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金匮要略》温阳补肾肾气丸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康《金匮要略》温阳补肾肾气丸
肾气丸一方始载于汉朝张仲景《金匮要略·卷下·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原文如下:
肾气丸方:
干地黄八两,薯蓣四两,山茱萸四两,泽泻四两,茯苓三两,牡丹皮三两,桂枝、附子(炮),各一两。

上八味,末之,炼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加至二十五丸,日再服。

在《金匮要略》中,肾气丸是作用于:“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

”(汉代古方中剂量一两约为15 克,明清时期一两约为25克,读者需注意!)
现代的中医运用中,肾气丸主要运用在如下几个方面:
1)、肾阳不足引起的腰痛腿软、下身有冷感;
2)、小儿遗尿;
3)、老人小便失禁,或夜尿频多;
4)、男子阳痿早泄;
5)、妇女白带清稀,量多;
6)、慢性肾炎、肾性水肿、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支气管哮喘等肾阳不足者的辅助治疗。

方中干地黄所指为生地黄,因熟地黄要到唐朝以后方才有,但也可用熟地黄代用生地黄,地黄于此方中重在滋阴补肾;山萸、山药用于补肝益脾以充精血,辅地黄滋肾阴;附子、枝枝温肾助阳,化气化水,以生肾气;茯苓健脾渗湿;丹皮清泻肝火;泽泻通调水道;诸味同使,温而不燥,滋而不腻,补阳以化水,滋阴以生气,可以恢复肾阳,气化正常。

清朝吴谦于《医宗金鉴》中品评肾气丸道:“此肾气丸纳桂附于
滋阴剂中十倍之一,意不在补火,而在微微生火,即生肾气也。


此方可制成肾气膏方便服用,用干地黄240克,山茱萸、山药各120克,泽泻、茯苓、牡丹皮各90克,桂枝30克,炮附子30克,炼蜜适量,将药材加水煎后滤汁,反复三次,合并三次滤出药液煎至浓缩,入炼蜜溶化拌匀熬至收膏,瓷罐贮藏备用,上述用量为10日量,每日可服2~3次,每次1~2匙,温酒冲服或温水冲服。

以下人群不适宜服用肾气丸(膏):
肾阴不足,虚火上炎,咽喉疼痛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