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几点问题与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几点问题与对策
摘要:医院内部管理是确保医院正常运行的基础,在管理中,不仅是对人员
进行管理,还需要对医疗设备进行维修管理。
因为医疗设备是医疗活动顺利展开
的保障,所以要通过有效的维修才能让设备能正常使用。
但是,现阶段在很多医
院并不重视设备维修管理,在日常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影响设备正常运行,给
医院带来损失,因此有必要围绕常见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对策,提高医疗设备
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管理制度
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不仅会受到医疗工作者能力的影响,还会受到医疗设
备质量的影响。
在科学技术和医疗设备创新发展中,医疗设备逐渐变得高精尖,
对提高疾病检查、诊断、治疗等方面的质量起到巨大作用[1]。
但是设备在使用中
都存在消耗、损坏等情况,加强维修管理才能保证长期正常运行、避免出错,同
时还能延长使用寿命。
当前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中,依然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人
才不足、预防性维修观念差等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提高医疗设备维
修管理质量。
一、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几点问题
(一)专业型技术人员缺乏
医院负责医疗设备维修的人员一般都是专业维修公司人员、厂家工程师、本
院技术人员等。
不同的工作人员有着不同的特性和缺点,如果是简答的设备故障,本院技术人员就可以第一时间解决,减少成本、缩短维修时间,但是本身的技术
水平低、技能不全面,针对复杂的故障无法有效解决,需要求助厂家或是专业维
修公司的人员,但是这些人员上门维修需要预约,无法第一时间抵达现场,会延
长设备无法运行的周期,还会增加额外的成本支出[2]。
(二)预防性维修观念差
预防性维修是医疗设备的重要管理方法,由于医院中的医疗设备有着较多类型,彼此之间缺少共性,不同设备容易出现的故障和维修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因
此一般在管理中会分为故障后维修、预防性维修,很多医院管理层预防性维修观
念薄弱,只在医疗设备有故障、无法正常运行时,才进行检查维修,从而对正常
的医疗活动产生影响[3]。
(三)维修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众多医院更加重视设备购置,对于设备维修的重视程度不够,缺少完
善的使用和维修制度,没有文字性的文件对维修管理工作进行约束,从而降低维
修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当设备出现故障需要进行维修时,容易多方推卸责任,出现无人负责的窘状。
另外,制度上的缺陷无法实时监测医疗设备运行情况,提高故障发生率,缩短使用寿命,提高成本支出,还会给患者疾病诊治带来不便。
(四)维修档案管理体系不健全
在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中,需要规范化、系统化的对维修资料做管理,但是这
种管理系统的不健全,会影响正常的维修申请、维修记录、维修合同等。
让很多
工作人员在发现医疗设备出现故障后,不知如何申请维修,维修人员也不知晓设
备的维修次数以及每次维修的方法,从而影响医疗设备维修及时性和有效性。
如
果能健全维修档案管理体系,可以清晰的了解设备检查、维护信息,提高维修效率。
以往医院进行设备购置时,品牌和价格是关注的重点,容易忽视售后维修,
也使相关档案不完整,给后续出现故障、保养等方面带来不便,浪费财力和人力。
二、医疗设备维修管理问题的改进策略
(一)提升维修队伍专业水平
医院需要对医疗设备维修管理部门的人员进行培训,提升维修队伍的专业化
水平。
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人员上岗前需要进行专业的岗前培训,上岗后也要根据
个人情况安排个性化的进修学习,使每个设备维修管理人员都能掌握设备的工作
原理、关键数据、针对性的维修方法,当设备发生故障时,相关维修人员能够通
过数据对比分析,寻找故障原因,用更少的时间完成维修工作。
同时,加强设备
维修管理人员与各科室的交流,提升其专业的医疗知识,实现自我能力和素质的
提升。
(二)将预防性维修常态化
对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修工作常态化,从各科室挑选医疗设备管理的负责人员,协助设备维修管理部门进行医疗设备管理,其工作任务是对医疗设备进行日
常备案、登记、管理,预防医疗设备问题的产生。
对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常态化,
还需要制定常态化管理措施,包括维修管理目标的设定、可行性计划的制定、常
态化管理任务的规定等,根据管理措施对医疗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和检修,避免因
设备故障中断诊疗工作[4]。
预防性维修常态化,有助于延长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还能够帮助医院控制医疗设备的维修成本。
(三)建立完善的维修管理制度
过去,医院对医疗设备的管理只重视使用和采购制度,缺少系统化的维修管
理方案,建立完善的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制度有利于设备使用效率的提升。
完善的
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制度的首要任务是,明确岗位职责、人员按岗分配、确定每个
人的工作任务、建立管理与考核规范,发挥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也
使岗位约束更加系统化,有助于提高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确保医
疗设备安全有效运行。
(四)健全维修管理档案体系
重视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档案,使每一次维修管理的痕迹留存,保证记录有据
可查,是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基础。
完善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体系,可以系统化的
记录每一个医疗设备采购、使用、保养、维修情况,并保管好每个设备的管理手
册[5]。
医院的医疗设备维修管理部门监督和维护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执行,不断
完善档案管理体系,提升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中的问题涉及面广,对管理质量影响大,不利于医院整体的发展。
只有站在问题基础上,不断的提升维修队伍专业水平、
将预防性维修常态化、完善维修管理制度、健全维修管理档案体系,才能降低维
修成本、缩短维修时长,保证日常工作中医疗设备能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王建玲. 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与维修保养的问题与对策[J]. 中
国设备工程, 2020(17):66-67.
[2]刘汉军, 刘良屿, 梁成富. 对大型医疗设备维修管理问题的几点探讨[J]. 健康必读, 2020(2):283-283.
[3]潘至锦. 浅析医院医疗器械维修中存在的问题及维修管理对策[J]. 中国
医疗器械信息, 2022, 28(2):168-170.
[4]戴杰鸿, 郑剑飞. 医疗器械的使用管理和维修保养对策探讨[J]. 中国医
疗器械信息, 2020, 26(9):159-160.
[5]解其芝, 李桂芝. 医院医疗器械维修问题及维修管理对策探讨[J]. 中国
医疗器械信息, 2020, 26(22):17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