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性赔偿的法理与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惩罚性赔偿的法理与应用
摘要
惩罚性赔偿作为一种新兴的民事诉讼方式,近年来在国内得到了
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一些重大侵权案件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法理与应用两个方面探讨了惩罚性赔偿的定义、产生原因、适
用条件以及相关案例,旨在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惩罚性赔偿制度提供
参考。

关键词:惩罚性赔偿;法理;适用条件;案例分析
一、惩罚性赔偿的定义
惩罚性赔偿(Punitive Damages)是指在民事诉讼中,为了惩罚
被告人恶意或过失行为而进行赔偿的一种特殊形式。

简而言之,所谓
惩罚性赔偿是在追究民事责任的基础上,对被告人的违法行为给予惩
罚或制止的赔偿方式。

相对于一般性赔偿(Compensatory Damages),惩罚性赔偿更关注于对行为人的个人形象和名誉的惩罚,而不仅仅是
对受害人财产或利益的弥补。

二、惩罚性赔偿的产生原因
1. 避免违法行为的重复发生
在很多侵权案件中,被告人之所以犯罪或者侵权,往往是由于其
过于自信、自大、从容不迫、处事不经之故。

而这种态度往往源于对
法律规定敷衍的态度,认为自己即使侵犯了他人利益也可以轻松逃避
相应的法定责任,从而重复犯罪。

因此,要想制止违法行为的发生,
就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压缩犯罪人的自由空间,使其对自己的行为负
责并能够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惩罚性赔偿正是这样一种措施,不但
可以对暴力恐吓、人身侵权等极端行为进行打击,而且还可以对网络
谣言、自媒体乱象等社会问题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2. 保护受害人的利益
如果只是用一般性赔偿来赔偿受害者的损失,那么通常受害者会
因为赔偿的数额较低而感到不满意或无法接受,从而流产或拖延其诉
讼进程,反而会加剧受害者与侵权人之间情感的对抗。

而惩罚性赔偿则能够使违法行为人对犯罪的后果看得更为清楚,失去犯罪成本继而减少其违法行为发生,同时也能起到安抚受害者、减少纠纷升级的作用。

三、惩罚性赔偿的适用条件
1. 有明显过失或者故意犯罪行为
惩罚性赔偿是在对原有民事诉讼程序的基础上增加的一种判决方式,因此对犯罪人的过错行为要求是比较高的。

所谓明显过失或者故意犯罪行为是指犯罪人在发生侵权行为时具有一定的知情权和任务责任,如果犯罪人本身就具有不当行为指向性和主观恶意,那么这种情况即可判决惩罚性赔偿。

2. 对医疗及生命安全的影响比较大
医疗及生命安全是人类生存所必须依赖的基本条件,在法律上也被赋予了相应的权利保护。

因此,在医疗及生命安全方面的侵权行为不仅是违法行为,而且具有严重性,从而需要进行惩罚性赔偿。

在这种情况下,对犯罪人进行惩罚性赔偿有助于更加有力地维护受害人的人身权益,从而实现法律公正和社会稳定。

四、惩罚性赔偿的法理基础
我国法律制度中没有明确规定惩罚性赔偿的相关法律条款,但是其产生和应用得到了一致的法理支持。

惩罚性赔偿主要以民事赔偿为主,通常是在一般性赔偿基础之上进行赔偿。

其法理基础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惩罚性赔偿与道德关系的紧密联系
惩罚性赔偿的产生与道德的关系非常紧密,是其法理基础的重要来源之一。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道德范畴之外的行为,虽然不构成犯罪,但仍然因其道德价值体系的破坏而受到强烈谴责和批评,且常常需要进行补偿和惩罚。

因此,惩罚性赔偿可以说是将对犯罪的惩罚和道德追责二者相结合的体现。

2. 惩罚性赔偿与公共政策的协调作用
惩罚性赔偿的法理基础同样与公共政策的协调作用有关。

我国《侵权责任法》是保护公民权益的法律基础,其中规定有相应的损害
赔偿方式,对个体的财产损失进行了保障。

但是,对于某些具有较高社会危害性、或者危机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侵权行为,单纯的补偿赔偿往往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此时,惩罚性赔偿将起到强力的制度补充作用,保障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

五、案例分析
1. 草案可不可行的例子
某公司的老板在完全知道产品质量不合格的情况下,仍然将其推向市场进行销售,导致大量消费者因使用该产品而遭受损失。

过后,消费者因此对公司进行了起诉,最终判决公司要向消费者进行补偿,并采用惩罚性赔偿的方式给该公司加以警告。

但公司老板对此不以为然,并继续进行相同的侵权行为。

此案例可以看出,在某些人心存恶念、不顾积极警示的情况下,惩罚性赔偿的作用并不大。

因此,草案中明确规定了惩罚性赔偿的适用和条件以及相应的赔偿金额,以降低惩罚性赔偿的适用门槛,强制侵权人对侵权行为进行深刻反思,根本消除其违法行为。

2. 毒糖案的具体做法
2019年10月,浙江一起5人中毒案件震惊国内外。

案中犯罪人在大量制假制毒的情况下,始终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深感不满。

在令人痛心的惨案事后,法院在最终判决中对该案进行了惩罚性赔偿,并将此案件作为吸取教训,建立健全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重要案例。

此例充分说明,惩罚性赔偿不仅仅可以制止侵权行为的发生和进一步惩罚行为人,而且可以起到持续压制犯罪心理的作用,并使其在侵害权益之后追根究底地加以惩处,最终达到将底线意识树植于心的效果。

六、总结
惩罚性赔偿是对侵权行为加强监管和阻止不良违法行为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有效避免公司和个人原本可能再度违法的行为,用更现实有效的方式充分惩罚行为人及阻止他人模仿。

此文系统解释了惩罚性赔偿的定义、产生原因、适用条件及其法理基础,并结合典型的案例进行了分析,希望明确惩罚性赔偿作为新型民事诉讼方式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同时,未来惩罚性赔偿的法制化管理也应受到更多重视,从而为我们的社会和法律提供更加全面、严谨、实效的保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