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澄城县寺前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13辛亥革命 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标准: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考纲:辛亥革命
考点:兴中会与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临时约法;清帝退位;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
教学难点: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课时安排:2课时
辛亥革命含义
狭义:就是指武昌起义;
广义:指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清朝统治,追求民主共和的全过程。
一、背景:
(1)社会基础,民族危机的加深。
(2)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3)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4)思想条件: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宣传革命思想的中心:
民主革命思想家和革命家:
(5)组织条件:
①兴中会-----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性质):兴起
②同盟会: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性质)
时间:1905年地点;日本东京
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性质: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
意义: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进入到一个新阶段(有了统一政党领导;有了一个较完整的革命纲领;公认的革命领袖)
[要点补充]
(6)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斗争。
(7)革命时机:四川保路运动。
二、高潮:
(1)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策划:文学社、共进会
(2)中华民国的建立
时间——1912年1月1日
定都:南京国旗:五色旗纪元:中华民国
性质:以资产阶级为主体的革命政府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内容:国家的权利归属(权利归国民全体所有)、政权的组织形式(责任内阁制)、国民的权利和义务、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制度和三权分立的原则。
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目的:为防范袁世凯专制独裁(直接)、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根本)意义: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四、结束
1、失败表现:
a、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也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
(根本表现)
b、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篡夺了。
(直接表现)
2、失败的原因:
主观:资产阶级的自身局限性,政治上的软弱。
(根本原因)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破坏
3、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的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4、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
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意义:
(1)政治上: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最大作用)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辛亥革命推翻了帝义走狗──清王朝的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
(2)经济上:推翻了清王朝,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3)思想上: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参政议政意识提高,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国际上:对亚洲近代各国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广泛影响。
课堂总结:20世纪初,中国革命要取得胜利的因素:要有彻底的反帝纲领;要有彻底的反封建纲领,要取得农民的支持;要有坚强的革命政党;要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军队]。
这几方面辛亥革命均有严重的缺陷和不足,故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中国不能取得胜利,根本原因在于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软弱妥协];尽而要说明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走不通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