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热带植物的大本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撰文 / 吴福川(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热带植物的大本营
世界上最小的睡莲有多小?能在水中载人的叶子又长什么样?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寻找答案吧!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内的王莲景观(供图
西双版纳保护区图示
那些被保护的珍稀植物
炎炎盛夏,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王莲开得正盛,它是水生有花植物中叶片最大的植物,叶片直径可达3米以上,最多可以承受80千克的重量,漂在水中宛如一叶叶小舟。

版纳植物园建园于1959年,坐落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měng)腊县勐仑镇,当地居民也称其为勐仑植物园。

其由澜沧江支流罗梭江穿绕而过,形成三面环水一面靠山的葫芦形半岛,正对应着其创始人中国植物学家蔡希陶教授在《咏勐仑植物园》一诗中写到的“一江碧水西折东,勾出半岛葫芦形”。

截至目前,版纳植物园共迁地保护了1674种珍稀濒危植物,其中包括被收录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等内的植物。

版纳植物园迁地栽培保护的众多植物种中,就包括了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望天树(关于望天树,可见《知识就是力量》2022年5月刊)。


是热带雨林的标志性物种,版纳植版纳植物园也引种很多国外的濒危稀有植物。

例如,科幻小说里的
尸香魔芋原型——世界濒危植物巨魔芋。

它是天南星科魔芋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欢高温高湿的环境和足够广阔的空间。

与我们经常吃的魔芋类似,巨魔芋在地下也有一个块茎,
用于储存营养,只是巨魔芋的块茎巨大,在成熟后直径最大可达65厘米,重量可超过100千克。

再例如,世界上最小的睡莲——卢旺达睡莲,它的花直径只有1厘米左右。

卢旺达睡莲唯一已知的野生种群是在非洲卢旺达西南部地区的一处淡水温泉附近,由于当地居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植物群落,成为众多生物的食源地、栖息地。

迁地保护——建立濒危植物的“诺亚方舟”某些珍稀濒危植物,由于野外生存条件改变,例如气候的变化、生境的改变、传粉者缺失、种子散布者缺少、人类的采集等,导致它们的野外种群数量已经十分稀少;或者虽然能够结种子,但种子萌发或成苗受限,不能进行种群天然更新。

这时就亟须人工辅助繁育后代,
其中一个有效的方式就是迁地保护。

迁地保护,就是将这些珍稀濒危植物引种到植物园内,进行异地栽培,保护起来,减缓种群灭绝速度。

巨魔芋(供图/吴福川)望天树(供图/朱仁斌)大果五味子(供图/张淑红)王莲花(供图/吴福川)
卢万达睡莲
之后研究人员会开展相关繁育技术、生理生态、遗传多样性等相关研究,帮助这些植物扩繁出种苗,并根据其遗传多样性情况,将其回归到野外合适的生境中,使其在野外也能够建立生态网络关系,进行自我繁育以及种群更新。

迁地保护不是简单地移栽植物,要有相关科学数据的记录,尽可能保育野外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因为只有遗传多样性高了,植物的适应力才更强,回归到野外才能更好地应对环境的变化。

保护生物多样性,既要建立保护区、国家公园开展就地保护,又要建立植物园开展迁地保护,两者缺一不可。

如果说就地保护是保护植物资源的基础,那么迁地保护可以说是拯救可能灭绝生物的最后机会。

只有有效构建起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的体系,才能为植物的保护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迁地保护进行时——茴香砂仁
茴香砂仁是姜科茴香砂仁属直立草本植物,属于中国国家重点二级保护野生植物。

原产自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常生于海拔640米的疏林下,喜欢高温、高湿的环境。

茴香砂仁的花序如菊花,极为引人注目,揉之有茴香味,又因为与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砂仁长相相似,故得名茴香砂仁,但两者本质并不相同,虽然都属于姜科,但砂仁属于豆蔻属,茴香砂仁则属于茴香砂仁属。

茴香砂仁既可作庭园观赏植物,又能入药,其药用部位为根茎,
有清火解毒、通气消胀、利尿、健
胃等功效。

由于人类的采集以及生境的丧
失,茴香砂仁野生的种群数量越来
越少。

而且经调查发现,其野外植
株很少能够结果,即使结果,果实
在成熟之前也有很大概率会被啮齿
类动物(属松鼠、老鼠等)吃掉,
难以收获种子。

不能结果可能是因
为生态环境的改变,以及缺少相对
应的传粉昆虫,例如版纳植物园曾
引种保育的一丛茴香砂仁,已经有
十多年未见过其结果了。

版纳植物园的科研人员曾在靠
近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地
方,发现了一丛能够结果茴香砂仁,
为了防止果实被啮齿类动物啃食,
科研人员提前给这丛茴香砂仁套上
了网袋,并顺利在第二年收获了一
批果实。

科研人员将果实采集回来后,
首先对种子进行了筛选,把一些发
育不良、干瘪的种子去除,保留了
饱满、富有生命力的种子,并将这
些种子播种在草炭土基质中。

在播
种至幼苗长出期间,科研人员对其
进行了严加监控,以防止种子被啮
齿类动物偷食。

在幼苗长至四五厘米高度时,
要对其进行间苗(又称疏苗)和移栽,
以进一步培育大苗。

当大苗长到50
厘米左右,其根系会相对发达,抗
性也会进一步增强。

当雨季来临,科研人员会参考
其原种群的野外分布环境条件,选
择合适的地点对其进行野外回归,
一般选择在林下、半阴环境,且具
有一定坡度的地方种植。

这些野外
回归的植物,如果经过多年的环境
适应,能够开花、结实、自我繁育
后代,就算是回归成功了,这种是
比较理念的状态。

而有些种类可能
达不到这种效果。

植物的迁地保护是一个漫长的
过程,并非一蹴而就,每一个成功
进行迁地保护的植物背后都凝聚了
科研人员日复一日的努力与坚守。

当今,随着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
念的提出,植物园担任的角色也愈
加重要。

如果有机会,不妨实地去
感受一下版纳植物园,全身心体会
热带雨林的奇观。

/吴福川)
茴香砂仁的花
(责任编辑 / 张丽静 美术编辑 / 周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