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体积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方体体积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长方体体积》。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长方体体积》是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等相关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的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体积的概念,掌握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还为后续学习正方体体积、圆柱体积等知识做好铺垫,在整个立体几何的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但对于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学生可能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直观的演示和实践操作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归纳、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五、教法与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直观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操作实验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动手操作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个长方体的包装盒,提问:“要想知道这个包装盒能装多少东西,需要知道什么?”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长方体体积。

(二)探究新知
1、感知体积的概念
(1)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说一说哪些物体占的空间大,哪些物体占的空间小。

(2)拿出两个大小不同的长方体木块,让学生比较哪个木块占的空间大。

通过以上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体积的概念,即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2、探索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
(1)每个小组准备 12 个棱长为 1 厘米的小正方体,让学生用这些小正方体摆出不同的长方体,并记录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所用小正方体的个数。

(2)学生分组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汇报展示,教师将学生摆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所用小正方体的个数记录在表格中。

|长(厘米)|宽(厘米)|高(厘米)|小正方体个数|体积(立方厘米)|
||||||
| 3 | 2 | 2 | 12 | 12 |
| 4 | 3 | 1 | 12 | 12 |
| 6 | 2 | 1 | 12 | 12 |
(4)引导学生观察表格,思考: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经过讨论交流,学生发现: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3、推导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1)让学生用字母表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 = abh(其中 V 表示体积,a 表示长,b 表示宽,h 表示高)。

(2)强调公式中每个字母的含义和单位。

(三)巩固练习
1、基础练习
(1)一个长方体,长 7 厘米,宽 4 厘米,高 3 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2)一块长方体木料,长 5 分米,宽 4 分米,高 3 分米,这块木料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2、提高练习
(1)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 48 立方厘米,长是 6 厘米,宽是 4 厘米,高是多少厘米?
(2)用一根长 48 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体框架,长、宽、高的
比是 3:2:1,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
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说一说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以及推导过程,进
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布置作业
1、课本第 XX 页练习 X,第 1、
2、3 题。

2、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长方体,测量出它的长、宽、高,并计算出
它的体积。

七、板书设计
长方体体积
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V = ab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