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讲稿】泉州第二次质检会议地理36题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泉州市2020 届高三第二次质检分析会议讲稿
---------文综地理36题(3、4)质量分析一、试题分析
二、学生错因分析
第36(3)题
题目:(3)若“天威径”是疏凿江山半岛南面的海中礁石而成,指出海上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主要困难。
(4分)
1、答非所问型
题目要求答的是海上疏凿礁石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主要困难。
学生没有从海上施工环境入手,套路化。
——审题粗心,答成“经济发展的不利条件”,不加思考对比,盲目套题的结果。
2、答案空泛型
——答题空泛,缺乏分析过程和依据,对具体区域“江山半岛南面”海域环境的综合分析思维建构差
3、答题偏漏型
——对材料和题目“海域开凿”的解读不够,思维过度发散与题目指向不吻合。
——答到“陆地上工程建设的困难”,思维的关注度偏离“海上开凿人工运河”。
——答到“海上航行的困难”,表述时偏离对“疏凿礁石”的影响。
4.表述不准型
①没有指出具体恶劣天气,造成的影响——高温酷暑,不利于施工人员正常工作;
②没有指出礁石对施工的具体影响——岩石坚硬,缺少海上施工的有效工具与方法(技术和设备);
③没有指清楚是海上的潮汐和风浪影响——潮汐影响施工时间短;风浪大影响施工安全;
第36(3)题对策思考:
1、强化材料的解读,和问题链的思考
2、提高综合思维和过程表述能力
3、注重题目差异和灵活转化,就题论题
第36(4)题:
题目:(4)有学者认为“‘天威径’不可能是开凿于江山半岛的人工运河”。
请为这一观点提供依据。
(6分)
1、信息提取能力差
审图形材料:半岛中部,并无河流可利用;海岸处还有红树林分布区;长度至少5千米
审文字材料:由于缺少明显的工程迹,……
——脱离材料而思考,得分效率低。
2.信息转化能力差
——多数学生答提取了红树林的信息,但判断是为了保护生态不开辟航线,脱离了古代和航线开辟的实际。
3、表述模糊,重点不突出
——题目是比较“天威径”是疏凿江山半岛南面的海中礁石而成还是开凿于半岛中部的人工运河而成。
学生比较的对象混乱。
(第36(4)题对策思考:
1、强化材料提取与题目的解读。
2、规范答题格式
3、重视比较思维的训练。
三、二轮复习建议:
1、强化解题步骤
2、精选难点训练如过程类、思维类、探究类的训练
3、再回顾再训练近两年高考真题再回顾再精练
4、开拓地理视野利用新情境、开辟新专题
5、课堂自我诊断,学生个性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