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敏县新疆塔原红花有限责任公司红花良种繁育基地项目111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粮塔原红花(新疆)有限公司红花良种繁育基地项目
二OO九年二月六日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项目背景 (1)
第二章红花良种繁育基地 (3)
自然资源条件 (3)
产业优势条件 (4)
技术、政策优势条件 (4)
第三章建设规模 (5)
3.1.1土地计划 (5)
3.1.2种植计划 (5)
3.1.3产量计划 (5)
良种繁育方案 (6)
3.2.1繁育技术 (6)
3.2.2繁育田间管理 (7)
3.2.3实施办法 (9)
第四章项目建设内容 (10)
条田计划 (11)
水利工程 (11)
输电线路 (13)
防护林工程 (14)
道路工程 (15)
农业机械 (16)
第五章红花良种繁育基地投资估算 (16)
概述 (16)
固定资产投资 (16)
流动资金估算 (18)
利息 (19)
项目总投资 (19)
资金筹措 (19)
第一章总论
1.项目背景
项目名称:红花良种繁育基地项目
承办单位概况
中粮塔原红花(新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粮塔原)是以始建于1983年国家商业部投资国家唯一一家红花科研加工企业----额敏红花科研油厂与中国最先的红花油生产加工企业额敏县红花油厂为基础,引进先进精炼设备及工艺而组建的集科、工、贸、农一体化的新型现代化股分制企业。

公司目前拥有总股本5910万元,是普利艾迪公司、新疆投资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额敏县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中心、乌苏市兴财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组成,是中粮集团下属企业。

公司位于祖国边境,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组织委员会命名----“中国红花之乡”的新疆额敏城区。

公司占地面积万平方米,职工人数160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6人。

拥有20年以上以红花油为主的各类植物油生产历史和实际经验。

公司现拥有一条国内属领
先水平,年生产能力达一万吨的精炼油生产线。

公司被中国企业形象评审委员会评为“中国企业形象AAA级”,及“中国市场知名企业”称号,被中国质检协会评为“产品质检合格单位”。

公司所生产的“塔原牌”红花籽系列食用油,被中国绿色食物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食物,被卫生部批准为保健食物,持续连年成为自治区消费者协会推荐商品,而且被自治区持续两届评为“新疆农业名牌”的产品,同时在国际国内被授予“中国安心食物信用品牌”“第五界国际红花会议指定产品”“中国市场知名品牌”“国际食物展览会金奖”“中国农业名牌产品”等多项殊荣,并通过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2002年公司注册拥有的“塔原”商标又被评为自治区著名商标。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建设是提高生产水平,加速掉队地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农民收入水平提高。

中粮塔原在市场效益、品牌效益和经济效益取得了快速提升的同时,将工作重点放在致力于带动本地农人收入上,因为只有农人收入取得了提高,红花产业才会更快的发展,为提高农人种植踊跃性,保护农人利益,每一年公司合同内红花籽市场收购价钱均比同期市场高出15%以上进行收购,单此一项就使本地农人亩均增收120元,户均增收3000元左右。

公司也因此被授予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首批重点龙头企业、自治区扶贫龙头企业、自治区守信用重合同企业。

但由于长期以来本地采取粗放式耕耘,其亩产量和含油率方面都达不到产业化的要求,因此必需从原种和耕耘工艺上达到其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化要求,为此公司成立了2000亩的良种
培育基地,以公司副总领导王兆木教授领衔,开发优质红花籽,在保证原有理化指标的前提下,提高产品的含油率和亩单产量,从2004年原料收购的情况看新开发的“塔原一号(新红5号)”籽种的含油率比上年增加了3--6个百分点,明年的含油率还会有进一步的提高。

通过几年尽力,塔额盆地的红花含油率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公司在基地建设方面采用公司+农户的定单农业,公司为农人赊销优质籽种,成立了农业技术指导小组为农人进行技术指导,编制完善的栽培手册发放给农人,完全依照栽培手册的要求进行种植,在基地周围设立隔离带,不种植其他红花品种,用以保证产品的纯正性。

2005年农人的纯收入比往年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相信随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公司原料基地的建设会进一步取得更大的发展。

塔原公司要知足其红花油生产能力,每一年需要含油率在28%以上的红花籽4万吨。

按亩产红花籽100千克计算,年需40万亩红花种植面积,年需种子800吨。

为稳定原料供给,保证原料质量,塔原公司在将原料种植基地作为红花产业化发展的龙头来抓的同时,首先需要建设良种繁育基地。

以良种繁育加速种植基地建设,以种植基地增进油品生产,以油品的深加工、精加工带动红花产业的发展。

第二章红花良种繁育基地自然资源条件
(1)额敏县属中温带干旱气候区。

年平均日照数为2950小时,日照率达66%。

年内大于零度的无霜期123~151天,年降水天数为17天,年平均降水量275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750毫米。

其气候特
征为夏日酷热冬季酷寒,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光照充沛、日夜温差大。

额敏县特有的光热资源条件极有利于喜凉作物红花的生长发育,气候特征与世界红花主要产区的印度中部地域、美国加利福尼亚洲、澳大利亚南威尔士州十分相似。

(2)额敏县土地资源的开发潜力较大,1999年末耕地面积80万亩。

还有夹、撂、弃荒地约28万亩,可以昔时开垦,昔时种植,昔时收益,且资金投入相对较少。

额敏县耕地为灌耕棕钙土、潮土和旱作粟钙土,土壤基础肥力较高,有机质平均含量%,耕耘层有效氮含量,有效磷含量。

土壤条件极适于红花种植。

(3)塔城盆地(塔城市、额敏县、托里县、裕民县)拥有65条主要河流和144条泉水洪沟。

地表水年总径流量为亿立方米,可引用水量达亿立方米,目前已引用约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亿立方米,可开采量达亿立方米,目前已开采亿立方米左右。

地表、地下水已利用总量约占资源可利用总量的%,尚有必然的利用潜力,尤其地下水利用潜力较大。

产业优势条件
新疆是我国红花的最大产区,种植面积、产量别离占全国的50%以上和80%左右,而塔城盆地是新疆红花的主产区,种植历史悠长,栽培经验丰硕,连年来种植面积和产量别离占全疆的90%左右;红花籽和红花油中的亚油酸平均含量别离达87%、83%,大大高于国
内的平均标准;红花丝长度适中,色泽鲜艳,香味浓郁。

红花是塔城地域在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产品。

中粮塔原为实现红花种子产业化生产,将依照良种繁衍区域化、种子生产基地化、种子质量标准化、种子加工机械和集中统一供种的运行模式,通过公司十基地十农户方式,成立企业的原种繁育基地。

充分利用公司已具有的种子经营许可证,独家经营红花种子,与农户签定种植合同,实现定单农业。

种子发放与原料收购相配套,成立田间档案,实现原料生产基地化。

技术、政策优势条件
塔原公司已聘请国内外著名红花专家黎大爵教授和王兆木研究员为技术总顾问,并以中国科学院植物所和新疆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为技术依托单位,将通过量种途径引入国外高品质的优良种质与基因资源,有效地通太高新技术创造新的遗传基因,利用生物技术转基因工程开展细胞育种和分子育种,培育出高产、优质、抗病的红花新品种或杂交种。

第三章建设规模
3.1.1土地计划
繁育基地面积10800亩,其中:
红花面积10000亩,占基地面积的%;
防护林面积640亩,占基地面积的%;
道路面积160亩,占基地面积的%。

(1)基地土地主要为农村弃耕地和撂荒地。

基地建设内容为田、
林、路配套,统一计划,分步实施。

,
3.1.2种植计划
基地建设期为3年(2009~2011年)其中:
第一年(2009年)建成种植面积2000亩,防护林面积100亩;
第二年(2010年)建成种植面积4000亩,防护林面积250亩;
第三年(2011年)建成种植面积4000亩,防护林面积290亩。

3.1.3产量计划
(1)计划基地红花籽单产别离为第一年75千克/亩,第二年末90千克/亩,第三年120千克/亩;红花丝(干丝)单产别离为第一年2.5千克/亩,第二年4.0千克/亩,第三年5.0千克/亩。

(2)按照红花分年种植面积,2010年(达产年)红花籽产量为1200吨,红花丝产量为50吨。

红花分年种植面积和花籽(丝)产量计划见表4-1。

表3-1
良种繁育方案
3.2.1繁育技术
(1)由于红花的遗传性相对稳定,基因较纯合,主要以自交方式繁衍后代,在良种繁育时只要严格避免混杂,适当隔离就可以达到防杂保纯的目的。

技术流程如下:
红花良种者种籽→红花原原种圃→红花原种圃→红花良种圃
红花育种者保种圃红花繁育基地种植
育种者种籽、原原种的生产将采用单位点播、分株鉴定、整株去杂、混合收获的技术规程、原种和良种生产采用精量稀播、整株去杂、混合收获。

(2)良种品种
繁育良种品种为塔原1号(新红5号),系由新疆塔原红花有限责任公司选育出的花油兼用型良种。

2003年生产示范实验中,塔原1
号亩产达160千克,含油率%,超过了新红花1号、2号的平均值。

塔原1号品种无刺,红色花。

株高90~115厘米,果球直径~3.0厘米,圆椎形,全包果球,茎杆青白色,单株果球20个左右。

种子呈长椭圆形,黄白色。

千粒重387克,皮壳率%。

全生育期约115天。

红花适播期为4月上旬,播种量为~3.5千克/亩,亩保苗~万株。

幼苗具4~6片真叶时定苗,及时中耕除草。

浇水切忌大水漫灌,头水不宜过早,一般在现苗初期,每次灌水量控制在30立方米/亩左右,其后灌水视大气情况和土壤水分而定。

追肥结合开沟培土时施入,亩施肥量视地力而定。

3.2.2繁育田间管理
(1)施足基肥,精细整地
在耕地前施入腐熟有机肥1500~2000千克/亩并深翻,含P205>46%的磷酸二铵或重过磷酸钙15~20千克/亩,含N>46%的尿素30~35千克/亩,按全生育期总用量的60%作为基肥深施。

精细整地、整地质量应达到“齐、平、松、碎、净”标准。

(2)选用优良品种
选用塔原1号品种,播前进行精选,用敌萎丹或适乐时进行种子拌种,100千克种子用药量为100~200亳升,兑水1~2千克,混拌均匀后播种。

(3)适期早播,合理密植。

四月上旬为适宜播期,当天5厘米地温稳定通过5℃以上时进行播种,播种量为2~3千克/亩,播种深
度为3~4厘米,行距为方便用户45~60厘米。

将磷酸二铵或过磷酸钙接全生育期总用量的40%作种肥,施肥深度4~8厘米。

(4)田间管理
①查苗补苗:出苗前如遇雨板结,及时耙地破除板结,耙地深度1~2厘米,出苗后如有缺苗需及时补苗补种。

②适时间定苗:红花长出1~2片真叶时进行间苗,长出3~4片真叶时定苗,留发育健壮苗,拔除小病株,并按照植株生长特性进行去杂去劣。

③中耕除草:在灌头水前中耕2~3次,第一次中耕要浅,深度5~6厘米,以后逐渐加深,中耕时避免压苗、伤苗。

④浇灌管理:全年一般4次水。

当80%的植株出现腋芽时浇第一次水,浇水时间一般在6月上中旬,浇水时为30立方米/亩。

及时浇蕾花水,灌水量40立方米/亩。

及时浇好灌浆水,灌水量为30立方米/亩。

⑤追施化肥:结合浇第一次水追施尿素,用量为10千克/亩左右。

灌浆期采用喷施宝5亳升/亩、“云大-120”20亳升/亩,兑水30~40千克/亩进行叶面喷施,每隔5~7天喷一次,连喷2~3次,可延长叶片的功能,提高红花百粒重。

⑥病虫防治:当有根腐病状出现时,采用普力克600~9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锈病防治采用15%粉锈宁或羟锈宁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炭疽病防治采用40%达可宁600~750倍液喷雾或采用80%代林锌500~600倍液喷雾。

药剂每距离7~10天喷一次,可有效防治病虫危害。

(5)去杂去劣,提高种子纯度
在间苗、定苗、蕾花期、成熟期、收获期,按照品种的特殊进行4次以上的去杂去劣,对变植株、怀疑植株、病株予以剔除,提高纯度,维持品种原有特征特性。

(6)收获、精选
红花成熟时及时收获,精选加工,剔除秕瘦、破碎粒及杂质,分品种、分品级挂标签装入库,分品种单贮单存。

通过上述综合高产栽培技术及繁种技术的实施,红花种子繁衍不但产量高,纯度与质量也将有所提高。

种子播种后,生长整齐一致,植株健壮,荚多粒饱,丰收性好。

3.2.3实施办法
(1)技术保障办法
①种子繁育依照集中连片、严格隔离的原则,生产进程中必然要依照技术规程操作,从而保证种子质量。

②成立质量管理机构。

在种子查验、生产、收购、加工、仓储、销售进程中的各个环节上均要成立质量管理职位责任制,明确责、权、利,实行质量一票否决。

③弄好种子查验。

慢慢成立设备完善、技术先进的现代化查验室(配制保证种子纯度、净度、发芽率、水分四项指标的查验仪器)。

对查验人员增强技术培训和上岗培训。

依照国家、自治区种子查验管理办法、查验规程要求,制定完善的种子查验制度,严格依照分级标
准评定种子品级。

④推行标准化小包装,精包装。

在销售进程中发放信用卡,实行质量担保。

同时进行技术咨询和售后服务。

(2)良种推行服务体系成立
依照国家实施“种子工程”的整体要求,实施“以种业为主,多元化经营,育繁推行,产加销一体化,种工贸相结合”的产业化发展道路。

①公司在种子生产基地的成立上,实行专业化生产。

②成立高水准的科研育种机构。

采取灵活政策,踊跃吸纳人材,依托自治区农业科研院校,成立红花种业育种中心,研制新品种,走科技兴业之路。

引进、搜集、挑选地方优良品种和国内外品种资源,形成公司新品种的独家开发权。

(3)提高市场占有率,成立相对稳定的种子销售网络,提高服务质量,树立公司良好形象和声誉。

同时,进行广告促销,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农户了解公司及种子品种,作好售后服务和指导种植,实现种子的产业化。

第四章建设内容
条田计划
繁育基地10000亩红花种植面积计划为25块条田,每块条田400亩(长650米,宽410米)。

为减少土地平整工作量,条田长边沿等高线走向布置,条田纵向坡度小于5‰。

水利工程
(1)浇灌方式
为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实行节水浇灌,繁育基地红花浇灌采用喷溉系统,防护林浇灌采用渠系。

浇灌用水为地下水。

按照水土平衡计算,每400亩条田为1眼机井供水,浇灌用机井25眼,机井布置于条田端头,设计井深100~120米,管径377毫米,水泵流量33升/秒,日最大产水量2140立方米(按18小时/日计)。

机井主要设备见表4-2。

表3-2
(1)喷灌设备
①设备选型
目前新疆农业浇灌采用的喷溉机主要有全面网络覆盖式、中心支
轴旋转式、平衡行走式和卷盘式喷灌机。

基地浇灌设备选用法国浇灌公司(IRRIFRANCE)生产的OPTIMA超大1型水蜗轮式系统卷盘式喷灌机。

水涡轮卷盘式喷灌机具有机动性强,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

由动力机械将其拉到农田,接上水源后借给水的压力即可自动行走,进行浇灌作业,喷洒质量好,不损坏作物,适应性,工作效率高。

可用于各类作物的浇灌,尤其高杆作物的浇灌效益明显,同时按照机井出水量1台可以控制浇灌面积200~300亩,运行速度较低(<50米/时),绞盘每分钟只转动几圈,1名操作人员可同时管理几台喷灌机同时作业。

②设备技术参数
PE卷管(输水管)管径90毫米,卷管长度320米,工作压力650千帕,喷枪流量30立方米/时,射程41米。

喷灌浇灌保证率>85%、灌水均匀度≥。

③设备配台
计划浇灌1次水的周期为12天,平均浇灌水量32立方米/亩·次,用每小时喷水30立方米喷浇灌,每一块条田灌一次水需427小时(按天天浇灌时间为18小时计算则需24天)。

因此,每一块条田选用2台喷轮流量30立方米/时喷灌机,共配置50台喷灌机。

④管道布置
从条田端头的机井处沿条田长边铺设纵向主管(长325米)至条
田中间,与横穿条田的横向主水管(长400米)连接,形成“L”形输水管网,在横向主水管上每隔40米向地面垂直引出1条出水管用于与喷灌机接口。

为防冻、主水管敷设与地表以下1.2米,出水管伸出地表0.2米。

管道用量见表4-3
表3-3
(3)用水量估算
①浇灌定额
红花灌水量播前40立方米/亩,生长期32立方米·亩。

次,全年灌水4次,年浇灌定额为168立方米/亩。

防护林灌水量40立方米/亩·次。

全年灌水6次,年浇灌定额为240立方米。

②用水量
繁育基地年浇灌用水总量为183.4万立方米,其中:红花种植万
立方米、防护林15.4万立方米。

输电线路
(1)电力负荷
装机总负荷1250千瓦,年总用量270万千瓦时。

(2)供电方式
从繁育基地就近35千伏变电所10千伏出线到机井估算10千伏线路总长12千米,低压线路总长2.5千米。

3.3.4防护林工程
(1)树种选择
为提高林木成活率,按照额敏县气候、土壤、地理位置等条件,按照适地、适树原则对树种加以选择和配置。

选择的树种主要为杨树、榆树和沙枣树等乔木树种。

①新疆杨
平原乡土速生用材树种,树体高大,树冠窄小、喜光,耐高温、耐寒、喜水,在轻度盐渍化土壤中生长良好。

②小黑杨
属引种成功树种,具有很强的抗寒、抗旱、耐瘠薄、耐盐碱和速生等长处。

③白榆
平原乡土绿化树种,树冠浓密半球形,适应性强,耐寒耐高温,立地条件优越时生长快。

④沙枣
平原乡土树种,喜光、耐干旱,耐盐碱,浅根系,具有极强的适应性。

(2)林带类型
繁育基地防护林分为主林带和副林带。

①主林带沿基地外围周边布置。

林带宽10米,7行树,行距1.5米,株距1.2米。

树种为林带外侧2行沙枣,内侧5行杨树。

林带总长10.2千米。

②副林带林带条田之间并沿条长边布置。

林带宽6米,5行树,行距1.5米,株距1.5米。

树种为新疆杨、榆树。

林带总长54.1千米。

(3)栽植
防护林栽植包括苗木选用、整地、挖穴和栽植。

栽植以春天(4月底结束)为主,秋季(10月上旬结束)为辅。

苗木栽植后及时浇头水,待合墒后经扶苗,培土再浇水一次,其后适时灌水、松土、除草和防治病虫害。

(4)苗木
防护林共需苗木万株(包括5%补栽和1%损耗),亩均用修长397株。

苗木来源为额敏县林管站苗圃。

道路工程
繁育基地道路分为骨干道、支干道。

(1)骨干道
穿越繁育基地并连接乡村公路的道路。

骨干道总长5.1千米,路面宽7.0米,路基高0.8米,砂石面层。

(2)支干道
繁育基地内部道路。

支干道总长14.3千米,路面宽0.5米,砂石路面。

农业机械
按照种植机械作业量,繁育基地配置少部份耕耘机具,共计10台(部),大部份农机具从基地周边农户租用。

农机具配置见表4-4表3-4
种子加工
主要利用塔原公司现有二级油加工设备的清选机、精选机进行。

第五章红花良种繁育基地投资估算概述
红花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以红花良种繁育为主体,农产加工为中心
的种子产业化项目。

红花繁育和生产(种植)面积10000亩,机井25眼,喷灌设备25台。

固定资产投资
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估算为1685万元,其中:
(1)按费用组成划分:直接工程费962万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间接工程费598万元,占固定资产投资%;预备费125万元,占固定资产投资%。

(2)按分项组成划分:建筑工程费905万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设备购买及安装工程费57万元,占固定资产投资%;其它费用723万元,占固定资产投资%。

见投资估算表4-1。

表4-1 单位:万元
流动资金估算
按照项目的生产特点,项目所需流动资金主要在生产进程中,劳动生产费用(物资)的投入,包括化肥、种子等物化生产资料的投入和管理费、机械作业费、人工费、防灾保险费和收购、储运、加工、销售等活化投入。

项目流动资金采用详细估算法估算,正常年流动资金总额为552万元(其中:铺底流动资金165万元,流动资金借款387万元)。

各年流动资金具体投入额见辅助报表。

利息
本项目在低产田基础上进行种植结构调整,边生产(种植)边建设,按照现行财会制度的有关规定产生的流动资金贷款利息计入昔时财务费用。

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为2237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685万元,铺底流动资金为552万元,建设期利息为万元。

资金筹措
该项目总投资为2237万元,申请扶贫贴息贷款2000万元,其中
固定资产投资申请900万元、流动资金申请1100万元、自筹资金237万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