟该电荷的电量成反比”的错误结论。
这些同学就是没有考虑到一个物理
定律、定义,除了要满足数学上的规律外,还必须符合客观的实际,因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践。
在中学阶段,由于没有学习过微积分,所以在W = FS.cosθ、U = Ed.cosθ、P = FV.cosθ等式中要求F和E等量都是不变的恒量。
式中的θ角也是特别指定的角,绝不能任用一个角来替代。
在求解两球碰撞的问题中,除了要用动量守恒外,还要注意能量问题,即碰撞后系统的总能量一定不大于系统碰撞前的总动能。
此外,若碰撞后两球的运动方向相同,则有后面小球的速度一定不大于前面小球的速度(子弹穿过木块的情况除外)。
以上的“六性”,老师们在讲课时一般都会讲到,但把它们联系在一起,重点的讲述恐怕就不多了。
因而同学们在学习中常常没有全面考虑到,只考虑到其中一、两个方面,而忽略了其它一些方面。
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就应该养良好的思维习惯,考虑问题全面一些,注意到这“六性”,用活公式,用好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