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精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
试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煤的干馏B.石油裂解C.石油分馏D.煤的气化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能用饱和Na2CO3溶液鉴别
B.聚乙烯可发生加成反应
C.油脂为高分子化合物
D.符合分子式C5H12的物质有4种
3.X元素的阳离子和Y元素的阴离子具有与氩元素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X的核电荷数比Y的小
B.X的最高价氧化物一定是X2O,Y的气态氢化物为H2Y
C.X的离子半径比Y的大
D.X的最高化合价比Y的低
4.已知汽车尾气无害化处理反应为2NO(g)+2CO(g)N2(g)+2CO2(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可使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降低
B.使用高效催化剂可有效提高正反应速率
C.反应达到平衡后,NO的反应速率保持恒定
D.单位时间内消耗CO和CO2的物质的量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
5.100.0 mL 6.0 mol/L H2SO4溶液跟足量锌粉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进行的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H2的总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的( )
A.Na2CO3溶液B.水C.CuSO4(aq)D.NaHSO4(s)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非金属元素原子之间不可能形成离子键
B.35Cl和37Cl−质子数、中子数均不相同
C.乙酸和葡萄糖的分子式都符合C n(H2O)m,所以二者互为同系物
D.和互为同系物
7.下列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氮气 N N B.二氧化碳 C
C.次氯酸H∶D.氯化镁 []-Mg2+ []-
8.下列反应中,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Ba(OH)2·8H2O与NH4Cl反应B.铝与稀盐酸反应
C.炽热的炭与CO2反应D.酸碱中和反应
9.关于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放热反应
B.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化学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C.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除了热量变化外,还可以转化为光能、电能等
D.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服从能量守恒定律[来源:学#科#网Z#X#X#K]
10.某烃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只能生成1种一氯代物,该烃的分子式可以是()
A.C3H8B.C4H10
C.C5H12D.C6H14
11.已知:4P(红磷, s)+5O2(g)==2P2O5(s) 放热a kJ;4P(白磷, s)+5O2(g)==2P2O5(s) 放热b kJ;常温下红磷比白磷稳定,则a与b的大小关系是
A.a<b B.a=b C.a>b D.无法确定12.在一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NO2,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2NO22NO+O2。

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NO2的消耗速率与NO的生成速率相等B.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C.NO2和O2的消耗速率之比为2∶1D.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再变化
13.关于生活中的有机物,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所有的糖类、油脂和蛋白质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B.工业上利用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制取肥皂和甘油
C.做衣服的棉、麻、蚕丝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
D.人体中没有水解纤维素的酶,所以纤维素在人体中没有任何作用
14.下列反应过程中,同时有离子键、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的断裂和形成的反应是()
A.NH4Cl=NH3↑+HCl↑
B.NH3+CO2+H2O=NH4HCO3
C.2NaOH+Cl2=NaCl+NaClO+H2O
D.2Na2O2+2CO2=2Na2CO3+O2
15.在下列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中,肯定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的方法是()①升温②使用催化剂③增大反应物浓度④将块状固体反应物磨成粉末⑤加压
A.①②③⑤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16.将固体NH 4I置于密闭容器中,在某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 NH4I(s)
NH 3(g)+HI (g),2HI(g) H2(g)+I2(g)。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c(H2)=0.5 mol·L -1,c(HI)=4 mol·L-1,则NH3的浓度为()
A.3.5 mol·L-1B.4 mol·L-1C.4.5 mol·L-1D.5 mol·L-1
17.已知反应H2(g)+ O2(g)=H2O(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a、b、c表示能量变化,为正值,单位为k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H2(g)+ O2(g)=H2O(g) △H=c kJ·mol-1
B.2H2O(g)=2H2 (g)+O2(g) △H=—2(a-b) kJ·mol-1
C.1 mol氢气与0.5 mol氧气总能量为akJ
D.2 mol氢气与1 mol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 mol液态水放出的热量小于2(b-a)kJ
18.对于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2SO2(g)+O2(g) 2SO3(g),改变下列条件,能提高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百分数的是:
A.增大压强B.升高温度C.降低温度D.增大反应物浓度
19.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对其开发利用的部分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
...( )
①试剂1可以选用NaOH溶液
②从苦卤中提取Br2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Br - + Cl2=2Cl- + Br2
③工业上,电解熔融MgO冶炼金属镁可减小能耗
④制铝:工业上电解熔融氯化铝来制备铝
⑤制钠:电解饱和NaCl溶液
⑥炼铁:用CO在高温下还原铁矿石中的铁
A.①③④⑥B.②③④⑥
C.①③④⑥D.①③④⑤
20.某有机物的结构为下图所示,这种有机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①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②能跟NaOH溶液反应;③能发生酯化反应;④能发生加成反应;⑤能发生水解反应
A.①④B.①⑤C.只有⑤D.④
21.在进行中和热的测定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为了准确测定反应混合溶液的温度,实验中温度计水银球应与小烧杯底部接触B.用0.5mol/LNaOH溶液分别与0.5mol/L的盐酸、醋酸溶液反应,如所取的溶液体积相等,则测得的中和热数值相同
C.使用环形玻璃搅拌棒可使反应物混合均匀,加快反应速率,减小实验误差
D.在测定中和热实验中需要使用的仪器包括:天平、量筒、烧杯、环形玻璃搅拌棒22.一些烷烃的燃烧热(KJ/mol)如下表:
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A.热稳定性:正丁烷﹥异丁烷
B.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2H6(g)+7O2(g)=4CO2(g)+6H2O(g) ΔH=-1560.8KJ/mol
C.正戊烷的燃烧热大约在3540 KJ/mol左右
D.相同质量的烷烃,碳的质量分数越大,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多
23.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N 2(g)+3H2(g) 2NH3(g) ΔH=-akJ/mol达到化学平衡时,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反应放出akJ 热量
B.消耗1molN2的同时消耗3molH2
C.3v(H2)=2v(NH3)
D.N2、H2、NH3的浓度之比为1:3:2
24.某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盛有适量的A和B的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A + 3B2C,若维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当达到平衡时,容器的体积为V L,其中C 气体的体积占10%,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①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1.2VL
②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1.1VL
③反应达平衡时,气体A消耗掉0.05VL
④反应达平衡时,气体B消耗掉0.05V L
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
25.继锂电池之后,近几年科学家又研制出稳定性更高、电压损失更小的“钠——空气电池”。

其反应原理是:2Na+O2=Na2O2,装置如图,其中电解液为NaPF6,可传导Na+。

电池放电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电极为负极B.Na+向b极移动
C.a极发生氧化反应D.b电极的电极反应式:O2+2Na++4e- =Na2O2
二、实验题
26.为探究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定性分析:(1)如图甲所示可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定性比较得出结论.(2)有同学提出试剂的选择不妥,应将FeCl3改为更为_____________合理。

(3)H2O2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发生的反应可分为两步,第一步的方程式为:
2MnO2+H2O2=2HMnO3,第二步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第一步反应慢第二步反应快,则总反应速率由_____________(填“第一步”或“ 第二步”)决定。

定量分析:(4)如图乙所示,以实验时均生成40mL气体为准,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填空题
27.海水是巨大的资源宝库,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和溴的过程如下:
已知:
①海水中溴元素(以Br﹣表示)的浓度0.068g/L;
②Br2的沸点为59℃,微溶于水,有毒性和强腐蚀性.
(1)请写出两种海水淡化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水中溴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Ⅰ中已获得低溶度的含Br2溶液,步骤Ⅱ中又将Br2还原为Br﹣,步骤Ⅲ又得到Br2,其目的为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Ⅱ用SO2水溶液吸收Br2,吸收率可达95%,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5)工业溴提纯可用蒸馏法,蒸馏时加热方法最好采用_____,蒸馏装置中仪器连接均不能用橡胶塞和橡胶管,其原因是__________.
(6)Br2是有机合成工业中的重要原料,甲苯的一溴代物有多种,其中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两种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原理综合题
28.在2L密闭容器内,800℃时反应:2NO(g)+O 2(g)2NO2(g)体系中,c(NO)随时间的变化如表:
(1)分析上表,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所需时间是_________。

(2)上图中表示NO2的浓度变化曲线是_______________。

(3)用NO表示从0~2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________。

(4)v(NO):v(O2) = ______________。

(5)达到平衡状态时O2的转化率为________。

29.为解决能源短缺问题,工业生产中应合理利用化学能。

(1)25 ℃,1.01×105Pa时,实验测得,4 g氢气在O2中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572 kJ的热量,则表示H2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图是某笔记本电脑使用的甲醇燃料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放电时甲醇应从________处通入(填“a”或“b”),电池内部H+向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

写出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

正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化学键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的化学键的破坏和生成物的化学键的形成过程。

已知:N2(g)+3H2(g)===2NH3(g) ΔH=-93 kJ·mol-1。

试根据表中所列键能数据计算a的数值________。

当可逆反应中净生成N—H物质的量为2mol 时,反应放热_____________。

(4)已知:C(s,石墨)+O2(g)===CO2(g) ΔH1=-393.5 kJ·mol-1①
2H2(g)+O2(g)===2H2O(l) ΔH2=-571.6 kJ·mol-1②
2C2H2(g)+5O2(g)===4CO2(g)+2H2O(l) ΔH3=-2599 kJ·mol-1③
根据盖斯定律,计算反应2C(s,石墨)+H2(g)===C2H2(g)的ΔH=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A、煤的干馏是指在隔绝空气条件下给煤加强热使之分解,属于化学变化,A错误;
B、石油的裂解是深度裂化,是把长链烃断裂成乙烯、丙烯等短链烃的过程,是化学变化,B 错误;
C、石油的分馏是根据各馏分的沸点的不同分离物质的方法,是物理变化,C正确;
D、煤的气化是高温下煤和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和CO的过程,是化学变化,D错误。

答案选C。

2.A
【解析】A. 乙醇与碳酸钠溶液互溶,乙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CO2,乙酸乙酯不溶于碳酸钠溶液中,可以用饱和Na2CO3溶液鉴别,A正确;B. 聚乙烯不存在碳碳双键,不能发生加成反应,B错误;C. 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不是高分子化合物,C错误;D. 符合分子式C5H12的物质有3种,即正戊烷、异戊烷和新戊烷,D错误,答案选A。

3.D
【解析】X元素的阳离子和Y元素的阴离子具有与氩元素相同的电子层结构,X元素处于第四周期、Y处于第三周期,X为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较少,Y为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对较多,则A.X元素处于第四周期、Y处于第三周期,X的核电荷数比Y的大,A 错误;B.X阳离子不一定为+1阳离子,Y阴离子不一定为-2价,如X的氧化物为CaO、Y 的氢化物为HCl,B错误;C.两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原子序数X>Y,故离子半径:X<Y,C 错误;D.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Y原子的,故X的最高正价比Y的小,D正确;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结构与位置的关系、微粒半径等,解答的关键是根据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推断元素的相对位置。

4.A
【解析】升高温度,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均加快,A项错;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B项正确;达平衡后,各组分的速率保持不变,C项正确;由于CO和CO2的计量系数相等,故当两者同时消耗的量相等时,反应即达平衡,D项正确。

5.B
【解析】根据反应的实质为Zn+2H+=Zn2++H2↑,为了减缓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则减小氢离子的浓度但不能改变氢离子的物质的量即可,注意Zn过量,则A.碳酸钠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量减少,A错误;B.加水稀释,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不变,浓度变小,则减缓反应进行的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B正确;C.锌置换出铜,形成铜锌原电池,反应速率增大,C错误;D.加入硫酸氢钠,氢离子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D错误,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明确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即可解答,选项C 为学生解答中的难点,注意原电池反应的特点。

6.D
【解析】A. 非金属元素原子之间可能形成离子键,例如铵根和氯离子形成离子键,A错误;
B. 35Cl和37Cl−质子数相同都是17个,中子数不相同,分别是18、20,B错误;
C. 乙酸和葡萄糖的分子式都符合C n(H2O)m,二者的结构不相似,不能互为同系物,C错误;
D.
和的结构相似,均是烷烃,相差1个CH2,二者互为同系物,D正确,答案选D。

7.D
【解析】A. 氮气的电子式为,A错误;B. 二氧化碳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B错误;C. 次氯酸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C错误;D. 氯化镁是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D正确,答案选D。

点睛:书写化合物的电子式时,应注意原子间的连接顺序,确定原子间连接顺序的方法是先标出各原子的化合价,然后根据异性微粒相邻,同性微粒相间的原则确定,例如选项C中次氯酸的电子式。

8.C
【解析】A. Ba(OH)2·8H2O与NH4Cl反应是吸热反应,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B. 铝与稀盐酸反应是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C. 炽热的炭与CO2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又属于吸热反应,C正确;D. 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的非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答案选C。

9.B
【解析】A.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放热反应,A正确;B. 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例如木炭燃烧,B错误;C.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
化,除了热量变化外,还可以转化为光能、电能等,C正确;D. 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服从能量守恒定律,D正确,答案选B。

10.C
【解析】
【详解】
A、丙烷只有一种结构:CH3CH2CH3,丙烷含有2种氢原子,所以一氯代物有2种,故A错误;
B、丁烷有正丁烷和异丁烷两种结构,正丁烷CH3CH2CH2CH3有2种氢原子,其一氯代物有2种;异丁烷CH(CH3)3有2种氢原子,其一氯代物也有2种,故B错误;
C、戊烷有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3种同分异构体,正戊烷CH3CH2CH2CH2CH3有3种氢原子,其一氯代物有3种;异戊烷CH3CH(CH3)CH2CH3有4种氢原子,其一氯代物有4种;新戊烷C(CH3)4有1种氢原子,其一氯代物有1种,故C正确;
D、C6H14有5种同分异构体,CH3(CH2)4CH3有3种氢原子,其一氯代物有3种;CH3CH (CH3)CH2CH2CH3有5种氢原子,其一氯代物有5种;CH3CH2CH(CH3)CH2CH3有4
种氢原子,其一氯代物有4种;CH3C(CH3)2CH2CH3有3种氢原子,其一氯代物有3种;CH3CH(CH3)CH(CH3)CH3有2种氢原子,其一氯代物有2种,故D错误,答案选C。

11.A
【分析】
【详解】
常温下红磷比白磷稳定,能量越低越稳定,这说明红磷的总能量低于白磷,因此白磷完全燃烧放热多,则b>a,答案选A。

12.C
【解析】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则A、NO2的消耗速率与NO的生成速率均表示正反应速率,不能据此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A错误;B、密度是混合气的质量和容器容积的比值,在反应过程中质量和容积始终是不变的,不能说明反应达平衡状态,B错误;C、NO2和O2的消耗速率之比为2∶1,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平衡状态,C正确;D、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一直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不一定平衡,D错误,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注意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但不为0。

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13.B
【解析】A. 糖类中的单糖例如葡萄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A错误;B. 工业上利用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即皂化反应制取肥皂和甘油,B正确;C. 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C 错误;D. 人体中没有水解纤维素的酶,但纤维素在人体内可以起到加强胃肠蠕动,有通便功能,D错误,答案选B。

14.D
【解析】试题分析:A.NH4Cl=NH3↑+HCl↑发生时,断裂离子键、极性共价键,形成的只有极性共价键,错误;B.NH3+CO2+H2O=NH4HCO3发生时,断裂极性共价键,形成的有极性共价键,和离子键,错误;C.2NaOH+Cl2=NaCl+NaClO+H2O发生时,断裂离子键、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形成的有极性共价键、离子键,错误;D.2Na2O2+2CO2=2Na2CO3+O2发生时,同时有离子键、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的断裂和形成,正确。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与化学键的关系判断的知识。

15.D
【解析】
【分析】
根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判断,如升高温度、使用催化剂、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增大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等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详解】
①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同时加快了分子的运动速率,单位时间内的有效碰撞次数增大,反应加快,故正确;
②使用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单位时间内的有效碰撞次数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正确;
③增大了反应物浓度,增大了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单位时间内的有效碰撞次数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正确;
④将块状固体反应物磨成粉末,增大了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单位时间内的有效碰撞次数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正确;
⑤增大压强,必须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反应速率才能加快,故⑤错误;
正确的有①②③④,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注意压强只影响有气体参加的反应是解答关键。

16.D
【解析】
氢气的浓度是0.5mol/L,说明在第二个反应中消耗碘化氢的浓度是1.0mol/L,所以第一个反应中生成的碘化氢应该是是5.0mol.L。

根据方程式可知,生成的氨气也是5.0mol/L。

答案选D。

17.B
【解析】A、反应物的能量更高,该反应为放热反应,△H=-c kJ·mol-1,A错误。

B、2molH2O 逆向分解时,共吸收2bkJ能量,又释放2akJ能量得到产物,△H=-2(a-b) kJ·mol-1,B正确。

C、图中标示了1 mol氢气与0.5 mol氧气总能量,但是在纵坐标中没有具体可用的读数,akJ 是由此变化到气态原子时的能量变化,C错误。

D、如果反应生成液态水,释放的能量更大,所以2 mol氢气与1 mol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 mol液态水放出的热量大于2(b-a)kJ,D错误。

正确答案B。

18.B
【详解】
A.增大压强,使得单位体积内的活化分子增多,但是没有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故A错误;
B.升高温度,可以使反应物的能量升高,这样会有更多的分子具有的能量超过活化能而成为活化分子,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故B正确;
C.降低温度,可以使反应物的能量降低,更多的分子能量低于活化能,活化分子数减小,百分数也减小,故C错误;
D.增大反应物浓度,活化分子数增多,但是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睛】
在其它条件下不变的情况下,增大浓度、加压缩小体积,都能够增加活化分子数,但是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不变;升高温度,使用催化剂,既能增加活化分子数,又能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

19.D
【解析】①、煅烧贝壳得到CaO,将CaO溶于水得到石灰乳,石灰乳和镁离子反应生成氢
氧化镁沉淀,试剂1廉价且原料来源广泛,错误;②、氯气能将溴离子氧化为溴单质,从苦卤中提取Br2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Br-+Cl2=2Cl-+Br2,然后采用萃取的方法从溶液中获取溴,正确;③、氧化镁熔点很高,氯化镁熔点较氧化镁低,电解氧化镁冶炼镁增加成本,所以工业上采用电解熔融氯化镁的方法冶炼镁,错误;④、氯化铝是共价化合物,熔融时不导电,工业上电解熔融氧化铝来制备铝,错误;⑤、工业上电解熔融氯化钠来制备钠,错误;
⑥、铁是较不活泼的金属,工业上用CO在高温下还原铁矿石中的铁,正确;答案选D。

20.C
【详解】
①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和羟基,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②含有羧基,能跟NaOH溶液反应;③含有羧基和羟基,能发生酯化反应;④含有碳碳双键和苯环,能发生加成反应;⑤碳碳双键、羧基和醇羟基均不能发生水解反应,⑤错误,答案选C。

21.C
【解析】
A.温度计水银球测烧杯内的热水的温度,不能接触烧杯底部,故A错误;B.醋酸是弱酸,电离过程为吸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偏小,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偏小,故B错误;C环形玻璃棒搅拌起搅拌作用,能加快反应速率,减小实验误差,故C正确;D.中和热测定不用天平,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中和热的测定原理,掌握测量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需要注意:①大小烧杯杯口相平,可使盖板把杯口尽量盖严,间隙填碎纸条,减少热量损失;②温度计上的酸要用水冲洗干净,冲洗后的溶液不能倒入小烧杯;③酸、碱混合时,要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烧杯而不能缓缓倒入;④实验中所用HCl和NaOH的物
质的量比不是1:1而是NaOH过量。

22.C
【解析】
A、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异丁烷的燃烧热比正丁烷的燃烧热小,则异丁烷的能量低,即热稳定性为正丁烷<异丁烷,A错误;
B、根据乙烷燃烧热的含义:完全燃烧1mol乙烷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会放出1560.8KJ的热量,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为2C2H6(g)+7O2(g)=4CO2(g)+6H2O(l)△H=-3121.6kJ/mol,B错误;
C、正戊烷和2-甲基丁烷互为同分异构体,由表格中正丁烷、异丁烷的燃烧热比较可知,则互为同分异构体的化合物,支链多的燃烧热小,则正丁烷的燃烧热大于2-甲基丁烷,即正戊烷的燃烧热大约在3540kJ/mol左右,
且大于3531.3kJ/mol,C正确;D、相同质量的烷烃,氢的质量分数越大,燃烧放热越多,D错误,答案选C。

23.B
【解析】A. 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akJ ,A错误;B. 根据化学计量数可知消耗1molN2的同时消耗3molH2,B正确;C. 反应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则2v(H2)=3v(NH3),C错误;D. 平衡时N2、H2、NH3的浓度之比不一定为1:3:2,D错误,答案选B。

24.A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反应:A+3B2C
各物质体积变化量0.05V 0.15V 0.1V
则生成气体C的体积等于反应中混合气体减少的总体积,即为0.1V,气体A所消耗的体积等于混合气体减少的总体积的一半,气体B所消耗的体积等于混合气体减少的总体积的1.5 倍,由于平衡时总体积减少10%V L,则原混合气体的体积应为1V L+10%V L="1.1V" L,建立平衡时,气体A的消耗为:0.5×10%V L="0.05V" L,气体B的消耗为:1.5×10%V
L="0.15V" L,故选A。

考点:考查了等效平衡;化学平衡的计算的相关知识。

25.D
【解析】A、金属钠是活泼金属,根据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活泼金属作负极,即a极为负极,故说法正确;B、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即向b极移动,故说法正确;
C、a极为负极,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故说法正确;
D、b极为正极,过氧化钠中氧显-1价,电极反应式为O2+2Na++2e-=Na2O2,故说法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1)活泼金属作负极,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还原反应,正极上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2)电池内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3)电子从负极经外电路向正极移动,难点是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一般找准反应物和生成物,根据化合价变化以及化合价变化原子的个数,如选项D,O2中氧由0价→-1价,化合价降低1价,但氧气是双原子分子,因此1molO2共得到2mol电子。

26.两支试管中产生气泡的快慢Fe2(SO4)32HMnO3+H2O2=2MnO2+2H2O+O2↑第一步产生40ml气体所需要的时间
【解析】(1)该反应中产生气体,所以可根据生成气泡的快慢判断,即可通过观察两支试
管中产生气泡的快慢定性比较得出结论;(2)氯化铁和硫酸铜中阴阳离子都不同,无法判断是阴离子起作用还是阳离子起作用,因此为消除阴离子的干扰,应将FeCl3改为更为Fe2(SO4)3合理;(3)双氧水在二氧化锰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所以反应方程式为2H2O2=2H2O+O2↑,因此第二步的化学方程式为2HMnO3+H2O2=2MnO2+2H2O+O2↑;总反应速率由反应最慢的那一步决定,所以总反应速率由第一步决定。

(4)该反应是通过生成气体的反应速率分析判断的,所以根据v=△V÷△t知,需要测量的数据是产生40mL气体所需要的时间。

点睛:本题考查了催化剂的作用及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等知识点,要会分析将FeCl3改为Fe2(SO4)3更为合理的理由,注意控制变量法的灵活应用。

27.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0.00085mol/L富集溴元素Br2+SO2+2H2O═4H++SO42﹣+2Br﹣水浴加热Br
2
腐蚀橡胶略(对溴甲苯的结构简式)
【解析】(1)海水淡化的方法有多种,比如蒸馏法或电渗析法或离子交换法等。

(2)海水中溴元素(以Br-表示)的浓度0.068g/L,则物质的量浓度为(0.068÷80)=0.00085mol/L;(3)将低浓度的含Br2溶液还原为Br-,再将Br-氧化又得到Br2,其目的为富集溴元素;(4)用SO2水溶液吸收Br2,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r2+SO2+2H2O=4H++SO42﹣+2Br﹣;(5)Br2的沸点为59 ℃,蒸馏时加热方法最好用水浴加热;Br2腐蚀橡胶,所以蒸馏装置中仪器连接均不能用橡胶塞和橡胶管。

(6)甲苯的一溴代物有多种,其中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两种,说明是对位的氢原子被取代,结构简式为。

28.3s a0.03mol/(L·s)2:170%
【解析】
试题分析:(1)达到平衡状态时,体系中反应物、生成物浓度不再改变;
(2)反应中NO2的浓度增大;(3)根据
c
v
t

=

,计算用NO表示从0~2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
(4)v(NO):v(O2)=系数比;
(5) O2的转化率=2
2100%
O O

变化量
起始量。

解析:(1)达到平衡状态时,体系中反应物、生成物浓度不再改变,3s后c(NO)不再变化,达到平衡状态所需时间是3s;
(2)反应中NO2的浓度增大,表示NO2的浓度变化曲线是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