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肝胆湿热——龙胆泻肝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肝胆湿热——龙胆泻肝汤
肝胆湿热——龙胆泻肝汤
龙胆草、栀子、黄芩、木通、泽泻、车前子、柴胡、甘草、生地黄。
舌脉:上越脉,脉弦数有力,脉体粗,左手上越明显,左关尤大,久按不减脉力,舌红苔黄厚腻。
症状:有头痛目赤,胁肋疼痛,口苦,耳鸣,耳肿痛,小便黄臭,女子白带黄有异味,阴痒,男子阴囊潮湿。
我们分析一下这个舌脉和症状,上越脉,左手上越明显,左关尤大,提示重点在在肝胆系。
脉弦数有力,说明肝胆有热,且为实证。
脉管粗,说明阴分物质较足。
结合舌苔厚腻,舌红苔黄,可以判断为肝胆有湿有热,而且已经化火了。
我们再分析下症状,肝胆实火上炎,肝开窍于目,胆经循行身体的两侧,入耳后,可见眼睛红赤,两侧头痛,胁肋疼痛,耳鸣,耳肿痛;胆郁化火,可见口
苦,
尿黄;肝经湿热下注,则小便淋浊,女子带下黄臭,阴痒,男子阴囊潮湿。
病机为肝胆实火上炎,湿热下注,那么治法就是清肝泻胆、清热利湿。
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方歌为:龙胆泻肝黄芩栀,泽泻木通车前子,柴胡归地生甘草,肝经湿热力能排。
这个方子包涵三种思路:清肝胆热,利湿,养肝肾阴。
龙胆草、柴胡、黄芩、栀子清泻肝胆之热,疏发肝胆气机,余老师也经常使用这几味药清肝胆热邪。
这里重点谈一下龙胆草这味药。
大家都知道龙胆草清热燥湿、泻肝火,乃四大苦药之一。
我们看龙胆草这味药的名字,就可以知道它的功效和肝胆有密切的联系。
我们经常听到“左青龙,右白虎”的谚
语,因为在古代中国,左边是属于东方,中国先哲认为龙出东方,而肝属木,主东方,名字本身带一个胆字,而龙胆草的确是入肝胆经的,清肝胆湿热,可谓是名副其实。
《神农本草经》说龙胆草主骨间寒热,惊痫邪气,续绝伤,定五脏,杀蛊毒。
”杀蛊毒可以理解为杀虫像现在很多妇科疾病,阴道炎、宫颈炎,西医都认为是真菌感染,余老师往往在外洗方中加入龙胆草,效果就有显著的提升。
其实虫是因湿热而生的,龙胆草是通过清湿热来“杀蛊毒”的,体内湿热的环境一改变,所谓的炎症也就消失了。
“主骨间寒热,惊痫邪气”,骨间意味着是身体的深层次,这些入里较深的湿热影响到神智就会出现惊痫之症,所以我们可以理解龙胆草是可以去掉身体深层次的湿热,是此方的君药。
接下来我们继续分析方义,湿热相杂,如油裹面,热从湿中而起,湿不去则热不除也。
所以用泽泻、木通、车前子从膀胱水道把湿热利走;肝主藏血,一方面热邪容易伤阴血,另一方面枯燥利湿的药物也有损及阴分的顾虑,所以用当归、生地黄滋养肝肾之阴;然后用生甘草调和诸药,护胃安中。
全方清热而不伐胃,利湿而不伤阴,泻中有补,降中寓升。
这个方子的巧妙之处在于用柴胡、黄芩转动肝经气机;用龙胆草和栀子把湿热从已经转动的肝经上顺势清掉;再用木通、泽泻、车前子通过小便把湿热排出去给邪以出路,使身体的内环境恢复到正常的范围内,我们中医真的是很仁慈的医学不会赶尽杀绝,处处体现中华传统文化“中和”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